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寫壹篇關於“生活數學”的小論文

寫壹篇關於“生活數學”的小論文

讓課堂生活化的幾點隨想

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學生學起來也親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但很少關註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教師講完新課就做書後面的練習,練習做了壹題又壹題。而學生也還只會按類型解題,不懂得怎麽應用,既不知道數據從哪裏來,又不知道解決某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怎樣獲得數據。因此,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如何改變這壹現狀呢? 新大綱明確指出:義務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須是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的進壹步發展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與生活是無法剝離的,我們在課堂上要聯系生活實際,在習題的編擬上也要貼近生活,讓學生從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使之產生親近感,變得具體而生動,誘發學生動手、動口又動腦,想辦法來探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創新的精神,實現我們的數學生活化。本人就結合《圓錐體的體積》這課談談怎樣讓課堂生活的幾點體會。

壹、聯系生活,導入新課。每節課開始的導入就好比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和安排得合理,就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開啟思維的閘門。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聯系學生的 生活實際,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片斷壹:教師出示錄像:( 幾位農民把打完稻谷稻草堆成壹個圓錐體草堆的情境)。師:這些農民叔叔在幹什麽呀?生:他們在堆草堆。師:他們把草堆成了什麽形狀?生:圓錐體師:妳們知道他們為什麽要把草堆成圓錐形嗎?生:因為把草堆成圓錐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順著圓錐的側面流下來,草堆裏面就不進水,就像我們的傘壹樣,雨水順著傘流下來。師:能不能把它堆成其它的形狀呢?生:不能。師:求這堆草的體積,就是求什麽?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師:在這堂課上,妳希望學到哪些知識?生1:我想知道圓錐體積的推導方法。生2:我想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生3:我想知道圓錐體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麽作用。生4:我希望能夠運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壹些實際問題。……師:好的,就讓我們壹起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吧!上面的情境導入雖然說城市的小孩子很少親眼見面,但是電視、電影裏經常見到,在壹次春遊時候他們還見到過,學生問草堆為什麽都是堆成圓錐形的,能不能堆成其它的形狀呢?所以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就再壹次把這個問題拿出作為導入,壹方面,讓學生知道圓錐是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的。另壹方面,讓學生知道圓錐還有它獨特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滿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中,人的生活中,我們只人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後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進行生活化,課堂就就會充滿生活氣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體驗生活,理解新知。數學的產生源自於生活實踐,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因此數學課程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在教學要求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片斷二:教師出示“削鉛筆”的示意圖:削之前,鉛筆的壹段是圓柱形,削之後,這壹段變成了圓錐形。師:鉛筆的壹段削過後,什麽變了,什麽沒變?從中妳發現了什麽?生:鉛筆的壹段由圓柱變成了圓錐形,但這個圓錐形與圓柱形等底等高。可以看到,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壹部分。師:如果已知圓柱的體積,求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需要知道什麽?生:需要知道圓錐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師:妳希望通過什麽辦法,弄清圓錐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生:通過實驗。師:應該怎麽做試驗呢?看看書本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啟示。(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師:書上所做的實驗,為什麽壹定要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呢?師:如果給妳相應的材料,妳能做書的的實驗嗎?生:能。開始做實驗……首先通過學生經常做的事“削鉛筆”這個示例,明白圓錐體的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關。再通過把盛滿水的圓錐體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圓柱開容器或把盛滿水的圓柱體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容器圓錐的反復實驗,發現規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的水總是圓錐體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則結論不成立,這樣,學生便從實際操作中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面對這些數學問題,教學中不應靠教師壹言堂唱獨角戲,講解每個號碼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集思廣益展開討論,解決自己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同時,給那些肯鉆研、愛學習的學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全體學生探索、創新知識的過程。

三、服務生活、鞏固新知。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於生活,學以致用”。所以,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當學生面臨生活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的辦法。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 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片斷三: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怎麽求圓錐的體積。那麽我們能不能解決壹些實際問題呢?生:能師:我們學校旁邊有壹堆沙,我們能不能求出那堆沙堆的體積呢?生:能師:現在我們就到現場去。(準備卷尺)師:要知道這堆沙的體積,首先要知道什麽?生:要知道這堆沙的底面積和高?師:底面積和高知道嗎?生:不知道師:那怎麽辦?生:可以測量。師:能不能直接測量出底面積?生:不能。師:那怎麽辦呀?生1:可以先測量底面直徑。生2:可以先測量半徑。生3:不知道底面的圓心在哪裏,好難測量半徑,還是測量直徑好壹點。師:現在我們就先測量直徑和高,再求體積。……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堆沙的堆的體積,能不能這堆沙的重量呢?生:只要知道1立方米的沙有多重,我們就可以求到這堆沙的重量。師:現在老師也不知道1立方米的沙多重呀,妳們有沒有辦法呀?生1:我們有壹個長方體的容器就好了,可以先量出這個容器的長、寬、高,再求出它的容積,再裝滿沙,稱壹下重量。然後再用重量除壹下它的容積,就可以知道單位體積的重量。生2:不壹定要長方體,我只要壹個水桶就可以了,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求出單位體積的重量。師:現在這個問題就留給妳們下午去完成。……學生在解題時,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的考慮,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說這是壹種創新,這是學生具有良好數學意識的體現。的確,數學來源於生活,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學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數學問題。上面的例子,學生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經驗,才解決了不壹般的題目,這節課也取得了不壹般的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註重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外,還要註重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托,使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探索數學問題。

總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又不拘泥於教材,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生活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壹方面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另壹方面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的習慣,讓數學更好的服務於生活。

  • 上一篇:夫妻都是60大壽送什麽禮好?
  • 下一篇:推薦小說開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