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歷史人物石雕

歷史人物石雕

1.中國古代雕塑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

它不習慣於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出壹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壹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

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

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

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壹個獨特現象。西周以後,其風格趨於寫實而富於理性。

至春秋戰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壹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細。

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與青銅器神秘怪異的風格相反,兵馬俑充滿崇高陽剛之美。

這數以萬計的兵馬俑,顯示出對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戰馬都與真實的壹樣大小,毫無誇張之處。

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於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

其中《馬踏匈奴》再壹次體驗到中國雕塑藝術的寫意傳神的特點。那馬雖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壹種靈動之勢,那淺淺地雕刻的幾筆就是馬腿,它與馬的上身連成壹體,多余的沒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壹個完整的馬的形象。

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其造型古樸、神態誇張而強調動勢。漢代世俗生活成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釀酒以及舞樂百戲等情景在漢代的磚畫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飲、驅車、習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現。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藝術性的。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雲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於這個時代。

壹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莊嚴、渾樸,於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

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麽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與兵馬俑壹脈相承,《昭陵六駿》體現中國古代雕塑的現實手法,沒有失實的誇張,沒有虛化詭異的造型,這些雕刻同樣顯示出對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藝術水平的還有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

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山西晉祠、山東長清靈巖寺、江蘇直保聖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世人情態,有很強的寫實性。

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優美,神情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雕塑有壹定局限性,中國的王宮貴族的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回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采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仆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只是羅漢,菩薩,觀音,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視為太舊,太傳統,但筆者認為,尊重傳統意味著承認藝術史的連續性,雕塑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探索,但任何創新都不是異想天開的標新立異,創新也意味著對傳統的繼承。當今傳統藝術正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越來越強烈挑戰, 新的思潮要摧毀壹切舊的傳統,可是今天的藝術家為什麽又紛紛回到被毀的廢墟上尋找殘存的傳統文化呢?塵歸塵,土歸土。

讓我們踏上歷史塵土,回味中國古典雕塑藝術魅力。

2.古代名人雕塑範姓有哪些人

範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稱範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三戶人(今河南南陽)。著名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精通韜略,足智多謀,拜為大夫,封上將軍。

範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謀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封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範長生(218-318),壹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壹作支),字元。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西晉時大成名相。天師道首領,西晉時大成政權(都成都)丞相,封為天地太師.西山侯。

範曄(398-445),字蔚宗,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範泰之子。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散文家。所著《後漢書》為上起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近兩百年歷史的宏篇巨著。

範縝(約450-515),南鄉舞陰人(今河南泌陽)。著名南朝齊梁時期哲學家、思想家和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有人曾以升官誘惑他改變觀點,他不“賣論取官”。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今江蘇蘇州)經考察,範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曾任參知政事。逝世後封楚國公,謚號“文正”。著有《範文正公集》。子範純仁哲宗時為宰相,範純禮為尚書右丞,範純粹為龍圖閣直學士。

範欽(1506-1585)字堯卿,壹作安欽,號東明,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代著名藏書家。嘉靖十壹年(1532)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與張時徹、屠大山稱為“東海三司馬”。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壹閣”的主人。

範文程(1597-1666),字憲鬥,號輝嶽,遼寧沈陽人。著名清朝開國宰輔、文臣領袖,傑出政治家、謀略家。有“清初第壹文臣”之稱,曾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等職,封太傅兼太子太師,謚號“文肅”,清聖祖為他親提“元輔高風”匾額。其子孫範承謨、範承勛、範時繹等十幾人,分任總督、尚書、侍郎等要職,家族官居高位者之多為中國歷史少見。

3.校園中的古代名人雕塑壹般是哪些

名人雕塑壹般都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人物,而特定存在的,壹來,是為了宣揚他們的文化精神,二來,也是他們生命的另壹種延續。名人雕塑壹般在校園裏,或者博物館,名人紀念館等地比較常見。

校園裏面的名人雕塑,壹般材質多為石雕,人物,壹般會根據學校的創辦背景,選用壹些知名的文學靈魂人物,比如,魯迅,張衡,吳玉章,諾貝爾,喻傳鑒,張伯苓等。壹般,校園名人雕塑對於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是他們學習和繼承的目標。

石雕名人雕塑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壹種雕塑材質。因為材質堅固猶如高樓大廈,風吹日曬耐久不化,足以在歲月的洗禮下,屹立不倒。使用壽命長,並且,經久不衰。名人雕塑優點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室外,廣場,公園,主題場所等大型的雕塑構建中。名人雕塑是吸取民族傳統的精彩實踐,是對創作的最佳滋潤方式,事實上不少雕塑家已經在名人雕塑創作中做過。可以斷言,幾千年的傳統寶庫曾經、正在並繼續哺育名人雕塑的不斷演繹。

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是供養人,羅漢次之,然後是菩薩,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以及名人雕塑。名人雕塑廣泛用於廣場、校園、城市、鄉鎮、寺廟、公司企業、園林公園等大型場所。

  • 上一篇:三年級清明趣樂作文
  • 下一篇:命運冠位指定FGO梅林介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