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膽小的蕭伯納:怎樣克服談話中的卑怯心理求答案

膽小的蕭伯納:怎樣克服談話中的卑怯心理求答案

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家蕭伯納以其幽默的演講才能著稱於世。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20歲初到倫敦時,卻羞於見人,膽子非常小。若有人請他去作客,他總是忐忑不安地先在人家門前徘徊多時,而不敢直接去按門鈴。有壹次,壹位朋友邀他參加學術者的辯論會。在會上他懷著壹顆非常緊張的心站立起來,做了有生以來的第壹次演講。當他演講完畢時,卻受到了別人的譏笑,他覺得自己充當了壹個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恥辱,但他並沒有灰心。此後,他每星期都當眾演說,人們在市場、教堂、學校、公園、碼頭……在擠滿三四千聽眾的大廳或只有寥寥幾人的地下室,都能看到他在慷慨陳詞。有人曾做過統計,在12年中,他演講次數竟達1000多次。 妳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於第壹次演講或發言沒有發揮好,或是壹次發言時忘了詞,再或是壹次交談時說錯了話,結果就對開口說話產生了恐懼感,不敢再登臺了,頭腦裏揮之不去的始終是失敗的陰影。 其實,恐懼、怯場等等也並不是某個人的特殊現象。很多大人物初次在特定場合講話時也會產生恐懼與緊張。 國際工人運動傑出的女活動家蔡特金第壹次演講時,雖然早就做過細致準備,可壹登場,要講的話壹下子從腦子裏全溜掉了,大腦出現了空白。 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臺時,嚇得連壹點兒聲音也發不出來。講了什麽自己也不清楚,只聽到壹個聽眾在說:“她不是在講話,而是在尖叫。”她在壹場哄堂大笑之中匆匆結束了講話。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談起他首次在公開場所演說時說道:“那時仿佛嘴裏塞滿了棉花,脈搏快得像爭奪賽跑金牌。” 英國政治家路易·喬治第壹次做公開演說時,舌頭緊緊抵在嘴的上膛,竟不能說出壹個字。 美國前總統福特初入政壇時,講起話來結結巴巴,人們聽起來很不舒服,曾有人戲稱他為“結巴運動員”。 連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都承認:“我不知道哪位大臣不緊張。我任首相7年半了。每當我起身發表重要講話,我就緊張,每當我走進下議院,我也感到緊張。” 英國另壹位首相狄斯端裏也曾說過,他寧願率領壹隊騎兵去沖鋒,也不願在下議院講壹次話。 可見,害怕講話現象很普遍。然而,人們不可能永遠逃避講話,而只能設法使自己從恐懼中走出來,用自信心來武裝自己,勇敢地面對說話,就像那些終成大器的眾多名人壹樣。 有些朋友在別人伶俐的口齒、獨到的見解、逼人的語勢面前,產生了卑怯心理,或緘口沈默,或支吾其詞,壹副笨嘴拙舌、口訥語遲的樣子。作為談話場面的壹分子,出現此類窘境,不僅有礙於自身能力的發揮,也不利於各抒己見的良好氣氛的形成。 說話主要有三種卑怯現象: 1.在別人獨到見解面前的卑怯現象 對每壹個談話者的發言,我們感到都是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甚至有振聾發聵之效。整個談話場面此類發言層出不窮,我們置身其中,不由地心有所動:別人的水平那麽高,見解那麽獨到、深刻、精辟,我是無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沈默,不要說出來鬧了笑話,壞了別人的胃口,淡了場面的品位。結果越想越別扭,錯過了許多說話的機會,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其實,談話是由若幹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會圍繞話題認真思考,發表壹己之見。這是他認識最深刻,最急於發表出來,感覺上最應與別人交流的東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我們只要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並作積極思考,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發表出來也會對他人產生啟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慚形穢,小覷自己,怎能不出現卑怯現象呢? 某校文學社經常組織文學沙龍活動,別看這些青年學生稚氣未脫的樣子,但談起文學話題,個個都高談闊論,不乏精彩之論。某女生自入社以來很想與同學們交流,可每次活動她都在別人的高見面前喪失信心,有些意見到了嘴邊又犯起嘀咕,打起了退堂鼓。其實這個女生在文學上還是有些見解的,創作上也有所收獲。稍加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她是在別人獨到的見解面前產生了錯覺,出現了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識到這些,同樣會發表出令人耳目壹新的見解。 2.在別人說話優勢面前的卑怯現象 人有千姿百態,其說話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點都不盡相同,說話形式的差異表現為說話時的爭奇鬥艷,這就形成壹個人的說話優勢。比如,有的人口齒伶俐,有的人嚴謹清晰,有的人音色悅耳、抑揚頓挫。在別人這些優勢面前,有人可能會想:我能有這樣的說話能力嗎?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聽聽我的發言,豈不大煞風景,讓人難堪。還是不說為好,免得丟人現眼。其實這是心理上對別人的說話優勢放大所致,是被對方鎮住了,不知不覺地將自己的說話劣勢與對方優勢進行參照。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堅持自我,認真說話,同樣會贏得別人的良好反應。 3.在別人心理優勢面前的卑怯現象 說話表面上看是壹種嘴皮子功夫,實際上是與人的思維狀況和心理面貌密切相關的。說話能力、思維狀況是穩定因素,心理面貌則是變化因素。因此,壹個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壹個人說話水平發揮程度的決定因素。面對不同的說話對象和說話關系,說話心理常會出現微妙變化。地位、身份、關系是影響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比如壹個領導,他在部屬面前談話就具有心理優勢,說起話來,思路大開,氣暢語酣,妙語連珠,能充分發揮,甚至能超過平常水平。此時我們會感佩不已,覺得對方說話水平就是高人壹籌。自己未等開口,早已先泄了氣,應有的水平也削減了壹半,只好唯唯喏喏、洗耳恭聽,勉強說上幾句也是氣弱語虛,缺少底氣。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克服說話卑怯現象呢? 1.從生理的角度進行心理調節 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制的。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同理,生理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當說話產生怯懦現象時往往會不由自主,難以控制,若通過生理上壹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緊張的心理得到緩解、消除。 2.以心理暗示進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矯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現象是心理誇張性感受所致,必須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要達到這壹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對對方做客觀、正確的認識,對自己做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如當別人說話顯示出我們所無法達到的優勢時,我們可做這樣的暗示:這是他(她)的優勢所在,我同樣也有優勢,壹樣是他(她)所比不上的。 3.加強對對方的認識,提高自信心 說話的卑怯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對對方評估過高引發的。過高地評價了對方,悲觀地評價了雙方的關系,從而看輕了自己,產生距離意識和崇拜意念,此時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們要加強對對方的認識,切勿對對方過高認定,更不要將其神化,要還其本來面目,把他看做壹個平常人。同時談話者都是平等關系,發言時也要以講民主為宗旨,不要人為地把雙方關系拉開。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這樣還談得上有卑怯心理嗎? 4.克服表現欲望,註重表達效果 有時我們說話產生卑怯現象,並不是小覷自己,而是極強的表現欲望造成的。說話之初壹心想著要壹鳴驚人,壓倒他人;當發現別人口才卓絕、見解精到時,心理上就產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緒受到沖擊而壹落千丈。對此,要培養樸實、自然的說話風格,把自己的意思圓滿地表達出來就行了。 5.增強責任感,消除退卻情緒 在別人出色的表現面前,壹旦產生了卑怯現象怎麽辦?打退堂鼓而草草收場,難免尷尬,給以後說話也帶來惡性循環。此時要增強說話的責任感,以力陳己見為職責,堅持下去決不退卻,怯懦心理反會得到克服。 6.樹立自信,磨練妳的口才 在眾人面前講話的確是壹個很大的挑戰。大量的事實可以證明,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講高手,很多人壹開始都有失敗的經歷,這種經歷甚至是帶有侮辱情緒的。但是,關鍵問題在於,他們沒有沈溺在過去失敗的陰影中,而是勇敢地向自己發出了挑戰,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氣,走出壹條屬於勇敢者的成功之路,最終成為能言善辯之人。 如果妳能正確對待失敗,勇敢地戰勝自己的心理障礙,驅除心中的失敗陰影,將失敗打敗,那麽,妳同樣可以勇敢地站在眾人面前,自信地說出妳的心中所想。 人的任何活動都以健康的心理為基礎,而任何人進行任何活動,都會產生壹定的心理障礙,說話也不例外。因此,訓練說話技巧也必須首先進行心理建設。對於談話最大的心理障礙是對談話成敗的憂慮,憂慮主要來源於自己對於能否說動對方而達到預定目的沒有把握。因此,要註意樹立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意誌。人們有時說不好話,並不是他所說的內容不好,而是缺乏對自己能夠說好話的信心。恐懼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是自信心的天敵,是說好話的最大障礙。 有人在壹開口說話之前,就斷定自己:“我講不好話,我笨嘴拙舌;我講的話沒有什麽意義,而且我缺點很多,別人會嘲笑我……”好像自己渾身都是缺點,壹無是處。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戰勝別人的自信心早已無影無蹤,留下來陪伴他的只是緊張、焦慮、害怕、恐懼、怯場等的不良情緒,肯定難以從容鎮定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建立說話的自信心,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是壹個漫長的心理漸進過程,自信心來源於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和自身能力的培養。 培養演講者膽量的惟壹方法就是勤講勤練。對著鏡子練,對著實物練,也可請人指教,要抓住壹切時機練。在討論會上,積極爭取發言;主動到正式場合去演講,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此以往必定會鍛煉出膽量來,使自己的講話條理分明,口齒清楚,富於表情,以至產生扣人心弦、震撼膽魄的強烈效果。 朋友們,不要只是羨慕那些成功和成績顯著的演說家的口才,更值得交口稱贊的是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意誌。妳想練就巧舌如簧的表達能力,就要壹步壹個腳印地磨練妳的口才。

  • 上一篇:求木子喵喵的《惡少爺的拜金女傭》完結txt
  • 下一篇:畫在日記本上的小插畫-手帳筆記——插畫篇(如何畫敲可愛的分割線)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