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音樂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音樂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童的歌唱與說話壹樣自然,具有遊戲性的兒童歌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最好素材。當今的學前教育有研究表明,音樂教育對兒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能增進幼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方面的發展。清晰年齡劃分的幼兒歌曲能適合兒童發展水平的差異,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比關註兒童音樂天賦的成長更為重要。

特殊兒童呼喚音樂教育

―――由舟舟事例引發的思考

近年來,電視和報刊等媒體上頻頻出現壹個名字---舟舟。舟舟,智商僅30,重度弱智兒,1978年出生於武漢,他的父親是武漢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母親是普通職員。舟舟之所以引人關註且讓人驚嘆是因為他是目前世界上第壹位弱智指揮。與他合作過的樂團遍布國內外,包括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芭蕾舞劇樂團在內的十幾支中外交響樂團。

早期的音樂教育對舟舟在人生道路上的成功無疑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舟舟3、4歲的時候,家裏在逐步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就開始培養他音樂、繪畫、表演等藝術方面的才能,這些訓練對他的指揮才能的培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走過壹段艱苦而漫長的路程,在家庭和社會的***同努力下,舟舟的音樂潛能得到很好的開發,人生道路有了很大起色。舟舟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能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他不再是社會的包袱,而成為了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不再是家庭的累贅,甚至能為家裏增添光彩。音樂給他帶給了無窮的快樂。

音樂教育在舟舟身上的成功事例引人深思。舟舟是弱智成才的幸運兒,是音樂潛能正確開發的幸運兒。像舟舟這樣的特殊兒童,卻很容易成為音樂教育遺忘的角落。試想如果舟舟從壹開始就沒有接受過音樂熏陶和教育,他的命運又會是怎樣?!他可能會像很多特殊兒童壹樣自卑,沒有自信,他的音樂潛能可能被永遠埋沒,他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他的人生無疑是灰暗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應該深信這壹點。特殊兒童,即使是在某些方面不如正常兒童人,但壹定有他們的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因為他們的某些殘缺而放棄對他們的教育,那麽我們的教育必然是壹種殘缺的教育。如果特殊兒童的教育中,忽視了音樂教育,那麽這種教育必然是不完整的。音樂教育不僅給特殊兒童帶來心靈上的快樂,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克服自卑,還能促進智力的提高,對培養他們基本的自理生活能力很有益處。而對於那些有音樂潛能的特殊兒童來說,無疑將給予他們新生,為他們今後的發展謀求了壹條道路。

壹、特殊兒童需要音樂教育的特殊關懷

所謂特殊兒童,是指身心發展上與普通兒童有較大差異、在正常範圍之外的兒童,或者說,是指與教育密切相關的身心的某些指標異常或在常態以外(非常態)的兒童。1 就某個具體的特殊兒童而言,這些指標可能低於常態指標可能高於常態指標,還可能同時具備幾個指標。本文所指的特殊兒童是指生理或心理發展有缺陷兒童,即盲、聾、弱視、重聽、智力落後、言語障礙、肢殘、病弱等缺陷兒童。我國的特殊兒童教育壹般是指狹義的,即對缺陷兒童的教育。

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在我國特殊兒童中僅學齡殘疾兒童就將近750萬,而接受特殊教育的還不到40萬。到2000年為止,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僅1539所。學齡殘疾兒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率為4.53%。很明顯,我國的特殊兒童人數眾多,有限數量的特殊教育學校明顯不能滿足需要,因而造成了特殊教育普及率很低的現狀。

在對已入學的特殊孩子的教育中,音樂教育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壹是特殊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二是普通中小學校的音樂教育沒有給予個別的特殊兒童生應有的關照。在強調壹體化教育的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進入到普通學校中,和正常的孩子壹起接受教育。但這些普通學校裏的極少數特殊兒童更容易成為我們的音樂教育遺忘的角落。

美國特殊兒童教育專家珍妮·威利斯曾寫過壹本書,講的是壹個天生患腿疾的殘疾小女孩,從小她周圍的大人像對待其他正常孩子壹樣對待她,並沒有過度保護她,不但跟她玩各種“激烈”的遊戲,而且該疼時疼,該罵時罵,結果,珊珊跟大部分小孩壹樣,愛玩,有各種情緒,心理健康成長著。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特殊兒童最希望,也最需要的就是不要被我們另眼相看。他們需要我們用平常心去對待,而非以“弱勢”來同情這些身心有障礙的孩子。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正常的成長,長成正常的大人。

特殊兒童,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特殊的孩子。他們和其他孩子壹樣,需要愛心的澆灌,更需要教育的幫助。他們需要像普通兒童壹樣快樂的成長,他們更需要告別自卑的情緒,樹立自信。無論是正常兒童還是特殊兒童,長大成人之後都要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中的壹名成員。對殘疾的孩子來說,要想成為合格的壹員,除了掌握必須的基本知識經驗之外,更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文化教育和技能學習能讓特殊兒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音樂教育則能讓孩子擁有壹顆健全的心。音樂教育是特殊兒童走向健康人生的必要途徑。音樂教育本身是壹種愛心教育,是壹種情感教育,是壹種快樂教育。特殊兒童需要音樂教育帶給他們精神慰籍,需要音樂教師愛的關懷,需要音樂走進他們的生活,使他們能愉悅的學習。音樂教育還是壹種開發智能的教育,特殊兒童需要音樂教育開發他們的右腦,促進他們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音樂教育在特殊兒童成長道路上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對於特殊兒童的來說音樂教育尤為重要。許多特殊兒童,往往對音樂懷有強烈的渴望。他們需要用音樂來傳達他們的思想感情,需要通過音樂來消除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恐懼和隔閡,需要讓音樂為他們單調的生活增添壹些樂趣。在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中,特殊兒童充分體驗到美的愉悅,逐步培養起健康的審美情趣,克服不良心理,建立健全的人格,從此遠離孤獨、走進人群。

二、 給特殊兒童以新生是音樂教育的神聖使命。

首先,從音樂教育的對象來看,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屬於貴族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今,音樂藝術為每壹個人而存在,這不僅意味著社會應當承擔起提供給每壹個成員接觸音樂藝術的機會的義務,而且也意味著每壹個人都有權利從音樂藝術中受益。”2 早在1923年,在音樂教育的領導人物卡爾.格肯斯就提出"音樂為每個孩子,每個孩子為音樂"(Music for Every Child, Every Child for Music),成為美國音樂教育的基本信條。《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也對此進行了闡述:“全體學生,不論其背景、天賦或殘疾,都有權享受藝術教育及其提供的豐富內容。……在藝術方面無能的學生被剝奪在藝術中的受益,而這壹點往往是由於他們被藝術教育方案拒之門外造成的。……那種藝術教育僅僅是面向少數“天才”而不是為“普通學生”和殘疾學生的觀念是極為有害的障礙。那些把藝術降格為多數人的被動經驗,缺乏“真正天才”的大多數人沒有資格繪畫、樂器、舞蹈或戲劇之類的觀念也純屬誤導。顯然,學生在各種藝術中有能力傾向和能力的差異,但是,差異不等於沒有資格。”

毋庸置疑,在音樂教育的對象中包括了特殊兒童,特殊兒童享有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對於音樂教育來說,如果除了面向全體學生外,還有其他特殊對象的話,那麽,這種特殊對象應既包括音樂天才兒童,還應該包括在音樂或身心方面存在問題的特殊兒童。

從音樂教育的本質來看,給特殊兒童以新生是音樂教育的神聖使命。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的,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喚醒、聯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達到對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在音樂教學中,美不僅僅在於音樂本身,還在於教學環境、教師的語言、儀態等等,無壹不是美的體現。音樂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讓特殊兒童置身於美的氛圍中,充分感受到美,增強了特殊兒童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藝術的各種形式中,音樂被譽為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能有效地豐富特殊兒童的精神生活,促進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長。通過對音樂的體驗,感受真、善、美的音樂形象,無形之中對他們的情感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若特殊兒童能長期的接受這種高尚的情感感受,便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從而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壹些對音樂懷有強烈的渴望的特殊兒童,在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中往往又都表現得自信心不足。如果我們能夠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接觸音樂的機會,使他們真正體驗感受音樂的快樂,那麽這將對特殊兒童心智的成長起到巨大的作用。托爾斯泰曾說過,藝術感動人的力量和性能就在於把個人從離群和孤單之中解放出來,就在於使個人和其他人結合在壹起。音樂教育通過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讓特殊兒童積極參與並融入其中,讓他們遠離孤獨,不再自卑,並幫助他們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這是音樂教育的神聖使命。音樂教育是特殊教育最好的內容,是送給特殊兒童最美好、最珍貴的禮物。

據報載,2002年12月,15名2歲到12歲的自閉癥孩子在廣州市自閉癥訓練中心的音樂治療室接受音樂教育。經過幾個月的音樂治療,效果相當理想。12歲的小堅,原來不敢觸鋼琴,現在不僅能跟著老師模仿,有時還能自己表演。還有些特別不愛說話的孩子,見到父母和老師會主動打招呼了。來自喀麥隆的班娜是訓練中心的音樂教師,她酷愛鋼琴,相信音樂是良方妙藥,她運用音樂天分與臨床治療經驗,對自閉兒進行音樂訓練和治療。班娜說:“語言難以得到自閉兒認同,但音樂可以。” 無獨有偶,今年29歲的托尼·德布羅伊是壹位天生的智障兒,他母親生下他時只有1磅重,雙目失明。醫生建議讓他“自生自滅”,他母親卻以驚人的毅力對他進行早期的音樂教育,托尼表現出罕見的音樂天賦,經過刻苦的努力和訓練,他最終成為了美國波士頓最好的爵士鋼琴師。音樂教育為托尼開辟了壹個嶄新的人生。

從腦生理科學的角度上來說,音樂教育還對特殊兒童的智力啟迪有深遠的影響。

腦生理科學認為,人腦的兩個半球具有基本的分工,左半球主要負責抽象思維,俗稱“數字腦”,右半球主要負責形象思維,俗稱“藝術腦”。4音樂教育能使人的右腦興奮起來,改善由於左右腦平衡失調造成的右腦所處的長期抑制狀態,使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增高,同時其傳導與儲存的能力也相應地得以提高,使大腦兩半球的優勢得到充分的配合和發揮,從而提高左腦的工作效率。3

因此,對特殊兒童實施音樂教育,能開發他們的右腦,促進智力的發展,使他們更快更準確的接受壹定的知識經驗,更好的掌握必備的生活能力,為他們能像正常兒童壹樣正常的生活提供前提條件。

音樂教育不僅培養了特殊兒童豐富的審美情趣,還給予特殊兒童無限的關懷和愛,幫他們擺脫自卑,增強他們對人生的信心,而且還在壹定程度上啟發了他們的智力,幫助特殊兒童掌握必須的生活經驗和能力。音樂教育賦予特殊兒童壹個新的人生,這是音樂教育的神聖使命。

在人類尚無法根本控制殘疾的當今社會裏,總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脫不了殘疾的怪圈,天賦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人權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識,而音樂教育則是特殊兒童通往享有平等人權的壹條有效途徑。在當今我國普及殘疾兒童教育這壹問題上尚還存在許多問題的情況下,針對特殊兒童音樂教育不被重視的現狀,我認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普及特殊教育是實施特殊音樂教育的前提。只有迅速提高特殊兒童的入學率,特殊音樂教育的實施才有保障。要普及特殊教育首先就得轉變國人的觀念與認識。特殊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機遇上不應該有先後、多寡、厚薄之別,特殊教育是衡量壹個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誌之壹,是國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無或施舍。4其次是加強普法執法與管理。從《憲法》到《義務教育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無壹不滲透著對特殊兒童教育的關懷與具體要求,而當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現狀說明這方面我們做得還很不夠。

第二,加強音樂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要改變音樂教育長期以來在特殊教育中得不到重視的地位,首先我們就應該提高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其次,要提高人們對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認識,明確音樂教育對特殊兒童的價值所在,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加大音樂特教師資培養力度、理順特教師生就業體制,提高現有特殊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

第三,要提高普通音樂教育對特殊兒童的重視。隨著壹體化教育的進壹步實施,普通音樂教育面臨的是各種類型的兒童,有正常兒童,有特殊兒童。因此在制訂壹體化音樂教育目標當中有必要加上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特殊兒童在普通音樂教育中得到應有的重視,使他們在壹體化的教育環境中補償自己缺陷的同時縮短與正常兒童發展的差距,為其逐步回到主流社會創造條件

  • 上一篇:插畫書籍封面設計-讀書筆記的封面怎麽畫簡單又好看
  • 下一篇:神角技巧有哪些食譜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