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流行病標準化材料

流行病標準化材料

近日,“陳丹·顧雍——紫禁城建成600年”展覽正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是故宮博物院歷史上第壹次系統描述故宮的前世。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故宮600年來的建築、藝術和文化成就,讓人們有機會從遺產地和博物館的雙重視角了解故宮的文化價值。

本次展覽梳理了故宮的開館、建成、完善的過程,揭開了故宮建築法典的“八大傑作”,讓人們了解了故宮建築的興衰史,也讓人們感受到了故宮今天的輝煌。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故宮的這次展覽無疑刺激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增加了人們打卡的動力。

空中的魏紫花園,地上的紫禁城。

紫禁城的前身是紫禁城。1420 12,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發布聖旨,宣布紫禁城竣工。此後,明朝的十四位皇帝和清朝的十位皇帝壹直在繪制紫禁城的地圖,並改進其建築設計。在這600年的傳承中,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融合特征。

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壹。故宮作為皇家建築,是中國建築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幾千年建築工匠的智慧,將傳統設計藝術與建築完美融合。比如中國建築特有的“白”,利用近景建築或其他景物構成“畫框”,在天地之間留出適當的空隙,使畫面構圖完美。

建築師梁思成曾說:“歷史上,每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自己的建築。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民族都能從古建築中了解和發揚自己的文化。”另壹方面,要思考中國城市建築設計的問題。

建築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然而,壹些盲目跟風甚至“奇葩”建築的出現,也影響了城市的聲譽。

根本原因是在壹些城市建設中,傳統文化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挖掘本土文化的功課沒有做好,為“任磊”建築的出現提供了溫床。另外,建築設計有貪大求全的心理,如果推得過猛,就容易顯得“奇怪”。

傳承傳統文化不是畫瓢,是畫皮也是畫骨。建築設計要與當地城市乃至區域的文化傳統相匹配,讓建築與城市文化充分融合,不至於產生割裂感,也會成為城市的壹大亮點。由此看來,相關部門在規劃設計建築時,應該堅定文化自信,以科學、嚴謹、敬畏的態度弘揚傳統文化。

回到故宮的這個展覽。本次展覽的主題是“陳丹·顧雍”,展示了故宮講好中國故事的決心。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與時俱進。那麽,600年的故宮將是壹個取之不盡的“寶庫”,為後來的設計師提供中國的建築文化素材。

  • 上一篇:如何制作素材庫-如何建立寫作素材庫
  • 下一篇:《寫作七堂課》:框架式寫作,先搭好框架,才能寫的又快又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