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炸藥包的起源及歷史

炸藥包的起源及歷史

這個在正史上沒有記載,不過我們可以推論壹下:

首先,古代就不要說了,太平天國起義時候,太平軍曾經用棺材裝炸藥攻破城市,後來清軍反攻時候也使用了同樣的技術,並無其他爆破記載。換而言之,這個時代(1851年—1864年)沒有炸藥包。在同壹時期的美國南北戰爭,使用爆炸方式稍微先進,用采礦用的導火索和標準桶裝黑火藥進行爆破。但是仍然沒有使用炸藥包。具體操作方式可以參考“冷山”。美國內戰之後,緊接著諾貝爾發明了數種新式安全炸藥,日本人下瀨雅允發明了壹種更危險的炸藥。但是引爆方式仍然沒有大的改變————填裝到孔洞或者紙筒引爆或者直接整箱整桶的引爆。到了1886年,填裝高爆炸藥的新式高爆榴彈出現了;令炮擊威力壹下子增加數倍。但是這幾年用於爆破方式仍然沒有爆破用炸藥包的記錄。

換而言之,炸藥包應該發明於1890年~~二戰期間。不過這範圍仍然太大,我們再看看1890年後又發生了什麽呢?著名的甲午戰爭,日清兩國大打出手;歷史上有這樣壹段:“1894年7月23日拂曉。黑暗中,壹群日軍準備用炸藥爆破景福宮的壹個門,結果沒成功。於是他們爬上去用斧子砸,費了很大勁把門砸開,軍隊蜂擁而入。”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登陸的日軍是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應該是標準海軍桶裝黑火藥(下瀨火藥如此危險,攜帶進攻應該不可能,更何況未能炸開城門那麽威力也著實不足)。應當是跟以前壹樣,木桶中插入導火索引爆。

在下壹場戰爭“庚子國變”中,同樣有日本兵爆破城門的記錄,史料如下:“1900年7月14日,我們正在天津內城的南城墻上。這裏壹直被聯軍圍攻,清國軍隊和義和團也進行了頑強抵抗。今天上午早些時候,南門(插著星條旗的塔樓廢墟下)被聯軍攻陷。(聯軍在進攻過程中)兩次試圖用炸藥炸開沈重的城門,但都無功而返,聯軍傷亡慘重。在這危急時刻,壹個日軍士兵拿著火把沖上去,點燃了炸藥,城門被炸開,但是他自己也被炸死了。現在,勝利的聯軍正湧向我們右側內城的每個角落。”在記者拍攝的圖片中,城門完全坍塌,不像是5-20公斤的黑火藥炸藥包的威力,倒像是三到五箱黑火藥直接引爆造成的。況且文中記述道,(導火索失效後)用火把直接引爆,那麽和明顯不是炸藥包,眾所周知明火引燃炸藥包那就燒掉了而不是爆炸了。

而同年十月,革命黨在廣州制造壹起爆炸案,使用鐵桶+黃色炸藥;這個配置相當前衛,可惜藥量有限且爆炸位置偏移仍然沒有炸死目標人物。

也就是說,1900年的日本人和革命黨也同樣不是炸藥包的發明人。

不過,很偶然的我在歷史上發現這壹年還有另外的爆炸事件:“7月15日開始,義和團進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三天後陳澤霖又帶2500名新軍加入;到20日,義和團用炸藥包炸毀圍墻攻入,殺死了所有做最後抵抗的修女,然後對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燒,只有五十人從窗口逃出;加上被陳澤霖帶回北京的、被義和團賣為奴隸的、夜間逃出的,只有五百人幸存。”

對於“逢洋必反”的義和團,毫無疑問革命黨的先進炸藥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麽必然是國產黑火藥。這次爆炸事件恐怕是有據可查的黑火藥炸藥包的首次實戰,是不懂科學裝神弄鬼做法起壇子的義和團大師兄、二師兄們的創新產品。究根到底,估計是因為找不到更合適的容器,直接用皮革、帆布之類的密封材料裹吧裹吧就把炸藥扛過來起爆了。這種無意中的發明,估計就是炸藥包的起源。

  • 上一篇:班級文化墻的展示和命名
  • 下一篇:雷電是怎樣形成的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