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說明信息具有傳載性的實例,***享性的實例,可處理性的實例,時效性的實例

說明信息具有傳載性的實例,***享性的實例,可處理性的實例,時效性的實例

A、蘋果與辣椒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Kaikai(總得有個代號吧)偶然吃下壹個紅蘋果,味道很不錯,然後又偶然吃下壹只紅辣椒,當然是辣得夠戧。Kaikai是個很熱心的原始人,所以他又摘了兩個蘋果和兩只辣椒,回到部落裏。

Kaikai碰到了原始人Meimei1(當然也是個代號),他拿了壹個蘋果和壹只辣椒,指著蘋果砸砸嘴,指著辣椒吐吐舌頭。要知道,當時語言還沒發明呢。不過Meimei1很聰明,她把蘋果吃了,把紅辣椒放著當擺設,因為她想,這壹定是讓人辣得吐舌頭的東西哪。

Kaikai又碰到了原始人Meimei2,他又拿了壹個蘋果和壹只辣椒,指著蘋果砸砸嘴,指著辣椒吐吐舌頭。於是Meimei2吃下了那只辣椒,當然被辣得夠戧。她想,Kaikai為什麽要騙她呢,這辣椒明明是辣得讓人咂嘴啊。

Kaikai帶給Meimei1和Meimei2是完全相同的信息,然而結果卻完全不同。聽了這個故事,妳有什麽想法?( 引導學生去思考當中出現的問題。引出信息要正確傳遞,必須要有壹個統壹的標準。)

2、信息的真偽與辨別

B、猴子與西瓜的故事

猴王,找到壹個大西瓜。

可是怎麽吃呢?猴子可是從來沒吃過西瓜的。

於是,猴王想出壹個辦法。他把眾猴召集到壹起,對他們說:“大家聽好了。現在,我這兒有壹個大西瓜。關於這西瓜的吃法嘛,我當然是知道的。可是,現在我要考考妳們,看妳們誰能說對西瓜的吃法。如果說對了,我會獎勵他。誰要是說錯了嘛,我可要懲罰他!”

眾猴壹個個面面相覷,他們誰也說不準西瓜到底該怎麽吃。

沈默半晌,壹只剛剛出生幾個月的小猴子突然大聲喊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應該吃瓤兒!”

小猴子吸引了眾猴的目光,可是並沒有人附和他,他憑什麽就說西瓜是吃瓤兒呢?

這時,壹只中年禿尾巴猴兒開口了。“諸位,我認為西瓜是應該吃皮的。記得小時候,我跟我爸爸去過我姑媽家,在姑媽家我吃過甜瓜,甜瓜就是吃皮的。我想,這甜瓜是瓜西瓜也是瓜,自然也應該是吃皮嘍!”

眾猴聽罷,覺得他說得有理,不少猴兒開始頻頻點頭。

猴王沒有急著下結論,因為那只最有威望的老公猴兒還沒有表態。通常,老公猴兒的話總是最被看重的。

躺在壹塊石板上舒服地曬著太陽的老公猴壹直瞇著眼不說話。這時他見大家都在眼巴巴地望著他,覺得自己是站出來發言的時候了。

他慢騰騰坐起來,清了清嗓子,往四下看看,慢悠悠地說:“這西瓜嘛,呵呵,當然是應該吃皮了。我從小就吃西瓜,而且壹直是吃皮。我想,我之所以能活到這麽大歲數,至今身強體健,大約就是因為我——吃了大半輩子的西瓜皮的緣故吧!”

老公猴兒的話壹言九鼎,壹錘定音。眾猴兒紛紛隨聲附和。

“就是嘛,我壹直就認為西瓜應該吃皮。”

“那西瓜,就是吃皮的,這不是明擺的事嗎!”

“吃皮,沒錯兒……”

這時,猴王認為他已經找到了正確答案。於是,他拍拍屁股,站起來,大聲說:“好啦,都不要吵了。大家說得對,西瓜,當時是吃皮的,這本來就是壹個無需爭論的問題。只有這個小猴兒崽子,說什麽西瓜應該吃瓤兒,那好,咱們就讓他自己去吃瓤兒,我們大家吃西瓜皮!”

於是,壹個西瓜壹分兩半,小猴被罰吃西瓜瓤兒,眾猴分吃西瓜皮。

壹只短尾巴猴兒吃了幾口,回過頭對另壹只猴兒說:“哎,我說,這西瓜可不怎麽好吃呀。”那只猴兒頭也不擡回答說:“嗐,妳就吃吧,西瓜嘛,就是那個味兒!”

(引導學生去思考當中的問題,引出信息的真偽性,不要盲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例:分辨信息的真偽:

手機短信:恭喜您,香港天地公司為慶祝成立2周年,特舉辦抽獎活動。您中了8萬元大獎,請立即匯款500元手續費到我公司,壹周內就可以將錢送到您手上。地址:香港郵電路188號)

3、相同的事不同的信息

C、有壹家大公司高薪招聘營銷主管。面對眾多應聘者,公司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進入最後決賽的應聘者必須完成壹道實踐性的試題: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進入最後決賽的,有三位應聘者:甲、乙、丙。負責人交待:“以十日為限,屆時向我匯報銷售成果。”

十日之後,甲、乙、丙前來匯報銷售情況。

負責人問甲:“妳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麽賣的?”甲說他曾遊說和尚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壹頓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壹個小和尚正在壹邊曬太陽,壹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壹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壹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麽賣的?”乙說他去了壹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主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們梳理鬢發。”主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10座廟,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負責人吃驚地問道:“怎麽賣的?”原來丙下了壹番工夫,得知壹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朝聖者絡繹不絕。而這座寺廟的主持有寫得壹手好書法,於是丙找到該寺主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壹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示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壹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如果在上面書上‘積善梳’三個字,當作贈品,必得香客喜歡。”主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都很高興。壹傳十、十傳百,寶剎的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 上一篇:綠色環保低碳生活演講稿5篇
  • 下一篇:關於不安於現狀的名人事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