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練習教育教學中的壹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課堂練習在小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必須精心設計,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壹些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學中,可逐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並結合實際編制並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教師善於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精心設計練習,創造課外的精彩 “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數學練習必須架設起“學”“用”之間的橋梁,把練習生活化。數學練習題的設計,應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以利於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要突出練習的趣味性、應用性、層次性、多樣性。

壹、突出練習題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融科學性和趣味性於壹體的練習題,突出練習的層次性。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示性的變式練習再到獨立性的思考練習。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教師不僅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在學生的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而且要善於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能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理解的目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如在教計算題時,教師如果用機械重復的練習來讓學生鞏固新知,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效果也不會好。因此,我常設計 “摘蘋果”、“闖關遊戲”、“啄木鳥醫樹”等活動,讓學生在 “娛樂性”的氛圍中做題,學習興趣濃厚,效果也很好.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壹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因此作為教師在設計課後習題時要把握題目的脈搏,設計出壹個好的問題。讓原本單調的習題變得有滋有味,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如:教學習題“1000張紙厚9.2厘米,每張紙厚多少厘米?”學生列式為:9.2÷1000=0.0092(厘米)教師設疑:隨機指著壹張數學書的紙問:妳能求出這張紙厚多少厘米?用壹個不經意的問題對這道題作了進壹步地挖掘。如果沒有這樣深入對這道題目的挖掘,很多學生停留在會做這道題的層面上,卻不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如果碰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麽去解決。所以,壹石激起千層浪,問題激起了學生的無限興趣。隨著探究的深入,新的問題也不斷的出現。第壹,數學書的紙張不夠多;第二,壹個人操作有困難;其三,怎樣操作誤差最小。這些新的問題確實存在於學生的探索過程中,它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紙張不夠怎麽辦?學生就想到了用幾本數學書疊起來,湊出100張或1000張,並且知道為了減少誤差只能用數學書。那麽多書壹個人怎麽操作?於是學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與同學壹起來完成這件工作,而且能很自覺地做到分工明確,合作自然天成。如何減小誤差?辦法只有按緊書本了。

問題就是要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這個問題的設計已經達到並超過了這個目的。在這道題中不僅讓學生知道要運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整個探索過程中開發了思維、鍛煉了能力。

二、突出練習題的應用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感到知識是壹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興趣的重要來源。”例如,根據比例尺計算地圖上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等可操作性的實際應用,有利於發展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收集、記錄他們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數學例子”,並用數學的觀念和態度去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收集到的問題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它,就不再單純是背誦和記憶書本上現成的知識,而是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了,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並且在此過程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也必須植根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學習數學的意義。因此,我總是將壹些現實的題材改編成有意義的習題,增強學習的動力。由此可見,練習要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數學課堂”與“生活數學”之間架起壹座橋梁,既使學生從小就關心社會生活,又體現了數學學習的現實性。課本上的練習大多來源於生活,而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壹旦被列入教材,就顯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對教材中的練習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於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為我所用。例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時,七巧板是學生兒時的玩具,學生都玩過,把玩具和圖形結合起來,學生覺得有趣,在玩時,讓學生從用兩塊拼到用三塊拼在到用4—6塊拼,最後用7塊拼美麗的圖案,學生在動手中品嘗拼圖的快樂。怎麽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讓學生的創意得到更好的發揮,建議學生把書後的紙圖形剪下來,課後回家動手拼拼貼貼,把妳用七巧板創造的圖形粘在壹張白紙上,在班級評出創意獎,從學生的上交的作品看,有部分模仿書上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與眾不同的壹面。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更能體現新課程下的作業的獨特性。

三、練習的設計要有多樣性 。設計課堂練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的形式進行。練習的設計還要有梯度性和開放性,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使他們都有收益,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喜歡上學數學。有些新課的課後習題中,經常會出壹些錯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運用知識去辨析,通過辨析讓學生鞏固所學的方法和概念。計算題中的辨析題大部分老師會請學生“仔細觀察,有沒有錯,錯在哪裏,為什麽會錯,怎麽改?”學生會不負重望地回答這些問題。而對於其它類形的題中出現的辨析題壹般只是讓學生找出錯誤並回答為什麽錯了,很少有教師會考慮“如何去改才對”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時:在能拼成三角形的線段下面打√;反饋那些能拼成;思考第1、2、4題為什麽能拼成三角形?第3題為什麽時候不能拼成三角形?反饋到這裏壹般對這道題的探索就結束了。而如果教師處理這道辨析題的方法改變壹些,巧妙地利用了這個第3題中的錯誤的資源,不僅僅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判斷出為什麽不能圍成之外,還讓學生從反面思考,“如果換掉壹條2厘米的線段應換上幾厘米的線段,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換掉6厘米的線段應換上幾厘米長的線段?”這就是在“補牢”,讓學生知道要“知錯能改”。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發現問題,更應該能根據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在正確的前提下答案也是可以不定的。突在學生解答數學習題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完整或者出現了理解上的誤差,教師會發現他們會多次在某個知識點上出現錯誤。設計習題時教師可從學生容易發生錯誤和經常發生錯誤的地方入手,適當設計壹些題目,有意布設“陷阱”,“誘使”學生步入歧途。然後,再組織學生***同探討、辨析,找出錯誤的原因,歸納出預防的措施。讓學生在不斷產生錯誤和糾錯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從而產生防錯的“免疫力”。因此這樣的處理不僅讓學生又壹次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明白其實錯誤也是美麗的。

四.突出練習的層次性。學生是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而存在的,我們設計問題時必須明確肯定學生認識活動的個體特殊性,正視他們在已有知識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的差別,所以設計問題必須有層次性。所謂層次性,指的是問題裏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有淺、中、難適合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壹連串的問題鏈,淺層次的記憶性問題可供單純的機械模仿,較深層次的問題可用來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高層次的問題可供用來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題目安排可從易到難,形成梯度,雖然起點低,但最後要求較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得成績壹般的學生能正確解答大部分習題,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能對難度較高的探索性習題,使全體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該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高性的變式練習,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練習,降低習題的坡度,同時不拘泥於書本,對具有創新思想見解的學生,予以鼓勵。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會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必要時課堂練習要設計壹些開放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後習題中有壹些題由於條件不確定或解決策略不唯壹或結論不唯壹,這樣的題目我們通常稱為開放題。這些開放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逼”著學生動腦動手,偷不了懶。數學開放題不像封閉題那樣壹對壹的單調反而更有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更有成就感,體驗到喜悅的情緒。數學開放題更適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自己主動探究,互相進行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刻性、廣闊性、批判性發展;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創新教育在數學開放題教學中落到實處。很顯然由於題目的開放,答案也就會各種各樣。這也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要求——“多多益善”。而那些課後習題中的有些題目不像開放題那樣明顯,但也可以做到“多多益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又能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

  • 上一篇:2007年天津市初中畢業生語文試卷及答案
  • 下一篇:材料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