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立體主義

什麽是立體主義

問題壹:什麽是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畫派: 立體主義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壹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壹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叠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壹個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

立體主義開始於1906年,由喬治?布拉克與帕布洛?畢加索所建立,當時他們居住在法國巴黎的蒙馬特區。他們於1907年相識。到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兩人壹直非常親近地在壹起工作。

立體主義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1908年,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誌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立體主義的主將是帕布洛?畢加索和布拉克。畢加索的油畫《亞威農少女》(1910年),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立體主義畫家的探索起源於塞尚的理論和創作實踐,他們把塞尚的“要用圓柱體、圓球體、圓椎體來表現自然”這句話當著自己藝術追求的理想。實質上這是20世紀初工業文明、機器時代的社會現實在畫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畢加索曾說過:“當我們搞立體主義時,並沒有搞立體主義的打算,而是要表達我們身上的東西。”布拉克則承認:“立體主義,或者不如說我的立體主義,乃是我所創造的,為我所用的壹種手段,其目的在於使繪畫符合我的天賦。”他們兩種氣質的結合,又通過格裏斯和萊熱各自的努力將它們重新結合在壹起,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繪畫方法的產生,經歷了壹個醞釀過程。20世紀初巴黎畫壇異常活躍。繼後印象主義p象征主義之後,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註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裏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國p德國p意大利和俄國相繼出現。在法國,繼野獸主義崛起後,另壹群文藝家常在蒙馬爾特的“流動洗衣房”聚會。參加的有畢加索p布拉克pM.洛朗森pG.阿波利奈爾pA.薩爾蒙pM.雷納爾pJ.格裏斯pF.萊熱等。支持他們的有畫商D.-H.卡恩韋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開辦了畫廊,這便是被人們稱作的立體主義社團。參予立體主義活動的還有R.德洛內pA.格萊茲。1910年,以J.維榮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體派社團,因經常在法國皮托活動,被稱作皮托集團。荷蘭畫家P.蒙德裏安p墨西哥的J.de裏維拉也與皮托集團有聯系。他們賦予分析的立體主義以秩序和規則,從而促進了立體主義朝著更為抽象和主觀的方向發展。從1912年開始,畢加索等又進行綜合的立體主義的試驗。在分析的立體主義破碎而又剔透的結構中,還保留著強烈的光線和某種空間感。畫家們將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於單壹的平面上,造成壹個總體經驗的效果。綜合的立體主義不再從解剖p分析壹定的對象著手,而是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去創造壹個新的母題,並且采用實物拼貼的手法,試圖使藝術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

雖然作為立體主義分支的黃金分割社於1920p1925年繼續舉行展覽,但作為藝術運動的立體主義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它主要追求壹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

問題二:立體主義繪畫的特點是什麽 10分 立體主義繪畫是壹種主觀上的立體,其表現的方式是將自然立體分解後重新組合成新的主觀立體,即分解後重構。

問題三:立體主義的意義? 立體主義

19世紀以來萌芽的諸多現代藝術運動中,立體主義也許是個最豐腴的分水嶺,許多方面都堪與意大利文藝復興相比擬。他的目標是創造更真實的藝術,其最大的影響使他掀起了對於“真實”的新主張和新觀念。在造型藝術的創作觀念上,文藝復興的革新主要表現在拋棄對天國的精神性的表現,將註意力轉向世俗的世界。通過科學研究發現了透視法,打破了中世紀的裝飾性平面,創造了三度的錯覺空間。這種畫面看上去更像是人們眼中所見到的世界,被人們當作更為“真實”的東西。這種觀念在印象派那裏被重新提起,這些藝術家認為傳統的透視法和雕塑壹般的素描關系是觀念性的,是人們腦中先驗存在的,並非人們“天真的眼睛”所見的真實世界。他們通過細碎的筆觸和量力的色彩將形象模糊化,致力於表現外界在人眼中投射的瞬間印象。具體的形象第壹次呈現出被消解的傾向。但印象派“再現”“眼前”所見的世界的觀念仍是同文藝復興的傳統內在壹致的。凡?高和高更打破了再現的觀念,主觀性元素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了表現內心的情感或是達到特定的裝飾效果,他們可以義無反顧地拋棄眼前的世界。與此同時,塞尚從另壹個角度顛覆了這壹再現的傳統。他認為真實並非存在於表面的現象,而在於對象的深層結構,而將把現象世界的內在結構挖掘出來的工作視為藝術家的任務。這個過程要經歷觀察、感知、思考等壹系列過程。他力求以“錐體、圓柱體和球體”來構築結構的觀念也被後人壹再引用。

立體主義的思路與賽尚壹脈相承。他們不但堅持塞尚在表面現象的背後尋找真實的理念,還將塞尚所竭力追求的永恒的概念加以發展,使之成為壹個“時間”的維度融入到結構的塑造中。即所謂的“四維空間”。

科學證明,人的眼睛在觀察壹個物件時,並非將焦點定在壹處不動。(將焦點定在壹處的時刻也有,但那絕不是在觀察某件東西,而是在思考其它的東西――或稱之為“走神”。)人的眼睛通過在物件上不停的遊走獲取其每壹部分的細節,同時通過大腦將這些局部的片斷組合整理為完整的形象。(在欣賞雕塑這壹類立體藝術形式時,尤其需要來回走動以形成完整的認識。)

立體主義即將這觀察的時間性灌註於藝術之中,建立起空間與實踐的結構。建立這壹結構的主要手段即為“解構”。將原本完整的具體形象分解為若幹片斷,將它們組織在畫面中,形成新的、他們所認為真實的內在結構。每壹個片斷都是原形象的壹部分,帶有它的特征,但也只是壹部分,並不完全,而且經常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所得。“遊移視點”內在其中,同時觀眾在接受作品時也要經歷壹個重組片斷的過程。

時間和空間的不定性觀念是對傳統美學(其中包括印象主義)的根本顛覆。而分解形象這壹表達此觀念的做法,看似簡單隨意,對後來的現代藝術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估量。分割形象雖然是出於重建結構的目的,但取得的效果是畫面顯得十分抽象。這是對自然主義的具象藝術的直接破壞(康丁斯基的試驗還是從強調主觀,避開客觀寫實的角度進行的)。同時它的影響不僅在藝術的抽象化,分割之後還要重組,尤其是在將壹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片斷組合在壹起時形成的荒誕效果直接啟發了達達、超現實主義和波普藝術。作為這壹思想的延伸,立體主義首次在藝術創作中用到了現成品,這成為二戰後現代藝術的重要創作手段。

“立體主義”這個名詞是當年用來調侃勃拉克1908――1909年期間壹批幾何式風景畫時所產生的。1911年,當壹群藝術家(不包括創始者畢加索和勃拉克)壹起在巴黎舉辦聯展時,他們被稱為立體主義畫家,立體主義因而成為當年壹種運動的標簽。隔年,這類展覽在歐洲各地舉行,同樣的不包括畢加索和勃拉克在內,成員中的格列茲和梅金琪出版了《立體主義》壹書。1913年,紐約舉辦......>>

問題四:立體主義繪畫的特點是什麽 在西方現代藝術中外,立體主義是壹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其藝術追求與塞尚的藝術觀有著直接的關聯。立體派畫家自己便曾聲稱:“誰理解塞尚誰就理解立體主義”(哈德史?奧斯本《20世紀藝術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術出版社,1978年,第87頁)。立體派畫家受到塞尚“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處理自然”的思想啟示,試圖在畫中創造結構美。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壹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壹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們從塞尚那裏發展出壹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壹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壹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壹般說來,《亞維農的少女》是第壹件立體主義的作品,而立體主義運動則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壹個階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謂分析立體主義。畫家們繼承塞尚對繪畫結構進行理性分析的傳統,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壹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1912年以後,立體主義運動進入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此時在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體仍然支離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於裝飾性。畫家們新創出壹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壹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並向人們提出了自然與繪畫何者是現實,何者是幻覺的問題。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代表人物: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萊熱(Fernand Leger,1885-1955)《三個女子》; 格裏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與樂譜》; 分解與重構――立體主義畫派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龍的展覽上,當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風格新奇獨特的作品時,不由得驚嘆道:“這不過是壹些立方體呀!”同年,評論家沃塞爾在《吉爾布拉斯》雜誌上,借馬蒂斯的這壹說法,對布拉克展於卡思維勒畫廊的作品評論說:“布拉克將壹切都縮減在立方體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 *** )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在西方現代藝術中外,立體主義是壹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其藝術追求與塞尚的藝術觀有著直接的關聯。立體派畫家自己便曾聲稱:“誰理解塞尚誰就理解立體主義”立體派畫家受到塞尚“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處理自然”的思想啟示,試圖在畫中創造結構美。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壹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壹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們從塞尚那裏發展出壹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壹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壹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壹般說來,《亞維農的少女》是第壹件立體主義的作品,而立體主義運動則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壹個階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謂分析立體主義。畫家們繼承塞尚對繪畫結構進行理性分析的傳統,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壹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1912年以後,立體主義運動進入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此時在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體......>>

問題五:分析立體主義與綜合立體主義的區別 先來看段資料:

立體主義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1)1907-1909年的塞尚時期,也就是早期發展階段是立體主義的孕育和起步階段。這壹時期的畫家主要求取單純的幾何學形態,放棄光色分析,追求對象形態;

(2)1909-1912年的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他們首先打破了傳統繪畫中只能按照壹個固定視點去表現,然後安排在同壹個繪畫平面上的方法。但是他們仍只註重追求形式的分解,而不註重整體的重組,而且顏色比較單壹。

(3)1912-1914年的綜合立體主義時期。隨著探索的發展,他們發現這樣的“分析”往往使畫面越來越失去本來的形態,而陷入壹種抽象的形式。因此從1912年到1914年他們進入了“綜合立體主義”時期,這壹時期,畫家開始註重畫面的整體效果,不再只是強調局部的分解。色彩漸漸豐富起來,事物的形態又重新被重視。他們的觀點是:不要去描繪客觀物體的外表形態,而是把客觀物體引入繪畫,從而將表現具象的物體本身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態綜合起來。

由此可見:

分析立體主義只註重追求形式的分解,而不註重整體的重組,而且顏色比較單壹;

而綜合立體主義則註重畫面的整體效果,不再只是強調局部的分解。色彩漸漸豐富起來,事物的形態又重新被重視。要把客觀物體引入繪畫,從而將表現具象的物體本身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態綜合起來。

問題六: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的代表作是什麽 畢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繪畫,進壹步顯示了對於客觀再現的忽視。這壹時期他筆下的物象,無論是靜物、風景還是人物,都被徹底分解了,使觀者對其不甚了了。雖然每幅畫都有標題,但人們很難從中找到與標題有關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體與背景相互交融,使整個畫面布滿以各種垂直、傾斜及水平的線所交織而成的形態各異的塊面。在這種復雜的網絡結構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現,可即刻間便又消解在紛繁的塊面中。色彩的作用在這裏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畫上似乎僅有壹些單調的黑、白、灰及棕色。實際上,畫家所要表現的只是線與線、形與形所組成的結構,以及由這種結構所發射出的張力。

1910年,畢加索作《卡思維勒像》,油畫,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藝術中心藏。

1912年起,畢加索轉向其“綜合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實驗。他開始以拼貼的手法進行創作。這幅題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顯示了這種新風格。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畫,45×57厘米,巴黎奧塞博物館藏

油畫《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作於30年代的壹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和國 *** 的委托,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畫中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壹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壹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遣責和 ***

問題七:立體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風格 二十世紀巴黎兩位畫家布拉克和畢卡索 ,深受非洲雕刻單純的造形和尖銳的對比影響,發展出新風格。加上1907年他們參觀了塞尚的回顧展,立體派第壹件代表作畢卡索的「亞維農姑娘」產生。

立體派根據塞尚的作法,把對象分割成許多面,同時呈現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體派作品,看來像碎片被放在壹個平面上。

早期的作品裏,只用灰色調畫。由於使用中性色,整個的空間沒有看來特別前進或後退的。

代表畫家 :

布拉克 、畢卡索、雷捷、德羅涅、萊布希茲 、布朗庫希。

content.edu/...c3

問題八:立體主義的主要特點 不斷尋求創新的藝術家,布拉克與畢加索,尋找新的畫中主題及空間的表達模式。他們受到了保羅?塞尚、喬治?秀拉、伊伯利亞雕塑、非洲部落藝術(即便布拉克駁斥這種說法),以及野獸派的影響。立體主義畫家接受了P.塞尚關於創造視覺立體形象的觀念,進而轉向壹種對心理的立體形象的追求。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壹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壹個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立體主義不同於未來主義等其它藝術運動,它沒有任何用於表達自己創作綱領的“宣言”,只留下壹些零散的言論。立體主義畫家並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只是每個人按著自己的思想去探索。畢加索說:“我要按照我的想像來作畫,而不是根據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說:“畫家並不想構成壹件奇聞軼事,而是要造成壹種繪畫的事實。”立體派早期的作品裏,只用灰色調畫。由於使用中性色,整個的空間沒有看來特別前進或後退的。立體主義觀念也經歷了壹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它在發展歷程 *** 經歷了三個時期:1907-1909年的塞尚時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他們首先打破了傳統繪畫中只能按照壹個固定視點去表現,然後安排在同壹個繪畫平面上的方法。隨著探索的發展,他們發現這樣的“分析”往往使畫面越來越失去本來的形態,而陷入壹種抽象的形。因此從1912年到1914年他們進入了“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其觀點是:不要去描繪客觀物體的外表形態,而是把客觀物體引入繪畫,從而將表現具象的物體本身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態綜合起來。盡管立體派的畫看來並不“立體”,而且難於弄清楚物象的關系,但他們卻認為:用傳統的寫實技法畫出來的三度空間的“真實感”是虛假的。為他們辯護的理論家豪蓋特說:“杯子是圓的透視畫成橢圓就是騙局,近大遠小也是騙局。”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其實是“強詞奪理”。因為視覺上產生的透視變化,是由眼球的特殊構造而決定的,人類正是依據這壹特定的器官正確地認識世界。雖然看起來遠處的洋樓比手上的書本還要小,但人人都知道遠處的洋樓要大得多,甚至可以估量出大多少倍。但是立體派重新創造了壹個認識物象的方法,大體說來是把對象的上、下、左、右、前、後等各方面的印象拼合在壹個平面上。前期“分析的立體派”的作品,好象粘貼的剪紙,後期“綜合的立體派”的作品,好象疊置起來的碎玻璃。早期的立體派理論家格列西斯說:“眼睛能看到多少,物體就有多少現象,腦子裏產生多少理解,物質就有多少實質。”這完全是以畫家個人的主觀為中心,以個人“腦子裏的理解”來代替客觀世界本身的規律。他又說:“繪畫要用自身的語言去控制、指導觀眾,而不是為了讓他們理解。”那麽立體派在藝術表現上究竟有沒有較清楚的原則呢?他們要用以“控制”和“指導”觀眾的“語言”,依據的是什麽樣的“語法”呢?人們去問這個畫派的創始者法國畫家布拉克。這位立體派的畫家回答說:“與其把事情說得更清楚寫些,我寧可把它弄得含糊些。”“它遠非要人們感到快樂,而是要使他們感到迷惑。”1911年立體派盛行之際,有壹群崇拜新花樣的藝術青年們去拜訪畢加索。壹個青年小心地問這位立體大師,按照立體派的原則去畫人的腳應該畫成圓的還是方的,畢加索以權威的口氣回答:“自然界裏根本就沒有腳!”於是時髦的青年們方如大夢初醒,帶著這句名言高興地飛跑而去。

...>>

問題九:立體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是?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

費爾南?萊熱

喬治?布拉克

  • 上一篇:攝影的攝影分類
  • 下一篇:求遊戲王念動力同調卡組,40張,能速調高星怪,最好用常見卡,再加壹些能加血的卡,不要禁卡,請以2013...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