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高分懸賞素材~要古代的!!(追懸賞+提分)

高分懸賞素材~要古代的!!(追懸賞+提分)

堅強:司馬遷,蘇秦,勾踐,祖逖等等都是堅強的代表,發兩個不常見的

李時珍

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歷二十壹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世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壹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壹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譚遷

明末清初,年過半百的談遷把寫完的《國榷》藏於家中,不料被貪財的竊賊偷走。面對厄運,堅強剛毅的談遷沒有沈淪,決心重寫《國榷》。從此,談遷不管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專心致誌編撰《國榷》。為了史實,不顧年邁體衰,不顧日月風雨,堅持考證,堅持走訪知情人。數年後,辛勤的勞動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壹部史料詳實的《國榷》完成了。談遷始終不渝的治學精神也和不朽的史書《國榷》壹樣,留給後人壹座豐碑。

勤奮: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王羲之的墨池,王獻之的十八大缸等等,也給妳發兩個不常見的

範仲淹劃粥苦讀

範仲淹小時候是個窮苦的孩子。他兩歲死了父親,為了生活,母親帶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窮,無錢供他讀書。他就壹個人來到壹所寺院,壹邊幹雜活,壹邊苦讀,常常讀書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臉。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飯食,不要說可口的飯菜,連吃飽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壹盆粥,待粥冷凝後就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腌鹹菜下肚。

壹天,壹個同學來看望範仲淹。這個同學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他見範仲淹生活這樣艱苦,心裏很感動,回家後就向父親講了這件事。同學的父親就叫人給範仲淹送去好飯好菜。過了幾天,這個同學又來了。奇怪的是,送給範仲淹的飯菜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已經快發黴了,便責怪範仲淹說:“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來的食物,妳是不是看不起我?”範仲淹趕緊表示謝意,他說:“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經成習慣了,如果吃了妳送來的好飯,貪圖享受,怕以後就吃不下稀粥了。”這個同學聽了深受感動,對範仲淹更加欽佩了。

範仲淹就是這樣從小立誌,劃粥苦讀的。靠著這種精神,他終於成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司馬光圓木警枕:

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擔任官職後,因為發現自古以來還沒有壹部較系統的編年體通史,所以決心擠出時間來完成這部巨著。為了搶時間,不讓自己睡覺睡過頭,他自己設計了壹種圓木枕頭――警枕。人在睡覺時,只要壹翻身就會醒來,於是起來繼續讀書...

正直:包公,海瑞都是正直的代表

臥虎董宣

董宣,生卒年不詳。字少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陽令等職。在職不畏強暴,懲治豪族。任洛陽令時,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奴仆仗勢殺人,被湖陽公主包庇。董宣攔住湖陽公主的車,令奴下車而殺之。公主訴於劉秀,劉秀令其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拒不低頭。劉秀令人強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京師豪族貴戚莫不畏之,號為「臥虎」。

祁黃羊大公無私(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祁奚,字黃羊,春秋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祁奚請老,悼公問誰可代中軍尉壹職,祁奚舉薦解狐。悼公又問,解狐可是妳的仇敵,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薦祁午。悼公問,祁午可是妳的兒子,祁奚道:“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這就是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

誠實:曾參(殺豬的故事),季布壹諾千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壹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壹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壹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壹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壹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壹了中國。

反面的例子:

《郁離子》中記載了壹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沈了,他抓住壹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妳若能救我,給妳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妳壹個打漁的,壹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壹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壹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壹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壹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壹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勤奮:孔子壹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壹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壹起,便成為了壹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 上一篇:穿洛麗塔發朋友圈的文案 第壹次穿洛麗塔發朋友圈的俏皮說說
  • 下一篇:真懷念疫情前想去哪就去哪的文案集合(58條)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