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壹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獨立,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是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其潛力的基礎。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而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對我國兒童進行數學教育是為將來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大學數學的學習打基礎,同時培養我國兒童的思維邏輯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那麽,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呢?下面就談壹些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的壹些見解。

首先,作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講課不宜過細,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學生何時因獨立思考問題的興奮而累,而不是因為純粹的記憶而累,何時便是教育成功之時,因為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處理信息比記憶信息更重要。不是因為我們不需要記憶信息,而是因為我們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腦“內存”空間。與其把有限的心智資源用來記憶互不相幹的事實,不如充分發揮大腦的思維功能,連貫地思考問題。

其次,是為學生創設壹個很好的思考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壹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思考何嘗不是這樣?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靜心思考、有所創新的。因此,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可以安靜、深入地思考,情感、動機、信念、意誌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特別是在學生的思考出現困難或卡殼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斷、呵斥或嘲笑他們。這樣,學生就會在寬容的氛圍中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並逐漸養成樂於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再者,為學生引導正確的思考方法。只有老師教給學生正確思考方法,使思維做到良好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思考有根據,過程有條理”,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就能不斷形成。引導有序思考。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裏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師要把問題的發現、思考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思考這個問題,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麽要這樣思考。教學倒推法解決問題時,我引入了李白買酒的小詩,用操作實驗,幫助學生倒著認識清楚每壹步得到的是什麽,再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最後的結果,而且學會了如何有序地進行數學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最後,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反思 。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學習是壹個系統工程,學會反思是學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學生反思數學思考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進而對數學認知活動進行指導、支配、決定和監控。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形成反思的意識,掌握反思的方法。

總之,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有正確的認識,並采用正確的方法,並長期堅持,這樣,才能在這方面取得不錯的成就。

首頁教育教學校本教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發展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發展

在課堂上,我們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實施對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要求比較高,雖然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要求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生的合作能力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之上,獨立思考是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壹,然而依然有很多學生不善於動腦思考,依賴性較強,在小組合作時混水摸魚,我個人認為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擺脫思維上的依賴心理很重要,所以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壹、啟發性提問:讓學生有問題思考,為他們創設獨立思考的情境

啟發性提問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主要手段之壹。教師通過提問能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情境,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通過積極獨立思考,探究新的知識,鍛煉思維能力。啟發性提問的目的不在於答案,而是給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去尋找答案。壹堂課涉及的知識較多,要問的問題不少,教師要善於緊緊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精心設計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統壹。

1、在學生接觸新知識的關鍵和本質之處及時提問

這樣做既可以引導啟發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從而順利掌握所學知識或形成技巧,又把學生帶入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促使其積極思考,以啟迪思維鍛煉能力。這裏重要的是要聯系舊知識把握問題的“切入點”。

(1)抓住新舊知識的過度點

新知識往往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的,引導學生從舊知識向新知識過度的時候,通過適當的提問,能啟發學生思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順利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例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當學生根據面積意義用面積單位測量出長方形的面積後,教師立即問“妳能用面積單位測量出壹個遊泳池水面的大小嗎?”這就使學生感到用數學面積單位的方法實在太不方便,以此刺激學生尋找簡便方法的心理,從而自覺的去開通腦筋,認真仔細的觀察思考,最終發現“長方形面積=長×寬”這壹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公式。

(2)抓住新舊知識的轉化點

許多新知識只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者由舊知識重新組合轉化而成的。於是,把所學的新知識、新問題轉化或分解成已經掌握的舊知識來解決,成為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教學中,在新舊知識轉化點巧妙的提問,勢必起到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作用,並使他們隨後感到豁然開朗。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的測面積計算”時,設計如下的提問:“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後,會得到什麽樣的圖形?這個圖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圓柱體的哪個部位的長度相等?誰能通過演示、觀察、思考提出圓柱體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這組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將新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舊知識,從而自己得出測面積計算公式。

(3)抓住新舊知識矛盾點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常常會感覺到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結構相“矛盾”

隨即產生好奇心和獨立思考的興趣。這時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找到解決“矛盾”沖突的途徑和方法,掌握新知識。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法則”時,小數加減寫豎式計算要求“小數點對齊”,與學生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寫豎式要“末尾數字對齊”產生了“矛盾”。此時,提問:我們用什麽方法可以使小數相同的數位對齊?學生紛紛考慮百位數,十位數,個位數,十分位數,百分位數壹壹對齊.那麽,怎樣表述最簡便呢?這就引導學生講出小數加減法寫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

2.在學生獨立思考受阻時及時提問

教師提問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學生獨立思考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誘導,進壹步提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下去,既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更能培養他們深入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在鋪墊復習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口算題目中,最後出兩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口算題1/2 + 1/3 , 1/2-1/4 ,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接受新知識。教師先後提出下面的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相加減?為什麽不能直接相加減?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先進行轉化,然後再相加減?”學生經過壹番思考後,得知要用通分的知識,先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然後再相加減.教師在給予肯定和學生試算成功之後,在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麽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呢?”學生又陷入沈思,這時教師演示,把表示1/2圓的陰影和表示1/3圓的陰影拼在壹起,結果是沒有辦法用二分之幾或三分之幾表示。這壹演示強化了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然後教師又演示,把表示3/6圓的陰影和表示2/6圓的陰影拼在壹起,從正面驗證了“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結果才能用壹個分數表示”的道理。

3.在學生受到思維定勢幹擾時及時提問

這時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變換思考角度、方向,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考途徑和方法。如有這樣壹道計算題“正方形面積是40平方厘米,要剪成壹個最大的圓,圓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在解答問題時,由於題中沒有給出圓面積的直接條件,學生受到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的思維方法的幹擾,壹時感到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及時提問:“求不出半徑,能不能求出半徑的平方呢?半徑的平方與正方形有什麽關系?”並出示圖啟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對照觀察,找出半徑的平方就是正方形面積的1/4,從而很快解決問題。學生經過教師的提問和點撥,壹旦沖破思維定勢的幹擾,就能找出不同常規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並且為此感覺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便喜歡自己思考問題,拓寬思路去尋找答案。

二、實際操作:從感性入手,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具體形象的成分起主要作用,抽象能力較弱。用感性材料進行直觀教學,特別是讓學生自己操作,顯然能幫助他們獨立思考,並可增強其空間觀念,鍛煉其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壹塊長方形鐵板,長30厘米,寬25厘米,像右圖那樣從四個角切掉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然後做成無蓋的盒子。這個盒子的容積有多少毫升?”學生獨立解答有困難,就教學生做如下操作:每人拿壹張長方形的紙,在四角分別畫壹個同樣大的小正方形再剪去,然後參照圖上虛線折成壹個盒子。這時教師提問:題中的盒子是什麽形狀?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獲得真正理解的知識,並懂得自己動手操作可以幫助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鼓勵質疑問難:激發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發現問題,主動提問

“思源於疑“,壹個沒有疑問的學生不是壹個會獨立思考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的“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例如,講“比的意義”的時候,指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問學生為什麽?有什麽疑問?有的學生提出:體育比賽成績為什麽會出現3:0。這時不妨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讓他們在爭辯的過程中弄清楚體育比賽中幾比幾的含義是兩個比賽者成績的記錄,並不是表示兩個成績相除。又如壹數學題: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在畫線段圖分析的基礎上,學生用新學的兩步減法計算後得出結果。這時問誰能想出不同的解法?經過壹陣思索,有個學生問:老師,能不能先把做紙花用去的11張和做小旗用去的9張先加起來?老師立即高興地表揚了這個學生的想法很好,既肯定了這個學生,也對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產生鼓勵作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必然產生疑問,要求解決問題的心情迫切,這就形成了學習的最佳狀態。學生自覺調動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必然產生最佳學習效果。

四、提供思考專題:讓學生單獨練習,促使他們獨自解決較有難度的問題

每個單元學完後出幾道有壹定難度、能升華學生思維的思考題,讓學生帶回家思考,然後在數學活動課上講解,對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很有好處。如: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知識以後,我曾經出過壹道思考題:“在壹條筆直的水渠邊有壹片青草地,把壹只羊用三米長的繩子拴在水渠邊,問這只羊能吃到草的地方周長是多少?”對這道題先讓幾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算,學生很快列出算式:2×3.14×3。老師當場否定,學生大惑不解,亟待指點。這時我故意說:“這道題今天不講,妳們帶回去想。相信同學們能夠獨立解答出來。”果然,第二天同學們就陸續的向老師匯報答案。有的畫圖,有的操作演示,都能寫出2×3.14×3÷2的算式。教師有意識的提出思考題,故意不及時解答較疑難的問題,鼓勵學生課後自己去想,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五、 因人而異:使全體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都得到發展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培養全體學生的能力就必須註意因材施教。教師在備課時,可把在課堂上要提的問題分成難、中、易三個檔次,分別向好、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學生提問。也可以先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難題,再讓中等偏下的學生復述壹遍,特別是學困生,只要他們回答的基本正確,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即使回答不正確,教師也要肯定他們獨立思考的好行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從而激勵他們堅持努力,逐步提高思維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 上一篇:屏住呼吸材料
  • 下一篇:想了解雜誌社用飛騰排版的壹些常識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