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結合蘇軾詩句寫作文

結合蘇軾詩句寫作文

1. 練筆:結合蘇軾的詩寫壹篇練筆,400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國維幼時的我,讀蘇軾的《題西林壁》,熟讀成誦,其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來,但對個中精深的哲理卻並不深諳,只是讀出了廬山的奇異,廬山的多姿。童年的我,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了解了原來詩竟可以神奇地將畫這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融合。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不僅精要地再現了惠崇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畫作之形象,而且還不為原畫所囿,表現了畫筆難以表達的感覺和事物,使人感到壹種撲面而來的溫暖氣息和蓬勃生機,將畫意與詩情完美地結合起來。少年的我,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讀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以絕色佳人喻絕佳勝景的絕妙之筆,反復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後來的我,讀《江城子》,讀蘇軾與妻子伉儷情深;讀《水調歌頭》,讀蘇軾對弟弟深摯的同胞情誼,以及超然達觀的襟懷;讀《念奴嬌》,讀蘇軾豪放詞的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闊。直到現在,我開始讀懂蘇軾了,讀懂了他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物與我皆無盡”的曠達的人生態度;讀懂了他戲謔自己的學生秦觀“小人繁須也”的詼諧幽默…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麽?是那個“壹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麽?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麽?蘇軾,壹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

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沈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

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巨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壹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壹座豐碑!(這是有關片段,妳可以結合起來)。

2. 練筆:結合蘇軾的詩寫壹篇練筆,400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幼時的我,讀蘇軾的《題西林壁》,熟讀成誦,其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來,但對個中精深的哲理卻並不深諳,只是讀出了廬山的奇異,廬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了解了原來詩竟可以神奇地將畫這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融合。“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不僅精要地再現了惠崇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畫作之形象,而且還不為原畫所囿,表現了畫筆難以表達的感覺和事物,使人感到壹種撲面而來的溫暖氣息和蓬勃生機,將畫意與詩情完美地結合起來。

少年的我,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讀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以絕色佳人喻絕佳勝景的絕妙之筆,反復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後來的我,讀《江城子》,讀蘇軾與妻子伉儷情深;讀《水調歌頭》,讀蘇軾對弟弟深摯的同胞情誼,以及超然達觀的襟懷;讀《念奴嬌》,讀蘇軾豪放詞的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闊。

直到現在,我開始讀懂蘇軾了,讀懂了他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物與我皆無盡”的曠達的人生態度;讀懂了他戲謔自己的學生秦觀“小人繁須也”的詼諧幽默…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麽?是那個“壹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麽?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麽?蘇軾,壹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沈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巨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還有,它永遠不滅的那壹份詼諧,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壹座豐碑!

(這是有關片段,妳可以結合起來)

3. 急需寫壹篇跟蘇軾詩句有關的作文,八百字

歷代對蘇東坡的精辟評價:

黃庭堅: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真神仙中人。

蘇轍: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趙昚:忠言讜論,立朝大節,壹時廷臣無出其右。

黃錦祥:“東坡乃文星曠世,曜耀寰中。”

劉辰翁: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王士禎:漢魏以來,二千余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

4. 結合蘇軾生平的寫壹篇文章

蘇軾的壹生引言:“審美人生與仕宦人生是極端對立的兩種人生態度,官場生活與詩人本性,從根本上來說,是格格不入的:壹個是戴著面具的政客,壹個是赤子之心的詩人,壹個極端需要官場應酬的虛偽,壹個必須是肝膽相照、表裏澄徹。

蘇軾的人生是壹種典型的審美人生,即以沈浸於文學藝術的讀書寫作,賞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節奏與和諧為人生愉悅。”今天讀到了老師寫的《蘇軾的審美人生》壹文,是我對蘇軾有了進壹步的了解。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蘇軾的詩,最初只是覺得他的是寫得很豪放,對他們人並不了解。可是讀完了這篇文章之後,我覺得在它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東西讓我們去敬佩,他的文采,他的性格。

下面,我僅對蘇詩作壹下介紹:(壹)蘇軾的生平: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提到他,凡是有點文學常識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

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

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壹篇《刑賞忠厚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裏。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裏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

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雕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 這樣做的壹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壹樣,不容於朝廷。

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壹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

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壹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壹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被召還朝。

這之後短短壹兩年內,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 俗語:“京官不好當。”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壹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有不能見諒與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

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的唯壹政績便是修了壹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在西湖旁邊築了壹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沒過多久,王安石再度執政,他就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之後蘇軾幾次入朝、貶官、貶官、入朝……飽嘗宦海沈浮之苦。

壹度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還京時,病逝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從蘇軾的履歷來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勛在文學創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壹,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壹。就現存蘇軾的作品看來,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人才濟濟的兩宋王朝,他無論詩,詞,還是散文,都是大家。

(二)蘇軾的人生觀,審美觀:蘇軾多元的人生觀及其豐富復雜的思想對其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近幾年研究者對此各持不同看法。如蒲友俊《超越困境:蘇軾在海南》(《四川師大學報》1992年第3期)認為,蘇軾樂觀豁達的生存方式和審美態度,使他能戰勝在偏遠窮荒的海南儋州的種種迫害和磨難,登上詩歌創作和文學思想。

5. 寫給蘇東坡作文

蘇東坡妳那命運坎坷的壹生在庸俗的人眼中是多麽的可笑,歷經官場的多磨,被迫流放,又在危難中完成了壹篇又壹篇的詩詞,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的傳奇。

我不禁對這位偉大的詩人產生無限的敬意。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的壯美展現在眼前,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滔滔的江水在日以繼夜地奔流著,豪邁的胸懷面對著這樣的情景時,使人產生對以往英雄的崇敬。

妳在這美景中觸景生情,面對著滾滾不息的長河,感到歷史的逝去,就像那東去的大河,於是妳提筆寫下了這句話,並在緬懷故人時寫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壯美詩詞。就像妳壹樣,豪邁的胸懷使妳在不經意間總能捕捉那小小的剎那。

如今,現代人足不出戶,何來的豪邁壯闊?何來的洶湧澎湃?即使有,那也只是曇花壹現,開不了多久。人的性情如同澎湃的大海,瞬息萬變,壹會兒晴朗無比,壹會兒愁雲不散,現實總是和理想那麽遙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豪邁的詩人也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當妳被貶黃州時,夜中月色入戶,妳難以入睡。

但這樣的月色是多麽的難得啊,在貶黃州期間,妳這個閑官無所事事,不能簽約公事,又在塵世中生活,見到如此的月光不免讓人覺得欣喜,可眼下有沒有同妳壹起賞月的人,於是妳只好去找同妳壹起被貶黃州的張懷民。在這悠閑的散步之中,這裏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蒼楚和人生的感嘆啊!這美麗的月色,在古人看來就是悲涼的。

人生的長河中有幾多惆悵,幾多豪邁,幾多深情,幾多愁,美麗的人生,歷史的長河。妳的事跡永遠被歌頌。

6. 作文 邂逅蘇軾 500字以上

邂逅蘇軾

知道蘇軾是從“大江東去”開始的。曾幾何時,被他描繪的磅礴氣勢所震撼,被他豪放、大氣的風格深深吸引。

蘇子的壹生命運多舛,起起落落。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朝廷昏庸無能,奸臣當權。而飽讀經史的蘇軾懷著“奮厲當有世誌”的人生信念,憂國憂民,對國家政事堅持己見,絲毫不向黑暗勢力妥協。不盲從、不徇私、黑白分明,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汙濁的官場中,潔身自好。然而,骯臟的汙流裏豈能容下這壹泓清泉?汙流只會侵蝕這壹泓清泉。於是,壹肚皮不合時宜的蘇軾在政治的鬥爭與權力的傾紮下,被註定了坎坷的壹生。

難以想象,在經歷了險惡的宦海風波與坎坷的人生挫辱後,蘇子還能以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以樂觀積極的心發現生活的美麗。這需要怎樣的胸襟與氣度!

謫貶黃州時,以前的朋友都離他而去,孤獨的蘇軾過著形影相吊的生活。“缺月掛梧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中蘇子以孤鴻自喻,其淒涼境況,不可言說。至今讀起這首《蔔算子》依然能感受到蘇子心中那莫可名狀的孤苦寂寞。政治的失意,老友的置之不理,無邊的孤獨感向他襲來,莫非真應了那句“自古聖賢多寂寞”。蘇子心中的苦是可想而知的。

蘇軾坎坷的仕途生涯中,幾次大起大落,最遠的貶到了嶺南,食芋飲水,與黎族人民壹起過著艱苦的生活。

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在如何困難的境遇下,都依然保持自身的高貴人格,以堅定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感到人生無奈的蘇軾研讀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來尋求心靈的超脫。“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子的詞看似簡單易理解,其背後卻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給人無窮的思索與啟迪。在蘇子眼裏,世事不過過眼煙雲,任得壹世清凈。

最欣賞的是他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過是壹次偶然林中遇雨,常人若遇到,會認為倒黴,淋了壹場雨,成了落湯雞。蘇子卻腳踏芒鞋,吟嘯且徐行,以樂觀的心面對這風風雨雨,抑或是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誰又能如蘇子這般瀟灑的淋呢?壹蓑煙雨任平生,這其中帶著幾分自嘲任性,又有幾分豁達灑脫。任他風吹雨打吧,“誰怕?”風風雨雨總有停的時候。壹邊是料峭的春風,壹邊卻是山頭斜照迎面。這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兩面觀哲理。最經典的是最後壹句,當風雨逝去,回首壹路走來的坎坷道路時,蘇子不喜不悲,而是以曠達的心胸淡看風雲,這般豁達與灑脫令人敬仰。

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但也不乏婉約傑作。蘇子的詞風是多元的。最打動人心的是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詞宛如心靈深處的話語,用心來書寫的不帶任何嬌柔造作的修飾,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情之至深,催人淚下。“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真正的知己是無須太多言語的,因為心有靈犀,因為妳在我心,簡簡單單幾句,哪怕只是壹個不經意的眼神就足以表達壹切,正所謂愛在無語時。想想如今的快餐時代,又有多少人有這般真摯的感情呢?

蘇子是才華橫溢的詩人,更是深刻的哲人。詩人的氣質讓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別樣美麗,哲人的思想讓他包容萬物,在辛酸坎坷的悲劇人生中超度自己。有人說,沒有人真正讀懂他的內心,他卻洞察了人世間最深的奧妙。而如今,我也只是虔誠地拜讀蘇子的遺墨,用愚鈍的心去感受蘇子深邃的哲思,在字裏行間被他的精神照亮。他的精神如此高尚,而我只能在人間仰望。

7. 求壹篇作文,關於寫蘇軾的,文章中要有蘇軾的詩句

與蘇軾相遇 假如有時間隧道,讓我與蘇軾相遇,我願意選擇——在秋天。

——題記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秋風卷來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經的城門外,看城樓的輪廓壹點點稀釋在秋色寒霜中。

遙望遠處,古道西頭,壹個身影在踽踽獨行,蹣跚的腳步踏過壹地的落葉。 在他身後,每壹片葉子都記敘著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龐逐漸清晰,神情疲憊而目光炯炯,飄拂在秋風中的是那花白淩亂的胡須。我鎮靜的等待,等待他的發問。

“妳為何選擇在秋天與我相遇?” “四季輪回,秋天是個最為特別的季節,越過了夏的繁華,面對冬的臨近而不由的仿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過的沈思季節,總結過往的點滴,樹立超越冬天的信心。 好比短暫人生前依青年,後傍老年,人於是不惑而知天命,許多意外的收獲才會呈現在眼前……” “說得好!”蘇軾微捋胡須,含笑點頭眉宇間卻凝聚壹股散之不去的哀愁,“這麽說,我應該高興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壹向積極樂觀面對人生,卻總是居無定所,瓢泊四方,命運究竟給了我壹個怎樣的位置?” 我笑了,作為古人,哪能比擬今人的思想,放眼現代,大學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文采飛揚,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擔憂仕途不順? “壹旦被牽入政壇,卷入這渾濁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難以立足。

隱退避世固然是壹妙法,在文人身上屢見不鮮,難得妳空懷壹身抱負,卻仕途不順,佩服的是在這輾轉漂泊中,妳仍葆有壹顆清澈豪邁的心,在中秋之夜誦‘明月幾時有’,赤壁之畔‘遙想公瑾當年’,密州之林‘老夫聊發少年狂’。用現代眼光看,妳的生活是充實而深刻。

更佩服妳超然物外,不計得失,盡情享受自然賦予的山間明月和江上清風,這又是怎樣的心境。看來,妳並沒有缺憾,詞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妳顯著的位置嗎?” 天邊隱有晚歸的孤雁,落葉依舊壹片片地飄卷在空中,做最後飛翔的美麗,寂靜夜幕中的壹切撥動了我的心。

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縱使不夠完美。我又該如何做到深沈地面對人生,面對蘇軾的困惑呢? 而蘇軾則不停地捋著胡須,微鎖眉頭,半晌,只見他仰起頭,眉頭舒展了許多:“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 我擡頭,夜色漸濃,頭頂是廣闊的蒼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測。

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閃電般劃過。我豁然開朗,面對無垠宇宙,人又是怎樣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會告訴妳壹切。

意猶未盡地收回目光,與蘇軾對視。從他的雙眸中,我又讀出了壹份悠遠的自信。

這就是心靈的溝通,超越時空,縱橫千古,今人與古人之約,原是如此簡單而不凡。 我們不約而同地仰天大笑,笑聲穿破夜空,驚起夜鳥無數。

  • 上一篇:廣州時事資料
  • 下一篇:淘寶皮質箱包如何拍攝吸引人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