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教養與人文"陳丹青的。原文復制。等10分鐘,快

"教養與人文"陳丹青的。原文復制。等10分鐘,快

這些年我主要給藝術學生講演,從來沒跟非藝術專業的軍人、醫生交流過。主辦方讓我講講“人文”,我很茫然。人文是大話題,容易空。講什麽呢?

我跟軍人有淵源。我的爺爺是國民黨軍人,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參加過抗日,也參加過“剿***”,在淮海戰役打了敗仗,被俘虜了。他屬於邱清泉兵團,打敗他的呢,是解放軍二野還是三野,我忘了,但其中有個軍人後來成為我的嶽父。我的嶽父,山東人,打打打,壹路打到南京,打到上海,因為懂點文化壹原來是中學老師——就做了工程兵參謀長,好像是這樣壹個職位。淮海戰役包圍過邱清泉部,所以當年我爺爺敗給我嶽父。爺爺後來逃到老家廣東,***產黨壹路打到海南島,他就到臺灣去了。

當然,我爺爺從來不可能見到我,我也不可能見到他。直到1989年,我才有機會從紐約到臺灣去看他老人家,當時他已經過了80歲了。第二年,我父親作為對臺辦幹部,被批準到臺灣,把我爺爺給拽回家鄉,得到善待,在那裏終老去世了。

所以,我跟軍人有這樣壹層關系。

我是1982年出國的,對嶽父母那個家的印象,全都穿著軍裝。11年後我第壹次回國,非常懷舊,拼命找過去的事物。大家可能註意到我現在還背著“軍挎”,我插隊、上學、出國,都背著這樣的包,壹直用到現在。我女兒也背壹個這樣的包,在紐約跑來跑去——我回中國非常失落,尤其到我嶽父家,更失落:都不穿軍裝了,馬路上看到軍人,軍裝和過去完全不同了,就像妳們這樣,配肩章之類,帽子樣式全變了。

現在對著妳們這壹代新軍人,我只好壹路上拼命想出點新話題。

我呢,是“文革”壹代人,老知青,插隊8年,出國又是“洋插隊”,整整18年——我說我是知青,沒有誇張的意思,什麽叫做“知識青年”?就是沒有知識的青年。我的學歷實際上是小學畢業。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了,之後我勉強上過兩年初中,數學、語文課都沒有上過,就是參加批鬥老師,參加遊行,參加勞動,混了兩年就和幾十萬知青到農村去了,從此再沒上過學。等到1978年我考上中央美院,已經25歲,忽然變成研究生,讓我填寫學歷,我就填小學畢業。他們說不可以這樣填,妳是同等學歷,但我堅持這樣填。結果很有意思,到2000年,我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用,又要填學歷,我仍然堅持說:我小學畢業。表格欄目有個空格,要妳填寫誰為妳的學歷作證。我犯難了,怎麽辦呢,就填了壹個領導人的名字。沒有“文革”,我們就會上學。但我要告訴大家:我不喜歡上學。“文革”初期曾宣布:不上學了,鬧革命了,孩子們高興壞了。妳們大概不壹樣吧,反正我不是個讀書人,叫我講人文,很奇怪的事情。好在市面上現在奇怪的事情非常多,我也來這麽小小地奇怪壹下子——跑到301醫院跟諸位碩士生、博士生講所謂“人文”。

今天主辦者準備了我這些年寫的所謂的“書”,其中壹本叫《多余的素材》,最後壹篇文章題目叫做《彼哉》,“彼此”的“彼”,“嗚呼哀哉”的“哉”。裏面寫我遇見壹位意大利人,是意大利駐中國商務代表,他推薦我看《四書五經》,推薦《論語》的好幾個不同版本,弄得我滿頭出汗,羞愧難言——我是中國人,他是意大利人,我當時四十多歲,他才三十出頭,可是他能夠用中文在各種版本的《論語》上作註解,我很感慨,寫了這麽壹篇散文。為什麽叫做“彼哉”呢?這話的意思,古語就是“他呀”!孔子說起某人,看不起他,就說“彼哉、彼哉”!

我呢,就是孔夫子看不起的那個人,沒學問,可是來談“人文”,很諷刺的。

我也沒教養。通常所謂“教養”,第壹條,總得有禮貌。可是我到現在遇到有些小關節,還是止不住地沒禮貌壹我喜歡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羅馬旅遊,找到兩條專賣古董的大街,壹家壹家進去看。有壹家進去後,我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後向壹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我說:“為什麽不賣呢?”他就說實話了,他說:“這是我的店,妳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裏看,然後問我賣不賣,我不賣。”我很少臉紅的,當時臉紅到脖子,非常非常難為情,耳朵都熱了,想起小時候。我小時候經常被大人訓斥,訓斥的理由不是頑皮搗蛋、翻墻砸東西,而是沒禮貌。所謂沒禮貌,不是妳不尊敬人,是妳不知道尊敬的方式。我相信很多人沒禮貌,並不是這個人不好,實際上是不懂事。妳小時候、妳年輕時不禮貌、調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在那麽壹個粗暴荒涼的時代;可是歲數大了,今年我虛歲53了,在羅馬,在文藝復興的故國,不經意之間,小時候“文革知青”那種沒教養,那種粗鄙的人格,就露出來,這位老人把我點醒了。

非常小的壹件事情。可是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現在我想咱們可以說下去:今天,我們的所謂“人文”狀況,出了什麽問題?我們普遍的教養,出了什麽問題?

問題很沖突。壹方面,在我幾十年記憶中,中國的國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好。大家知道,我們經歷過30多年的貧窮、愚昧、政治動亂,壹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還是非常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可是改革開放20多年,國家強大了,經濟增長全球最高,年輕壹代越來越知識化、現代化、國際化。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想象中國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可是呢,也是因為這二十幾年的經濟體制轉型,中國又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問題,什麽問題呢?總括來講,就是全國上下,大家都同意,我們的人文素質發生很大的問題,大家都不滿意。

剛才說了,“人文”是個大題目,容易說空。比方說我們經常在各種文本上看到這句話:“我們要發揚人文精神”。我不會說這句話,這是句大話、空話,就像我們當年壹天到晚說“革命精神”之類。現在,從政府到民間,沒有人提“革命”,為什麽?因為國家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知道那是壹句空話。可是今天我們忽然要提“人文”,以我對“文革”的記憶,我會警惕:又是壹句空話!

“人文”這兩個字,漢語原來沒有的。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什麽叫“人文”?

“文人”,我們知道是指所謂“讀書人”,反過來,“人文”是指什麽?是什麽意思?(臺下=某同學回答:“人文是指精神。”)可是“精神”也是壹句空話,也應該追問——什麽叫“精神”?妳跳到水裏去救壹個人的命,是“舍己救人”的“精神”。好的,可是“舍己救人”的“精神”跟“人文”有什麽關系?今天要是哪個人幹了件善事,我們就說:他這是“人文精神”,挺大壹頂帽子——據我所知,“人文”這兩個字,中國的古文有過,叫做“人文化育”,但並不指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文化”這個詞,古語裏也沒有的,是19世紀從日本挪用過來的——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開口說話,有壹些詞語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 日本的西化過程創造了很多新詞匯,比方大家將來出去當幹部,“幹部”這個詞就是從日本來的,還有“階級”和“階級鬥爭”,還有“***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等等,全都是日本過來的。包括醫學上大量詞語,都是日化的西語——“人文”這個詞,實際上最早是從“文藝復興”那裏來的,就是我剛去過的那個意大利,文藝復興國。

文藝復興以前,漫長的壹千多年中世紀,上帝頂要緊,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的罪人……到了文藝復興,所謂“人”,所謂“人的價值”,擡起頭來,簡單說,就是世間壹切,人最重要。

文藝復興有壹件標誌性作品,就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大衛》,全裸體,還有波提切利,畫過“維納斯誕生”,也是全裸體。他們以上帝的名義來畫凡界的人,或者說,以凡界的人的樣子,來畫傳說中的神——人覺醒了,壹切以人為本。我們今天所說的“壹切以人為本”,實際上是從意大利人文主義那兒借過來的。

但“人文”包括的事物太多了。文藝復興是個物理、天文、哲學等大發明時代,人類忽然跳躍著進步了壹次,它泛指所有學科、所有學問,總起來,叫做“人文”,叫做“人文主義”。

按理說,中國經過壹個多世紀的現代化教育,文藝復興的價值觀和所有學科知識,我們差不多都掌握了,都在傳遞中,為什麽我們今天還要來提人文教育?要提人文素質?我回國後壹直不明白,什麽叫“素質”?都說“這個人素質太差了”,我不太懂,然後又聽到全國在搞人文素質教育,我也不太懂,這句話在我出國前不流行的。

素質,也泛指很多內涵,但我寧可用比較老的字,叫做“教養”。我知道我既沒知識,又沒教養,所以我對沒教養的事情,特別敏感。剛才在羅馬那個例子,我現在正在做老師,這是很丟臉的。

教養,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壹句話,源遠流長。這個“養”字,是要時間的,壹個孩子養大,壹條小狗養大,都要時間。我今天講課的題目叫“人文與教養”,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國民的教養,是慢慢養成的;壹是妳失去教養,是歷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別註意後者:幾十年來,是什麽原因,使我們壹些國民失去了教養,而且是起碼的教養?

“人文”,指的是整體狀況,我可以說:在座所有同學的人文狀況怎樣怎樣,但我不能說:妳這個人的“人文”有問題,這話是空的;但“教養”指的是私人狀況,很具體,涉及每個人。譬如這位同學有教養,那位同學缺乏教養……壹個國家整體人文發生問題,我想,首先是許多個人的教養發生問題。很多人都缺乏教養,總起來看,很可怕!

今年年初我辭職事件被媒體渲染時,電視裏公布了我的批評。我說,現在大學的教育,大學培養人,是“有知識、沒文化,有專業、沒理想”,套用今天這個講題,就是說妳有地位、有學位,但妳不壹定有教養。

我們隨時看到很多很有地位的人,比方說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但妳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我本人的沒教養,剛才已經是個例子。現在說個別人的例子,是別人對我沒教養。

怎麽沒教養呢?就是我在學校裏走,有人認出來了:“喔,妳是陳老師”,跑來跟我說話,這不奇怪。可我有壹次在廁所裏正撒尿,壹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個研究生,非常帥的小夥子,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後面大聲說:“妳是不是陳老師?我是從江西來的,妳在江西插過隊,我要跟妳照個相。”我非常尷尬,因為我正在撒尿。他完全不懂應該在外面等我,那樣沒禮貌,不懂得不可以這樣子對壹個長輩說話——我的年紀好歹可以當他爹,而且我是老師,還是他尊敬的老師,是他想要合影留念的所謂名人,可是他這樣子跟我說話。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壹樣壹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這種情況我不止壹次遇到——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壹上來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後跟人說,妳看!我跟陳老師合影。

我們小時候,所有大人都不許我們這樣對待人,可是如今變成大學裏司空見慣的事情。不是對我壹個人,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或必須認識壹下的,都這樣,行話叫做“混個臉熟”——這就是沒教養。

20世紀90年代有個案例,具體哪年我忘了:美國愛阿華州,壹位中國留學生槍殺了他的三個老師,還有他的壹個中國同學。當時這是大新聞。他名叫盧剛,在中國是天才班培養的,成績優異,很年輕就出國,攻天體學,很尖端的學問。矛盾發生在哪兒呢?發生在他和另外壹個天才學生,溫州人,農村出來的,兩人都在愛阿華州大學修天體學,都師從同樣的導師。但是呢,盧剛沒得到獎學金,另壹個同學得到了,盧剛沒得到他要的分數,另壹個同學得到了,他忌恨同學,也忌恨老師。他帶了手槍到不同的教室,把幾位老師壹個壹個打死,很從容,也把那位溫州同學打死,總***打死四個人。當時老師躲在課桌椅底下,懇求他,他很冷靜,壹槍打死壹個,開車逃走,當然,他很快被抓住了。

事情發生後,美國非常痛惜,並不是痛惜他開槍殺人,因為美國經常發生校園槍擊案,隔三差五會有報道,這是美國的老問題——美國痛惜什麽呢?在全世界研究天體物理方面,壹***有6個最頂尖的教授,現在有3個沒了,五六十歲左右,被打死了。在天體學研究中,近百年的累積,現在壹半變成空白,失去了重要的研究者。

但我要說的是另壹個問題。

中國正在健全法制,營造司法改進的環境。但壹個國家只有法制是遠遠不夠的。我在美國呆了這麽久,親眼看到果然是個法制嚴明的國家,太講法了,講得叫人受不了。可是法制不能解決所有事情,維持壹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法制是其中壹部分,另壹部分,就是人的教養,人的行為規範。問題是,講“法”,很清楚,講教養,非常難。

再舉另壹個有關教養的例子。梁啟超怎麽去世的,大家知道嗎?他死於當年協和醫院的醫療事故:醫生給他切錯了壹個腎,病情惡化,死掉了。這麽重要的國師,腎給切錯了,死了。可是梁啟超怎麽說?他的第壹反應,是請周圍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他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如果因為我的腎切錯了,社會上知道了,老百姓又會退卻,不信西醫,所以別公布。

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代化做犧牲。大家會說,這是他的道德、思想,這是他的精神,可我覺得這是教養。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教養裝不出來。梁啟超知道自己完蛋了,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這僅僅靠的是思想道德嗎?

剛才講到的留學生盧剛案,真正動人的是後面的故事,中國人聽了,簡直匪夷所思。

愛阿華區是個大學區,有將近上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發生後,全體中國留學生和家屬非常緊張,壓力大極了: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麽面對美國人?可是就在案發當天晚上,愛阿華州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壹封信塞進來,是當地教堂散發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壹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兇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後教堂請中國人,不管妳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

我們可以想想,這事發生在我們國家會怎麽樣?我相信政府會有理性,不見得失控、失態。但這裏發生壹個問題,就是在壹個道德傳統沒有中斷的國家,或者道德傳統嚴重中斷的國家,壹旦發生這種悲劇,妳會見證二者的差異。

這就要說到所謂人文和教養為什麽會失落?道德傳統為什麽會中斷?

大家知道,“五四運動”對中國今天的影響,是科學與民主,但是另壹面影響,我相信比較清醒的知識分子都在反省——今天整個人文狀況發生問題,有遠因,有近因,遠因是“五四運動”,近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什麽後果呢?就是文化斷層,倫理也好,道德也好,我們民族長期傳遞的核心價值觀被中斷了。中斷以後,可以恢復,但傷口留著疤,無法回到原來的樣子。諸位有些是學外科的,人遭了大傷害,壹刀下去,縫起來,但縫口會留下,不容易愈合,是不是這樣?

文化斷層比肉體破裂可怕得多,後果也嚴重得多。“五四運動”把整個先秦諸子以來的大統,基本上給否掉了,但中國要現代化,要轉型,不動這大刀子不行。可是,1919年不可能預見大統被反掉後,對中國是什麽影響——我們親眼看到了。

這是大話題,我的學識承擔不了,但我把我的認識說出來壹近因,“文化大革命”把“五四”傳統也顛覆掉了。總之,那十年,人的問題、社會問題,並不是“文革”結束就解決了,而是在最近幾十年慢慢顯示出來,在各種形態、各種人群中,由各種新的原因和舊的病根,處處顯示出來——這是真正嚴峻的問題。

我要轉向另外壹個話題,就是當我到國外目擊另壹種文化生態,我痛感是壹個國家的文化,不能出現斷層,出現斷層,這個國家要付很久很久的代價。

比方說,“五四”破掉了孔孟老莊,什麽是孔孟老莊?就是壹整套辦法、說法,仔仔細細教妳怎麽處理人和朝廷(當時就是國家)的關系,人和家庭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人和生命的關系……這些倫理哲學支撐中國人兩千多年,“五四”以後,1949年以後,尤其“文化大革命”以後,全面崩解。到了我們這幾代人,很難把這些倫理變成我們血液生命裏的東西。這些年有人提出來要重修國學、要讀經。但是壹個大傷疤,妳很難恢復到原來的肌體的狀態。

另外還有佛家和道家。中醫合理的部分,充滿道家智慧。道家吸收了《易經》,但和《易經》不同——《易經》最初影響的是儒學——道家有句非常重要的話,叫做“無為”,就是順其自然,壹旦妳能夠無為,就什麽都可以“為”,國家的事情是這樣,個人的事情,包括藝術、醫學、兵法,都是這樣。

西方人比我們尊重國學。老子的《道德經》二戰後德國人手壹冊,為什麽?因為德國“二戰”後目睹國家和歐洲經歷空前浩劫,最後發現中國的古老哲學可以從另壹面提供妳怎樣認識民族的災難、國家的浩劫、歷史的命運。我和德國人、德國藝術家交談,他們都知道道家,知道老子,高度尊敬。

但我們要對國家的歷史有個大的體諒。為什麽古老民族在當代遭遇現代化,必須轉型,必須付出代價,甚至必須拋棄傳統,因為那些傳統不再適用新的國家形態,新的人際關系,新的社會結構——所謂“人文”,所謂“教養”,在壹個巨變的時代就是這樣作為代價犧牲掉的,直到國家富強到壹定程度,我們又回到這個問題,回到“人”的問題,沒法回避。

  • 上一篇:QCC是什麽
  • 下一篇:手機拍攝視頻時不小心按到設置中的快動作,請問已拍攝的視頻怎麽可以慢動作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