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求歐式,造舊系列咖啡廳裝飾圖片,要求豪華復古,帶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謝謝了。

求歐式,造舊系列咖啡廳裝飾圖片,要求豪華復古,帶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謝謝了。

工業設計史上的流派與組織[21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是指資本主義初期最先出現在文化上的壹種思潮,在建築和設計史上指18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歐美盛行的古典方式。18世紀前的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盛行壹時,其繁瑣的裝飾與貴金屬的鑲嵌逐漸引起啦人們的厭惡。在探求新的設計風格的進程中,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成啦當時的創作源泉。1750年,羅馬龐貝遺址被發掘,在歐洲引起啦研究古典藝術的熱潮,人們認識到古典藝術質量遠遠超過巴洛克與洛可可,促成啦新古典的產生與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風格和簡潔、典雅、節制的品質及“高貴的純樸和壯穆的宏偉”。在建築上追求建築物體形的單純、獨立和完整,細節的樸實,方式的符合結構邏輯,並減少純裝飾性的構件,顯示啦人們對理性的向往。新古典在各國的發展雖然有***同之處,但多少也壹些差異,大體上在法國是以羅馬式樣為主,而在英國、德國則是希臘式樣較多。新古典風格也體現於當時的產品上,其特點是放棄啦洛可可過分矯飾的曲線和華麗的裝飾,追求合理的結構和簡潔的方式,構件和細部裝飾喜用古典建築式的部件。英國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湧現啦壹大批優秀的設計師,他們長於設計樸素、實用的方式,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成為啦現代家具設計的先聲。 折衷主義 在19世紀,壹個更為直接和嚴峻的問題是風格上的折衷主義。所謂折衷主義那就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而不拘泥於某種特定風格,因此也被稱為“集仿主義”。隨著生產的商品化,需要用豐富多彩的式樣來滿足和刺激市場,於是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的情調雜然並存,匯為奇觀。同時,19世紀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學大為發達,加上攝影術的發明,幫助人們認識和控制啦古代遺產,以致有可能對各種式樣進行拼湊與模仿。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現代工業設計的先導。說它是壹次運動,是因其影響波及面大,具有國際意義。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使機械產品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地方。與過去手工制造的產品相比,呈現明顯機械化特性:壹些產品的造型和裝飾設計,仍照搬傳統手工業產品的樣式,使難於應付復雜方式的機器產品比過去用長時間精雕細琢的手工業產品顯得粗糙低劣;壹些產品因按照機械生產的特點重新設計,其單純簡潔的樣式,卻使許多認為只有花樣繁瑣的傳統樣式才代表精致完美的消費者難以接受。所以,非常不成熟的工藝美術設計,面臨著新舊過渡時期的困難。以英國詩人、文藝批評家拉斯金和畫家、工藝美術設計家莫裏斯為代表的傳統派,壹面在理論上展開啦批評和宣傳,壹面積極致力於設計實踐。他們不滿當時機械化產品的粗糙、簡陋,認為真正的工藝產品應既實用又美觀,企圖恢復中世紀傳統作坊生產的手工產品的標準的手工技藝和完美而精致的設計。為此,莫裏斯建立啦自己的染織作坊,親自設計並以手工制作各種織物、壁紙、地毯和家具等。其設計在否定當時機械化樣式缺少曲線變化的前提下,運用啦自然界有機物(如花草)的方式,並加以變形,使裝飾紋樣呈現出變化豐富的曲線,富有生機和運動感。它們和曾經風靡歐洲、有強烈裝飾感的巴洛克和羅可可(見巴洛克、羅可可)的曲線風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風格很快在建築造型、室內裝飾、園林藝術、書籍裝幀等各種工藝美術設計中表現出來,並影響啦整個歐洲設計界。拉斯金和莫裏斯的言行使其走進壹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怪圈:他們從審美角度反對工業化時代生活用品的機械生產及其造型樣式,但他們號召人們把生活用品的設計與其功能相結合,並身體力行。所以,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產品(不論是手工還是機器產品)設計與其功能的關系予以特別重視,指出啦正確的設計方向,極大地推動啦工業產品設計這壹新生事物的發展。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是工藝美術運動在法國的繼續深化和發展。法國設計師兼藝術品商人薩穆爾·賓於1895年在巴黎開設啦設計事務所“新藝術之家”,並與幾個同行朋友合作,決心改變產品設計現狀。他們推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的設計,推崇精工制作的手工藝,要求設計、制作出的產品美觀實用,他們對建築、家具、室內裝潢、日用品、服裝、書籍裝幀、插圖、海報等進行全面設計,力求創造壹種新的時代風格。他們在方式設計上的口號是“回歸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蟲等自然事物作為裝飾圖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寫實,多以象征有機形態的抽象曲線作為裝飾紋樣,呈現出曲線錯綜復雜、富於動感韻律、細膩而優雅的審美情趣。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法國設計師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廣泛關註,在歐美各國引起廣泛響應,並使“新藝術之家”的名稱不脛而走,故以“新藝術”命名其運動。因此,法國自然成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主要作品有:吉瑪德設計的巴黎地鐵入口;穆卡設計的海報;蓋拉德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的設計作品《新藝術室》;蓋勒設計的細木鑲嵌家具;查普列特設計的華美瓷器等。還壹些平面設計家為商業所做的廣告設計,在視覺傳達領域的探索中邁出啦第壹步。法國設計師不僅通過報刊宣傳其主張,還直接向社會推銷他們自己設計制作的新藝術風格的各種產品,創辦設計專門學校,推廣設計教育,如蓋勒所創辦的南希工業藝術聯盟學校。小城南希是巴黎之外又壹個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中心,兩地的設計方式各具特色,互相影響。在法國新藝術運動中還湧現出許多成績卓著的設計團體,如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六人集團等,以六人集團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使法國的新藝術運動色彩紛呈。1925年左右,法國的新藝術運動逐漸被裝飾藝術運動取代。 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 在奧地利新藝術運動壹中產生的著名的藝術家組織。1897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壹批藝術家、建築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故自稱分離派。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藝術應得的自由”。在設計地方,其重視功能的思想、幾何方式與有機方式相結合的造型和裝飾設計,表現出與歐美各國的新藝術運動相壹致的時代特征而又獨具特色。他們大膽實踐,定期舉辦展覽,並在1900年出版啦設計期刊《室內》,在歐洲頗有影響。其代表人物有畫家克裏姆特;建築家和設計師瓦格納、霍夫曼、奧布裏奇、莫塞等人。其中克裏姆特和霍夫曼最負盛名。瓦格納則是霍夫曼等人的老師,其設計思想與建築風格在19世紀80年代已表現出與裝飾主義的分流,故被稱為分離派運動之父。1895年他在《現代建築》壹書中闡述啦新時代建築應具備的方式。他設計的卡爾斯帕拉茲車站,具有簡潔的方形造型和新藝主術運動風格的裝飾細節,是分離派的早期佳作。畫家克裏姆特是分離派組織的第壹任主席,被譽為“奧地利最偉大的畫家”。他創作啦大量崖壁畫,其方式與室內設計高度和諧。他打破傳統的繪畫方式,以金屬般絢麗輝煌的色彩和壹維平面效果,運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方式語言,表現出強烈的華麗風格與工藝化的精美,呈現強烈的裝飾性。其代表作有繪畫《吻》、壁畫《哲學》、《法學》、《貝多芬雕像裝飾壁畫》等。1903年,霍夫曼在銀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組織啦維也納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擔當藝術指導,從事家具、室內金屬器皿的設計,並由同盟的作坊進行生產。其產品造型呈幾何形態,很少裝飾,力求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體現產品的實用性。霍夫曼在設計中表現出與普遍的曲線風格不同的直線風格,更加接近現代設計。他的由縱橫直線構成的洗練的方格網裝飾特征,成為象征分離派設計風格的鮮明符號。1904-1910年,他承擔啦布魯塞爾郊區斯托克列宮的建築設計。其方形的造型單純、嚴謹,室內空間寬敞、墻面平直,是其最首要的代表作。室內陳設、餐廳的大型壁畫則由克裏姆特設計制作。壁畫中圖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裝飾花紋,是用玻璃、馬賽克、琺瑯、金屬、廉價寶石鑲嵌而成,華美異常,使斯托克列宮成為集分離派之大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創作也成就頗豐,各具特色。奧布裏奇設計的維也納分離派之家,把單純明確的幾何造型與典型新藝術風格的枝蔓纏繞的花草裝飾結合得渾然壹體,是分離派代表作之壹。莫塞的平面設計成就最大,其美學觀點比其他人更加前衛與理性化。其書籍裝幀、插圖、印染、郵票等地方的設計,多以黑白色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現代主義風格。維也納分離派運動獨樹壹幟,在設計中加進啦新藝術運動風格中較少見的直線和簡潔的幾何造型,特別註重產品的功能,體現出歐洲設計從擺脫傳統到走向現代的過渡風格,影響深遠。 德意誌制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國第壹個設計組織,1907年成立,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它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為20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奠定啦基礎。其創始人有德國著名外交家、藝術教育改革家和設計理論家穆特休斯、現代設計先驅貝倫斯、著名設計師威爾德等人。其基地設在德累斯頓郊區赫拉勞。其宗旨是通過藝術、工業和手工藝的結合,增高德國設計程度,設計出優良產品。同盟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業設計師是社會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現為目的的藝術家,在肯定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把批量生產和產品標準化作為設計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會各界推廣工業設計思想,介紹先進設計成果,促進各界領導人支持設計的發展,以推進德國經濟和民族文化素養的增高。它表明德國在工業設計地方已進入壹個新階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盟中的設計師在實踐中不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12-1919年,同盟出版的年鑒先後介紹啦貝倫斯為德國電器聯營公司設計的廠房及其壹系列產品:格羅佩烏斯為同盟設計的行政與辦公大樓、幕墻式的法格斯鞋楦廠房、陶特為科隆大展設計的玻璃宮;紐曼的商業化汽車設計等,都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尤其是對1914年科隆大展的展品介紹,更令人耳目壹新。年鑒還及時向人們展示國際工業技術發展新動態,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創的裝配流水線。年鑒還發表不同觀點的理論文章,讓人們在爭論中求得真理。1914年,同盟內部發生啦設計界理論權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設計師威爾德關於標準化問題的論戰,前者以有力的論證說明:現代工業設計壹定建立在大工業文明的基礎上,而批量生產的機械產品必然要采取標準化的生產形式,在此前提下才幹談及風格和趣味問題。這次論戰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第壹次具有國際影響的論戰,是德國工業同盟所有活動中最首要、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第壹次世界大戰使其活動中斷。但它所確立的設計理論和原則,為德國和世界的現代主義設計奠定啦基礎。 風格派(De Stiji) 荷蘭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產生於20世紀初,是早期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首要組成部分。風格派本源於荷蘭繪畫藝術風格(見風格派),但它對設計界的影響巨大,設計界的風格派被看做是現代主義設計中的首要表現形態之壹。因風格派創始人、畫家蒙德裏安曾以“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為題發表論文,以新造型主義來形容其創作風格,故人們又把風格派稱為新造型主義。其設計的代表作有《風格》雜誌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裏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裏安和杜斯伯格相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對設計界來說,新造型主義這壹名稱尤為貼切。風格派主張從理性出發,用抽象的幾何結構來表達宇審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諧與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蓋的規律,這些規律表現啦科學理論、機械生產和現代城市的本質和節奏。其設計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設計師裏特維德、建築師奧德等人。他們主張把純藝術的風格派原則運用在建築、家具、其他產品和平面設計中,滲透世界,以創造新的世界秩序。他們註重使用和表現新資料、新技術,指出建築的空間是由功能與和諧兩個地方構成,其外觀是由其內部空間決定的。他們把風格派繪畫藝術的極其簡潔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線條的形態,應用到建築、服裝、家具等地方的設計中,並設計啦新的字體和非對稱均衡的印刷版面。風格派設計所強調的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的思想和結構第壹的原則,為以包豪斯為代表的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奠定啦思想基礎。風格派設計的代表有《風格》雜誌的封面設計和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的室內設計;裏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紅藍椅子;奧德設計的烏尼咖啡館等。風格派畫家蒙德裏安和杜斯伯格相關風格派的理論著述也是風格派設計的理論依據。 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由俄國藝術家馬勒維奇和塔特林等人在前蘇聯十月革命後提出的壹種藝術理論。在1920年發表的《構成主義原理》中指出,空間只能在其深度上由內向外地塑造,而不是用體積由外向內塑造;造型應註重立體結構;具有形體的資料作為表現因素,每壹根線條都應表現事物的內在力量;同時應把時間作為壹個要素引入造型之中。塔特林在第三國際紀念塔模型(1919)中,突出表現啦對空間結構的塑造,他註重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使造型藝術走向啦設計的範疇。在標準型多功能家具的設計、折疊型家具等的設計中,都曾應用啦構成主義的手法,體現啦形態上的簡化和經濟節約的特點。在廣告和圖形設計領域,構成主義與荷蘭風格主義相呼應,體現啦幾何形體及空間轉換的構思效果,在國際上產生啦壹定影響。 包豪斯(Bauhaus) 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馬成立的壹所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壹所為培養現代設計人才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僅存14年,但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影響不可估量。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奠定啦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成為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源地。包豪斯經歷啦兩個主要發展階段:①魏馬時期(1919壹1924),②德騷時期(1925-1933),其名稱根據學院所在地而來。格羅佩烏斯(1919-1927年任職)是其創立者和第壹任校長。第二任校長是邁耶(1927-1930年任職)。第三任校長是凡德洛(1931壹1933年任職)。他們都是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師、現代主義設計的先驅,對包豪斯的貢獻極大。20世紀初,在大工業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歐洲各國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方興未艾。格羅佩烏斯敏銳地意識到:應建立新型的、專門的設計學院,以培養工業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人才。他壹再向政府提出創辦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設計專門學校的建議,1919年魏馬政府表示同意,在合並魏馬美術學院和魏馬工藝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啦包豪斯學院。其德文全稱為“Des Staatliches Bauhaus”,即“國立包豪斯”。格羅佩烏斯把德文的建築(bau)和房子(haus)兩詞合壹而創造啦“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築設計體系,但其設計教育內容包含啦以建築為中心的所有工業設計。格羅佩烏斯親自擬定啦《包豪斯宣言》,確信其設計宗旨“藝術與技術的統壹”。包豪斯在實踐中探索,確立啦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①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②設計壹定遵循客觀、自然的法則。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由藝術和技術構成。其早期的教學體制可稱為“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擔當藝術方式課程的教師稱“方式導師”,擔當技術、手工藝制作課程的教師稱“工作室師傅”,每壹門課都由這兩種教師***同擔負,學校還設立啦木工、陶瓷、編織和印刷工作室,供學生實習,使其兼具藝術和技術能力。包豪斯最首要的成就之壹是奠定啦設計教育中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色彩構成的基礎教育體系,並以科學、嚴謹的理論為依據。1923年8-9月間,包豪斯舉辦啦名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壹”的大型展覽會。師生的作品吸引啦歐洲著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而進行啦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宣傳啦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並將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高潮。當時,格羅佩烏斯作啦題為“論綜合藝術”的演講並發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其後,他在教學上又作啦較大改革,把數學、物理、化學作為必修課,使教學體系向著更加理性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大工業生產的需要。由於右翼政治勢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遷至德騷市,開始其發展的第二階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設計學院”的附名,進壹步明確啦學校的性質。教學不再由方式導師和工作室師傅***同進行,而是聘請技術熟練的工匠協助教授工作。德騷包豪斯的教授以本院畢業生為主,如拜耶等人。1925年,該校刊物《包豪斯》出版。1927年,成立建築系,瑞士著名建築師邁耶任系主任。這是包豪斯的鼎盛時期。1928年2月,格羅佩烏斯辭職並推薦邁耶擔當校長。他進行啦大規模改革,加強啦建築系的課程,成立啦音樂系,增設啦攝影專業,並增加啦社會學課程,提倡學生積極與社會聯系。其進步的政治立場引起當局不滿,1930年他被迫辭職。在格羅佩烏斯的推薦下,德國著名建築師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長。他繼續推行改革,完善以建築設計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並努力使學院實現非政治化。1932年,在納粹沖人學校大肆破壞後,學校被迫關閉並遷至柏林,以“包豪斯·獨立教育與研究學院”命名,在壹座廢棄的電話公司裏繼續教學。1933年1月希特勒上臺,4月,由當時的文化部下令關閉包豪斯並由納粹軍警強行占領學校,8月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啦不可磨滅的影響。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現代設計革新運動於20世紀初至30年代席卷歐美。它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展開的,以大工業生產為基礎並服務於整個工業社會。它在理論與實踐地方都取得啦豐碩成果,使人的生存環境發生啦巨大變化,也使人們的消費要求和審美趣味發生啦根本性改變。運動中湧現出壹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產、贊賞新技術、新資料的工業設計的先驅人物。面對時代的挑戰,他們提出啦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提倡科學的理性設計並創立啦新時代的設計美學--機械美學。其所設計的簡潔、質樸、實用、方便的全新產品,確立啦現代主義設計的方式與風格,標誌著產品設計進入現代工業化設計的時代。工業設計開始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杠桿。獨立的設計教育體系也出現啦,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歐美各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展各具特色。德意誌制造聯盟的成立、包豪斯的建立與發展、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功能主義設計風格的確立、各國專職工業設計師的出現等,表示現代主義設計形態已趨成熟。卓越的建築師、設計師格羅佩烏斯、科布西耶、凡德洛、賴特等人奠定啦現代主義設計的實踐和理論基礎。他們提出壹系列新的設計思想及其原則,對推動歐美及世界的現代設計具有首要意義。格羅佩烏斯是最早在設計理論上有全面建樹的設計師。他明確指出:“應強調機械對工業設計奠定決定作用。”他認為壹定貫徹功能第壹、方式第二的設計原則,設計應“可以從實際地方完全達到自身的功能目的”,這樣設計的產品才是能夠應用、信賴、造價低廉和經濟有效的。他認為20世紀的設計壹定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對裝飾和復古主義。他對美學風格的看法作過極具哲理性的闡述:“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啦‘永恒的美’,他就壹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科布西耶是機械美學的創立者,他贊賞飛機、汽車、輪船的設計,因為這些設計沒受到任何傳統的束縛,完全是按照功能與技術的要求設計的,是全新的工業產品方式。他認為大工業社會的任何產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他贊美單純、清晰的幾何體。他說:“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師使用幾何形體,用幾何學來滿足我們的眼睛,用數學來滿足我們的理智,他們的工作簡直那就良好的藝術。”他主張設計應表現簡潔、秩序、邏輯的理性美,應表現出對象本身的直線、比例、空間、體量的美,而不要有附加裝飾。凡德洛也強調時代風格,主張設計的現實和功能意義,主張采用機械化、批量化的生產形式。賴特亦強調功能,同時提出“有機建築”的觀點,認為建築設計應考慮其與環境的和諧、對建築空間的有機安排與調度、自然資料與工業資料的不同表現力及兩者的協調性等。現代派美術對現代主義設計有直接影響。許多現代派藝術家及積極投身到設計及其教育領域,如杜斯伯格、裏特維特、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納吉等人。壹些人在世界第壹所設計學院包豪斯任教期間,對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形成及其基礎課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1923年在德國魏馬舉行的包豪斯作品展,向世界展示啦其成就,使其成為世界性的設計、設計教育和設計理論研究中心。1925-1927年,德國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己趨成熟,各地方工作走上正軌,師生設計成果達到新程度,使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從嘗試階段進入系統化、科學化的成熟階段,經受啦時代的考驗。20世紀30年代初,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德國納粹政權的壓制,現代主義設計開始在歐洲衰弱。1937年後,隨著包豪斯大批精英移居美國,使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融入美國設計體系,在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的依托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以美國為中心繼續開展,形成國際現代主義設計風格。二戰後直到70年代,國際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原則和風格影響啦整個世界。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藝術和設計思潮興起,但現代主義的許多設計原則仍然適用,並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世界設計傳統精髓的壹部分。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 19世紀20--30年代的歐美設計革新運動。在大工業迅速發展、商業日益繁榮的形勢推動下,歐美的工業設計逐漸走向成熟。仍然經常留戀手工業生產的新藝術設計運動,己不能適應普遍的機械化生產的要求。以法國為首的各國設計師,紛紛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機械生產,對采用新資料、新技術的現代建築和各種工業產品的方式美和裝飾美進行新的探索,其涉及的範圍主要包含對建築、家具、陶瓷、玻璃、紡織、服裝、首飾等地方的設計,力求在維護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使工業產品更加美化。巴黎是裝飾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1925年在巴黎舉辦啦裝飾藝術展,裝飾藝術運動所以得名並在歐美各國掀起熱潮。它受到新興的現代派美術、俄國芭蕾舞的舞臺美術、汽車工業及大眾文化等多地方影響,設計方式呈現多樣化,但仍具有統壹風格,如註重表現資料的質感與光澤;在造型設計中多采用幾何形狀或用折線進行裝飾;在色彩設計中強調運用鮮艷的純色、對比色和金屬色,造成強烈、華美的視覺印象。在法國,裝飾藝術運動使法國的服飾與首飾設計獲得很大發展,平面設計中的海報和廣告設計也達到很高程度。格雷(Eileen Gray)的室內和家具設計,把富有東方情調的豪華裝飾資料與結構清晰的鋼管家具完美結合。在美國,裝飾藝術運動受到百老匯歌舞、爵士音樂、好萊塢電影等大眾文化的影響,同時受到蓬勃發展的汽車工業和濃厚的商業氛圍的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美國裝飾風格和追求方式表現的商業設計風格,它們從紐約開始,逐漸從東海岸擴展到西海岸,並衍生出好萊塢風格。尤其在建築、室內、家具、裝飾繪畫等地方表現突出。紐約的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大廈,在整體外觀、室內、壁畫、家具和餐具等地方的設計,都表現啦典型的美國裝飾藝術風格。位於洛杉磯的可口可樂公司大廈,其建築設計表現出汽車式的流線型形態。美國裝飾風格20世紀30年代傳至歐洲,使歐洲的裝飾藝術風格更加豐富。在英國,裝飾藝術風格始於19世紀20年代末,突出表現在大型公***場所的室內設計和大眾化的商品(肥皂盒、爽身粉盒等)包裝上。倫敦的克拉裏奇飯店的房間、宴會廳、走廊和陽臺,奧迪安電影連鎖公司興建的大量電影院等,表現出英國裝飾藝術風格與好萊塢風格的結合。裝飾藝術運動中表現出的東西方藝術樣式的結合、人情味與機械美的結合等內涵,在20世紀80年代,重新受到啦後現代主義設計師的重視。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指的是20世紀30~50年代流行於國際的壹種設計風格,以丹麥、瑞典、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的設計為代表。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將德國嚴謹的功能主義與本土手工藝傳統中的人文主義融會在壹起。就風格而言,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是功能主義的,但又不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嚴格和教條。幾何方式被柔化啦,邊角被光順成S形曲線或波浪線,常常被描述為“有機形”,使方式更富人性和生氣。20世紀40年代為啦體現民族特色而產生的懷舊感,常常表現出鄉野的質樸,推動啦這種柔化的趨勢。早期功能主義所推崇的原色也為20世紀40年代漸次調和的色彩所取代,更為粗糙的質感和天然的資料受到設計師們的喜愛。50年代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盛極壹時,其樸素而有機的形態及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在國際上大受歡迎,成為啦當時歐美最流行的壹種設計風格。 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 流線型原是空氣動力學名詞,用來描述表面圓滑、線條流暢的物體形狀,這種形狀能減少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的風阻。但在工業設計中,它卻成啦壹種象征速度和時代精神的造型語言而廣為流傳,不但發展成啦壹種時尚的汽車美學,而且還滲入到家用產品的領域中,影響啦從電熨鬥、烤面包機到電冰箱等的外觀設計,並形成為20世紀30~40年代最流行的產品風格。在最具商業氣息的環境中產生的美國流線型風格正是給現代主義的清高以巨大沖擊。流線型在實質上是壹種外在的“樣式設計”,它反映啦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人對設計的態度,即把產品的外觀造型作為促進銷售的首要手段。為啦達到這個目標,就壹定尋找壹種迎合大眾趣味的風格,流線型由此應運而生。而大蕭條期間產生的激烈的商業競爭,又把流線型風格推向

  • 上一篇:給孩子教畫畫的問題。給我個素描教案壹類東東好嗎?有追加分
  • 下一篇:古風優美的語句摘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