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奧斯汀為什麽寫《傲慢與偏見》這本書

奧斯汀為什麽寫《傲慢與偏見》這本書

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傲慢與偏見》首稿寫於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但1811年至1812年被大幅度修改,最後1813年出版。所以小說大體的背景是法國大革命(1789-1799)後期至拿破侖戰爭(1803-1815)後期(大名鼎鼎的滑鐵盧戰爭就是發生在1815年)。但小說中沒有準確點出時間點,也沒有現實中的事件可以借用來推斷。

整體來說,這段時間是英國和歐陸壹百多年來最動蕩的時期,英國國內時刻面臨著拿破侖入侵的威脅(雖然後期拿破侖已經不抱直接攻打英國本土的希望了),國外又不斷在包括經濟、貿易和殖民地等各方面和法國抗衡,互相制約。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開始動筆,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親看後很感動,特意拿給湯瑪士·卡德爾,請他出版,但對方壹口回絕,這使得他們父女非常失望。於是簡·奧斯汀著手修訂另壹本小說《理性與感性》。

1805年她父親去世後,奧斯汀太太帶著簡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頓。直到1809年定居在喬頓城其兄愛德華的漢普夏莊園之後,簡·奧斯汀才再度認真提筆。《理智與情感》修訂後她自費出書,銷路不錯。於是她重寫《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與偏見》。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壹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

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事和壹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

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兩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壹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傲慢與偏見》描寫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在奧斯丁之前,18世紀後期的英國小說中有壹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滿傷心流淚的感傷情調和為憂郁而憂郁的嗜好。

《傲慢與偏見》克服了這種傾向而接近於現代生活。她在小說中運用喜劇的手法表達對生活的嚴肅批評,探索女主人公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心理過程。女主人公和達西的婚姻是作者頌揚的“為天下有情人樹立壹個榜樣”的幸福婚姻。

擴展資料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壹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壹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傲慢與偏見》描寫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在奧斯汀之前,18世紀後期的英國小說中有壹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滿傷心流淚的感傷情調和為憂郁而憂郁的嗜好。

《傲慢與偏見》克服了這種傾向而接近於現代生活。她在小說中運用喜劇的手法表達對生活的嚴肅批評,探索女主人公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心理過程。女主人公和達西的婚姻是作者頌揚的“為天下有情人樹立壹個榜樣”的幸福婚姻。

《傲慢與偏見》作品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英國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壹。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傲慢與偏見

  • 上一篇:插花藝術的基礎
  • 下一篇:白露海報設計-2020年赫柏皙24節氣借勢海報創意設計文案合集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