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王民副部長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王民副部長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國土資源部公告(第53號,2011)

(2011 4月12,根據錄音)

同誌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電視電話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部署,總結2010年工作,研判形勢,全面安排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剛才廣東、四川、雲南、甘肅四個省廳的同誌分別發言,總結了本地區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務,明確了防治措施,我非常贊同。2010地質災害嚴重,但我們的應對是有效的,表現了國土資源系統的良好精神。在重大地質災害面前,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群防群治監測員發揚了不畏艱險、甘於奉獻的可貴精神,展現了應急響應、快速處置的優良作風,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借此機會,我代表國土資源部黨組和許部長,向長期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壹線的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受許部長委托,我代表部黨組提四點意見。

壹、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績2010。

2010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壹年。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30670起,造成2915人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4億元,分別比2009年上升1.8倍、5.0倍和2.6倍。

去年我國地質災害有四個特點:壹是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全國泥石流1988起,占地質災害總數的7%;2300多人死亡和失蹤,占總傷亡人數的80%。二是人員傷亡集中在西部部分地區。5-9月,甘肅、陜西、雲南、四川、貴州因降雨引發地質災害5283起,造成死亡和失蹤2492人。三是存在大量的群體性地質災害。6月至8月,廣西、福建、陜西、四川等地共發生近2000起,造成近200人死亡失蹤和大量財產損失。四是地質災害範圍加大。加上前幾年西南、西北、東南等易發區,海南、吉林等地地質災害數量超過前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總和。

2010的災情極其嚴重,但防災效果也十分顯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努力。全國* * *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166起,避免人員傷亡近65438+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億元,為65438+。

取得的成績主要歸功於以下四個方面。

(壹)及時周密部署,堅決執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10,170中央領導同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親臨救災壹線指導搶險救災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土資源部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地面災害防治工作。許部長親自帶隊趕赴災區指導搶險救災,並深入災區開展調研、督促檢查。在2010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等多個重要場合,許部長多次強調要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工作。要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壹項終身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措施要更有力,確保落實到位。國土資源部有關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堅決貫徹落實許部長指示,積極組織,周密安排,綜合防災體系進壹步加強。

壹是早判斷、早安排、早部署,精心謀劃全年工作。2010年初,國土資源部黨組認真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對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通過13視頻會議、50多次發電,對防控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各省(區、市)* * *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會議近300次,下發文件部署防治工作近600次。

二是進行再調查、再檢查、再檢查,突出汛期地質災害防範。120余次,派出部領導帶隊、司局負責同誌參加的工作組檢查指導,組織238名專家長期駐留18重點省份。部領導多次深入災害多發地區進行調研,指導和推動地方工作。各地充分發揮群防群治體系的作用,組織專業力量長期進駐地質災害易發區指導防災工作,開展雨前巡查、雨中巡查、雨後再巡查,派出500余個督導檢查組。

三是強化落實,推進重點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該部召開了多次會議,並派出工作組,加強對地震災區、泥石流災區和三峽庫區的援助和指導。汶川地震災區國土資源部門加強監督指導,向重災區派出應急救援隊,取得良好效果。該部指導青海省開展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地面災害危險性評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恢復重建選址評估、地面災害防治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指導甘肅省開展舟曲泥石流災區隱患排查、防治規劃和災後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為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做出了積極貢獻。三峽庫區充分發揮監測預警系統和綜合立體監測網絡的作用,加強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確保175米順利入庫。

四是加強管理,在建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取得明顯成效。針對2009年水電等建築工地地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情況,通過對建設項目和礦山企業地質災害評估的宣傳和監督,發現問題限期整改,不斷加強防範工作。2010水電等施工場地地質災害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二)應急反應迅速,應急處理有效。

壹是健全應急防範機制,完善應急保障體系。擴充了部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建成了省級應急專家庫,應急專家1688人。7個區域督查組進駐重點省份,累計開展督查指導1000余人次。采集國土資源系統應急設備信息,在全國12個省份配備了27套應急視頻會商設備。研究制定應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案、應急值班制度、專家管理辦法、應急處置技術要點等文件和技術標準。轉移人員組建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臨時)應急辦公室,建設17省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

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防止次生災害。70多個工作組被派往現場協助地方當局進行緊急處理,30多人由該部領導趕赴緊急救援壹線。許部長赴貴州、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指導搶險救災。在開展搶險救災的同時,組織緊急排查隱患,防止人員進壹步傷亡。全年未發生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 *組織各地應急工作組600余人,組織7000余人開展督導檢查和應急處置。

三是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密切關註臨災轉移,規避風險。進壹步完善群防群治體系。對發現的隱患點及時落實監測責任並采取應急措施,對壹些有變形跡象的隱患點提前組織轉移受威脅群眾,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0年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由於監測預警到位,預案啟動堅決,3000多人成功避險。聽到這裏,我覺得很開心,也很有壓力。這是最成功的緊急避險,但如果不成功,後果不堪設想。去年重大災害造成損失,主要是災害。地面災害的防治應主要立足於預防重大災害、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挽救重大風險。中國這麽大,哪裏有可能發生大災難?除了做好調查、勘探、摸清情況、完善體制機制、做好基礎工作外,還要打好人民戰爭,發動群眾,加強監測預警,狠抓避災,確保哪裏有事,哪裏就有及時反應,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四是密切關註災情險情,加強信息收集。為及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誌的重要指示,我部著力提升地質災害信息收集報送能力和效率。接到舉報和信息後,會及時了解情況,保持動態跟蹤。2010,* * *向國務院報送各類文件33次,向國務院總值班室報送值班信息169。不存在虛報、遲報或漏報情況。各地加強值班,及時報送地質災害險情及後續處置情況,向部報送防災信息數千條。

(三)主動服務,長期精心規劃。

壹是夯實基礎,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立了847個有組織、有計劃和有資金支持的群防群治“十縣”。國家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系統升級,實現群測群防點全覆蓋。會同中國氣象局在全國30個省(區、市)、253個城市、1.265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並在央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增加了應急響應信息。

二是消除隱患,進行隱患工程化治理。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特大地質災害治理專項資金14億元,支持甘肅舟曲開展災後重建地質災害防治8億元。目前,中央財政已初步形成以點帶面的資金安排格局,在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甘肅舟曲等重點地區開展特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此帶動下,各地的資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三是加強宣傳,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在基層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預案、宣傳、人員“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和重點地區應急管理培訓,培訓65438+萬人次。地質災害防治通過各大媒體現場報道、系列跟蹤、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河北、重慶開展特大地質災害多點應急演練,指導各地開展應急演練371次,參與人員4萬余人。以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擬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應急處置過程,總結完善應急程序並在全國推廣。

四是規劃未來,推進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推動建立地質災害調查評估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預防體系和應急體系,積極建議國務院出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政策措施。在重慶、北京組織各領域院士、專家召開“西部復雜山地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研討會”和“全球巨災事件與重大地質災害戰略研究會議”,分析重大地質災害異常發生的原因,研判趨勢,為防治決策提供依據。根據區域情況,各地也加強了災害條件、機制和模型的研究。

(四)抓住關鍵,充分發揮群防群治作用。

各地積極推進地質災害監測防治體系建設,按照部要求深化縣級地質災害防治體制機制建設,多種方式爭取工作經費,不斷提高隊伍素質,進壹步發揮基層黨員幹部和重點人群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作用。我們有超過100,000名群眾監測和預防監測員。群測群防監測人員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不畏艱險,晝夜監測準確、預報成功,在最危險、最艱苦的環境中執行著最崇高的生命任務。他們奉行為人民的生命權利服務的最高價值原則,保護他們的生命和家園。2010年成功預測地質災害1100余次,避免人員傷亡約10萬人。國土資源部及時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總結工作,交流經驗,以通報表揚和頒獎晚會的形式,大力宣傳群測群防監督員踐行服務人民生命權利最高價值準則的核心理念。

二、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

2011年,影響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地貌條件、地震、幹旱、降雨等諸多因素依然存在,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壹)中國特殊的地質條件和頻繁的極端天氣導致地面災害頻發。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分布廣,地質不穩定面積大。地震的頻率很高。汶川、玉樹地震造成山體松動、巖石破碎,加劇了地質不穩定性。盈江地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在汛期顯現。受地理和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地方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壹些人仍然生活在深山峽谷中,受到地質災害的直接威脅。近年來,我國極端氣候異常、幹旱和暴雨時有發生,極易引發雨洪地質災害。據氣象部門預測,2011夏季我國黃淮、江淮等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同期登陸的熱帶氣旋較多,局地強降雨頻率和強度增加。從2010的情況看,主汛期極其復雜的降雨、水情引發的地質災害十分突出,既有查出的老隱患點,也有不在群測群防體系內的新災點,還有壹些大範圍、高速、長距離的滑坡、泥石流或多發災害,如貴州關嶺、四川漢源、甘肅舟曲等。這些災難往往是突然的,不可預測的。

(二)防範意識不強,防範措施不足。

目前,仍有部分幹部群眾缺乏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識別地質災害的能力和避讓意識較弱。地質災害防治還沒有完全成為壹切規劃建設的前提。大量城鄉和工程建設單位往往只重視工程建設,忽視地質勘探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程往往位於地質災害隱患點,路塹築路、削坡建房、修建水庫蓄水等工程建設誘發了大量地質災害。由於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山區的壹些縣、鎮、村建在滑坡或泥石流沖積扇上。由於各種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他們暫時無法全部搬遷,壹旦發生地質災害,很容易造成重大損失。

(3)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仍顯不足,防治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

目前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專職管理人員少,越到基層越少,有的縣(市)甚至沒有專職人員;現有監測機構對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持不足,我國大量市縣沒有設立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由於機構、人員、經費等因素的制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覆蓋面窄,空白區域大。很多地質災害隱患點沒有搬遷,沒有治理。我國已經開展的地質災害調查準確率不高,已經查明的隱患點往往因為防治經費的限制而無法實施防治工程,治理過的工程壹般沒有維護費用,即使在三峽庫區也是如此。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不健全,只有三峽庫區等少數地區和個別重點工程進行了專業監測,其他大部分地區只能進行群測群防監測。群測群防人員絕大多數是兼職人員,沒有必要的補貼和基本設備,工作條件艱苦,風險極大,承擔著遠遠超出其能力的監測任務。

總之,對當前防災形勢的嚴峻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關於201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的要求是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高於壹切的位置,做好抵禦重大災害、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抓住重大風險的充分準備,把問題估計得更充分,措施制定得更全面,工作做得更實。

三、重點抓好防災減災的幾項工作。

(壹)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估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4月6日,國務院通過了《全國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其中對地質災害調查評估、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治理作出了重點部署。此外,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列入國務院審批計劃,目前正處於完善階段。《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決定》也正在報批。

這些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壹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壹是要抓緊編制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方案。前三年重點開展調查評估、重點集鎮探索,完善縣級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和群防群治體系,後兩年重點開展搬遷、避讓、治理項目。第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決定頒布後,我們要積極準備和落實。三是抓緊編制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力爭將主要防治內容納入本地區“十二五”規劃。重點關註四個方面。壹是全面加強調查評估,提高工作水平,特別是加強對人口密集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周邊地區的地質災害評估,安排必要的工程勘探,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二是以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為重點,完善監測預報網絡,加強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建設,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加快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統籌各方資源,同步開展地質災害、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整治、災害易發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地質災害搬遷和工程治理力度,努力消除隱患。第四,加強臨災應急避險,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完善各種應急避險手段,提高應急避險能力。

(二)切實加強制度建設。

中央編辦批準成立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增加司局級領導職數。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也已獲中央編辦批準,即將成立。各地要大力推進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保障機構建設,把機構建設作為今年的壹項重要任務。特別是地質災害易發省份今年要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建立省級地質災害應急機構的省份要重點向市級延伸。

(3)加強特大防治工程管理。

近年來,中央財政逐年增加特大地質災害防治預算資金,力度還將進壹步加大。各地要積極推動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的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防治資金, 並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特大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3號)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特大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865438號) 對數據造假、未按規定管理使用專項資金、未及時報送部的省份,部將扣減或取消下壹年度專項資金預算指標,並給予通報批評。 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查處。

(4)繼續提高基層防災能力。

推進防災能力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預警預報、組織協調、應急避險、軟硬件保障等能力。壹是會同氣象部門,將預警預報工作進壹步延伸到縣(市、區)。沒有這項工作的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市(地)、縣(市、區)要力爭今年完成。二是大力開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演練。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每年汛期前至少組織壹次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人員的疏散信號、路線和緊急避難場所,明確分工、責任和要求。三是繼續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平臺。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臺系統建設標準,整合現有資源和基礎,更新數據,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5)突出群防群治。

進壹步提高群防群治能力,發揮群防群治體系的重要作用。壹是繼續紮實深入推進基層“十縣”、“五線”、“五地”建設,著力解決群防群治體系經費不足、技術含量低、監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二是大力宣傳群防群治體系的作用,大力宣傳避險成功的典型案例,鼓舞士氣和信心。地質災害的宣傳工作不僅要宣傳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要宣傳我們群測群防監測員在政府的領導下,不畏艱險,保護生命,成功預報,避免突發事件,避免更大傷亡的成果。今年,衛生部將繼續邀請65,438+000名優秀的群防群治監督員來北京交流經驗。

(6)紮實做好預防工作。

壹是做好調查檢查工作。汛期前,各地要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及時將所有威脅人身財產安全的隱患納入防範體系,加強對在建工地防災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關註上遊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後期因降水導致壩體突然垮塌,造成落差大、體積大、速度快的大規模泥石流災害。要堅持雨前檢查、雨中檢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測地質災害隱患變化。

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報送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險情。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應在事件發生後4小時內上報我部。對於尚未到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和險情,已掌握的信息應及時通過傳真或電話上報部。

第三,做好應急處置。壹旦發生災情和險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搶險救災,重點做好受威脅人員的轉移和次生災害的防範。

四是加強重點地區防控工作。三峽庫區要做好水庫水位波動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重點開展全面巡查排查,對隱患點實施群測群防監測或專業監測,特別是汛期前水位波動和高水位條件下庫岸穩定監測,定點、定時進行巡查監測。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的支撐作用,做好預案實施和應急處置工作,努力確保百萬移民的生命財產和航運安全以及三峽工程的正常運行。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區要充分依托以群測群防為主的監測系統做好日常防範工作,在關鍵時期派出專業隊伍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防災工作。東南、華南、西南等山區和丘陵地區要重點防範臺風和強降雨引發的突發性災害,特別是造成人員傷亡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在華北和西北黃土地區,需要防治黃土高原邊緣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新疆等地需密切關註氣溫變化,防範融雪水引發的地質災害。

四、總結經驗,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

各地要認真總結近兩年來壹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實踐經驗,將其上升為制度或規範,進壹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全社會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因地制宜制定激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要加強統籌規劃,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山區扶貧、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小流域治理、土地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等政策的地方整合。請各地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於4月底前報我部地質環境司。我部將派出由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分赴各地對新的防治機制進行調研,對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並對抗旱找水打井進行實地走訪,通報有關情況,適時召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經驗交流會,推廣先進典型經驗。

同誌們,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90周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地要立足於抵禦重大災害、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挽救重大風險,切實落實各項防災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在齊新全系統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壹定能夠完成地質災害防治這壹崇高的人生任務,努力向中央和人民交上壹份滿意的答卷。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2011年4月20日

  • 上一篇:火影:大蛇丸入侵木葉,為什麽非要殺掉三代火影?
  • 下一篇:到底要怎樣管理兩個店的員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