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水滸 西遊記 作者資料

水滸 西遊記 作者資料

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出生於壹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壹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壹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壹芥”。《淮安府誌》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裏,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壹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壹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 ,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裏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壹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系是沈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癡?"

吳承恩壹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壹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兇。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醜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兇”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誌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裏領回六鬥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沈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吳承恩曾寫過壹本誌怪小說《禹鼎誌》。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他的誌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臟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臟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汙吏的思想是完全壹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裏,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臟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壹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壹些人間國度,那裏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壹切稱兇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壹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壹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歷十年離開了人世。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壹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壹直是壹個歷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壹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壹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歷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壹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壹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壹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余芳。古來長者留遺跡,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誌》,該誌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鹹豐重刻《淮安府誌》刪去這壹條。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裏,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壹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壹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壹條。

間接材料1:吳玉搢(1698-1773)《山陽誌遺》卷四:

天啟舊《誌》(指天啟《淮安府誌》)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壹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於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誌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誌》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雲: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啟《淮安府誌》,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話》卷二十壹:

按舊《誌》,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註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裏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誌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誌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誌》,《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裏判斷的唯壹依據仍是天啟《淮安府誌》,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山陽誌遺》卷四寫成,因為它沿襲了該書將《淮安府誌》中“復善諧劇”作“復善諧謔”的誤書。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壹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稱吳承恩為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誌》,或依《茶余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只有壹條。

直接材料:天啟《淮安府誌》卷十九《藝文誌》壹《淮賢文目》: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口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章培恒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證。

正面:

《淮安府誌》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歷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壹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壹部小說名為《如意君傳》。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遊記之作。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

反面:

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

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遊籍》壹卷

其時距萬歷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只是壹般意義上的遊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遊記》、《南遊記》之類的遊記壹樣。

專家們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歷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為吳承恩所作。也有人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據《西遊記》中的壹首詩是暗含李春芳,還不夠有說服力,這只能是壹家之言。要真正解開《西遊記》作者的歷史之謎,還需要進壹步發掘更多的第壹手資料。

施耐庵(1296~1371),原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子安,別號耐庵。漢族,江蘇興化白駒場人。元末明初作家。 施耐庵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采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壹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屬。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征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專心於《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 上一篇:發人深思的有涵養句子文案 (通用60句)
  • 下一篇:客家山歌的傳承與發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