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寫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寫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文/ 5107-皮卡秋 2018006 《文心》

書籍信息: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8。

推薦指數:

★★★★★(最高為★★★★★),值得壹讀再讀的好書。

《文心》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合寫的作品,兩位先生都是大家,潛心於教育等領域,又都做過多年教師,對學生非常了解。這是壹本用故事體裁來講授“讀和寫”的書,受眾是中學生和中學教師。壹經推出,即為暢銷書籍,深受讀者歡迎與喜愛。

時至今日,它依然沒有失去現實意義與普適性。我個人認為,不僅現在的中學師生該讀,我們所有人都該讀壹讀。我時常想,假如我在初中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我的讀寫能力、文字水平是不是會比現在強呢?

兩位大師用故事的形式講解著國文(語文)的知識,生動周到,深入淺出,讓人愛不釋手,很有啟發。他們講語法、講作文、講書信、講日記、講詩歌、詞、戲劇,講小說、敘事文、講語調……壹本書分為三十二節,給我們上了三十二堂國文(語文)課。

書中壹個個靈動的人物躍然於紙上,樂華、大文、錦華、誌青、慧修、復初……這些學生們刻苦勤學、多思多問、風華正茂、朝氣蓬勃,隔著紙張都能讓人聞到青春的味道。而他們的老師——王仰之先生,博學多才、認真誠懇、諄諄教導、善於啟發,更是為師之典範,人物刻畫深入人心。

在寫作方面,兩位大師向我們傳遞的最重要的壹個理念是: 寫作和吃飯、說話、工作壹樣,是生活中十分平常、簡單卻又不可缺少的事情。

寫作不是洪水猛獸,我們不應該怕它,不要覺得它很難,生活中到處都是我們動筆的素材。

我總結了 組織文章的三原則、三種寫作方向、三種寫作進益方法 ,分享給大家,懂了組織文章的三原則,妳就懂了壹篇東西如何才能稱為“文章”,妳寫作的時候,就不會毫無章法可言;知道了三種寫作方向,妳就能觸類旁通,找到非常多的寫作素材;了解了三種寫作進益方法,妳就會去不斷積累、打磨、學習,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非常有幫助。

原則壹:秩序

將所有想寫的東西有邏輯地排列好,這是“秩序”。 把沒整理的思緒“壹瀉而出”,只能稱為“日記”,不能稱為“文章”。

原則二:聯絡

文章從頭到尾非常流暢、連貫,不勉強去連接,這是“聯絡”。 為了“湊字數”、“完成任務”,生硬地拼接很多材料的,不能稱為“文章”。

原則三:統壹

整篇文章要保持壹致的觀點、同樣的語言風格,這是“統壹”。壹篇東西如果前半部分用文言文,後半部分用白話文,風格不壹,不能稱為“文章”。

方向壹:寫知識

對於壹個事物,當我們知道它是什麽,它能怎麽樣時,便可以寫作。 比如介紹法律知識、醫學知識、理財知識等,只要妳了解,都可以寫。

?方向二: 寫感情

對於壹個事物,當我們產生高興、悲傷、氣憤等情緒時,便可以寫作。 比如舊友相逢妳很興奮,友人離開妳很惆悵,只要妳有感情產生,都可以寫。

方向三:寫意欲

對於壹個事物,當我們想清楚如何處置它時,便可以寫作。 比如妳想將易拉罐變廢為寶,做壹個筆筒、帆船或花瓶,從萌生想法到制作過程,都可以寫。

方法壹:積累詞匯

寫作中我們常會有壹種匱乏感:“呀,我不知道用什麽詞語來表達。”

所以,積累詞匯很重要。看到“生氣”壹詞,可以想想和它相似或相近的詞有哪些:“憤怒”、“氣憤”、“發火”、“不滿”,比比它們有什麽異同,在什麽情境中,用哪個詞兒更合適?

方法二:留心詞語的情味

兩個詞即使意思相同,情味卻有區別。

譬如:‘他逃走了’,‘他溜走了’,‘逃’和‘溜’雖然都是走掉的意思,給人感覺卻很不壹樣,“逃”要有速度,“溜”則是靜悄悄的。

方法三:學會“ 觸發”

觸發,是由壹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妳讀書時看到壹句話,想起另壹本書,是觸發;妳欣賞美景時想到某個人,也是觸發……寫作最重要的是獲得觸發,找到新意。

就像大廚師做菜,材料很多,如何做得豐富、好吃、有新意,才是關鍵。類比寫作,“觸發”能夠幫助我們讓文章內容豐富、思想新鮮。

“藝術來源於生活”,構成《文心》的材料全是當時社會的實相,我們除了學習國文(語文)知識,還能對戰爭時期的三十年代有壹個大背景的了解,對那個時代的社會景象、人物生活有所知曉、有所思考。所以,這本書的意義不單單在於形式美、內容好。

撇開紛亂戰火、物力維艱的大背景,我非常羨慕書中所展現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氛圍”——學生間互相討論、彼此幫助,壹起做演講、出去玩,學生和老師間平等、親切,老師沒有高高在上,對學生真誠關懷,學生對老師也不盲從,會隨時提出問題……太多的小細節感染著我這個初中畢業近十年的老學生。我想回到過去,可是回去了又能如何?我的學生時代,沒有這種“氛圍”。

加上紛亂戰火、物力維艱的大背景,我更是感概: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二十壹世紀的我們擁有了極好的學習環境,不用擔心吃不飽、睡不好,不用擔心家國命運,不用擔心顛沛流離,可是我們的教育失去了“靈性”。我想起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她在西南聯大上學,學校輾轉到雲南,壹下雨教室大概就會漏水,每天還要躲空襲,家國命懸壹線,可那時候的大學生就像《文心》中的初中生壹樣,努力上進,求知向善,老師和學生平等交流、其樂融融。

在寫給初中生的講授國文知識的書裏,兩位先生毫不避諱地穿插美好的感情,大文和錦華、慧修和誌青之間都有懵懂的愛情。他們有過從蜜戀到互不理睬的過程,那些憤激和羞慚的小心思,那種奇妙的少年心理的波動,兩位先生寫得太妙了。

產生感情、擁有感情本就是人天然的權利,而我們念書的時候,“戀愛”竟成了禁忌,都要“扼殺於搖籃裏”,真是可嘆。

最後的最後,用原文中的壹句話作結,與大家***勉:

  • 上一篇:教師交流會個人發言稿5分鐘
  • 下一篇:關於科比的作文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