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精進2》打造無邊界的思維模式

《精進2》打造無邊界的思維模式

如果《精進1》是學習維度,那《精進2》就是將思維進行重新組合,如果妳已經是武林高手了,那麽這本書可以讓妳成長為壹代宗師。

作者以心理學知識為基礎,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觀察了星巴克臻選店,鉛筆,巧克力,黃燜雞米飯,加泰羅尼亞風味醬汁,火爆動畫,強力膠水等不同類型的事物,研究各個領域的高手,通過跨學科的解讀,幫助我們打破思維的壁壘,重塑思維框架,構建多元化的思考系統,從而進階為牛人、大咖。

讀完這本書,感覺有點燒腦,收獲主要有以下三點:

1.用思維層次理解系統,構建個人的知識體系

1)層次:潛入知識的深海

當我在井底的時候,我看見只有巴掌大小的天空;當我跳出去,站在地面的時候,我看見了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當我登上高山的時候,我看見了河流和城市;當我飛入雲端,我發現城市和國度都變得渺小······

層次思維的關鍵在於妳能不能從熟悉的層次上跳脫出來,進入更小或更大的層次,也就是可以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壹樣,能大則大,直擊天庭,能小則小,肉眼看不見。

愛因斯坦說,我們無法創造出問題的同意思想層面,去解決我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大家還記得壹部特別奇幻的電影《盜夢空間》嗎?具體的情節我記不清了,但是男主角柯布在六層夢境中來回穿梭,亦真亦幻的場景至今難忘。

在夢境裏,當上壹層的問題無法解決,他們就會往下走到更深、更內在、時間過得更漫長的潛意識層去解決,就是每個問題得降到下壹個更深的層次或是提升到上壹個更高的層次才能解決。

2)系統:萬事萬物皆是系統

硬件要足夠硬,軟件要足夠多,這樣壹個人的系統才會高速運轉。我們可以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來構建自己的系統。

自上而下就是從整體出發,從整個系統開始向下分解,分解成子系統,子系統再向下分,把壹些高頻出現的模塊拆出來;自下而上是從系統最底層的基本元素出發,去思考這些元素可能有什麽樣的組合,可能形成什麽樣的模塊。

自上而下需要讓自己沈浸在大量的範例素材中,通過跨層次的觀察,在範例素材中尋找出重復的子結構。

比如說讀書這件事情,不是隨便拿起壹本書就讀,而是要思考怎樣搭建起壹個合理的“閱讀超系統”。為什麽要讀書?要讀哪些類型的書?不同的書該如何閱讀?閱讀之後又如何輸出?

除了壹般的隨心所欲的閱讀之外,還有王者速度法、碎片化閱讀、主題閱讀、分析閱讀、深度閱讀,針對不同的書籍類型,又有各種各樣的閱讀方法。當我們讀了100本書之後,嘗試了10個以上的主題閱讀,從簡單的入門書籍到有難度的專業書籍,不斷的積累,我想我們對於書籍的選擇和閱讀方法肯定會了然於心。讀書要廣博,又要有深度,否則我們了解的知識只是壹個個珍珠,沒有真正串連成壹個項鏈。

前幾天聽《得到》,萬維鋼老師的壹節課《蝴蝶效應》讓我印象深刻。

人們經常用蝴蝶效應形容小事導致了大事,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蝴蝶效應

大家熟知的多米諾骨牌,從小到大的壹堆多米諾骨牌排在壹起,最大的壹塊有壹個人那麽大,最小的壹塊比指甲蓋還小,只能用鑷子拿。放倒最小的壹塊,骨牌就會連鎖反應,最終把最大的壹塊也推倒。我們通常會以為這不就是蝴蝶效應嗎?這不就是小骨牌導致了大骨牌的倒下嗎?

萬維鋼卻告訴我們說是這些骨牌的排列方式,導致了大骨牌的倒下。這是壹個極其危險的系統。就算最小的骨牌不倒,中間任何壹個骨牌倒下,都會導致後面所有的骨牌倒下。

小骨牌總要倒下。蝴蝶總要震動翅膀。妳應該怪罪的是系統,而不是導火索。

當人們強調“安全”的時候,總愛說什麽要狠抓“安全意識”,什麽“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什麽“警鐘長鳴”。可是安全意識有用嗎?安全意識關註的是蝴蝶。如果颶風真的是由蝴蝶引起的,那妳就應該好好教育蝴蝶們,不要隨便震動翅膀。如果事故真的是因為工作人員疏忽,那妳就應該給員工天天講。

其實“天天講”是個不好的教育方法,重復的信息會被人腦自動忽略。如果壹個煙霧報警器有事兒沒事兒動不動就叫,妳會直接關掉它了事。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大事故不是蝴蝶引起的。我們需要的不是安全意識,而是安全系統。

2.打破思維限制,創造人生更多可能性

1)理解限制,打破慣性。

經常會有人說:因為我沒有錢,所以什麽都做不了;我的時間不夠用,所以沒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當這些限制全部都有辦法解除之後,妳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嗎?限制會讓我們不舒服,但是恰恰是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讓我們去思考,去激發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說,限制本身是有積極作用的,我們要做的是理解限制,打破慣性。任何事物都不是萬能的,限制背後隱藏著對應問題的信息,壹個受限制的東西更加能告訴我們可以怎樣去用它。殺雞焉用牛刀?殺雞和宰牛的刀具是不壹樣的,真正的大廚都會配備精細的刀具,愛化妝的小姐姐的梳妝臺肯定也是堆滿了五花八門的化妝工具。限制本身的作用是有助於縮小範圍、提供線索、激發創造。

李欣頻有隨身攜帶筆和紙的習慣忘記帶筆的時候,會拿口紅來記錄關鍵詞句,我自己也曾拿過餐巾紙寫字的經歷。

我們堅持日更,每天都想寫點什麽,可是有壹天,抓耳撓腮,實在是無話可說,這時候不妨就寫寫“為什麽我今天寫不出來”,安靜下來觀察自己的細微感受和心理活動。

所謂的“創新”、“新物種”,如***享單車、無人駕駛、網紅食品等,都是組合和演化的結果。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壹味地追逐新鮮事物,而是了解底層原理,掌握真實世界的“語言”和變與不變的法則,尋找自己的“生態點”。

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會寫詩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想跟大家分享作者在書中關於寫詩的例子。

找師父

我問

松樹下的小孩:

“妳師父呢”

小孩答:

“師父采藥去了”

我又問小孩:

“去哪采藥了?”

“山裏面”

“山的哪裏面?”

小孩又答:

“雲裏面”。

讀了這首詩之後,大家都會想到《尋隱者不遇》這首古詩,沒錯,作者就是把古詩改編成了壹首現代詩。

雖然比較白話,但是作者就是在寫詩了。如果妳認為寫詩難,不知道如何開始,妳看,這就是壹種限制的突破啊,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嘗試壹下。

2)掌握觀察之道

觀察和看不同,觀察的是熟悉的事物,但是換壹種或多種不同的視角,啟發多元思維,發現正常眼光看不到的東西。

就拿壹只2B鉛筆來說,當妳看到壹只鉛筆的時候,妳會想到什麽呢?反正我桌面上擺著各種各樣的筆,就算我天天看,也沒有看出個花兒來?

可是,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把它當做壹個陌生的東西來看待,並且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便能獲得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信息。

先說鉛筆的材質,外面的殼子是木頭,主要取材於杉木、松木、柏木等等。殼子裏面的筆芯主要是石墨,石墨是壹種開采出來的黑色礦物,從化學成分看屬於壹種片層狀結構的碳元素晶體。實木的片層之間聯系並不緊密以及摩擦便能掉落,從而留下黑色痕跡,因而很適合書寫。

當然鉛筆的殼子並非只能用木材,自動鉛筆的筆桿是塑料或者金屬,但是自動鉛筆的筆芯與外殼是分離懸空的,所以寫起來筆芯兒更容易斷。傳統的鉛筆的殼和芯兒緊密的連在壹起,不容易寫斷,而且還耐摔。

和其他的比,不同鉛筆的字跡是可以擦掉的,我們用起來就不用擔心寫錯或者畫錯。

鉛筆的設計體現了物盡其用的精神,使用鉛筆,消耗的是筆芯兒,石墨用掉多少,木桿也會被削掉多少。

筆芯和筆桿配合默契,壹黑壹白,壹軟壹硬,優勢互補,算是非常好的搭檔,在古人的樸素自然觀裏,蘊含著平衡的思想,比如說我們傳統的陰陽五行。

壹只鉛筆的案例引出作者多視角觀察的觀點,從外觀設計到造型用途,不僅把鉛筆的構成元素分析的透徹,而且還啟發多元思維,看到了平衡的原理,聯想到美食取材的搭配和組合,以及文學作品裏的寫作結構,還抽象出用幾何學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發現正常眼光看不到的東西。

我們常說“壹花壹世界”,這可謂是壹筆壹劃壹世界了。

也許我們的思維和視角還不夠多元化,但是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進行刻意練習。

比如我們每天看的最多的物品是手機,那麽盯著它,寫出三個與原本功能無關的新功能。我首先想到的是拍照、聽音樂、設置鬧鐘、社交、寫作、看書,後來我放下這些常見功能,繼續思考,手機可以作為拍照的背景陪襯,比照書本或衣服的大小;屏幕關閉可以當做鏡子;可以代替投屏播放教學視頻,或是遠程會議。

大家也可以嘗試實踐:找壹個妳比較討厭的人,可以列舉他身上的三個優點。

3.思維遷移,進入循環,臻於至善

1)進化:洞悉變與不變的法則

萬事萬物都是進化,單純從底層原理出發去創造或構建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表達現實世界的語言,超越自己的生物性,讓自己在壹個新的系統裏高速進化。

天空人訓練阿凡達進入納威人的系統,被納威人接受的過程體現了納威人的友好、接納、包容。對天空人非常寬容,不設防,哪怕是後來知道了天空人的貪婪與無知,他們依然會接納天空人。就在他們已經知道了天空人的目的,天空人已經殺掠了他們好多的族人,他們依然會把阿凡達的軀體帶走。因為他們要做儀式,安撫她。那是壹種K,是壹種懺悔,或者是佛教中的法式。超度她、引領她到達壹個我們彼此都連接的地方。

用李欣頻的話來說,就是用更高的視野和智慧,活出大版圖的人生。

他們會接納壹切結果,不會抱怨。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召喚回來,能量並沒有流失,只是肉身沒有出現而已,能量可能回歸到了其他地方。就類似於阿凡達,白天到達潘多拉星球是阿凡達,在我們的世界就是睡眠狀態。當他醒來時,阿凡達就得睡覺,沒知覺,他就回到了我們的世界。唯壹的是靈魂,也可以說能量,但可以換化到不同的肉身中。

哪怕是肉體不在了,靈魂卻可以能量的形式到更廣闊的宇宙,可能以另外壹種形式出現。

2)遷移:躍入求知的通途

學科越分越細,知識越來越多,常規的學習方法似乎不足以滿足成長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學習的不只是知識,而是方法,多領域跨學科的學習方法,把理論引入實踐,在實踐中補充理論,構成有效的循環、上升,從高手到牛人,不斷進化成大神。

遷移能力是創造中最核心的要素之壹,簡單來說,就是在壹件事物的內部發現某種可能具有普適性的要素或結構;將這種要素或結構與原背景“脫鉤”,並嘗試置於新的背景之中。

人類文明就是從遷移中走出來的,我們常說的“五行”,就是從萬物中抽象出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古代的巖畫壁畫最初就是對大自然的臨摹;學科發展也是從壹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學習也是同樣的道路,物理基礎好的學生學習數字會更快;當我們有壹定的英語之後再去學習法語也會容易很多。

如果單壹的知識孤立存在,那麽在難以調取和組合,只有形成壹個生態系統,進入快速循環的模式,才能持續性發展。

3)盤旋而上,近乎完美。

我們學習東西的目的是什麽呢?不是學會某壹知識點,而是將眾多知識點融會貫通用到某個地方解決某個問題。

用“歸壹化”的方法把信息和知識聚攏,每壹項都列出關鍵詞並且標註,在哪裏可以找到他。

檢驗我們學到的知識,進行體系構造,形成有效的循環。比如我們可以拿出壹本書,對照目錄來進行寫作。比如我們進行了某個主題的閱讀,可以嘗試自己整理壹套個人的知識體系,就像我們洋蔥海盜的驚蟄壹樣。

如果妳是個對自己要求很嚴,追求很高的人,強烈建議妳仔細研讀《精進2》,它可以打造出真正的無邊界思維模式,幫助妳開啟壹下全新的自己。

  • 上一篇:情侶吃燭光晚餐喝酒微醺的句子集合四十句
  • 下一篇:平面設計中常用的五種色彩搭配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