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元四大家的人物簡介

元四大家的人物簡介

黃公望

(1269年~1354年),中國元代畫家。原姓名陸堅,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遂改姓名,字子久,號壹峰、大癡道人、井西老人等。關於他名與字的來歷,頗有趣味。因黃公望父親得子後,友人來賀,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黃父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蘇常熟人。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壹家。其畫註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

黃公望年輕時做過地方小官,先是任書吏,後來,大約是45歲左右時,在壹個叫做張閭的官僚手下做過椽吏,後因張閭犯了官司,黃公望遭誣陷,蒙冤入獄。出獄後,不再問政事,遂放浪形骸,遊走於江湖。壹度曾以賣蔔為生。後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壹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壹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

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年),黃公望準備畫壹幅富春山全圖,此時黃公望已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前後經歷三四年的經營,始告完成。此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筆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幹筆皴擦,叢樹平林多用橫點,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似融有壹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此圖經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鄒之麟等題記。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明清許多畫家都從《富春山居圖》中得到啟示,影響深遠。

倪瓚

(1301年~1374年),元代畫家、詩人。壹說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閑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

世居無錫祗陀裏,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他壹生不做官,其家是吳中有名的富戶;但倪瓚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瓚”,亦號“倪迂”。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

作品多畫太湖壹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文人畫家有很大影響,享譽極高。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工書法,擅楷書,古淡秀雅,得魏晉人風致。

倪瓚生活於戰亂的環境中,想逃避現實,放棄田園產業,過著漫遊生活。“照夜風燈人獨宿,打窗江雨鶴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寫照。不過他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他在《寄顧仲瑛》詩中說:“民生惴惴瘡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長。”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關進牢獄,他在《素衣詩》中說:“彼苛者虎,胡恤爾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態度。不過倪瓚對現實常常采取消極姿態。他有壹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壹個英雄,不見壹個豪傑。”他不隱也不仕,飄泊江湖,別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

倪瓚的詩造語自然秀拔,清雋淡雅,不雕琢,散文也壹樣。 著有《清閟閣集》15卷。

吳鎮

(1280年~1354年),生於元至元十七年,卒於元至十四年,終年七十五歲。吳鎮長住魏塘,深居簡出。吳鎮於至正七年(1347年)(六十八歲)僑寓嘉興春波門外(今嘉興市城區)春波客舍,專寫墨竹。時與友人會於精嚴寺僧舍,心儀佛門,始自稱“梅沙彌”。四年後回到魏塘,歿前自選生壙,自書碑文:“梅花和尚之塔”。墓在今梅花庵側。

祖名吳澤,字伯常,南宋時從汴梁(河南開封)移家至嘉興,定居浙江嘉興魏塘(今浙江嘉善魏塘)。吳鎮年少好劍術,成年後與其兄吳瑱同受業於毗陵(今江蘇武進)柳天驥學習易經,自此韜光養晦,講天人性命之學,堅持高尚誌氣,不與眾人和同,貫通儒、道、釋三教,達生知命。為人抗簡孤潔,壹生清貧,高自標青,隱居不仕,與達官貴人很少往來。曾在村塾中教書,錢塘等地賣蔔。

十八九歲開始學畫,年輕時遊歷杭州,吳興,飽覽太湖風光。開眼界,長見識,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啟迪了他創作靈感。

其工詩文書法,繪畫題材多為漁父、古木、竹石之類,善畫山水、梅花。草書學鞏光,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而又獨出機杼,以雄強筆法輔以豐富墨法,自有壹種蒼茫沈郁、古厚純樸之氣。精寫竹,師李衎,晚年則專寫墨竹。墨竹宗文同,為文同後又壹大家。善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寫真。同以竹掩其畫,鎮以畫掩其竹。其畫雖勢不能奪,唯以佳紙筆投之,欣然就幾,隨所欲為,乃可得也。詩詞風格簡勁奇拔,感情真摯,常以比興自吐胸臆,接近陶潛詩風,外示平淡而內實郁憤。書法能結合王羲之和懷素之長而自具面目。每作畫往往題詩文於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詩、書、畫相映成趣,時人號為“三絕”。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影響。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齊名,並稱為元四家。

相傳吳鎮本與盛懋比門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畫者甚眾,而吳之門闃然。妻子頗笑之。曰:“二十年後不復爾。”後果如其言。

吳鎮事跡收錄於《畫史會要》、《清河書畫舫》、《六研齋筆記》、《容臺集》、《倉螺集》。 墨跡今存世的有《雙檜平遠圖》軸(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漁父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漁父圖》卷(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長松圖》軸(南京博物院藏)、《草書心經》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其風竹刻石,陳列在嘉興南湖煙雨樓,其八竹碑及草書《心經》碑陳列於嘉善梅花庵。又有《梅道人遺墨》2卷,系後人輯錄的其詩和題跋。

吳鎮非常愛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樹,取齋名“梅花庵”。因居處有橡林,故書齋又名“橡室”。吳鎮墓現存於梅花庵內,梅花庵是紀念吳鎮的附屬性建築,在墓的東側,明萬歷間為守墓而建。位於魏塘鎮花園弄路西側。明泰昌元年(1620年)邑令吳旭和邑紳錢士升籌集款修理墓道、添建祠堂三楹、亭三楹、僧舍五楹。華亭陳繼儒作《修梅花庵記》,並有董其昌書“梅花庵”匾額。後邑人曾幾次籌資重修。新中國成立後,吳鎮墓與梅花庵,曾多次作過修繕。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蒙

(1301年—1385年),元朝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葛稚川移居圖(元王蒙代表作)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年輕時隱居黃鶴山(今余杭臨平山)幾十年,過著“臥青山,望白雲”的悠閑生活。元末,張士誠據浙西,曾應聘為理問、長史,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因胡惟庸案牽累,死於獄中。

王蒙能詩文,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對明清及近代山水畫影響甚大。

王蒙創造的“水暈墨章”,豐富了民族繪畫的表現技法。他的獨特風格,表現在“元氣磅礴”、用筆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畫史繪要》中說:“王蒙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惲南田更說他“遠宗摩詰(王維)”。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征,壹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撳變和“繁”著稱;另壹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余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郁然深秀”。

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題詞:“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傳世的代表作《青卞隱居圖》、《春山讀書圖》,上海博物館藏;《葛稚川移居圖》《夏日山居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代表作品還有《湘江煙雨圖》《深林疊嶂圖》等。詩文、史學亦精。今存詩集《草堂雅集》。《青卞隱居圖》,1366年作,紙本,水墨,縱141厘米、橫42.2厘米,董其昌譽為天下第壹。該畫層巒疊嶂,自下而上布滿整個畫面,用筆隨意,用色典雅,林木山石的局部感覺極佳,整體效果則顯得零碎,山峰造形也稍嫌奇特,適合近看而不適合遠觀。

名作《層巒蕭寺圖》為墨筆紙本,尺寸為129×353cm,此軸為清宮舊藏,後經偽滿洲國內務大臣沈瑞麟之手流入海外。清高宗乾隆賞玩此畫之余層作詩壹首並禦提於畫右面上方:“巒疊枯荷葉,寺棲老衲寮。煙霞為世界,松竹伴混朝。戶跡絕雙足,鐘聲批七條。林關客未止,未許易相招。”從畫幅上部鑒藏璽印:乾隆禦覽之寶(朱文)、乾隆鑒賞(白文)等,可以窺見此軸為歷朝珍重者收藏流傳大致經緯過程。王蒙在此軸中用“高遠”結合“深遠”法。圖寫層巒茂樹,溪流幽谷的江南山景,在組織結構上將其畫面茂林山寺處理在中景狀態,把松林作近景布置,布局屈伸變換,穿插映帶,蜿蜒曲折,雖繁復而見單純,予人以深邃意境,的郁茂氣勢,引導觀者進入奇特的精神享受,可謂匠心獨運。《層巒蕭寺圖》在繪畫技法上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趙孟頫的技法之長,靈動多變,雲頭、牛毛、解索等皴法交互運用,以充分展示江南山巒植被蔥蘢茂密的景象。

  • 上一篇:宣傳海報有版權嗎?淘寶上做的海報可以商用嗎
  • 下一篇:甲型HIN1 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