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古代文化稱謂常識ppt

古代文化稱謂常識ppt

1. 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ppt演示主題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藥、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2. 介紹壹些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註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壹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過(鄉試會試院試殿試)註6 下列不屬於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嶽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嶽)註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在農歷的(六月) 下列屬於十二地支的是(午)註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註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長城修建後關內關外的說法中“關”指的是(山海關) 古代“上元節”是指(元宵節)註10 古代“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淩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於現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在的19:00-21:00( 黃昏) 我國農歷把每月初壹稱為(晦日) 工藝建築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壹(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關於白玉的是(水井)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裏點燃,產生了火藥爆竹,最初用來( 驅散瘟疫,鎮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壹(火藥)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明的“水排”作用在於(提高冶鐵質量) 最早的手工藝品是(瓷器) 著名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

3. 中國傳統文化的ppt形式有哪些

在中國,“文化”壹詞,古已有之。

“文”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義。《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

其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等。“化”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其引申義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壹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壹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壹個動詞在使用,是壹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

有些還包括小吃,風俗等傳統文化。

4. 古代稱謂方面的知識

古代稱謂 唐: 皇帝自稱:“朕“。

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 皇後自稱:皇太後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後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註意,並不是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壹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或者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之類 皇太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後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 普通人: 戲文之中,夫妻之間,多有“相公”和“娘子”之類,事實上,這在唐宋兩朝,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識,壹律可以稱為“娘子”,年輕壹點的可以稱呼為“小娘子”。

這裏“娘子”並非老婆含義,各位可以大膽使用。 “相公”壹詞,嚴禁隨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

年長者也會叫少年人為“郎”或“郎君”,稱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後再加以“郎”呼之;而稱呼女子則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宋 皇帝自稱:“朕“。

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宋代時稱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後自稱:皇太後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後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皇帝對太後、皇後和妃嬪的稱呼:皇帝稱呼太後(母後)為“娘娘”,皇帝稱呼皇後為“聖人”(這個要和唐朝的“聖人”區分),皇帝稱呼妃子為“娘子”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壹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麽兒之類:如桓兒,構兒等。

皇帝對公主的稱呼:親昵壹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稱呼其封號。 皇太子與諸王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後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皇帝對自己的兄弟的稱呼壹般是按排行來叫,如“大哥”、“九哥”之類。

皇子和公主之間,或者皇帝兄妹之間,也是如此。如高宗趙構就稱呼柔福帝姬為“二十姐”,而柔福稱呼趙構為“九哥”,其時趙構已經登基。

太監對皇帝以及皇後等人的稱呼是:“小的“,或者“小人”都行,並非滿清的“奴才”。 普通人: 戲文之中,夫妻之間,多有“相公”和“娘子”之類,事實上,這在唐宋兩朝,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識,壹律可以稱為“娘子”,年輕壹點的可以稱呼為“小娘子”。

這裏“娘子”並非老婆含義,各位可以大膽使用。 值得註意的是,也不能隨便用“小姐”這個稱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義就是“ *** ”的意思。

“相公”壹詞,嚴禁隨便使用!在宋代,就狹義來說,依舊限於對宰相的尊稱,但事實上,作為壹般的高官尊稱也是可以,如嶽飛就是被稱呼為“相公”。 唐宋時,尤其盛行排行,甚至與姓、名、字同等重要,壹部分下層民眾或只有姓和排行,沒有名,更不論字。

所以很多時候的稱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類。註意的是,當時如果稱呼他人為“漢子”或者“老漢”,含有相當的輕蔑成分在內。

宋金時代語匯簡釋 內命婦:宋時宮中妃、嬪之類稱內命婦。 外命婦:宋時官員的母妻等,按官位而得的封號,如國夫人、郡夫人等。

底:的。 官家:皇帝。

聖人:皇後。 娘娘:太後。

娘子:妃嬪。 閣、閣分:宋宮妃嬪的居所。

石炭:煤。 團練:團練使簡稱。

效用:宋軍中的壹種高級軍士,宋時軍士壹般須刺字,而效用往往可免於刺字。 孛堇:女真語匯,官長。

忒母:女真語匯,金軍編制單位,滿員為壹萬人。 忒母孛堇:萬夫長。

猛安:女真語匯,金軍編制單位,滿員為壹千人。 猛安孛堇:千夫長。

謀克:女真語匯,金軍編制單位,滿員為壹百人。 謀克孛堇:百夫長。

蒲輦:女真語匯,金軍編制單位,滿員為五十人。 蒲輦孛堇:五十夫長。

阿裏喜:女真語匯,金軍中正兵的隨從。 窪勃辣駭:女真語匯,敲殺,這是女真人流行的處死方式。

通事:翻譯。 珊蠻:女真語匯,巫師。

蒲察:女真姓。 裴滿:女真姓。

兀林答:女真姓。 徒單:女真姓。

斜卯:女真姓。 古裏甲:女真姓。

溫敦:女真姓。 阿典:女真姓。

夾谷:女真姓。 9 納剌:女真姓。

女奚烈:女真姓。 漢兒:金朝稱原遼朝統治區的 *** 。

南人:金朝稱宋朝統治區的 *** 。 勾抽:抽調。

大資:資政殿大學士簡稱。 諸班直:宋朝皇帝的衛隊以班和直為編制單位,總稱諸班直。

鈞容直:諸班直之壹,軍樂隊。 指揮:宋軍編制單位,壹般每指揮四百或五百人。

廝兒:小子、青年、青年僮仆。 女使:被雇的婢女。

小姐: *** 。 行首:美妓。

直閣:直龍圖閣等簡稱。 舍人:中書舍人簡稱。

觀察:觀察使簡稱。 修撰:秘閣修撰簡稱。

差遣:宋朝官。

5. 中國古代的所有稱謂

中國古代稱謂大全(壹)直接用敬稱常用的有:“汝、爾、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詞做尊稱的有:“先生、吾子”;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三)用形容詞來稱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賢弟、賢妻;仁兄、仁弟;貴體、貴姓、貴庚;高朋、高親、高鄰、高見;大禮、大作、大駕。

二、謙稱:謙稱是謙虛的自稱,分兩種:壹是:“我”,分四類::壹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謙下用姓、用名。二類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不轂、孤”表示謙下。

二是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分三種:壹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 愚兄、愚弟、愚見、愚意;敝國、敝邑;賤體、賤軀、賤息(在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小女、小兒、小號。微臣;卑職。

二 是用動詞來修飾表示謙下,常見的有: 竊思、竊念、竊聞;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三 是用名詞示謙下。

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於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

“家”、“舍”都可譯成“我的”。三、其它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稱呼自己。

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壹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來尊稱壹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

尊稱都屬於他稱。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夫為“舟子”,稱國家的傑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於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繈褓。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標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托人辦事用“拜托”;請人指點用“賜教”;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雖人兄妹稱:令兄、令妹。雖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嶽父、泰山。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壹方去世稱:喪偶。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業。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古代年齡稱謂小集: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年華:女子13歲。誌學:15歲。

及笄:女子15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歲。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30歲。

不惑:40歲。天命:50歲。

知非之年:50歲。耳順、花甲之年:60歲。

古稀:70歲。耄耋:80、90歲。

期頤:百歲之人。

6. 古代各種稱呼是怎樣的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滿周歲——繈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

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嶽《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壹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左思《詠史》詩之壹:“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聊齋誌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

《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麽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幹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臺背”。

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

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

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蔔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讀者文摘》1983年第壹期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周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壹:“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

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

《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

《通俗編》又雲:“若呂巖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

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壹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壹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壹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鐘”、“潦倒之年”的。

《廣韻》:“龍鐘,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故雲。”

[古代對男子女子年齡的稱呼] 不滿周歲——繈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7. 古代文化常識50例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中國 現為中華人民***和國簡稱。

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壹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壹帶,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如《三國誌》:“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遊詩雲:“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壹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遊《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指整個黃河流域。海內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四海 參見“海內”條。指天下、全國。

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戰》:“遂破荊州,威震四海。”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後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

《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 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

《過秦論》:“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肴之戰》:“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

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江左 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群英會蔣幹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 長江以南地區。《赤壁之戰》:“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江南 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淮左 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山東 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註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 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曹操《蒿裏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 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中 所指範圍不壹,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西域 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朔氣指北方的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 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粵各地,統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嶽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南嶽衡山。《夢遊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嶽掩赤城。”

京畿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三輔 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張衡傳》:“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

《記王忠肅公翺事》:“公壹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隋唐以後簡稱“輔”。

三秦 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曾。

  • 上一篇:剩壹百多天就高考我該怎樣復習才能考上二本,壹模才272分,語文100,數學30理綜72.英語70,誰能幫幫我啊
  • 下一篇:技術發展利大於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