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兩岸同胞的感人事跡

兩岸同胞的感人事跡

壹:

去年金秋時節,橙黃桔綠,臺柚飄香。筆者慕名來到聞名遐邇的“臺柚之鄉”———井研縣千佛鎮采訪,看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果農們精心遍植著壹種身世不凡,色鮮味美,經濟與社會效益俱佳的柚樹———梅灣臺柚。 去年是這裏的臺柚生產形成基地規模,走上產業化之路,取得輝煌成績的好年景。據介紹,該縣臺柚已發展到400萬株,並在千佛鎮建立了優質臺柚基地,在研城、寶五、三江、石牛、門坎、高灘等鄉鎮形成了臺柚重點種植區;全縣已有臺柚掛果樹130余萬株,產果4000余萬個,產值達到6000至8000萬元,全縣農民人均可從臺柚生產中增收150至200元。而千佛鎮已有柚樹100萬余株,其中掛果樹已達60至70萬株,產果300至400萬個,銷售收入可達1000萬元左右。筆者透過車窗,看到專門銷售臺柚的“佛柚街”,沿街兩側,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擠滿了成千上萬參與臺柚交易的果農和客商。果農們壹個個笑逐顏開,樂不可支地把出售臺柚獲得的大把大把花花綠綠的票子裝進鼓鼓囊囊的腰包。客商們則帶著滿意的神情,忙著把剛采購到的臺柚運往成都、北京、重慶、廣州等地銷售。 在鎮政府接待室裏,熱情好客的主人給我們送了幾個臺柚,讓我們品嘗。我們壹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那馨香撲鼻、鮮美異常、甘甜可口,令人爽心悅目、殘涎欲滴的臺柚果肉,壹邊擺起了有關梅灣臺柚的龍門陣。據說,當地知名人士、清代乾隆年間戶部給事中和翰林學士雷輪,奉乾隆皇帝禦旨巡視臺灣政事時,有壹位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人稱“神醫梅”的梅姓同鄉醫生隨行。壹天,雷輪巡視到壹個頭人家,正好遇見頭人小女身染重病,四處求醫問藥都不見好,於是雷輪便叫梅醫生給小姐把脈看病。梅醫生壹看,見是寒熱入肺癥。於是對癥下藥,施以清熱發寒,表裏兩解之劑,沒幾日,梅醫生藥到病除,那小姐就病好如初了。頭人父女千恩萬謝,要以重金相送,可都被雷輪和梅醫生謝絕了。雷輪在臺灣三年巡視期滿,離任回朝。臨行那天,臺灣百姓依依不舍,夾道相送。雷輪揮淚告別,好半天才離開巡府,出得城來,踏上歸途。這時,忽然從路旁的送行人群中走出壹個人來,上前攔住雷輪車駕,畢恭畢敬地拱手作揖說:“雷大人榮歸,小人來遲壹步,望大人恕罪!”言畢用手壹招,侍候在側的家人連忙擡出3株臺柚樹苗,放於雷輪面前,雷輪壹看,見此人正是當年讓梅醫生為其女兒治過病的那個頭人,忙說:“頭人何罪之有?倒是我行色匆匆,未到府前告辭,還請海涵。”那頭人百感交集地說:“雷大人巡視臺灣,臺灣百姓感恩不盡。小女又呈大人打救,恩重如山,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可我知道大人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沒啥送的,特將我房前這3株柚樹苗相贈,萬望笑納。”雷輪見那頭人誠懇之心,溢於言表,便應允說:“那好吧。我把這臺柚樹苗帶回大陸,種到家鄉,也可使子孫後代不忘臺灣父老!” 這3株臺柚樹苗被雷輪和梅醫生帶回大陸,栽種到家鄉梅家灣的土地上,茁壯成長,不久即繁花盛開,碩果滿枝。這種柚果風味特異,其外形之美觀,香味之濃郁,果肉味道之甘甜,易於儲存之便利,既是食用之美味,又是饋贈之佳品,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和交口稱贊,被譽為“柚中之王”。當年的三株柚苗,不斷生育繁衍,到今天連片成林,碩果累累的400余萬株柚樹,已成為雄據壹方的支柱產業。 這些年來,伴隨梅灣臺柚的發展和崛起,海峽兩岸人民***話臺柚,友好交往,情系祖國,心系統壹的感人事跡更是層出不窮。1987年,壹井研籍臺胞回家鄉千佛梅灣探親時,親手栽下3株臺柚樹苗,作為紀念,寄托情思。如今,這3株柚樹已經枝繁葉茂,開花結果。那臺胞探親期滿,植柚返臺後,給家鄉親人寄來壹封書信訴說植柚衷情:“……草木也有相思意,人生豈無還鄉情。我盼望著祖國早日統壹,親人早日團聚……那幾棵梅柑樹該是枝繁葉茂了吧,這是我留給兒孫的唯壹禮物。總有壹天我要嘗到親手種的梅柑!……人生如夢,唯盼夢歸故土呵!” 寫到這裏,筆者的耳邊驀然響起了幾句曾在這壹帶流傳的梅灣臺柚歌謠:“梅家灣的柑子香又甜,香甜的柑兒數梅灣。提起梅灣柑喲,想起日月潭;兄弟姐妹同祖先,骨肉要團圓……”。

二:

蘄春臺商孫永延 熱愛家鄉的感人事跡

12月6日,《臺商孫永延》壹書首發式在蘄春縣人大會議室舉行,首發式由縣政協副主席鄭孟新主持,出席首發式的有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田文國,縣人大常務副主任甘才誌,縣政府副縣長石玉艷,以及原縣政協主席徐國生及來賓50多人。他們高度贊揚蘄春旅臺同胞孫永延先生長期致力於投資家鄉經濟建設,竭盡全力,嘔心瀝血,作出的顯赫業績和重大貢獻。從1992年起,孫先生先後為家鄉興辦了3家臺資、臺屬企業。他的壹片愛國愛鄉赤子熾情令人敬佩,並壹直為們所傳頌。 孫永延先生生於1932年,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人,1948年進南京金陵兵工廠,次年隨廠遷往臺灣基隆,後任臺灣頤明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為臺灣最大的汽車制造廠裕隆汽車制造廠做汽車配件30多年。孫先生在臺生意紅火,積蓄漸豐,但故土鄉情和骨肉同胞在他的心裏留下抹不去的思念,他總忘不了故園鄉親。1987年底,海峽兩岸初開交流之門,他極為振奮。1989年他從臺灣回到闊別40多年的故鄉蘄春探親,與縣臺辦的工作人員壹起參觀了壹些國有、集體和個體私營企業。後來他又多次回鄉探親,當他耳聞目睹家鄉的發展變化非常興奮,但了解到鄉親們還不很富裕時,怎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決心要回鄉投資,為家鄉做點有益的事情。

蘄州鎮大畈頭村於1989年辦起了壹座造紙廠,由於經營不善,連年虧損,債臺高築,到1991年底,總負債56萬元,瀕臨倒閉,鎮政府決定拍賣該廠。這時,正逢孫先生從臺灣回鄉探親,經壹番調查磋商,孫先生以56萬元人民幣全盤接收債權債務的形式買下了蘄州造紙廠。隨後將廠名改為蘄州永昌萬利造紙廠,重新制訂復興規劃,然後交給外甥孫嗣全經營。這是蘄春縣第壹家利用臺資興辦的臺屬私營企業。孫嗣全按舅舅的經營方案,勵精圖治,開發新產品,使企業起死回生。為了發展壯大,孫先生又先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改造,更新設備,擴大規模。如今,該廠年產萬噸高光彩色噴墨打印紙工程項目已建成投產,現擁有9條生產線,設備50多臺套,年產相原紙、鑄塗紙、白卡紙、底層紙、彩噴紙、高光相紙等各種規格產品3萬噸,已成為壹家集科研、造紙、塗布加工、分切包裝於壹體的現代化企業,擁有固定資產5700萬元,流動資金1300萬元,2007年產值8000萬元,上交稅收220萬元,成為蘄春私營龍頭企業和納稅大戶。並先後幫助啟動4家虧損企業,安排400多名下崗職工就業。該企業被評為黃岡市10家臺屬紅旗企業和湖北省優秀臺屬民營企業。

辦好“永昌”這個臺屬企業,旗開得勝,更激發了孫先生在家鄉投資的興趣和熱情。1992年,改革開放推動了兩岸交流的進壹步發展,孫先生又奔波於臺灣與蘄春之間。他說,蘄春的石英石礦產資源豐富,可蘄春只賣石英石原料,何不找壹個玻璃制品商來蘄春開發玻璃制品業呢?孫先生說到做到,竭力把願望變為現實。他回臺灣後,找到了與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好朋友、曾留學德國的玻璃制品專家、臺灣新竹永阜企業公司董事長彭作孚先生。二人曾兩度到蘄春考察,決定在蘄春辦壹個強化玻璃蓋廠,走平板玻璃再加工增值的路子。於是,臺灣頤明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臺灣新竹永阜有限公司與蘄春玻璃制品廠3家合資成立了蘄州阜明玻璃有限公司。臺方兩企業提供設備技術,蘄方提供廠房土地水電設施, 1993年動工興建,當年建成投產,主要生產強化玻璃蓋,為玻璃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可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該合資企業經營虧損,最終停產。盡管如此,孫先生決定暫不把阜明公司經營失敗的事告訴還想到蘄春來投資的其他臺商,孫先生後來又帶領新的臺商仍繼續投資農畜牧業,孫先生這種矢誌不逾、百折不撓的愛鄉情結尤為令人敬佩。

1997年孫先生與蘄春籍臺胞李竹榮、高濟美先生帶著臺灣養豬協會劉純佳等6位臺灣籍臺胞,在蘄州鎮土臺村承包荒山荒灘550畝,興辦臺資獨資企業蘄春永佳農畜牧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700萬元人民幣,養殖杜洛克、長白豬、大白豬等優質瘦肉型豬3000余頭。

前幾年,“永佳”公司因豬價市場低迷,當初的股東都抽身而去,但鄉情不泯的孫先生決不放棄,“永佳”由他壹人壹直支撐到現在。1995年孫先生曾患心臟病,做了血管通暢手術;兩年後,又做了氣球擴張手術;1998年,被迫開刀,做了心臟“搭橋”。由於身體原因,孫先生像壹只候鳥,每年回到家鄉,入冬時節,天壹冷他從蘄春飛到臺灣;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天壹轉暖,他又從臺灣飛回蘄春,整天呆在“永佳”豬場。

孫先生苦苦支撐了10年,2007年終於初見成效,“永佳”豬場第壹次實現盈利。孫先生說,“不賺錢我幹,賺錢就讓股東們幹,他們會回來的”。“把豬場辦好,會有更多的臺商來蘄春投資,讓家鄉脫貧致富”。

桑梓情愈濃,報效心愈切。如今,孫先生年近八旬,仍為家鄉的發展而操勞著。

孫先生興廠辦場熱愛家鄉的感人事跡先後被黃岡市委機關刊物《黃岡通迅》和《湖北與臺灣》網刊載,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周震亞等通過大量走訪,深入座談,廣泛搜集素材,經藝術加工編著《臺商孫永延》壹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公開出版,全書***10章,15萬余字,文字活潑流暢,圖文並茂,展現了臺商孫永延先生的風雨人生,謳歌了孫先生壹片愛國愛鄉的熱情。

  • 上一篇:學校老師的個人教案-範套模板2020
  • 下一篇:孟菲斯風格海報設計-什麽是孟菲斯設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