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三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三篇

#二年級# 導語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三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壹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壹、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壹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壹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於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壹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後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後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麽有關,最後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壹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壹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於樂,寓智於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註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註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壹點思考的時間,多壹分活動的空間,多壹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多壹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壹)活動引入: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妳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願意上來指壹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數學網搜集整理]、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妳想知道些什麽?學習些什麽?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壹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註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壹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壹指,說壹說,註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嘗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裏是角,摸摸有什麽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壹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並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壹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麽?(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壹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壹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麽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壹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於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和(2)兩個角壹樣大嗎?請妳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麽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壹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師講解並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後,畫壹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後,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後壹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四)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妳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壹題是壹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壹擺,數壹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壹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壹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壹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壹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壹剪,拼壹拼,數壹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妳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妳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①角有壹個頂點,兩條邊。

 ②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畫角:先點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裏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於學生形成壹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並數出每種圖形裏有幾個角。

篇二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壹、說課程要求

 《萬以內數的認識》屬於數與代數板塊的內容,是有關數概念的教學,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數學知識。這壹單元包括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估計和整百整千數的加減五個信息窗。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兩個信息窗理解意義、數數、讀數、寫數、組成、數位五個內容。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這壹信息窗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估計這壹信息窗理解估壹部分推想全體這種估計方法。整百整千數的加減這壹信息窗分為整百整千數加減和幾千幾百加減幾百兩個內容。

 二、說地位與作用

 小學階段,對整數的認識,分為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大數的認識四個階段,本單元是第三個階段。《萬以內數的認識》經過學生前面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壹學段的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建立了初步的數感,理解了10個壹是十,10個十是壹百的十進制關系,掌握了簡單的讀寫技能,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總之,對數的認識,學生已經具有壹定的經驗積累和理性認識。這壹單元就是學生認數範圍的壹次擴展。它不僅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以後認識萬以上數的基礎,對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結合具體情景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並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讀、寫萬以內的數,能夠用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大小,認識近似數、估計,正確口算

 2、能力目標:運用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在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情感目標: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他人幫助下,能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

 2、數位的意義和順序3、萬以內數的讀寫

 4、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1、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2、體會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三、說教學策略

 1、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

 首先,結合學生的做操情景,來估計壹下有多少人,然後再去數壹數,算壹算引入“千”這壹計算單位,然後引導學生來這樣“壹個壹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百個百個的數”,“千個千個的數”的數學活動,知道10個壹是壹百,10個百是壹千,10個千是壹萬,體會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並通過現實情境估計二年級學生人數、全校學生人數和“多少本書有壹千張紙”“多少本書有壹萬張紙”的活動來進壹步感受大數千、萬。

 在理解數位的意義時,由於生活中很難找合適的實物來代替,所以根據學生已有的對計數單位和數位的知識,充分借助計數器理解百位、千位、萬位等數位的意義

 在數數時,對學生來說,拐彎處的數數,是壹個難點,如:989數下壹個時,學生直接數1000,這時我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壹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制的關系,認識到下壹個應該是990。並再通過舉類似的例子(如:489數下壹個,679數下壹個等)進壹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制的關系。同時板書時,我把989和990後兩位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989下壹個是990,就是和89下壹個是90是壹樣。

 在讀數和寫數時,讀寫中間或末尾有0的的數是壹個難點,如讀2003時,出現兩千零三和兩千零零三兩種讀法,這是通過學生交流,學生知道讀兩個零重復了,讀兩千零三就可以。在寫壹千零八時,有寫成108的,通過學生交流,並借助計數器來撥撥,認識到“1”在千位上,“8”在個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數的組成這裏,與讀數和寫數來結合的,同時結合借助計數器和數位順序表來體會數位上數的意義。

 練習題中涉及到的數的規律,實際是對數數和數位意義知識的延伸,對學生來說存在難度,在這裏借助學生對100以內的數5個5個的數,10個10個的數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先讓學生說說方法,然後再解決問題。

 2、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的方法多樣化,只要能比較出來就可以。引導學生研究,總結出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壹:根據數位來比較,數位不同時,數位多的數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數,987是三位數,所以1008大於987)

 數位相同時從高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數,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8大於6,所以980大於968)

 方法二:借助壹個標準來比較。(例如:1008和987。1008大於1000,987小於1000,所以1008大於987)

 方法三:滲透近似數來比較(不易要求過高,重點培養學生數感)(例如895和806,通過學生想895和806離得哪個整百數近,得到895的近似數是900,806的近似數是800,900大於800,所以895大於806)

 3、估計估算

 先讓學生獨立的估計,再組織交流估計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對結果同樣不要求精確、統壹。在估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按壹定的策略進行估計,避免毫無根據的估計。通過情境圖,估計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輸出20個人來,然後圈壹圈,再看看總人數中有幾個這麽多,這樣就可以估計出總人數。

 同時增加壹些身邊的素材,估計壹下壹張書頁的字數、二年級學生的人數、全校的人數了……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

 4、整百整千數的加減

 先復習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增加遷移效果。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口算方法。同時特別關註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的方法,為學習整千數加減整百數的口算作鋪墊。在學生理解為什麽要把120看成12個十時,可以借助計數器或者小棒很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

篇三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壹、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剪壹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後的實踐活動課。

 2、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壹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壹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進壹步加深對平移和旋轉新知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並初步獲得繪圖、剪圖等技能。

 數學思考:在對簡單圖形變化、運動規律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簡單的數學問題。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在同伴和教師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了解並喜愛中國民間的傳統工藝“剪紙”。

 4、教學重點

 畫和剪1個小人,2個、4個連續的小人。

 5、教學難點

 找“紙對折的次數增加,小人的個數也不斷的增加,而且正好是原來的兩倍”的規律。

 6、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剪刀、蠟光彩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貼片、展板等。

 二、教學流程

 (壹)情境渲染,復習導入。

 (二)揭示新課。

 (三)活動。

 剪出1個的小紙人,2個和4個並排排列的小紙人。

 (四)開放活動。

 (五)本課小結。

 三、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是以“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總結整理”為教學框架結構,註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動構建並理解知識,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融觀察、實踐、交流、評價等學習方法為壹體,註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1、探究過程中的主動建構。

 從本質上講,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壹個自主建構,自己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的過程。本節課充分體現了這壹理念。如在剪連續的小人時,教師並沒有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剪,而是通過看壹看、說壹說、試壹試、議壹議等環節,讓學生經歷壹系列的探究活動,在思考、嘗試、實踐的基礎上,自主探究並理解知識。

 2、實踐活動中的思維訓練。

 從數學的發展來看,它本身也是充滿著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讓學生動手做壹做,還註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等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思維能力。如當學生剪出壹些不規則的圖形後,引導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找出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去猜想、推理、分析、表達進行自主思維活動。教師的設計層層推進,從剪壹個小人,剪兩個連續的小人,到剪四個、八個連續的小人,再到剪自己喜歡的、漂亮的連續圖案,這樣的設計正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3、總結整理過程中的思維發散。

 學生經歷了探究過程之後,總結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如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發現“紙對折的次數增加,小人的個數也不斷的增加,而且正好是原來的兩倍”的規律,這樣的訓練可以發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新的發展。

  • 上一篇:六年級看圖作文
  • 下一篇:形容桃花開的句子 描寫桃花優美的句子36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