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唐朝盛世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他們有什麽重大成就

唐朝盛世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他們有什麽重大成就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東聞喜人。

裴行儉(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溫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彥弘,太原祁(山西祁縣東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王績(585——644),唐朝文學家。字元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尉遲恭(585——658),唐初大將。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

柴紹(?——638),唐初將軍。字嗣昌,臨汾人。

狄仁傑(607——700),唐朝大臣。字懷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貴(614——683),唐朝大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溫彥博(573——637年),字大臨,唐初並州文水(今文水縣東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後遷絳州龍門(今河津縣),唐初著名小說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宋之問(?——712年),唐朝詩人。字延清,壹字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人。

張守圭(?——739年),陜州河北(今平陸縣東北人)。

王翰,唐朝詩人,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渙(688——742),唐朝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齡(698——約756),唐朝詩人,字少伯,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維(701——760),唐朝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

楊玉環(716——756),唐玄宗貴妃。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盧綸(748——約800),唐朝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東聞喜人,德宗時進士,任監察禦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詩人。字樂天,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圭(今陜西渭南北),人稱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

溫庭筠(812——約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人。

白行簡(775——826年),字知退,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

鄭註(?——835年),唐代絳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圖(837——908年),字表聖,河中虞鄉(今永濟縣)人。晚唐詩人、詩註家。

張彥遠,唐末書畫家。字愛賓,猗氏(今山西臨猗)人。

功臣將領有:(淩煙閣)

趙公長孫無忌

趙郡王李孝恭

萊公杜如晦

鄭公魏征

梁公房玄齡

申公高士廉

鄂公尉遲敬德

衛公李靖

宋公蕭禹

褒公段誌玄

此外:郭子儀 秦叔寶.程咬金.羅成.薛仁貴 安祿山

史思明,楊國忠等有好有壞

詩人:大小李杜,白居易,李賀,賀之章,劉禹錫,駱賓王 王 勃 盧照鄰 楊 炯 陳子昂 張九齡 王 維 孟浩然

王昌齡 岑 參 柳宗元 孟 郊 韓 愈 溫庭筠等

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與薛稷 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

女性:平陽公主,高陽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

文成公主,

長孫皇後,韋皇後,楊貴妃

唐朝名人表

閻立本(?-673)

  唐代畫家。雍州萬年(陜西臨潼)人。曾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將作大將、工部尚書、右相。閻立本承其家學,尤長於繪畫。

擅道釋、人物、肖像、山水、鞍馬等,其肖像畫多描繪唐初建功立業的功臣形象,如繪房玄齡、杜如晦等18位文人謀士的《秦府十八學士圖》,又在淩煙閣壁上畫長孫無忌、魏徵等24位功臣像等。

閻立本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色彩古雅沈著,人物神態刻畫細致。有《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傳世。

王 勃(649~675),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楊 炯(650~693?),唐代詩人。弘衣華陰(今屬陜西)人。初唐四傑之壹。代表作《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盧照鄰(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範陽(治今河北涿縣)人。初唐四傑之壹.代表作:《長安古意》。《盧升之集》。《幽憂子集》。“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見《長安古意》。

駱賓王(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稱初唐四傑之壹。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代表作:《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壹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 《討武檄》

賀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

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著名書法家擅草隸。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名作:“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顏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顏體”楷書與柳公權楷書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王 維(701-761)

字摩詰,蒲州(山西永濟)人。9歲負名,19歲赴京城試第壹名,21歲進士。曾奉使出塞,安史之亂,被拘禁於菩提寺,裝病疾。安史亂平,以諂賊官而論罪,降官。後官至尚書右丞,晚年陷居。王維在邊塞、山水,律詩、絕句等都有佳篇。又是著名畫家。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壹個整體,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白居易(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詞人和散家家,是新體古文的倡導者和創作者。

在日本的影響最大。名作《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李商隱(約812或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祖籍懷州河內(河南沁陽),漢族。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壹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滎陽。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不同蒼生問鬼神”。

杜 牧(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漢族。進士,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也是壹位書法家,工行草。《清明》名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溫庭筠:(約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之裔孫。仕途多舛,生活坎坷。溫彥博,著名詞人,有花間派鼻祖之稱。還是壹位小說作家、學者。兩《唐書》有傳。傳世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鑒 真(687-763)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律宗僧人。俗姓淳於,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

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傳律,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從742年開始,受日本有關方面和人士的聘請,開始東渡日本,748年後,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753年年底第六次東渡才成功,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飲食業、釀造業等也認為其行業技藝均為鑒真所授。753年,卒於日本唐招提寺。

張 遂(僧壹行,673――727),青年時代到長安拜師求學,研究天文和數學,很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學者。武則天當皇帝後,張遂不願與其侄武三思為伍,憤然離京,東去嵩山當了和尚,取名為壹行,故稱壹行和尚。712年,唐玄宗即位,得知壹行和尚精通天文和數學,就把他召到京都長安,做了朝庭的天文學顧問。張遂在長安生活了10年,使他有機會從事天文學的觀測和歷法改革。與梁令瓚***同制造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和“黃道遊儀”,重新測定了150多顆恒星的位置,多次測定了二十八宿距天體北極的度數。從而發現恒星在運動,領先英國哈雷1000多年。

724-725年,壹行組織了全國13個點的天文大地測量,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725 年開始編訂歷法,至逝世前完成草稿,即《大衍歷》,728年頒行。733年,此歷傳入日本。

孔潁達(574-648)唐代經學家。字沖達(亦作仲達、沖遠),謚號憲,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對《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學觀主要有∶(1)義象兼采。(2)易理備包有無。(3)乾坤二元論。認為六十四卦皆來自乾坤兩卦。(4)太極說。圍繞大衍義的問題解釋了太極,以太極元氣說否定了虛無實體說,拋棄了《易緯》中的太易說和大壹神說。易學著作有《周易正義》、《周易正義序》。

李通玄(635壹730),人稱李長者,華嚴學家。滄州(今河北滄縣)人。早年研究《易經》。年四十以後,轉攻佛學,尤潛心《華嚴》。其時正值武周時代,於闐沙門實叉難陀譯出八十《華嚴》。開元七年(公元715年),李得新譯《華嚴》抄本,至並州孟縣,住高仙奴家,擬造論弘揚。傳說他日食棗十枚、柏葉餅壹張,故人稱其為“棗柏大士”。他專心著書,三年足不出戶。其後移居神福山原下之土龕(即太原壽陽方山土龕,俗稱窯桐),繼續寫作,經過五年努力,全論告成,號曰《新華嚴經論》(四十卷)。

李又著有《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會釋》七卷(附論文)、《略釋》(亦名《華嚴經中卷大意略敘》壹卷、《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壹卷,現均存。李之著述佚失者有《十玄六相》、《百門義海》、《普賢行門》、《華嚴觀》、《十門玄義排科釋略》、《眼目論》及若幹詩賦等。

補充回答:

唐朝女流誌\名人表

文成公主(?-680)

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並信仰佛教。

松贊幹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遊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壹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宗女文成公主。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幹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縣)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壹直備受尊崇。

長孫皇後(600—636)

姓名不詳,小字“觀音婢”,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後。長孫皇後生性節儉,母儀天下。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後在後宮立政殿去世,年僅36歲。同年十壹月,葬於昭陵。

樊梨花 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是傳說中唐代著名的女將軍。

武則天(武曌) (624年-705)中華帝國唯壹的女皇帝。

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儐的壹種)。李世民死後,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妃儐的壹種),經過長期的苦心孤詣她當上了皇後。然後再排除李氏王朝當上皇帝。雖然在武曌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但並沒損害整個中華帝國的元氣,並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690年-705年期間稱帝,國號大周。

太平公主(約665—約713)

李令月,高宗與武後的小女兒,中宗、睿宗胞妹,極受父母兄長的寵愛,權傾壹時。681年,下嫁高宗的嫡外甥薛紹。688年,宗室李沖謀反,牽連薛紹,薛紹受杖責,餓死獄中。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暗中擁護李唐。705年,參與宰相張柬之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中宗)。時韋後與安樂公主亂權, 710年6月,中宗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與上官婉兒壹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7月,參與了李隆基(李旦第三子)等誅殺韋後的行動,擁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並積極培植黨羽。712年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去世。

713年,太平公主準備起兵奪權。李隆基先發制人,誘殺公主黨羽太平公主出逃南山寺,返回後。李旦請玄宗恕其死罪,被玄宗拒,賜死家中。

上官婉兒(664~710)

中宗昭容,女詩人。陜州陜縣(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14,為武則天掌文誥。中宗時,上官婉兒為中宗後妃,封昭容,又稱上官昭容。

上官婉兒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壹時詞臣多集其門。韋後亂權時跟隨韋後,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後同時被殺。後人稱其為“巾幗首相”。

安樂公主(?~710)

中宗李顯與韋氏之女,小名裹兒。先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中宗統治時期,她開府設官,幹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曾向中宗請求立為皇太女,權力欲特別強。生活奢侈,搶占民田民房,大興土木。

710年,她與韋後合謀毒死中宗後,發動宮廷政變,企圖挾持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立韋後為女皇,自己為皇太女。不料臨淄王李隆基技高壹籌,殺死了韋後及其黨羽,立相王李旦為帝,安樂公主也被誅。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後所生,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金城公主(?~739年)

唐中宗養女,實為唐宗室雍王守禮之女。唐景龍元年(707)應吐蕃之請,詔許嫁吐蕃贊普。沿當年文成公主人蕃路線西行入藏,入蕃30年,促進吐蕃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及唐蕃之間友好往來,致力於唐蕃和盟,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融合。金城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2年。

楊玉環(719-756)

  楊貴妃,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四大美女之—“羞花”。734年,冊立為李瑁(玄宗18子)妃,745年入宮,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

關於楊玉環之死,說法不壹。壹說,馬嵬坡兵諫時賜死,壹說流落於民間,壹說去美洲、壹說去日本。尚無定論。

虢國夫人,唐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縣)人,生年不詳,約卒於至德元年(756年)。虢國夫人有才貌,她是唐玄宗貴妃楊玉環的姐姐。楊貴妃因得寵於唐玄宗而揚名於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又因楊貴妃揚名於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的這種裙帶關系正是當時政治昏暗的具體表現。

她曾借助於這種裙帶關系,壹時權傾天下,奢侈揮霍,收受賄賂,濁亂朝政,對天寶時期唐朝的政治起了很壞的作用。

薛 濤(768~832),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西安)人,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壹時。

劉采春(唐代),淮甸(江蘇淮安、淮陰壹帶)人,壹作越州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是唐代四大才女之壹。

  • 上一篇:如何用ai制作花瓣logo如何用ai制作花瓣邊框
  • 下一篇:個人年度工作總結通用模型(博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