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急,烏克蘭民歌有什麽特點、風格等?

急,烏克蘭民歌有什麽特點、風格等?

俄羅斯的藝術源於 烏克蘭...雖然現在俄羅斯不承認罷了

雖然下面的有點過多,但是它解釋的還算可以吧,把俄羅斯從古到今的音樂特點都介紹了,希望能使妳滿意.

俄羅斯音樂的黃金時代是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的,其標誌是俄羅斯音樂的先驅者格林卡的創作達到壹個新的水平,為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然而這個黃金時代的到來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肥沃的土壤上、在教會專業音樂獲得發展和壹系列前輩作曲家的創作探索的前提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積澱過程而結成的碩果。為了正確理解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成就,有必要回顧壹下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align=center](壹)豐富的民間音樂寶藏[/align]

俄羅斯民族屬東斯拉夫民族的壹個分支。她的文明史起源於東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俄羅斯民族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民間音樂寶藏。最古老的音樂是同氏族社會偶像崇拜活動相關的“儀式歌曲”,其中由於崇拜偶像的不同,又分為“年歷儀式歌曲”和“家族儀式歌曲”兩大類。前者同依賴於天氣的農業勞動密切相關,表現對太陽和大自然的頂禮膜拜;後者同部落繁衍生息的婚喪禮儀緊密相聯,表現對氏族祖先的祭奠。這些儀式歌曲屬於原始宗教活動的組成部分,帶有戲劇表演的特點,旋律音域很窄,多數為三度音程,偶爾或上或下擴充壹度,音樂具有朗誦的性質。流傳至今的例子有《啊,我們等待謝肉節》、《好吧,教母,我們來結親》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的發展,勞動樣式逐漸多樣化,於是出現了伴隨各種勞動樣式的“勞動歌曲”。例如與農業勞動有關的是“播種歌”、“采集歌”、“收割歌”等;與畜牧業勞動有關的是“放牧歌,’;與苦力勞動有關的是“搬運歌”、“拉纖歌”等。這類歌曲節奏強烈突出,旋律鏗鏘有力,體現了勞動群眾的集體意誌和行動。代表歌曲有《木棒》、《伏爾加船夫曲》等。

在11壹16世紀,隨著俄羅斯民族力量的壯大,“史詩歌曲”廣為流傳,其中包括“壯士歌”、“歷史歌”。它們由民間說唱藝人傳唱,內容大都是敘述古代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這類歌曲的特點是:旋律深沈莊重,節奏從容不迫,具有男性豪邁勇猛的氣質。流傳至今的《話說伏爾加和米庫拉》、《就像京城基輔》就是鮮明的例子。

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民間風情的“生活歌曲”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伴侶。它們是“搖籃歌”、“兒歌”、“婚禮歌”、“舞蹈歌”、“輪舞歌”、“哭腔”等。這些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了人民群眾悲歡離合的各種思想情感。例子有搖籃歌《啊,搖啊,搖啊,搖啊》、婚禮歌《在諾夫戈羅德城敲響了鐘聲》、舞蹈歌《我和蚊子跳舞》、輪舞歌《哎,田野裏有棵小菩提樹》等。

表達愛情和對大自然傾訴情懷的“抒情歌曲”在俄羅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形成於16壹17世紀的“悠長歌”,它由婦女演唱,既有單聲部,也有多聲部(二至三個聲部),這種多聲部具有支聲或襯腔復調的特征。這種歌曲旋律優美舒展,節拍自由徐緩,大小調式頻繁交替,表情內在細膩。例子有《啊,田野裏不只壹條小路》、《沿伏爾加母親河而下》、《小姑娘走遍草地和泥沼》、《離別的最後時刻》等。

以上各類歌曲大都產生和傳唱在農村,可以統稱為農村歌曲。18世紀以來,隨著城市的興起,出現了反映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歌曲”,它們有些是來源於農村或外國歌曲的變體,同時也有市民自己的創作。典型的樣式是浪漫曲、敘事曲、圓舞曲、進行曲等。這些歌曲也有俄羅斯民族特色,浪漫曲和圓舞曲主要在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中流傳,而進行曲則更多是在士兵、工人和學生中傳唱。城市歌曲有別於農村民歌,往往附有簡單的樂器伴奏(吉他、巴拉拉依卡或手風琴),既有多聲部的重唱與合唱,也有單聲部的獨唱。自18世紀末以來,城市歌曲典型的特征是采用重音節有規律交替的新型詩詞譜曲,詞曲同步,旋律和節拍規整。例子有《在平坦的盆地裏》、《莫斯科大火呼呼響》等。

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俄國經歷了三次革命運動,在音樂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誕生了對俄國以及世界有深遠影響的“革命歌曲”。這些革命歌曲大多用流行的俄國農村民歌、城市歌曲以及外國歌曲的旋律重新填詞而成,同時也有少量是全新的創作。這些革命歌曲在俄國境內外廣泛傳播,體現了人民爭取自由解放和建立新生活的鬥爭精神。代表性歌曲有:《我們的祖國在受難》(卡切寧詞)、《我和妳是精神上的兄弟》(普列謝夫詞)、《同誌們,勇敢地前進》(拉金詞)等。

俄羅斯民間音樂除了人聲演唱的民歌外,還有豐富的民間器樂。俄羅斯民族自古以來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樂器,其中有彈撥樂器古斯裏、弓弦樂器古多克、豎笛杜德卡、橫笛索別爾、號角羅格、鼓納克雷等。近代流行的民族樂器有三角型的彈撥樂器巴拉拉依卡和紐扣鍵的手風琴巴揚等。由民間藝人演奏的民間器樂包含了獨奏、重奏與合奏等形式。民間器樂大多與歌舞配合,作為歌舞的伴奏,同時也有獨立的器樂曲廣為流傳,它們往往帶有變奏炫技的特征。例子有《卡瑪林斯卡亞》、《放牧調》等。

[align=center](二)格林卡以前俄國專業音樂的發展狀況[/align]

俄國專業音樂的開端可追溯到10世紀末基督教(正教)由拜占庭傳人俄國的時期。在教會的活動中,音樂占有重要地位。教會歌曲是古代俄羅斯以書面形式記錄和流傳至今的專業音樂唯壹的樣式。記錄的符號稱為“涅夫梅”,它們僅表示旋律運動的大方向和節奏時值的長短,而不能代表準確的音高。這種符號體系稱為“旗標或彎鉤記譜法”。用這種記譜法書寫的教會歌曲稱為“旗標歌曲”。這種來源於拜占庭的旋律和記譜法,由於長期受到俄羅斯民歌的影響,逐漸具備了新的特征。原來音域狹窄,朗誦性強,後來音域擴充,增強了歌唱性。到了16世紀,“旗標歌曲”最終具備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風格。在17世紀,記譜法進壹步改革和完善。單聲部的旗標歌曲演變為多聲部的“帕爾捷斯歌曲”。這是壹種無伴奏多聲部合唱,除了表現宗教的內容外,往往滲人了世俗的歌詞,音樂風格華麗,與當時建築和造型藝術的巴羅克風格相似。17世紀末至18世紀中葉,寫作這種歌曲的作曲家有吉托夫、卡拉什尼科夫、巴維金、列德尼科夫等。17世紀下半葉還出現了另壹種叫做“康特”的多聲部歌曲,它原先用宗教內容自由發揮,以後直接采用愛情或幽默諷刺的歌詞。在彼得壹世統治時期,頌歌性質的康特廣為流傳。

自17世紀末,18世紀初以來,專業音樂已不再屬教會所壟斷,在世俗的劇院、王宮和貴族庭院裏,音樂已成為面向公眾的娛樂和消遣。社會上已出現西歐式的管弦樂隊和歌劇院,開始演出歌劇,舉行音樂會。此外,小康家庭的音樂生活也開展起來。18世紀30年代建立了附屬於沙皇宮廷的意大利歌劇院,以後又增添了法蘭西歌劇院。18世紀50年代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開設T私營歌劇院,聘請意大利作曲家加盧皮(Galuppi,1706壹1785)、特拉埃塔(Traetta,1727-1779)、帕伊茲埃拉(Paisiello,1740壹1816)、薩爾蒂(Sarti,1729壹1802)、契瑪羅薩(Cimarosa,1749壹1801)等主持、創作、演出意大利歌劇。18世紀80年代在莫斯科建立了彼得羅夫劇院(即蘇聯大劇院前身),除了演話劇外也演過歌劇和舞劇。彼得堡的石頭劇院(即現今的基洛夫歌劇舞劇院前身)以及在壹些省城的劇院,甚至在壹些貴族地主莊園的農奴劇院也上演過歌劇或歌舞劇。

18世紀末,在俄國啟蒙思潮的影響下湧現出壹批作曲家,形成了俄國自己的作曲學派,逐步取代了聘請的外籍作曲家的地位。代表人物有:索科洛夫斯基、別列佐夫斯基、包爾特良斯基、帕什凱維奇、福明、馬金斯基、漢多什金等。他們在創作上的***性是:特別關註俄國民族民間生活題材,有意采用俄羅斯民歌素材,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帶有壹定的民族特色。他們的創作風貌最集中地體現在歌劇中。代表作品有:索科洛夫斯基的《磨工—巫師、騙子和媒人》(1779)、馬金斯基和帕什凱維奇的《善有善報》(又名《聖彼得堡商場》,1782)、福明的《馬車夫》(1787)等。在合唱領域,包爾特良斯基和別列佐夫斯基的宗教和世俗的作品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其中也吸收了若幹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歌音調。在室內器樂創作方面,漢多什金的小提琴獨奏奏鳴曲和俄羅斯主題變奏曲最有代表性。此外,抒情浪漫曲類型的“俄羅斯歌曲”在市民音樂生活中開始盛行,創作這類歌曲的傑出代表是杜勃揚斯基和科茲洛夫斯基。

19世紀初,俄國音樂進人了壹個新的階段,在壹些作曲家的創作中出現了浪漫主義的傾向。表現在歌劇題材上偏好童話和民間傳說,追求毫華的舞臺效果,音樂充滿多愁善感的情調。代表作品有:達維多夫的《列斯塔,第聶伯河的水仙女》(1805)、俄籍意大利作曲家卡沃斯的《伊利亞勇士》(1806)等。浪漫主義傾向更突出地體現在30年代以後的音樂創作中,維爾斯托夫斯基的歌劇《阿斯科爾德的墳墓》(1835)就是鮮明的例子。此外,在阿裏亞比耶夫、瓦爾拉莫夫和古裏遼夫的室內聲樂曲中,不滿現實、孤獨優愁、幻想美好未來的浪漫主義思緒與樸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風格融為壹體。

  • 上一篇:《左傳》名篇
  • 下一篇:花海文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