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簡·愛》作者的資料

《簡·愛》作者的資料

夏洛蒂·勃朗特是壹位19世紀著名的英國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約克郡的索頓,雙親為帕特裏克·勃朗特與瑪麗亞·布倫威爾,在勃朗特夫婦6個小孩中排行第3,也是勃朗特三姐妹中年紀最大的。1820年4月因為父親帕特裏克在哈沃斯擔任副牧師的緣故,所以全家搬到了哈沃斯。母親瑪麗亞於1821年9月15日因癌癥病逝,所以夏洛蒂與其他5個兄弟姊妹於是由阿姨伊麗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l)來照顧。在1824年8月,夏洛蒂與姊妹?艾米莉、瑪麗亞與伊麗莎白壹起被送到位於蘭開夏(Lancashire)科恩橋(Cowan Bridge)的女子教會學校(後來夏洛蒂在《簡·愛》中將它描述為羅伍德學校)。學校的狀況是相當惡劣的,這也對夏洛蒂的健康造成了永久的影響,可能也導致了夏洛蒂的兩個姊姊瑪麗亞(1815年—1825年)與伊麗莎白(1814年—1825年)的死亡。她們在1825年離開學校不久之後就死於肺結核。

在哈沃斯家中的夏洛蒂與布倫威爾、艾米莉與安妮開始創作他們的幻想國度。夏洛蒂與布倫威爾創作了有關安格利亞(Angria)的故事,而艾米莉與安妮則是創作了有關貢代爾(Gondal)的文章及詩篇。這些傳奇故事的描述相當詳細(目前仍然存在部份的手稿中),提供了他們在兒童時期與青少年早期的樂趣,也為他們未來的文學作品奠下了基礎。

夏洛蒂在1831年至1832年間在米菲爾德(Mirfield)的學校就讀,在這裏她遇到了終生的好友艾倫·奴西(Ellen Nussey)與瑪莉·泰勒(Mary Taylor)。在1833年間,夏洛蒂以韋爾斯利(Wellesley)的名義創作了《The Green Dwarf》。在1835年至1838年間,夏洛蒂則在米菲爾德的學校擔任教師。夏洛蒂從1839年開始在約克郡擔任許多家庭的女教師,壹直到1841年為止。後來在1842年夏洛蒂與妹妹艾米莉前往壹間位於布魯塞爾由康斯坦丁·黑格爾(Constantin Heger, 1809年—1896年)與妻子克萊兒(Claire Zoé Parent Heger,1804年—1890年)所經營的私立寄宿學校,為了報答黑格爾夫婦提供食宿與教學,夏洛蒂教導學生英文,而艾米莉則是教導學生音樂。不過因為夏洛蒂的阿姨伊麗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l)於1842年10月去世而中斷。夏洛蒂在1843年1月獨自返回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擔任教師的職務。這次在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期間,夏洛蒂並不快樂,因為她變成孤獨、思念家鄉的並且深深的愛戀著黑格爾。最後夏洛蒂在1844年1月回到了哈沃斯,後來這段經歷也成為了夏洛蒂創造小說《維萊特》與《教師》的靈感。

在1846年5月夏洛蒂與艾米莉、?安妮聯合出版了壹本詩集,並且為了回避當時對女作家的偏見而使用筆名。雖然這本詩集後來並沒有引起廣泛的註意(僅僅只售出兩本而已),不過她們仍然決定繼續寫作,並且開始第壹本小說的創作。夏洛蒂後來使用筆名柯勒·貝爾(Currer Bell)來出版前兩部小說。關於這件事,夏洛蒂後來寫道:

因為不願意暴露身分,所以我們用柯勒、艾利斯、阿克頓貝爾這些筆名來隱藏本名。這個因為良心不安而做出的曖昧抉擇,是假設基督徒對於名為男性的思考是正面的。我們並不喜歡宣布我們是女人,因為——毫無疑問的,我們的著作和思想是不會被稱為“女性的”——我們有了模糊的印象:女作家是應該對偏見袖手旁觀的。我們註意到評論家有時是如何因為個性而抨擊,有時則是用諂媚當作鼓勵,這些並不是真正的評價。[1]

《簡愛》的第壹版封面《簡·愛》的第壹版封面夏洛蒂的小說被當時的評論家認為是相當粗俗的,大部分的焦點反而在於猜測庫瑞爾·貝爾是誰與他是男人或女人這些疑問上面。夏洛蒂的弟弟布倫威爾·勃朗特在1848年9月因慢性的支氣管炎與過量飲酒造成的衰弱而去世,雖然夏洛蒂相信他是死於肺結核。艾米莉與安妮也分別在1848年12月與1849年5月因肺結核而去世。所以只剩下夏洛蒂與父親帕特裏克壹起生活。

在《簡·愛》獲得巨大成功的情況下,夏洛蒂的出版商說服她偶爾前往倫敦。夏洛蒂在倫敦顯露出真正的個性,她開始參加高貴的社交圈,結交了馬蒂諾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與喬治·亨利·路易斯等作家。但是夏洛蒂仍然沒有離開哈沃斯超過幾個禮拜的時間,因為她不想離開父親帕特裏克的身旁。

夏洛蒂與父親的牧師亞瑟貝爾尼可拉斯於1854年6月結婚。在不到壹年後,夏洛特懷孕了。不過在這段期間,夏洛蒂的身體卻快速惡化,最後在1855年3月31日去世,死亡診斷書上認定夏洛蒂死於肺結核,不過有許多傳記作者認為她的死因可能是在懷孕早期因為嚴重的害喜而導致劇烈的嘔吐。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夏洛蒂是死於斑疹傷寒,她有可能是被丈夫亞瑟的老仆人所傳染的(比夏洛蒂還要早去世)。後來夏洛蒂被葬在哈沃斯聖馬克教堂的家族墓穴中。

夏洛蒂的好友伊麗莎白·蓋斯凱爾於1857年出版了夏洛蒂的傳記《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不過有關夏洛蒂對於黑格爾的感情則是草草帶過,因為考慮到這件事可能會對夏洛蒂的朋友、丈夫與父親帶來痛苦。

小說

1847年:《簡·愛》(Jane Eyr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維萊特》(Villette)

1857年:《教師》(The Professor),創作於《簡愛》之前,不過因為許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所以直到夏洛蒂死後才出版

詩歌

《from Retrospection》:創作於1835年

1846年:《庫瑞爾、艾利斯與阿克頓·貝爾的詩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由勃朗特三姐妹聯合出版。

安妮·勃朗特(1820年1月17日——1849年5月28日)1820年出生於英格蘭北部約克郡的壹個教區牧師家庭,是勃朗特姐妹中的小妹妹,她比夏洛蒂·勃朗特小四歲,比艾米莉·勃朗特小兩歲。兩位姐姐夏洛特和艾米莉分別以《簡·愛》和《呼嘯山莊》享有盛譽。安恩·勃朗特十九歲時到米爾菲爾德的英漢姆家任了八個月的家庭教師,1840至1845年間又在梭普格林的羅賓遜家任家庭教師。兩次的家庭教師生涯使她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成為她日後文學創作的基礎。1847年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第壹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艾格尼斯·格雷》同時出版。1848年,安妮又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正當安妮的小說藝術日趨成熟時,不幸因結核病惡化而去世,年僅二十九歲。安妮·勃朗特的小說風格與她的兩位姐姐不同,文風與奧斯丁頗為相似。是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和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的妹妹。她們壹並馳名文壇,並稱“勃朗特三姐妹”。

安妮·勃朗特的壹生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郁悶的家庭教師工作就占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格尼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 》,在英國文學史中占有壹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壹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安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紀的作品,而不像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風格。安妮從小就隨著姐姐們讀書,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遊戲,如饑似渴地沈浸在夢幻的王國裏,寫了大量的憂傷的小贊美詩。 她有壹頭秀麗的淺棕色頭發,可愛的藍眼睛略帶紫羅蘭色,白皙的皮膚,外表顯得溫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寵愛。她和艾米莉就像孿生姐妹壹樣,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常在壹塊聯合寫日記或者到荒原中漫遊,給她們熟悉的場所都起上了動聽的名字。她的嗓音細弱甜美,喜歡柔和的和聲,閑暇時彈彈鋼琴,唱唱歌,不過這種賞心悅耳的愉快在她壹生中實在是太少了。後來,安妮曾和姐姐夏洛蒂壹起到伍勒小姐的學校學習了壹段時間,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難,咳嗽不斷,身體漸漸衰弱。想到病逝的兩個姐姐,夏洛蒂憂心忡忡,決定把安妮帶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在、寧靜的家裏,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來。為了生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後來又到了梭普格林的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她的這些當家庭教 師的經歷,直接為小說《艾格尼斯·格雷》提供了眾 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壹段關於安妮珍貴的描述 :“她是個溫柔文靜,相當克己的人,長得壹點也不漂亮,可是模樣很討人喜歡,她的態度奇特地表 現出壹種求人保護和支持的願望,經常保持著壹種懇切的神色,這是能博得別人同情的 。”安妮終生體弱多病,但在虛弱的外表下,卻有壹顆意誌堅強,勇敢執著的心靈。

安妮在十八歲染上了肺結核。但她在病情稍有好轉之後,就向家人提出要去當家庭教師,這樣安妮從十九歲開始,曾先後在兩個不同的階層的家庭中擔任家庭教師長達六年之久。這些人家對家庭教師並不尊重,只把她當高級仆人。但安妮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不得不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安妮的壹生是不幸的壹生,她曾壹度鐘情於他父親的助手威利·韋特曼,但韋特曼在安妮到外地當家庭教師期間突然病逝,安妮過了好久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她那位酗酒的哥哥,又使她們姐妹幾人想在家裏開辦學校的願望變成泡影。與此同時,安妮還要不斷忍受疾病的折磨。但她從不抱怨,以驚人的毅力,默默地忍受著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在她的幾部著作問世不久,於壹八四九年五月就病逝於遠離故鄉的海濱療養勝地斯卡巴勒。她臨終是留下的最後壹句話是:“勇敢壹些夏洛蒂,勇敢壹些!”

[編輯本段]安妮·勃朗特補充內容

安妮·勃朗特(1820年1月17日-1849年5月28日)是英國女小說家與詩人,與其姐夏綠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合稱為文學上的勃朗特三姐妹。其代表作為半自傳小說《阿格尼斯·格雷》,風格純樸平淡。

安妮居住於英國約克郡西北部的小鎮豪沃斯),臨接荒野,她念過幾年寄宿學校。安妮19歲起,在1839-1845年間,離家擔任女家庭教師. 停止教學之後,她完成了自己的文學理想,與她的姐姐夏洛特,艾美莉壹起用化名發表了詩集 《柯勒,艾利及阿克頓.貝爾詩集1846. 此後不久,她連續撰寫了兩部小說:半自傳體的《阿格尼絲?格雷》發表於1847,第二部,也是最後壹部小說《荒野莊園的房客》發表於1848年。她的創作生涯被死亡中斷,安妮身染肺結核病逝,年僅29歲.安妮是勃朗特家六子女中最小的,在她壹歲時,媽媽因癌癥去世。隨後五姐妹中的瑪麗和伊麗莎白也因肺結核去世,這很大的影響了剩下的三姐妹的情緒和寫作風格。安妮開始寫詩,1846年三姐妹的詩集出版,其中安妮的化名是阿克頓·貝爾。1847年安妮的半自傳體小說《阿格尼絲·格雷》出版,小說講述的是壹個自幼受人寵愛的嬌弱英國少女格雷因家道中落被迫外出,擔任富人家的家庭教師,嘗盡人間辛酸。安妮的風格不同於夏洛蒂的含蓄中醞釀著力量和艾米莉的激情,而是壹種平靜的敘事風格,有些類似於散文,被稱為“壹首最好的散文詩”。所以有的評論家認為這部小說與其說是為讀者而寫,不如說是為作者自己而作。

1849年安妮在英國海濱勝地養病,在病情逐漸好轉中突然去世。

艾米莉·勃朗特

勃朗特,[1]E.(1818~1848)英國女作家。她的祖先是凱爾特人和摩爾人的後代,所以從情感上更親近蘇格蘭人。安妮·勃朗特之姐,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出生於貧苦的牧師之家,曾在生活條件惡劣的寄宿學校求學,也曾隨姐姐去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學習法語、德語和法國文學,準備將來自辦學校,但未如願。艾米莉性格內向,嫻靜文雅,從童年時代起就酷愛寫詩。1846年,她們三姐妹曾自費出過壹本詩集。《呼嘯山莊》是她唯壹的壹部小說,發表於1847年12月。她們三姐妹的三部小說——夏洛蒂的《簡·愛》、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她們的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壹年問世的。除《呼嘯山莊》外,艾米莉還創作了193首詩,被認為是英國壹位天才的女作家。

關於《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WutheringHeights”)的作者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和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應該說,她首先是個詩人,寫過壹些極為深沈的抒情詩,包括敘事詩和短詩,有的已被選入英國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中二十二位第壹流的詩人的詩選內。然而她唯壹的壹部小說《呼嘯山莊》卻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她與《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們的小妹妹——《愛格尼斯?格雷》(“AgnesGrey”)的作者安妮?勃朗特號稱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國十九世紀文壇上煥發異彩。特別是《簡·愛》和《呼嘯山莊》,猶如壹對顆粒不大卻光彩奪目的貓兒眼寶石,世人在瀏覽十九世紀英國文學遺產時,不能不驚異地發現這是稀世珍物,而其中之壹顆更是如此令人留戀贊嘆,人們不禁惋惜這壹位才華橫溢的姑娘,如果不是過早地逝世,將會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來養育讀者的心靈!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間正是英國社會動蕩的時代。資本主義正在發展並越來越暴露它內在的缺陷;勞資之間矛盾尖銳化;失業工人的貧困;大量的童工被殘酷地折磨至死(這從同時期的英國著名女詩人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寧①的長詩《孩子們的哭聲》,可以看到壹些概貌)。再加上英國政府對民主改革鬥爭和工人運動采取高壓手段:如壹八壹九年的彼得路大屠殺就是壹個例子。因此這壹時期的文學作品也有所反映。我們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誕生在這樣鬥爭的年代!她生在壹個牧師家庭裏,父親名叫佩特裏克?勃朗特(1777—1861),原是個愛爾蘭教士,壹八壹二年娶英國西南部康瓦耳郡(Cornwall)人瑪麗亞?勃蘭威爾為妻,膝下六個兒女。大女兒瑪麗亞(1814),二女兒伊莉莎白(1815),三女兒夏洛蒂(1816),獨子勃蘭威爾(1817),下邊就是艾米莉(1818)和安(1820)。後面四個都生在位於約克郡曠野的桑頓村②,勃朗特先生便在這壹教區任牧師職。壹八二○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區,在曠野的壹處偏僻的角落安了家。她們三姊妹就在這個地方度過了壹生。

壹八二七年她們的母親逝世,姨母從康瓦耳群來照顧家庭。三年後,以瑪麗亞為首的四姊妹進寄宿學校讀書。由於生活條件太差,瑪麗亞與伊莉莎白患肺結核夭折,夏洛蒂與艾米莉幸存,自此在家與兄弟勃蘭威爾壹起自學。這個家庭壹向離群索居,四個兄弟姊妹便常以讀書、寫作詩歌,及杜撰傳奇故事來打發寂寞的時光。夏洛蒂和勃蘭威爾以想象的安格裏阿王朝為中心來寫小說,而艾米莉和小妹安則創造了壹個她們稱為岡多爾的太平洋島嶼來杜撰故事。

她們的家雖然臨近豪渥斯工業區,然而這所住宅恰好位於城鎮與荒野之間。艾米莉經常和她的姊妹們到西邊的曠野地裏散步。因此壹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鎮中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另壹方面也受到了曠野氣氛的感染。特別是艾米莉,她表面沈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雖不懂政治,卻十分關心政治。三姊妹常常看自由黨或保守黨的期刊,喜歡議論政治,這當然是受了她們父親的影響。佩特裏克?勃朗特是個比較激進的保守黨人,早年反對過路德運動③,後來也幫助豪渥斯工人,支持他們的罷工。艾米莉和她的姊妹繼承了他的正義感,同情手工業工人的反抗和鬥爭。這就為《呼嘯山莊》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這個家庭收入很少,經濟相當拮據。三姊妹不得不經常出外謀生,以教書或做家庭教師來貼補家用,幾年來歷受艱辛挫折。夏洛蒂曾打算她們自己開設壹所學校,她和艾米莉因此到布魯塞爾學習了壹年,隨後因夏洛蒂失戀而離開。壹八四六年她們自己籌款以假名出版了壹本詩集④,卻只賣掉兩本。壹八四七年,她們三姊妹的三本小說⑤終於出版,然而只有《簡愛》獲得成功,得到了重視。《呼嘯山莊》的出版並不為當時讀者所理解,甚至她自己的姐姐夏洛蒂也無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

壹八四八年,她們唯壹的兄弟勃蘭威爾由於長期酗酒、吸毒,也傳染了肺病,於九月死去,雖然這位家庭中的暴君之死對於這三姊妹也是壹種解脫,然而,正如在夏洛蒂姊妹的書簡集中所說的:“過失與罪惡都已遺忘,剩下來的是憐憫和悲傷盤踞了心頭與記憶……”對勃蘭威爾的悼念縮短了艾米莉走向墳墓的路途,同年十二月艾米莉終於棄世。她們的小妹妹安也於第二年五月相繼死去,這時這個家庭最後的成員只有夏洛蒂和她的老父了。

這壹位後來才馳名世界文壇的極有才華的年輕女作家,當時就這樣抱憾地離開了只能使她嘗到冷漠無情的人世間,默默地和她家中僅余的三位親人告別了!她曾在少女時期的壹首詩中這樣寫道:

“我是唯壹的人,命中註定 無人過問,也無人流淚哀悼; 自從我生下來,從未引起過 壹線憂慮,壹個快樂的微笑。 在秘密的歡樂,秘密的眼淚中, 這個變化多端的生活就這樣滑過, 十八年後仍然無依無靠, 壹如在我誕生那天同樣的寂寞。……”

她在同壹首詩中最後慨嘆道:

“起初青春的希望被融化, 然後幻想的虹彩迅速退開; 於是經驗告訴我,說真理 決不會在人類的心胸中成長起來。……”

但是她很想振作起來,有所作為,卻已掙紮不起,這種痛苦的思想鬥爭和瀕於絕望的情緒,在她同壹時期的詩句中也可以找到:

“然而如今當我希望過歌唱, 我的手指卻撥動了壹根無音的弦; 而歌詞的疊句仍舊是 ‘不要再奮鬥了,’壹切全是枉然。”

在英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女作家蓋斯凱爾夫人(1810—1865)的著名傳記《夏洛蒂?勃朗特傳》(“LifeofCharlotteBronteD”)⑥裏,有壹段關於艾米莉?勃朗特彌留之際的描寫:

“十二月的壹個星期二的早晨,她起來了,和往常壹樣地穿戴梳洗,時不時地停頓壹下,但還是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甚至還竭力拿起針線活來。仆人們旁觀著,懂得那種窒人的急促的呼吸和眼神呆鈍當然是預示著什麽,然而她還繼續做她的事,夏洛蒂和安,雖然滿懷難言的恐懼,卻還抱有壹線極微弱的希望。……時至中午,艾米莉的情況更糟了:她只能喘著說:‘如果妳請大夫來,我現在要見他。’這時已經太遲了。兩點鐘左右她死去了。”

在夏洛蒂的書簡⑦中記下了不少在艾米莉去世後她的哀傷與感觸的文字,這裏就不壹壹贅述了。

艾米莉?勃朗特的壹生就介紹到這裏。英國著名詩人及批評家馬修?阿諾德⑧ (MatthewAmold,1822—1888),曾寫過壹首詩叫做《豪渥斯墓園》,其中憑吊艾米莉?勃朗特的詩句說,她的心靈中的非凡的熱情,強烈的情感、憂傷、大膽是自從拜倫死後無人可與之比擬的。

可以說,她這部唯壹留下的小說之所以震撼了人們心靈也就為此。

關於《呼嘯山莊》這部書,在世界文壇上多年來每談及十九世紀西歐文學,必會涉及《呼嘯山莊》的探討。有不少著名評論家及小說家都曾有專文論述。如: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ViginiaWoolf,1882—1941)⑨在壹九壹六年就寫過《〈簡愛〉與〈呼嘯山莊〉》壹文。她將這兩本書作了壹個比較。她寫道:

“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彩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壹水平上。但是在《呼嘯山莊》中沒有 ‘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作的沖動並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壹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壹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誌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壹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紮,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妳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Kettle)⑩在《英國小說引論》壹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也有專文為《呼嘯山莊》作了較長的評論,他總結說:

“《呼嘯山莊》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壓迫、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壹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操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鬥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壹個重要部分。《呼嘯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裏,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而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及創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85)⑾,在壹九四八年應美國“大西洋”雜誌請求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時,他選了英國小說四部,其中之壹便是《呼嘯山莊》,他在長文中最後寫道:

“我不知道還有哪壹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裏科⑿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壹幅,在那幅畫上是壹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壹種不是屬於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著。鉛色的天空掠過壹道閃電,給這壹情景加上最後壹筆,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總之,《呼嘯山莊》是壹部偉大的作品,也有譽之為“最奇特的小說”的。但是正如阿諾德?凱特爾所說:“希刺克厲夫的反抗是壹種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體上和精神上被這同壹社會(指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的條件與社會關系貶低了的工人的反抗。希刺克厲夫後來的確不再是個被剝削者,然而也的確正因為他采用了統治階級的標準(以壹種甚至使統治階級本身也害怕的殘酷無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對凱瑟琳的愛情中所暗含的人性價值也就消失了。在凱瑟琳與希刺克厲夫的關系中所包含的壹切,在人類的需求和希望中所代表的壹切,只有通過被壓迫的積極反抗才能實現。”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的社會悲劇就在於凱瑟琳意識到他們的社會地位懸殊,卻幻想借她所羨慕的林敦家的富有來“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使她哥哥“無權過問”。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從後來希刺克厲夫再度出現時,林敦建議讓他坐在廚房而不必請到客廳裏坐,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就鑄成了大錯,她陷入自己親手編織的羅網。而在她已經答應嫁給林敦後分明還說:

“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壹開始就註意並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別的壹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壹切都留下來,而他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將成為壹個極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壹部分。我對林敦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曉得,在冬天改變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改變葉子。我對希刺克厲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恒久不變的巖石,雖然看起來它給妳的愉快並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厲夫!他永遠永遠地在我心裏……”而這樣她竟背叛了她最愛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麽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的羅網中掙紮著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克厲夫悲憤地責備她:“妳為什麽欺騙妳自己的心呢……妳害死了妳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壹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妳,卻出於妳自己的心意,這樣作了。”又說:“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妳的人呢?我又怎麽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了希刺克厲夫的悲劇——不惜用殘酷手段來進行報復。他被私有制社會所摒棄,卻仍舊用私有制社會的鬥爭手段來進行反抗。他沒有財產,卻掠奪了財產,自己成了莊園主;他自幼被辛德雷嘲弄、貶低、辱罵,被人降到壹個鄉巴佬的仆人的地位,若幹年後他又反過來以其人之道向其子進行報復,結果他的勝利必然等於他自己精神上的失敗。當他發現林敦的女兒(也就是凱瑟琳的女兒)和辛德雷的兒子(也就是凱瑟琳的侄子)兩人的眼睛完全和凱瑟琳生前的眼睛壹模壹樣時,當他發現哈裏頓(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時,他再也不想擡起手來打他們了。他自己承認“這是壹個很糟糕的結局”,他已不想報復,因為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的復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與空虛!

無論如何,希刺克厲夫就那個時代來說,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復仇是可以理解的。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仿徨哭泣,等待著希刺克厲夫,終於希刺克厲夫離開了人世,他們的靈魂不再孤獨,黑夜裏在曠野上,山巖底下散步……這當然都是無稽之談,然而正如作者最後寫道:“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留連,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飄動,我納悶有誰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竟會有並不平靜的睡眠。”《呼嘯山莊》中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這兩個主要人物在世界文學上給廣大讀者留下了難忘的深刻印象;他們那種不為世俗所壓服、忠貞不渝的愛情也正是對他們所處的被惡勢力所操縱的舊時代的壹個頑強的反抗,盡管他們的反抗是消極無力的,但他們的愛情在作者的筆下卻終於戰勝了死亡,達到了升華境界。而這位才華洋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便由於她這部唯壹的作品,在英國十九世紀文壇的燦爛星群中永遠放出獨特的、閃著異彩的光輝!

  • 上一篇:什麽是長尾客戶?
  • 下一篇:疫情結束復課後學校工作計劃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