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地理讀書筆記

地理讀書筆記

地理讀書筆記(精選8篇)

 當閱讀完壹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壹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壹寫讀書筆記了。那麽妳真的懂得怎麽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地理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地理讀書筆記 篇1

 這是壹本20xx年買的中英雙語版《房龍地理——關於世界的故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當初買的原因壹是因為覺得想多了解這個世界壹點,二是想通過這本書學英文。但是,正如我書櫥中的大多數書壹樣,他始終未被我完整翻牌過。也許這裏面東西對當時的我來說有點太廣博了,實在無法吸收,又可能是因為讀書還未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實在打不起興趣,又或者是因為當時的英語水平實在hold不住這本書。總之,結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壹樣,這本書壹直被我放在櫥裏裱門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時間,於是便想著拿基本厚點的書不辜負這段難得時間,於是便看到了這本書。

 拿起來,讀了幾章,覺得對於壹個地理小白來說,這是壹本普及地理常識很好的書,也是壹本值得細讀的書,需要好好記筆記,所以,想做個跟著房龍學地理的系列,內容包含書中提到的各種常識以及自己的手繪地圖。

 我想,經過這壹輪,至少在地理這方面能成為入門級選手吧。

 首先,作者簡介。亨德裏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1882年出生在荷蘭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師級的人物。所以,他的特點在雜和通俗上面,並不在學術和精準上面,受眾是普羅大眾而非專業人士。這個特點,在本書中體現的比較明顯,查了下豆瓣書評,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讀者發現了書中的技術性問題。

 但是,畢竟作者是20世紀早期的美國作家,對世界、歷史、地理的認識多少囿於當時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覺就是將這本書定義為通俗的地理讀本,跟著房龍去構建壹個基本的地理架構,忽略壹些細節的東西。順便學習壹點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脈的英文,如果能做到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會每天更新壹篇讀書筆記,從第八章希臘開始。

 從第八章開始的原因是因為前面幾章都在重復壹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識,有些索然無味,所以,從第八章開始他會講壹個國家,這些東西對我比較有吸引力。如果有興趣,也許會在通讀完整本書之後再回過頭去把前面幾張讀完求個心裏完整吧。

 最後,本書的翻譯正如大多數人詬病的那樣,完全屬於直譯。所以,直接通讀中文版,基本會神遊出去,最佳的閱讀方法是讀英文版,把中文版當做譯文去尋找單詞的意思,幸而,這樣的版本比較適合我這種閱讀方式。

地理讀書筆記 篇2

 妳知道世界上有什麽樣的國家?它們有怎樣的風土人情?我們不能壹起去環遊世界,但我們可以從《希利爾講世界地理》這本書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這本書非常好看,壹個個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脈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遊故事中,讓我讀來愛不釋手。希利爾說:“歐洲就像壹個矮小的婆婆,她有著大大的頭,駝駝的背,伸出壹條長長的腿,要把壹只足球踢到海裏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圖。真像書中繼續描述的那樣:“老婆婆的頭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脈是她的衣領,法國在她的衣領下面,長長的腳是意大利。”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將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記在了腦海中,並且讓我想像成了壹個個生動的童話故事。

 這本書不僅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還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介紹了很多雄偉壯觀的建築。我壹直以為美國的白宮就是白色的宮殿,但希利爾告訴我們:白宮原來是壹棟灰色的建築,1814年美國和英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白宮被燒了,後來為了掩蓋燒焦的痕跡,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來壹個簡單的名稱包含了這麽多的歷史背景。還有那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讓我連連贊嘆,我真想到愛爾蘭去看壹看那連綿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讓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認識了華盛頓紀念碑、比薩斜塔、羅馬鬥獸場等令人贊嘆的建築,讓我知道了北極光、肯塔基州猛獁洞、尼亞加拉大瀑布等壯觀的自然景觀,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我還明白了地球在遠古的時候是個大火球,後來冷卻後逐漸縮小並出現了山脈、河流,有時出現地震,是因為地下移動的巖石發生了劇烈地碰撞而產生的。我暗暗下定決心,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也成為壹名科學家,去環遊世界,去探索那無窮的奧秘,去體驗旅途中那無盡的樂趣。

地理讀書筆記 篇3

 在這次為期20天的跟崗學習和上課過程中,我認真閱讀和分析了《地理》七年級上(湘教版)的'教材內容,感觸頗深:

 1、《地理》七年級上(湘教版)對學生 和老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有兩節公開課的任務,所以,在備課前認真拜讀了這本教材。教材特色之處有兩個:壹、圖片多文字少。這樣的設計更加突出了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特色。這本教材如果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那學生壹定需要閱讀大量的圖片,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但是,要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則不容易,需要學生課外尋找了。對於自覺性高的學生來說,這種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但對於自覺性不高的學生來說,這樣可以更容易偷懶。對於教師來說,教材多圖是優勢,教師上課的自由度和發揮更大,思路更開闊。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圖掌握知識點,而且不需要另外準備更多的圖片,用圖方面是有很大的好處。但是,文字材料多,要傳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自己準備更多的知識和文字材料,才能滿足課程要求和學生的需求。所以,我們在崗學習的老師在“同課異構”的公開課上,各自的上課內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區別,每人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需要進行備課,展示了不同的構思和教學方法。

 2、課後的活動難度較大,但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課本74頁活動第二題,題目是這樣的“讀圖4-11,北半球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7月哪裏的氣溫高?妳能簡單地說明其原因嗎?”學生讀圖讀出北半球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7月哪裏的氣溫高是沒問題,因為可以通過等溫線來判斷,但說明原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對於初壹的學生而言,很多內容和學科都沒有學習,而地理科的內容跨越了很多學科的知識點,所以,學生掌握和理解起來有很大難度。這個活動題與初二物理學科的知識有關,但我們地理課上不可能詳細解釋,所以,學生說明原因是很難的,只能教師簡單扼要地解釋,最好結合冬季和夏季遊泳的感覺來分析,學生聽起來可能好理解壹些。不過,這個問題在這裏設計也有道理,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探究力比較強,這個題目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

 通過這次對湘教版教材的閱讀和分析,我覺得自己以後有必要多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了解不同教材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地理讀書筆記 篇4

 對於邁克·克朗所著的《文化地理學》這本書,我是近期才讀的,時間有些倉促,對壹些問題看的也不是那麽深,但其中有些問題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下面筆者將加以評述,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1.地理景觀與文化

 地理景觀既可以被看成是文化產物,也可以看成歷經不同時期文化的再生。地理景觀它首先作為壹個相對的客觀存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下事物的各種變化,作為文中所說的“歷史重寫本”,以展示區域文化的演進過程;而新的文化現象或過程往往又是通過各種地理景觀的變化而展現給了人們,例如在開放耕種制地理景觀上留下痕跡的封建雇農制,它記錄下那是人們用牛拉犁進行耕種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的農耕文明。

 2.文化之權力和排外性

 在本書中提到,中世紀的上層社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維護自己獨有的狩獵權等權力,制訂了壹系列嚴苛的法律以約束別人的行為,禁止別人對自己領地的侵犯,充分維護自己的產權,這壹上層社會的景觀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就是排他性。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文化對於人的約束其實表現的也十分明顯。尤其是在秦始皇時期,嬴政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下令焚書坑儒。我們知道,儒家壹直強調“君權神授”和“大壹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所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歷代統治者希望以文化的形式操控人們的思想,進而約束他們的行為而永遠臣服於自己,以確保自己權力的永恒。

 所以說文化與政治權力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經常聽到“地緣政治”這個詞,它是指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或地區範圍的戰略形式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例如壹些國家將自己首都遷至壹個地區往往就會帶有某些政治色彩,各個國家也會通過某些特定的象征物來樹立壹個民族的形象,以實現政治利益。

 3.地方性的缺失

 對於地區,人們並不單純地給自己劃壹個地方範圍,人們總是通過壹種地區的意識來定義自己,因為每個地方代表的是壹整套的文化。例如在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聚居地,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語言、飲食、服飾、住房等方面,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地方都飽含濃厚的情意或者說是壹種依戀吧。

 而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高樓林立,這種地區性遭到破壞,人的歸屬感逐漸減弱。當前,對效率和控制的追求所產生的壓力、快餐食品、城郊的發展,他們以冷冰冰的理性主義導致了現代景觀的形成,可是人的情感被否定,道德遭忽視,個人的對其生活環境的責任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現代社會存在壹個較普遍的現象:在同壹幢公寓中,鄰居與鄰居之間互不認識,不打交道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互不關心。拿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公寓景觀”或非地方性景觀提高了存在的表象作用,是人們感覺不到歸屬感,因此他們對環境漠不關心”,而地區的文化是團結人們的重要媒介,例如***同的語言、習俗、行為和思維習慣等總是能給人以歸屬感。

 筆者認為,人性的冷漠與社會過於理性化的科學發展存在緊密聯系,科學要求人們總是從事物的外部去分析,去感受它,而並非從其內部感受,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人無暇進行感性思考,激發不了人內心的情感,就不會有獨特的地區感受,使人物質化和利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常常帶有某種目的性。而壹個地區並不僅僅是等同於某些事實的集合體,它還包含另外壹些東西,如地方特殊的精神,所以地方性的缺失著實讓人痛心。

 4.全球化中的文化

 全球化的局面給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壹方面,隨著交通方式的不斷革新,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進步,消費需求的增加,大眾媒體的興起,世界的聯系日趨緊密,各國文化相互交融成為壹種普遍現象,開始從本土化走向全球化;另壹方面,全球化也對壹些本土文化造成了沖擊。如工藝產品的機械化批量生產使得壹些工藝品喪失了其原有的價值,甚至瀕臨消亡的邊緣。但筆者認為不論哪種影響占主導地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沒有絕對的好或者壞。

地理讀書筆記 篇5

 我從教至今12年,地理科的書籍除了教材、地圖冊,還有壹本填充圖冊,這次到順德參加跟崗學習,發現這裏的《地理圖冊》教材七年級上(湘教版)很特別,它是把地圖冊和填充圖冊二合為壹,讓我感到很新鮮,於是,我認真地翻看了《地理圖冊》的設計和內容,有以下感受:

 1、《地理圖冊》的封面和底頁均用與教材相同的光面紙質設計。以往包括現在,《地理圖冊》的封面和底頁都是純紙質,這樣學生翻看多了,容易破損,不便於攜帶和保存。《地理圖冊》(湘教版)的用材考慮得很周到,不僅為學生提供多翻書的機會,還考慮讓學生保存完整的書,哪怕是水滴到封面也不怕。這種設計和處理美觀、實用,真的很好!

 2、《地理圖冊》和《地理填充圖冊》二合為壹,非常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1)有利於加強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地理圖冊》和《地理填充圖冊》是學生學習地理並且是提高地理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工具,分為單獨的兩本,有些學生可能嫌麻煩,在做《地理填充圖冊》時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也不想去翻書,所以,部分內容可能就掌握不好了。但湘教版的《地理圖冊》和《地理填充圖冊》二全為壹,在做相關題目時,直接能找到對應的圖片或地圖,就解除了這部分學生學習上的惰性和方便,壹邊做練習,壹邊找圖和讀圖,讀圖能力就會得到很好地提高。

 (2)方便攜帶。在學生書包裏,書籍越少越好。上了初中後,學生的科目壹下子多了起來,各科的資料和練習都很多。如果我們這壹科就有三四本書,學生的負擔來加重,而且有可能出現遺留書籍或忘記帶書的情況。湘教版壹本教材和壹本地理圖冊(內含填充作業),這樣的安排很好,對於學生來說,在課堂上翻書也容易。的確不錯!

地理讀書筆記 篇6

 “從有效性視角審視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問應該引發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水循環教學中,就水循環的概念、類型提問,沒有思考的價值。如果變換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壹番景象(1)李白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地理科學的角度看正確嗎?(2)長江水參與的水循環是那壹種?三峽大壩改變了水循環的那些環節?

 重視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敢問、激發學生想問,指導學生會問。註意傾聽,將學生的問題轉化為學習資源。

 2、觸摸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風景和觀賞風景的心情。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壹次旅行的話,終點是三維目標。教師是知識豐富、思維靈動且善於發現意外風景的導遊。讓妳的團隊和妳壹起享受壹次充滿激情和快樂、體驗和收獲的行程,並順利抵達三維的目的地。

 如等高線地形圖學習時的尋寶遊戲,我軍攻擊線路選擇。

 4、合作探究的問題具有適度的思維含量,是有效探究的關鍵。設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討論問題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種,僅就人種類型、分布、差異等現成知識,沒有探究的必要。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度開發,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種族傑出代表背景材料,討論種族優劣問題;提供人種與地理環境關系背景資料,探討人種與地理環境。

 5、尋找失落的情感

 對學生滿懷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幫助成功。

 不僅教知識,更重視傳播人生理念。如關於環境問題的漫畫,幽默辛辣、形象生動、富有感情因素,讓學生去領會,感悟蘊含在其中的道理。(學習環境保護後可以就某壹方面環境問題創作漫畫)

 合理評價與善待學生的錯誤。

地理讀書筆記 篇7

 南亞

 自然地理特征

 經緯度:0-35°N60°E-95°E(23°26N,80°E主體)

 1、三大地形區

 北部:喜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幹高原

 2、三條大河

 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河

 3、三種主要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風;旱季:10-2月,盛行東南風;熱季:3-5月,盛行東南風

 特點:

 1、全年高溫旱雨季明顯

 2、西南季風不穩定導致旱澇災害嚴重

 3、1月溫度比同緯度高

 4、降水從東南向西北減少熱帶沙漠氣候:

 西北部(熱帶沙漠);熱帶雨林氣候:

 印度

 壹、農業概況

 印度擁有世界十分之壹的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耕地比重達50%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糧食生產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產奶國。印度是主要的產棉國、產麻國。

 農業生產條件的利弊:有利條件:

 自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會:耕地面積,世界第二;人口稠密,精耕細作;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不利因素:

 水旱災害頻繁,龐大的人口壓力

 二、工業狀況

 鐵礦石、煤、錳礦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主要分布在德幹高原的東北部。主要工業部門包括紡織、鋼鐵、采礦、機械等;近年來,電子工業、核能、航空航天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工業分布及區位優勢

 優勢

 1、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產品

 2、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源

 3、註重培養科技人員

 4、講英語的科技人員僅少於美國

 劣勢

 1、旱澇災害嚴重

 2、龐大的人口壓力

 3、勞動力素質整體水平較低

 4、種姓制度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

 5、民族沖突造成社會不穩定

地理讀書筆記 篇8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內容概要:本書通過中外對比和區域對比,運用案例和圖表,簡明地介紹中國文化及其地域差異。素材取自地理、景觀、規劃、房地產專業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專業選作教科書或參考讀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領域和海內外人士選作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的讀物……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讀後感,本書是經他人推薦購買,為第三版。改版之後對許多處尤其是建築部分的內容增加不少。此書舉例翔實、旁征博引。與壹般關於文化地理的教學書籍不同,其切入點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對初次接觸文化地理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讀物。當然如果是作為研究學者,此書則在學術理論深度上顯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現象背後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顯不足。雖然此書標榜為教學用書,但個人覺得此書總體而言,是壹部的入門級讀物,如何作為社會科學的壹般讀物可能更有市場……

 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的讀後感,這是壹本非常凝練、概括、點到為止的讀本,將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通過時間、空間,精神、物質等方面的比較,給我們壹個非常直觀的概念,並通過各個載體,語言、文字、姓氏、服飾、建築、園林、繪畫、音樂、戲曲、飲食等等,從形象和抽象兩方面來反映文化。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文化與我們如今的現代化和科技化並不違背,相反具有輔助和推動的作用。我們只有將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堅實了,才有能力去辨別哪些措施是正確的,哪些外來文化對我們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辯證的眼光來審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壹切。通過此書,使我更加堅定了以往的選擇,同時對於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據心的指引來選擇閱讀的範圍,與此書作了比較之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沒有錯誤的。我喜歡中國傳統的很多方面,如服飾、建築、園林、戲曲、國畫等等,有壹段時間我特別沈迷於古建築與園林,通過大量的閱讀相關的書籍找到許多本源的東西,甚至覺著自己要往建築這方面發展了;又有壹段時間特鐘情於各地方戲曲,京劇臉譜,唱念做打,生旦凈醜,秦腔、梆子、越劇、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學習;還有壹段時間對於方塊字的起源和傳承又有了興趣。總之,這些階段性的學習與興趣沒,讓我壹次次領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紛呈,同時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過哲學讀本的解析,能夠正確地對待。但是更應該明確的是,對於自由的文化應該有敬畏之心,它是無數先賢和百姓的***同結晶,我們作為他們的繼承者怎能忘卻怎能鄙薄。綜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壹個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對我們的靈魂、軀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

  • 上一篇:路人討論材料
  • 下一篇:朋友圈看日落文案2022匯總80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