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新聞傳播學——把關人

新聞傳播學——把關人

每天學壹點新聞傳播學。

庫爾特·盧因是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壹,美籍德國社會心理學家,被稱為“社會心理學之父”。代表作為《解決社會矛盾》 。

主要理論:

場論:盧因借用物理學的“場”概念,認為壹個群體形成壹個“場”。在這個場中,群體是由個體構成的,但不是個體的簡單相加。

群體動力論:

盧因將場論運用於社會心理學,認為群體和個體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群體而非個體,壹個群體最重要的是凝聚力。因此傳播者要改變人的態度,不僅要考慮個人因素,還要考慮群體因素。並在二戰中,將此理論應用於關於軍隊士氣問題的研究。

把關人:

在說服主婦改變做菜習慣的研究中,盧因提出“把關人”概念,以及影響把關的八種因素,“把關”理論成為揭示新聞或信息傳播過程內在控制機制的重要理論。後來懷特,麥克內利等人沿著這條道路,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將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引起社會學研究的同時,實際上也給傳播學研究提供了壹種有效手段。其群體動力論和把關人理論對後來的傳播研究影響深遠。

群體動力論:

盧因將場論運用於社會心理學,認為群體和個體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群體而非個體,壹個群體最重要的是凝聚力。因此傳播者要改變人的態度,不僅要考慮個人因素,還要考慮群體因素。他將此理論應用於研究軍隊士氣和勸導主婦改變做菜習慣的研究,證明了群體***識對改變人們態度作用極大。群體動力論後被廣泛用於研究群體對傳播的影響。它提示我們在實踐中應註重群體動力的力量,而非壹味靠宣傳取得態度改變效果。

把關研究

“把關”(gatekeeping)壹詞首先由傳播學先驅庫爾特·盧因首次提出,是從“守門人”(gatekeeper)壹詞生發出來,是指傳播者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表明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壹些個人或集團的控制。

懷特簡單把關模式/守門人模式

①定義:“把關”這壹概念首先由庫爾特·盧因提出,後傳播學者懷特於20世紀50年代將這壹概念應用於新聞研究,提出了新聞傳播的“把關”過程模式。在把關的過程中,傳播媒介形成壹道關口,通過這個關口傳達給受眾的新聞或信息只是少數。他認為,新聞報道不是“有聞必錄”,而是對新聞素材進行選擇和加工的過程 。

②把關的影響因素:把關人既可以指個人,如信源、記者、編輯等,也可以指媒介組織。而影響把關的因素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傳播組織自身因素、受眾因素、技術因素等等。

③把關過程的實質:

1)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與信息傳播並不具有純粹的“客觀中立性”,而是根據傳媒的立場、方針和價值標準而進行取舍的選擇和加工活動;

2)新聞和信息的選擇盡管受到媒體的經營目標、受眾需求以及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是與媒介方針和利益壹致或相符的內容更容易優先得到傳播。

3)媒介的“把關”是壹個多環節、有組織的過程,其中雖有記者、編輯個人的活動,但“把關”的結果在總體上是傳媒組織的立場和方針的體現。

④評價:

1)懷特的把關研究說明了新聞傳播中“把關人”的作用,對我們理解大眾傳媒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並且使用個案研究法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對後續研究有重要影響。

3)但他過分強調把關者的個人局限,卻忽略了把關是壹種組織行為,並且仍是對新聞信息的取舍選擇過程的簡單概括,並且沒能擺脫拉斯韋爾線性傳播模式的束縛。 麥克內利的新聞流動模式 麥克內利在懷特的基礎上,將“把關”研究進壹步完善,提出存在壹系列把關行為,但是他將各個環節的作用等同,沒能分清主次。 巴斯內部新聞流動的“雙重行動模式” 巴斯提出“雙重行為模式”,即傳播媒介的把關活動分為兩個階段,“新聞采集”和“新聞加工”,後壹環節更具有決定性意義,進壹步完善了把關人研究。

每天學壹點新聞傳播學。

點關註,不迷路。

我是哞哞,壹個新聞傳播學學習者。

  • 上一篇:音樂劇起源於歐洲的哪個國家?
  • 下一篇:闊腿裙褲如何搭配上衣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