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讀《敬告青年》後有感

讀《敬告青年》後有感

(壹)

《敬告青年》作為該雜誌的第壹篇文章是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對國民的改造,首先應該放在對青年人的思想上,因為他們才是歷史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國家和民族的振興重任自然落在了他們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項標準: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貫穿這六項標準的壹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

在這六項標準裏,我想簡單談壹下他的第壹項和第六項標準的積極意義。“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這條集中反映了陳獨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他認為人應該具有自主之權,絕無奴隸他人之權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人應該是自由平等的,我們應該打破君權神授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求人權之解放,這是作為人的基本權力和人格。

陳獨秀深受西方進化論和人權平等說的影響,極力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想把中國人徹底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禮教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重視人的國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養,以適應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壹條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這也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同追求。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對西方科學和科學精神的狂熱追求。“科學者何?吾人對於事物之概念,綜觀之現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

的確,西方近代社會的興起和發展,根源於科學的發展,尤其是幾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劃時代的變化。陳獨秀目睹中國社會的愚昧、落後,深感中國科學技術和科學精神的匱乏,使他深刻認識到在中國推崇科學的巨大作用和歷史意義。

然而,在《敬告青年》壹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陳獨秀的有些思想和認識存在壹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壹非封建制度之遺,持較皙種之所為,以並世之人,而思想差遲,幾及千載”,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道德方面,壹概排斥和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全盤接納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問題和方式絕對化,走向了極端,這不僅不適合中國所特有的國情,而且從現在看,歷史證明這樣做有失偏頗。

(二)

讀罷《敬告青年》,陳獨秀先生對青年進步的殷切期盼令人動容。雖然他提出的六點要求中存在壹定局限性,但這些都可以理解,在西方文明入侵,國家民族危急的時代,提出如此壹針見血的建議難能可貴,其中的壹些建議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作為青年群體的壹員,我深深為先生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所感動。我們作為社會的新人,本該“新鮮活潑”,積極向上,“自覺其新鮮活潑之價值與責任”,勇於擔當社會責任,肩負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並“奮其智能”為理想而奮鬥不止。然而大學裏終日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只求三餐溫飽,壹覺睡到自然醒,甘於安逸平庸者為眾,這樣的生活如何能擁有青年的激情和勇氣,如何能實現個人的理想與追求,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旺有從何談起?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就應當珍惜光陰,練就強健的體魄,“遵新陳代謝之道”,樂觀積極,奮發向上。青年是社會的希望,青年的狀態就是社會的未來,青年當自立自強,正如先生所言“青年勉乎哉”!

(三)

清朝閉關鎖國末期,慈禧對天下的統治逐漸變的衰弱,民間出現了很多革命與變法,戊戌變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救國變法運動,盡管沒有成功,但是它所推崇的很多思想還是十分先進並且很有活力,也為後續的革命做了很好的奠基。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果實,還想恢復帝制,獨裁天下,殊不知國內的壹些知識分子已經開始為推進新思想,新文化,推翻封建專制做好了準備。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了序幕,《敬告青年》作為其中的開篇宣言,體現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青年們渴望科學與民主的進步思想,也表達了他對後代青年們的鼓勵與期望。

陳獨秀先生開篇便以壹句“青年如青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描繪了青年生機活力有朝氣的壹面,青年時期是人最美好的時期,而此時的青年對於社會有著重大的責任,社會的變革與創新都離不開他們的力量,現在陳先生正需要這些力量,他為他們註入新的活力,讓他們成為壹把利劍,打破封建的牢籠,打敗陳腐朽敗的落後分子,以此給國家帶來希望與未來。因此,他在宣言裏面闡述了他對青年人的六點要求:

第壹點是自主而非奴隸的,實質上是表達了民主平等的思想,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具備了這點,青年

  • 上一篇:美麗的柳樹作文
  • 下一篇:魚缸造景的基本步驟魚缸造景有哪些方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