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論爺爺的三峽歌曲創作

論爺爺的三峽歌曲創作

作者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石玉泉。

近日,壹首全新創作的兒歌《爺爺的三峽歌》(衛蘭作詞,焦虎林作曲)陸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宜昌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給聽眾和詞曲作者帶來了美的享受。近年來,宜昌三峽廣播電視總臺繼《小鳥飛》、《土默曲》、《三峽兒女愛三峽》、《長江,我的家》、《土娃子》等兒歌之後,又榮獲國家五個壹工程兒童歌曲獎,充滿社會責任感和創作激情,獻給全國的少年兒童。正如作品總策劃、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臺長吳玲所說:兒歌《爺爺的三峽歌》的創作制作,是宜昌廣電人傳承三峽文化、擔當媒體責任的具體體現。這是對即將完工的三峽工程的致敬。這是對新中國60周年的獻禮。歌曲取材於原生態三峽詠。在船夫高亢激昂的號子聲中,引出清新、質樸、輕快的童聲,講述爺爺三峽號子的故事,構思新穎,韻味十足。

三峽號子又叫川江號子,峽江船夫號子。千百年來流傳於長江三峽峽江段(宜昌至奉節),尤其是西陵峽段,是湖北民歌亞類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昔日木船過西陵峽水道,船夫在險灘惡水中掙紮。齊心合力打狂浪,喊船夫歌,讓人心痛,充滿激越和震撼。早在1957年,青年歌手範雨倫演唱的《川江號子》獲得世界青年學生節金獎,三峽號子走向世界。1993,70歲的胡振豪帶領秭歸退休船工參加央視綜藝節目;1996年,《東方時空》拍攝了他的專題片《老人與船夫之歌》。然而,隨著長江流域現代船舶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和三峽工程的建設,峽江水道已成為千裏平湖,船夫拉纖的古老形式正在消失,船夫號子也在消亡。但“三峽號子”以其獨特的音樂形象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三峽地區人民最具凝聚力和標誌性的文化符號。基於這樣的想法,《爺爺的三峽歌》的創作者於2003年深入三峽地區,找到了吉尼斯紀錄保持者、80歲高齡的峽江歌傳承人胡振豪,用原創的方式錄制了他的船夫歌,將原生態的音樂素材與當今流行音樂的風格相融合,完美詮釋了歌曲的音樂主題。

《爺爺的三峽歌》的音樂不僅原創、童趣、鄉土,而且取材簡單、旋律流暢、節奏清晰。鏗鏘有力的聖詠節奏與歡快跳躍的旋律交織在壹起;兒童獨唱和成人合唱交織在壹起;看起來氣勢磅礴,情緒飽滿。主題音樂在不斷的再現和拓展,旋律也發生了變化,非常有層次,結構也很完整。結尾的峽江號聲與遠處的引子相呼應,“嗨喲嗨”的節奏由強到弱逐漸淡化,令人回味無窮。

爺爺的三峽歌歌詞很獨特,很巧妙。作者以爺爺的三峽號子為載體,以孫子聽爺爺號子的故事為主線,表達了年輕人對古老三峽號子的深深懷念和對新三峽的由衷贊美。字裏行間對孩子心態的描述非常真實感人。“聽了不由心跳加速”“聽了不由跟著喊”,這就是三峽詠的魅力!監獄裏有《秭歸鳥》和《琵琶橋》。屈原和趙君的故事,深深藏在孩子們的心裏。“橘樹笑彎了腰,喊出了兩岸青山隱隱有水。”孩子們從另壹個角度展示了千百年來峽江船工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意誌和精神。監獄裏有《童話》、《峽江潮》和新三峽的美麗壯闊,讓孩子們興奮地唱著“喊著日子越來越好,喊著三峽大壩洶湧澎湃。”滔滔江水,伴著三峽詠,真摯真摯。

三峽詠千古!在雄偉的大壩裏,在高峽平湖,代代相傳的三峽號角聲,依然在三峽隱隱回響。

  • 上一篇:徐州農村視頻資料
  • 下一篇:手繪插畫排版-雜誌上的插圖手繪稿之後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