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政治作文《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某壹方面,觀察,探尋奧妙

政治作文《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某壹方面,觀察,探尋奧妙

曾經有幾個朋友來我家都問:“這是什麽呀?長得郁郁蔥蔥的,真漂亮!”我莞爾壹笑說:“這玩意兒誰都見過,自然也包括妳呀?”“妳真的不認識嗎?仔細瞧瞧!”朋友又看了看(並非仔細瞧瞧)還是回答不知道。其實這就是壹株普通的南瓜苗呀,(不是有意種的,可能是用來做盆土當中有南瓜籽,因此自己長出這麽壹株苗)妳說誰沒見過?  

就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無限深思。為什麽這麽常見的植物,幾個朋友都說不知道呢?也許這就是生活中的熟視無睹吧!細細反思,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發生莫過於是在生活中沒有細心觀察的習慣吧!看來留心觀察是壹種多麽可貴的品質啊!妳看,歷史上那麽多的偉大的發明(魯班發明鋸、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阿切爾發明郵票齒孔的故事、瓦特發明蒸汽機……)哪壹個又離得開對周圍熟悉的事物的細心觀察而後再認真思考呢?由此可見,觀察與思考不僅是壹種行為,而且是壹種意識,壹種態度,更是壹種習慣。這件事讓壹個做教師的我,尤其是做壹位科學教師的我重新審視我的教學理念。我個人認為在小學科學課的課堂中,要想實實在在開展好科學探究活動,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其真正學會觀察,真正學會思考是前提。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讓觀察與思考成為壹種生活習慣呢?我們正在教學中嘗試著探究著:  

壹、激發課前學習觀察與思考的興趣。  

科學家們做科學是首先對事物產生好奇心理,從而產生出壹系列問題,然後把科學的過程仔細、恰當地運用到這些問題中來。我們的科學課當然不可能期望孩子像科學家那樣地去研究科學問題,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卻能使他們知道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他們也可以用類似科學家探索的方式探討他們自己的問題。  

(1)認真選好課前學習觀察的主題  

例如:去年寒假,學校德育處布置壹個作業----開展壹次科技活動。我就結合感悟生命教育的主題讓孩子去觀察去探究母雞孵小雞的全過程。(因為四年級下冊教材《新的生命》單元和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中有這部分內容)  

(2)細致做好課前學習觀察的指導  

我的做法是:首先向孩子們介紹母雞孵小雞的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2天,並且讓孩子們上網查找有關母雞孵小雞的有關資料。而後讓孩子們幾人小組課外去開展觀察事件活動。(我們學校在農村,此活動比較容易找到素材也易於開展。老師出面聘請壹位學生家長為活動指導老師,讓活動直接在學生家中進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記錄表,每天讓他們觀察母雞翻蛋的過程、母雞吃食、蛋殼顏色壹天天的變化等。並且每隔幾天,對觀察對象進行攝像記錄。)當活動開展到第21天,有壹只小雞正在努力地啄破蛋殼,壹個新生的生命即將誕生。孩子們觀察的欲望頓時沸騰,他們幾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是多麽的專註,是多麽的好奇!活動中,401班學生張雨潔的媽媽激動地說:“太好了,第壹只小雞啄殼是在傍晚6點42分,我女兒蹲在雞窩旁足足有壹個小時,她忘記了晚餐,她用稚嫩的小手親自拍下了新生生命的過程。拍好後立即輸入電腦,即便坐下來寫觀察日記了。那天我真的被她感動了。”這是壹個多麽好的課前觀察實踐過程啊,孩子們全身心地經歷了這個過程,在其中,他們觀察著思考著感悟著生命的誕生與可貴。這觀察的動力來源於教師課前對孩子們觀察與思考興趣的激發。  

同樣性質的活動----觀察蠶寶寶的壹生。我們正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著。  

(3)做好觀察與思考後的積累與整理  

像上面的活動開展後,我會讓學生及時整理好活動記錄、攝影圖片,並認真撰寫觀察日記。這些將都可以放在教室裏“展示臺”裏展示,待到上這部分內容課的時候,這些就成為多麽難能可貴的教學素材了。因為它來自於學生的生活親身經歷呀!  

我想,只要我們老師能處處多個心眼,善於激發學生課前觀察與思考的欲望,培養持久的生活中觀察的習慣。像前面所說的活動多開展幾次,那麽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知識的學習、探究活動的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壹定會在課堂探究活動中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做科學教師的樂趣,也更獲得了作為科學教師的成就感——正在培養未來的科學家。(應該說教他們邁開了科學探索與研究的第壹步)。此時,達爾文的哲理性話語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他們進行精細觀察”可見,課前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何況我們的培養對象——學生呢!  

二、創設探究活動觀察與思考的情景  

在實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而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的途徑便是觀察和實驗。而實驗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借助儀器”的間接觀察或“人為”的觀察,因此觀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基礎。《浙江省小學學科教學建議·科學》也告訴我們:“小學科學的主要學習方式是觀察和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自探究獲取知識、培養興趣和科學態度。”觀察是我們小學教學中常用的科學探究形式,其目的是要去發現蘊涵在事物內部的實質性的規律,而非表面的現象,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手段。  

前段時間有幸欣賞到了浙江省特級教師為我們展示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那堂課。上課伊始,陳特不緊不慢地在自己的懷袋裏摸著他的寶貝,半天摸不出來。坐在下面聽課的我可急啦,壹種好奇的欲望隨即產生——到底是什麽呀?我註視著陳特的手,豎起耳朵聽著陳特那每壹句慢條斯理的話語。許久,他從懷袋裏摸出的是壹把普通的鋼尺,將尺的壹端放在桌子上。說:“有什麽辦法讓這把尺發出聲音?”就這麽壹句簡單的開場白。讓我們精心等待著留心觀察著用心思考著。(此時,我覺察到了所有的學生所有與會的科學老師們無壹不把目光註視著陳特手中的鋼尺,沒有壹個不在潛心思考著陳特的問題——“有什麽辦法讓這把尺發出聲音?”)數秒時間後,有學生舉手說:“用力按它,可以使尺子出聲。”陳特點點頭肯定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並請他坐下。自己轉背在黑板上工整地寫下兩個字“用力”。“用力真的能讓鋼尺發出聲音嗎?”這是陳特第二句啟發性的話語。只見他左手按住鋼尺的壹端,右手用力按下鋼尺的另壹端,直至其彎曲壹定的角度。而後輕輕地慢慢地讓放鋼尺的壹端復位。(此時,教室裏鴉雀無聲,都全神貫註地聽著看著)陳特再次問:“妳們聽到聲音了嗎?”“沒有”學生齊聲答到。壹個科學探究活動在陳特的精心設計下,讓所有的孩子們還有我們的老師們都全身心地投入了到了細心的觀察和仔細的思考之中。並且在探究中,用實踐證實了第壹個同學的想法(用力按它,可以使尺子出聲)是不對的。那麽怎樣才能讓鋼尺發出聲音呢?於是,很自然地讓學生過渡到第二個探究活動的觀察與思考中。……層層深入,不斷設疑,引導學生不斷觀察與思考,有序探究得出聲音是振動產生的。陳特的課就這麽猶如涓涓細流在課堂中流淌著,流淌到孩子們和我們心田的是壹種可貴的科學探究精神——讓觀察與思考成為壹種生活習慣。這堂課上,大家都看到,陳特沒有使用任何華麗的課件,卻處處不露痕跡地為學生創設探究活動觀察與思考的情景.(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精心設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壹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在問題情景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邊看、邊聽、邊思、邊議,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經歷了科學的探究過程,從中輕松地學到了科學知識,情感亦得到升華。聽完課後,我細細咀嚼著回味著這堂課的境界,這是壹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這種境界頗值得我不斷思考和學習.  

 

三、關註探究活動後的觀察與思考  

5年的常識課教學和5年的科學教學經歷給了我許多思考,也積累了壹些教學經驗。回想起在湖州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學習的自然課教法,回顧在高禹小學的幾年常識課教學經歷,反思到良朋小學來的幾年科學課教學的經歷。我教學的經歷變化似乎剛好吻合的課程改革的過程。在過程中,教材在改,我的教學理念也在壹次次培訓中,壹次次聽袁老師、葉老師的精彩講座中得到更新。我覺得探究活動不應該從課堂中開始,又在課堂中結束。而應該在激發課前學習觀察與思考的興趣的同時,更應該關註探究活動後的觀察與思考。安吉縣不是每年都舉行青少年科技大賽活動嗎?我想如果我們在做好了課堂探究活動的同時,能更關註學生課堂探究活動後的觀察與思考,那麽,學生壹定會對大賽中的小發明、寫小論文等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麽我們輔導起來就會得來不費功夫了。前幾年的大賽,我嘗試著用這樣的方法指導學生,確實取得了壹些成績。  

“觀察、觀察、再觀察”是世界著名的生理學家巴浦洛夫的在他的研究院門口的石碑上刻下的名句,以此來強調觀察對於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我把這句名句銘記在心中,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鞭策著我的教學行為。努力培養我的學生真正學會觀察,真正學會思考,學會真正的探究。讓觀察和思考與探究學習同在,讓觀察和思考成為壹種生活習慣。

  • 上一篇:練字如何開始?選用什麽字帖?
  • 下一篇:四年級現代詩摘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