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規劃指導研究》開題報告想開來

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規劃指導研究》開題報告想開來

曲文弘/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人,也好比是壹個小孩或小學生,妳叫他的個性不得發展,只聽妳的話,只認妳的話是真理,他長大了,不但不肯用思想求創造,而且還可能是壹個小小機器,或十足的大傻瓜!但也可能他壹旦覺悟了,會忽然起來要妳的命!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紀、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深刻教訓!”

——周輔成《我所親歷的二十世紀》

11月3日,星期六,濟寧市微山縣實驗中學。2018年山東省“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專題省級工作坊線下現場會,聽縣壹中介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規劃指導研究》省級課題的開題報告,圍繞高中生涯教育問題以及課題研究設計問題,有所思。

想從今天的自助早餐說起。

今天的早餐很豐盛,品種多多,讓人難以選擇,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吃自助餐的壹些事。

以前的我,在自助餐臺前,基本上就是“每樣都嘗嘗”,結果就是“每次都吃多了”,後果就是不知不覺間就胖這樣了。

再然後,有意控制,只挑喜歡吃的拿。無奈喜歡的美食真不少,於是多數時候還是會“吃多了”,這“肥”也就壹直沒減下來。

再然後,被越來越多的人說“胖”,有些被刺激到了,有意控制得更嚴壹些,就像今早,遵循的原則就是“不吃油”,偏蒸煮食品,吃了些煮玉米、山藥、胡蘿蔔、大棗之類,量也不大,感覺蠻舒服的。

其實這還不是理想狀態,或許我的“肥”還沒被人真正刺激到痛處,所以也壹直沒有真正下狠心去減。理想狀態應該是沖著既定“狠狠減”的目標,早餐既然不餓就可以省掉為好?……

從我的自助餐選擇的發展變化裏,我們可以看到有無規劃的區別,可以看到不同目標指導下規劃的實施效果的區別——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有目標的規劃,其實是可以決定我們行動的方向以及相應的行動力的。

說到這裏,有關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夫復何言?!

不過剛剛又出現了壹個例子。

會場人多,進出不便。所以壹開始的時候,為了避免某些急事,我是很克制喝水的,基本上就是小口潤了幾次嗓子。這算是很有“規劃意識”吧?

更體現“規劃意識”的是,按照會議日程安排,這會兒我發言結束後,應該會有壹個休息時間,可以處理壹些私人事情。所以在剛才輪到我們這項課題介紹的時候,我就有意先喝完了壹杯水。

但,剛才滿主任走過來悄悄跟曾老師、劉所長商議,由於會議內容豐富時間緊張,是不是我們中間就不安排那十分鐘的休息了?……猜猜我聽到這消息後是啥感覺?……看來壹會兒我有兩個選擇,要麽悄悄溜出去再輕輕走回來,要麽繼續堅持,前提是要加強某些器官能力的鍛煉……

看來,“規劃”是不能僵化的,指導規劃,同樣也需要因地、因時、因人制宜,需要好好進行研究。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這項課題的意義所在。

“認識到現實的不確定性,知道在現實中存在著看不見的可能性。”([法]埃德加?莫蘭《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

斟酌用詞,推敲壹下,我由課題名稱裏使用的“職業規劃”壹詞,想到的是“生涯規劃”。從壹所學校的角度,可以如何選?

在我的理解中,比較傾向於這樣壹種解釋——

立足於“自我實現”的培養目標,學校層面可以指導學生在夯實學業規劃、了解專業規劃、探索職業規劃、引領人生規劃等方面做些探索,而所有這些方面***同構成為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生涯規劃教育。

在這幾方面的關系中,職業規劃只是整個生涯規劃中的壹小部分。我能想到的是,眼前的職業規劃是直接應對新高考的,詩和遠方則是指人生規劃,是指向教育“成人”目標的。這兩者的落腳點(著力點?),應該仍是最核心的學業規劃、專業規劃。

高中教育努力的方向,似乎可以是面向人生規劃,以職業規劃指導為載體,聚焦相應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推動有目標、有計劃、有寬度、有深度的有效學習。

理清這樣壹條線,我們依據自己在教育過程中實際所處的不同位置,課題的選擇或許就可以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角度,甚至是某壹個具體的節點。

“如果人們沒有壹開始就相信壹切事物都將變得更簡單、更容易,那麽人們所取得的進步就會更顯著、更緊湊。”([法]愛彌爾?塗爾幹《道德教育》)

我們常說,課題研究的起點是問題。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麽呢?是被迫在新高考推進現實下探索怎麽做好職業規劃指導這件事(工作)麽?是要解決如何在高中階段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問題?

或許我們還是需要再往深處挖壹挖——

新高考力推生涯規劃教育,所指向、所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麽?

我能想到的,

是像我所面臨的這種胡亂吃喝稀裏糊塗胖了再後悔的問題;

是我們習慣了被動接受、不會選擇尤其不會自主選擇的問題;

是我們欠缺清醒的自我認知的問題;

是我們視野不夠開闊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問題;

是我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定位的問題;

是我們常常有了目標卻不能堅持、不會堅持、找不到路的問題;

是我們自我規劃設計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

……

換句話說,自主選擇是壹種意識,也是壹種能力;自我規劃同樣是壹種意識和能力。這方面的缺失,已經影響到了培養“完整的人”這壹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已經讓我們教育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推手。

這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由此出發,我們就不是要憑空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也暫時還不是思考如何進行職業規劃指導的問題,而是從學生自主選擇意識與能力、自我規劃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提高的角度,開始我們的教育思考和研究實踐。這樣的話,很多我們應該,也可以做的事,或許可以漸漸浮出水面——

比如針對認識自我的問題,探索從心理輔導、班級管理、學科教學乃至專業測試等方面的內容和措施;

比如圍繞了解社會和職業的問題,可以探索社會實踐、社會服務、職業認知與體驗等等究竟該如何策劃和組織實施;

比如我們可以大力強化理想和誌趣教育,今年教師節的中國教育大會針對以娛樂圈為代表的、在中小學生中很有影響力的不勞而獲、幻想壹夜暴富等等思想,確認了下壹步中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和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理應大張旗鼓地加強青少年的理想和誌趣教育,在小我與大我之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協助他們扣好最重要的壹粒扣子,增強人文底蘊,塗抹上厚重的傳統底色;

比如具體到學業及專業規劃問題,需要更科學而有針對性的課程組合指導;

……

可以怎麽理解呢?這麽說吧,我們似乎可以把視線從單純而直接地思考職業規劃指導如何進行這樣的角度,轉移到職業規劃、人生規劃所必需的潛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上。我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在我們綜實課程中,目前比較普遍的認識就是不滿足於壹項項具體活動的設計,不滿足於壹件件優秀作品的“生產”,而是更加有意識地關註學生能力培養的謀劃,類似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視角。比如在學生自我規劃與發展能力的培養方面,我們就倡導指導、培養學生整理壹間屋的能力,設計壹周菜譜的能力,合理安排壹個周末的能力,悄悄策劃壹次父母生日會的能力,策劃畢業典禮的能力,組織壹次親子運動會的能力……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所指向的能力,最終烘托起的,難道不可以遷移到規劃學業、專業、職業、人生的層面?

或許,這是學校教育中真正務實高效地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的可能路徑。

我們所面向和探討的“不是壹個‘預先給定的’客觀世界,而是壹個由主體的積極行為所構造或創造的世界。”(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壹種對解釋社會學的建設性批判》)

“當教師處於沒有問題的狀態時,首要任務是通過上述途徑等開拓挖掘出研究問題;當教師發現了問題並處於問題包圍之中時,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對自身條件等多方面的分析選擇可研究的問題。”(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

首先, 建議課題組慎重,盡量不要將職業規劃教育窄化到“教學”,甚至是“課”的地步,尤其謹慎“校本教材”的編制。“課”太多了,師生都已經不堪重負,何苦把教育的所有都落腳到“課”?可以學習、討論的內容素材太豐富了,何必把成長的媒介弱化到蒼白的“教材”上?——壹旦落腳到“課”上,壹旦固化到“教材”裏,本該鮮活而又個性化色彩極強的職業規劃指導,便也就“僵”掉了,只能成為雞肋。

關於生涯規劃教育這種教育活動,哪裏有什麽高明的先驗的“導師”可以提供什麽直接指導?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感悟思考、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壯大自己的“認知”,何苦麻煩教師在“課”上壹節壹節地講,壹條壹條地說?!

“這種教學方法之所以有效,全靠它們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思維的情境。它給學生壹些事情去做,不是給他們壹些東西去學;而做事又是屬於這樣的性質,要求進行思維或者有意識地註意事物的聯系,結果是他們學到了東西。”(杜威)

“教育不應再是壹種刻板與程式化的活動,代之而起的應當是凸現教育的開放性、復雜性、自組織性等。教育應該是活生生的生命參與其中並在其中交流、碰撞從而產生新思想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不應是培養確定性真理的發現與接受者與社會優勢文化的繼承者,而是培養有個性的優勢文化的批判者與新文化的建設者與開拓者。”(麽加利《走向復雜——教育視角的轉換》)

其次, 建議課題組關註文獻研究這種方法。職業規劃指導也好,生涯規劃教育也罷,都不是什麽新生事物,只不過在新高考形勢下,我們高中學校迫切需要尋覓到屬於自己的可能而現實的路而已。

文獻研究不是到幾所所謂的“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校”參觀考察交流壹下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真正冷靜下來,對相關文獻資料做些認真的搜集整理、概括提煉,舍此,是談不上對這方面問題進行什麽深入研究的。

只有認真進行相關文獻的分析研究,我們才能真正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到生涯規劃教育的最前沿,才能鉆到規劃與選擇能力培養的最深處。

不潛深海,哪有大魚?!

“研究壹門學問,或者研究壹個專題,第壹步工作就是了解過去研究的情況和已經達到的水平。要做到這壹步,必須精通這壹學問或者這壹個專題書目。這壹件工作不做或者做不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就不能開始。因為,如果不了解過去的研究情況,不知道什麽問題已經解決,什麽問題還沒有解決,什麽問題已經解決到什麽程度,而貿然下手,必然會被笑話。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而妳還死啃不休;別人已經有充分理由證明此路不通,而妳還死鉆不止,其結果必然是浪費精力,南轅北轍。”(張傑、楊燕麗《追憶陳寅恪》)

最後, 關於預期成果的設計問題。課題組目前的表述是:“課題總結報告1份;教學案例若幹篇;教研論文若幹篇;教師關於實施分層教學走班制的心得體會若幹篇。”

這就好比說“我要做個好人”壹樣,是壹種很空洞的承諾,遠遠沒有實現“規劃設計路線圖”這壹開題方案設計的初衷。

課題研究起始階段的研究方案(開題報告),就好像建築上的設計圖紙——設計圖壹出,成百上千的建築工人自可以從這設計方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了自己的任務,最終所要呈現的建築便已經是“既定”了的(豆腐渣工程是另外壹回事兒)。但我們許多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好像都沒有很好地完成這樣的“設計任務”,這是基層教育科研課題研究過程中需要特別註意的壹個問題。

我們需要再往深處刨壹刨——

比如,我們這樣的課題,應該做好前期調查。高壹、高二學生在現實狀態下,學生興趣以及基於目前興趣自然選課的傾向是怎樣的?組織壹次調查,就會形成壹篇調查報告——這份《×××學校高壹新生興趣與選課傾向調查報告》就是預期成果之壹,再具體些,課題組成員的誰誰誰具體負責、何時完成……這樣表述出來的“預期成果”,基本就不用後期再去開什麽調度會了——研究設計中就已經分配完成了。

調查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多樣化措施進行幹預(學校組織開展的各種相關教育引導活動),最後學生實際的興趣認知、選課結果以及高考錄取狀況乃至對高考錄取學校專業的滿意度等,構成為又壹次調查內容,同樣會形成壹篇調查報告,同樣可以是確定了人員、時間、主題的壹項“預期成果”——只有它,只有前後兩次的調查對比,才能最終證明我們學校依據設想所采取的種種“幹預行動”是否有效。

這是我們課題研究設計(方案)所追求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

當然,這需要我們***同努力。

  • 上一篇:舒克貝塔歷險記內容簡介10個字左右
  • 下一篇:迎2022冬奧會作文範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