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貧窮問答歌·山上憶良》讀後感

《貧窮問答歌·山上憶良》讀後感

風雨交加夜,冷雨夾雪天。

瑟瑟冬日晚,難禦此夜寒。

粗鹽權佐酒,糟醅聊取暖。

鼻塞頻作響,俯首嗽連連。

撚髭空自許,難禦徹骨寒。

蓋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雖盡我所有,難禦此夜寒。

貧尤甚我者,聽我問數言:

妻兒吞聲泣,父母號饑寒。

淒苦此時景,何以度歲年?

天地雖雲廣,獨容我身難。

日月雖雲明,豈照我身邊?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獨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閑。

身著無絮衣,條條垂在肩。

襤褸如海藻,何以禦此寒?

矮屋四傾頹,稻鋪濕地眠。

妻兒伏腳下,父母偎身邊。

舉家無大小,嗚咽復長嘆。

竈頭無煙火,鍋上蛛網懸。

忍饑已多日,不復憶三餐。

聲微細如線,力竭軟如棉。

災禍不單行,沸油澆烈焰。

裏長氣洶洶,吆喝在房前。

手執笞杖來,催逼田稅錢。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憂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淩空鳥,欲飛缺雙翅。

(劉振瀛譯)

賞析

山上憶良是日本古代著名的平民詩人。從出生到逝世, 山上憶良經歷了天智、天武、持統、元明、元正六個朝代。在此期間,日本先後爆發了“壬申之亂”、制定大室“律令”、“平京城遷都”等壹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逐步由奴隸制社會轉變為封建制社會。由於租、庸、調的負擔,許多人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山上憶良就是在這樣壹個動蕩、苦難的年代裏,在憂郁、苦悶和矛盾中,度過了他的壹生。

公元716年,山上憶良被任命為國守官職。國守主要是安撫百姓,勸課農田。這使山上憶良有機會廣泛地接觸下層民眾,體察民情,了解地方農民的生活狀況。67歲時,他又被任命為築前國守前往遠離京城的築紫(築前地方的首府)。多年的下層官吏生活使山上憶良親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親身經歷了世道的滄桑。面對社會的動蕩、政治的紊亂,山上憶良終於在離任返京之前,創作出了不朽的現實主義光輝詩篇《貧窮問答歌》。

《貧窮問答歌》收錄在《萬葉集》第五卷“雜歌”中。詩歌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農奴,更是全部被剝削階級。詩人由於自己冬夜因屋漏、雨侵、寒迫無法入睡的窘境想到那些更為窮困的勞動者。“貧尤甚我者,聽我問數言: /妻兒吞聲泣,父母號饑寒。/淒苦此時景,何以度歲年?”詩人不拘於自己壹人之寒暖,不囿於自己壹人之哀樂,而大聲疾呼天下更貧窮的人將怎樣度這艱難的世道。這與我國詩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懼歡顏”所表現的高度的人道主義精神多麽相似。這種對於人民的懸掛,為人民的呼喊,在當時的萬葉歌壇上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詩人山上憶良不同於其他日本古代詩人的特征之所在。

這壹問只是詩人為了引出下文的情境而發出的,那則更是令人怵目驚心:“襤褸如海藻,何以禦此寒?/矮屋四傾頹,稻鋪濕地眠。/妻兒伏腳下,父母偎枕邊。/舉家無大小,嗚咽復長嘆。”壹家人在這種窮愁潦倒之際,更有裏長前來催租催命。兇殘無情的剝削者的出現,頓使詩中的哀嘆、悲啼匯成壹股強烈的控訴聲浪,鋒芒直指階級分化、貧富不均、壓迫深重的社會制度:“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雖然這感慨喟嘆還顯得聲弱氣低,但已清楚顯示出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清醒認識。

山上憶良的詩歌可以說交織著人生的苦悶和貧窮的苦楚,吐露自己的真情。他並非只發自己的個人之嘆,而是與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感嘆相***鳴,甚至還註目於貧富的懸殊和橫征暴斂的世態,這方面的吟詠在和歌史上是少有朋類的,中古以後,無人繼承他的詩風。這同日本那些吟詠風花雪月,舒散個人閑情逸致的文學大相徑庭,他的詩歌經常被後人引用來說明當時的歷史情況。《貧窮問答歌》也因此在萬葉歌壇上卓然高標,慷慨悲歌,大放異彩。

山上憶良的代表作《貧窮問答歌》不僅具有反映民生疾苦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在藝術手法上也表現出獨特的風格。

在詩歌的形式上,山上憶良的和歌創作,常以漢文作序,以序述誌,以長歌吟詠人間的貧苦,世道的滄桑,個人的哀思,以反歌作為歸結和補充,頗似我國文學中的“賦”,在表現手法上大量運用漢詩詞匯及和歌固有的修辭手段,在風格上蒼涼悲壯,跌宕起伏,撼人心弦。《貧窮問答歌》就是以這樣的藝術形式進行創作,以兩個窮人的問答的形式寫成,上闋是貧者問歌,下闋是窮者答歌,最後附上壹首《反歌》。問歌描寫壹個風雪交加之夜,貧者衣單被薄,苦寒難當,雖然蒙頭蓋臉披麻衣,但穿盡所有夜猶寒。由此,貧者推及己人,想到“貧尤甚我者”,定是“妻兒吞聲泣,父母號饑寒”。答歌更進壹步以窮者家族凍餒生活的真實寫照,肯定地回答了貧者的推測。以貧窮者的問答的形式作歌,在山上憶良以前的日本和歌中還沒有作者運用這樣的素材。《貧窮問答歌》壹問壹答,不加修飾,直陳其事,顯得活潑親切,這正有別於古詩的平板、拘謹。所以不論是問者的發問,還是答者的作答,都使人感到真實親切。“風雨交加夜,冷雨夾雪天。/瑟瑟冬日晚,難禦此夜寒。”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就把壹個貧窮文士的處境呈現在讀者面前。整首詩的基調雖然表現的是壹種壓抑的愴然悲冷之情,不過,作者並未呼天搶地、怨天尤人,而是在淒苦中求平和。《貧窮問答歌》可以說與我國“變風”、“變雅”十分近似,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怨詩”。由此可見,山上憶良深受《詩經》現實主義精神影響。《貧窮問答歌》壹詩幾乎是日本“諷喻詩”的濫觴。詩人通過真實生動的描寫,把普遍的社會現象或勞苦民眾的思想感情壓縮在凝煉的詩歌形式中,有時甚至概括在壹兩句詩裏,表現出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山上憶良的作品,留傳下來的不足百篇。但他切中現實的詩作在日本古代詩歌寶庫中卻首屈壹指,開辟了壹個嶄新的創作時代。在《萬葉集》中以柿本人麻呂為代表的宮廷詩人的作品多是奉承天皇的應詔詩或為貴族豪門唱贊歌的詩句,其他詩人的作品也大都以抒發個人內心感情為主,極少有反映社會問題和時代特征的現實主義詩篇。因此,在崇尚“清純”美的日本古典文學中,山上憶良的現實主義作品確實令人耳目壹新。

山上憶良高出於同期其他詩人之處,主要在於他無論敘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割精析微,大膽地表現了他那個時代的真實社會風貌,可稱為萬葉詩歌中獨樹壹幟的現實主義奇葩。他的現實主義詩歌奠定了他在日本古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

(江功藝)

  • 上一篇:賞析
  • 下一篇:阿麗塔有彩蛋嗎?有哪些容易忽略的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