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孩子的成長為什麽需要真愛?

孩子的成長為什麽需要真愛?

真愛就是用生命的行為語言表遮出生命的壹切情懷,表達對壹切存在的熱愛與感激。真愛不是什麽高不可攀和玄妙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融化於生命的每壹個片斷之中,親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朋友之間的坦誠友愛;對長輩、對師長的孝敬與尊重,從這些身邊情懷與愛意引升到對所有認識的人,或者陌生人以及壹切的存在,在這個過程,心靈也隨著成長,成長的心靈更加需要真愛的沐浴,而心靈的成長能促進生命對真愛的理解、對真愛的體驗,能夠驗證真愛的力量,真愛的廣闊與無私,心靈的開放與擴展讓真愛更加無限的擴展,也只有在心靈的開放之下才能釋放出生命的真愛。

未來的社會要變得好,首先要告訴我們的孩子,不要變得冷漠,讓愛永駐心中。特蕾莎修女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壹把椅子的問候

壹個陰雲密布的午後,大雨突然間傾瀉而下,壹位渾身濕淋淋的蹣跚老婦,走進費城百貨商店。看著她狼狽的樣子和簡樸的衣裙,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不理不睬。

只有壹位年輕人熱情地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麽嗎?”老婦莞爾壹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壹會兒雨,馬上就走。”但是,她的臉上明顯露出不安的神色,因為雨水不斷從她的腳邊淌到門口的地毯上。

正當她無所適從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了,他說:“夫人,您壹定有點累。我給您搬壹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壹會兒吧!”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了謝,並向他要了壹張名片,然後就消失在人流裏。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壹封信,信中指名要求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壹份裝潢材料訂單,並讓他負責幾個家族公司下壹季度辦公用品的供應。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壹算,只這壹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於他們兩年的利潤總和。

當他以最快的速度與寫信人取得聯系後,方知她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就是幾個月前曾在費城百貨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當菲利收拾好行李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經是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2歲。

不久,菲利應邀加盟到卡內基的麾下。隨後的幾年中,他以壹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在事業上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靈魂人物。而這壹切都是來自壹把椅子的問候。

通常,壹個希望成功的人,總會不遺余力地獲取“得到”的機會,這是很正常的。不過,聰明的人不僅會抓住壹切“得到”的機會,他們更會抓住壹切“給予”的機會。“給予”不會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利益,但它會為更大的“得到”埋下伏筆。

肯首先“給予”是難得的,“給予”的時候根本就沒想“得到”就更加難得——只有那些胸懷博大的人才可能這樣做。結果,他們“得到”了很多。

小天使和大天使

國際少年鋼琴大賽在某國進行,並進入決賽。該壹位俄羅斯小姑娘出場了,可是,沒有應答的聲音,所有人的目光望向主考官,主考官笑了,說:“上帝告訴我們,就讓我們用耐心表示壹下我們對這位小姑娘機遇的珍惜吧。上帝說,他也要考壹考我們這些人,看我們有沒有資格考別人。”賽場輕松起來,從考官到工作人員到觀眾,都發出愉悅的笑聲。

小姑娘和陪伴她而來的母親出現在考場,幾乎就是狂奔到考場。

母親急於要和主考官說明原委,但是,主考官用手勢阻止了她,他望向小姑娘,說:“孩子。妳是上帝給我們派來的天使,上帝當然要檢驗壹下我們對妳的鐘愛。孩子,準備好了嗎?”小姑娘使勁點頭。每壹位考官、每壹位工作人員都在向著小姑娘微笑。小姑娘面向觀眾,似乎是做了壹次深呼吸。小姑娘走向鋼琴,掌聲響起。小姑娘坐在了琴凳上,可是,她站了起來,這可是壹個意外的動作。她站了起來,整個賽場的人都聽見了她對工作人員說:“這凳子不適合我。”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主考官。要知道,別的選手都是在那張琴凳上演奏的啊,可是這小姑娘說:“這凳子不適合我。”

“哦,可愛的小天使,妳會有壹張合適的凳子的。”主考官說。

工作人員給小姑娘換上了令她滿意的琴凳。小姑娘的演奏開始了。

那可真是美妙的琴聲啊,把妳帶到了蓊郁的林中,陽光幹幹凈凈,小鳥在歌唱,歌唱大森林對她的深情。後來,賽場的人忽然覺得,陽光在琴鍵上舞蹈,彈琴的小姑娘啊,已經和陽光相融。掌聲壹陣又壹陣。演奏結束,掌聲經久不息。在掌聲中她的母親熱淚盈眶。

小姑娘向觀眾鞠躬,向考官鞠躬。她忽然跑到主考官面前向他伸展雙臂,主考官伏下身去,小姑娘湊近他的耳朵,小聲說:“妳是大天使!”

天使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妳心中有愛,自己和別人都可以成為天使。

愛走過的地方,到處都有它的回聲。

壹條小面包

經濟大蕭條時期,壹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裏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來,對他們說:“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妳們每天都可以來拿壹條面包。”

每天早晨。這些饑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裝面包的籃子妳推我嚷,因為他們都想拿到最大的壹條面包。等他們拿到了面包,顧不上向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就慌忙跑開了。

只有格琳琴,這位衣著貧寒的小姑娘,既沒有同大家壹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壹步之外,等其他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剩在籃子裏最小的壹條面包。她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後才捧著面包高高興興地跑回家。

有壹天,別的孩子走了之後,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壹條比原來更小的面包。但她依然不忘親吻面包師,並向他表達真誠的謝意。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面包。發現裏面竟然藏著幾枚嶄新發亮的銀幣。

媽媽驚奇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錢送回去,壹定是面包師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趕快去,把錢親自交給好心的面包師!”

當小姑娘把銀幣送回去的時候,面包師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特意把它們放進去的。我要告訴妳壹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願妳永遠保持壹顆寧靜、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妳媽媽。這些錢是上帝的獎賞。”

天堂的位置

在得克薩斯州的壹所小學裏,壹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經常向瑪琳娜老師詢問天堂在哪裏。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和求知欲望。瑪琳娜老師請來了莫迪神父。

莫迪神父首先在黑板中間畫了壹條線,把黑板分成兩邊,左邊寫著“天堂”。右邊寫著“地獄”。然後對孩子們說:“我要求妳們每壹個人分別在‘天堂’和‘地獄’下面寫下與妳們的想象或期望相符的內容。”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這樣呈現出來了:

花朵、歡笑、樹木、天空、愛情、陽光、詩歌、春天、音樂……

在“地獄”這壹邊,孩子們寫下了這樣壹些字眼:

黑暗、骯臟、惡魔、哭泣、殘殺、恐怖、仇恨、流血、醜陋……

等孩子們寫完之後,神父對他們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天堂是具備了壹切美好事物與美好心靈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人叫作天堂,有人叫作天國。或者凈土,極樂世界。地獄呢?正好相反,是充斥了壹切醜惡事物與醜惡心靈的地方。那麽,有沒有人知道:人間在哪裏呢?”

孩子們說:“人間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地方。”

神父說:“錯了。”

孩子們露出不可解的神色。

神父告訴孩子們:“人間不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裏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裏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聖誕老人的助手

聖誕節到了。

壹個8歲的美國小男孩,聽到夥伴說,世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

為此,他深受打擊,就去問奶奶。奶奶沒有吭聲,拿出10美元讓他到超市給自己的好朋友買件禮物。

小男孩拿著那張不小的美元猶豫起來,給誰買呢?忽然他想起班上的壹個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連壹件棉襖也沒有。於是,買了壹件夾層棉衣回家。

奶奶開車帶他來到郊外這個小朋友的家。他們按了壹下門鈴,把禮物放在門口。然後就躲到壹邊的灌木叢中。

很快,他的朋友來開門了,接著就聽見他驚訝地喊:“媽媽,聖誕老人真的給我送禮物啦!”這時,奶奶微笑著對孫子說:“我們都是聖誕老人的助手。”

愛心的饋贈

裏希納的家靠近大海,村裏祖祖輩輩都以打魚為生。他從小跟隨父親出海,年紀不大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可近來他卻不務正業,迷上了打獵,簡直無可救藥,為這事他沒少挨父親的責備。

離村子不遠有座小山,地勢險要人跡罕至,聽老人講山上常有野豬出沒。要是能打到壹只野豬該有多好啊。山上的野豬令他魂牽夢縈。他下定決心要去碰碰運氣。

那天天還沒亮,裏希納瞞著父親悄悄起床,帶上獵槍、繩索等工具就上山了。他仔細搜尋著,可連野豬的影子也沒看到。太陽已爬得老高,父親還等著他出海,他無奈只好回家,帶著壹身的疲憊和沮喪。走到半山腰,隱約聽到不遠處傳來微弱的叫聲,像是野豬。他立刻興奮起來,循著聲音找去。

果然,壹只小野豬陷在泥沼裏,它已筋疲力盡,只剩頭部露在外面,陷在那兒無法動彈,根本無法逃脫,眼神裏充滿了絕望。真是個冒失鬼。竟然掉到泥沼裏,這是意外收獲,裏希納喜出望外,迅速舉起獵槍對準了野豬。

野豬當然不明白,那枝烏黑的獵槍對它意味著什麽。它用盡最後壹絲力氣試圖掙紮,眼睛直直地盯著面前的陌生人,發出興奮的光芒,竟然把裏希納當成了救星。裏希納端著獵槍猶豫了。

真是個小可憐!裏希納嘆息著放下獵槍,轉而想辦法營救野豬。

要救野豬,首先得保證自身安全,如不小心掉進泥沼非常危險。惟壹的辦法,就是用繩子套住野豬的脖子,拉上來。他拋下繩子,好不容易套上了它的脖子,小心翼翼地往上拉。如果繩子勒得太緊。可能野豬還沒救上來就先被勒死了。但它不懂配合,剛套上去又滑下來。經過反復努力,終於把野豬救了上來,不知不覺兩個小時已經過去了。裏希納渾身沾滿汙泥,坐在地上大口喘氣,開始思索如何應付父親的責罰。

突然,遠處傳來轟隆巨響,天崩地裂壹般。回頭望去,十幾米高的巨浪沖上海岸,鋪天蓋地而來,山下的村莊瞬間被吞噬。看著眼前發生的壹切,裏希納驚恐萬分,不停地顫抖著。

舉世震驚的印度洋海嘯中。他是全村惟壹的幸存者。

這是真實的故事,裏希納住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班達亞齊。他原本帶著獵槍去打野豬,卻為了救野豬耽擱了下山時間,幸運地逃過滅頂之災。究竟是人救了動物,還是動物救了人,很難說清。裏希納得大難不死實屬巧合,可如果不救野豬,巧合會發生嗎?

幸運源於愛心的饋贈。

人不能沒有行善的地方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富瓦社區有三名流浪漢,他們持有行乞證,並在這個社區生活了13年。1998年11月6日,新墨西哥州政府通過壹項法案,對行乞10年以上的乞丐停發行乞證,理由是他們已經非常富裕,不再具有行乞資格。於是,三名流浪漢只好離開新墨西哥州前往佛羅裏達。

富瓦社區的薩姆神父聞知此事,立即表示反對,並致信州政府,要求把三位乞丐重新召回。他說,社區裏不能沒有乞丐,州政府這種想當然的做法,完全是對善良人的褻瀆,是對人性的漠然和不尊重。該法案必須進行修改。

起初,大家都以為薩姆神父是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因為在上帝眼裏,人是無貴賤之分的,無論是富人還是乞丐都是上帝的子民。可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就此事采訪薩姆神父時,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麽回事。

薩姆神父說:“40年來,我曾在富瓦等六個社區擔任神父,這六個社區的人口和富裕程度都差不多,可是其中有壹個社區找我解決心靈問題的人最少,來教堂懺悔的人也不如其他社區多。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是這兒的人不夠虔誠嗎?有壹段時間,我非常困惑。後來我發現。原來這個社區有壹家孤兒收養中心,那兒有五名孤兒,正是這五名孤兒給他們帶來了福音,因為孤兒喚起了他們的善行,孤兒使他們有了行善的地方。而經常行善的人,心靈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再說心靈出現問題的人去行善,心靈也會得到慰藉。富瓦社區的三名流浪漢,也是富瓦社區的福音。現在把他們趕走了,富瓦社區的人想通過布施獲得心靈安慰和滿足的機會也就沒有了,作為壹名神父,我能接受這樣的法案嗎?”

薩姆神父的這段話,後來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結果在新墨西哥州引發了壹場抗議州政府“11·6法案”的大遊行。2000年1月4日,“11·6法案”被取消,三名富瓦社區的流浪漢被警察護送著從佛羅裏達返回新墨西哥州。

在迎接三名流浪漢歸來時。富瓦社區的人全部出動。他們舉著標語,喊著口號,歡呼他們的勝利。從當時留下的照片中,看到這麽兩幅標語:“花時間去幫助別人,會醫治自己的創傷”、“壹個小小的善舉,可媲美於運動壹小時後所得到的舒暢”……當然,還有其他壹些語句,被攝影記者弄得七零八碎,已經讀不成句了。

爸爸,救救小魚

壹位爸爸帶著女兒逛魚市,看到那裏自由遊動的五顏六色的小魚,兩人都不由駐足,不忍離去,於是他買回了壹只魚缸和壹些小魚,並在買魚時就與女兒說好,給小魚換水、餵食的工作由女兒自己來完成,女兒自然是滿口答應了。

回到家看著在魚缸裏自由遊動的小魚,女兒好有成就感,天天爬在魚缸前欣賞小魚的各種表演。

需要換水了,爸爸幫著女兒準備好各種工具,由女兒開始從魚缸裏往外撈小魚,體形龐大的金魚非常溫順,女兒輕易就把兩條全撈到了水盆裏,那些機靈活躍的熱帶魚可不吃這套,女兒費了好大的勁才撈出了幾條體形大些的,那幾條小的便再也撈不出來了。

壹條全身火紅的紅箭進入女兒捕撈範圍,女兒耐心地壹點點縮小包圍圈,終於把小魚逼到壹個死角裏,女兒成功地撈出了小魚,端著紅紅的小魚,女兒長長地呼吸了壹口,向水盆移去,就在移動過程中,小紅箭壹個鯉魚打挺,從小魚網裏壹躍而起,在空中劃出壹道美麗的弧線,然後重重地落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幾個騰挪翻滾之後,地板上立刻留下了被粘落的金光閃閃的魚鱗。

“爸爸,快點,快來救小魚,快點。”女兒被這壹幕驚呆了,嚇得大聲哭叫起來。爸爸立刻跑過去,手裏捧了點水放在小魚身上,以防小魚鱗再次被粘落,同時,取出兩張撲克,左右互夾,把小魚輕輕地放回了水盆裏。

“爸爸,都是我不小心,小魚會不會死啊。”女兒眼淚汪汪地問。

“沒事的,小魚可厲害呢,這是和妳玩呢,過幾天它就沒事了。”爸爸安慰著傷心的女兒。

幾天過後,小魚果然康復,女兒才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廣博愛心的人,因此讓孩子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體驗生命的價值,感受生命的偉大,從而建立起對生命敏感的態度。

壹個乞丐的人生哲學

幾年前攝影師傑佛遜搭乘長途汽車在美國的各城市間漫遊,為他的攝影創作尋找素材。就在這次旅行的最後壹站西雅圖市,他遇見了蘭迪·麥克理。

蘭迪大約有六七十歲,但看起來像已經超過了100歲。他的披肩長發灰白零亂,其間夾雜著頭天晚上在窩棚裏睡覺時沾帶的舊棉絮。他的衣服烏壹塊紫壹塊,渾身散發著酒精和尿汗的氣味。

傑佛遜遇見蘭迪時,他正站在西雅圖市中心的人行道上向路人乞討,他面帶微笑,雙手前伸。其實,他每天都這麽站著,人們從他的身邊來來往往,要麽沒意識到他的存在,要麽幹脆躲避著他。

盡管如此,蘭迪的臉上仍然掛著微笑,他的微笑是真誠和令人愉悅的。那天,傑佛遜在壹旁觀察了很久,他覺得蘭迪是壹個很好的拍攝素材,於是同他談了談,同意付給他壹些小費,他很痛快地答應了。

隨後的三天裏,傑佛遜壹直躲在暗處拍攝蘭迪·麥克理的生活。他還同以前壹樣,站在市中心熙熙攘攘的街口,伸出雙手,面帶微笑向人們討錢。

第三天下午,來了壹位小姑娘,大約六七歲的樣子,穿著整潔合體的衣服,頭上梳著小辮。她走近蘭迪,從後面輕輕拽了拽他的衣角。蘭迪轉過身,小姑娘伸手將壹個東西放到他的手心裏,剎那間蘭迪喜笑顏開。只見他馬上伸手從口袋中掏出什麽放進小姑娘的手裏,小姑娘也頓時興奮不已,歡蹦亂跳地向不遠處壹直向著她的父母跑去。

這個情景是傑佛遜沒有料到的。他激動地連連按下快門,幾乎把其間發生的每壹個細節都全部拍攝下來。當時他很想立刻從隱蔽處跳出來,看壹看壹個乞丐和壹個小女孩究竟交換了什麽神奇的東西,但他最終還是努力地克制了自己。當這壹天的工作結束後,傑佛遜終於向蘭迪提起困擾了他壹整天的問題。

“很簡單。她走過來,給了我壹枚硬幣,反過來,我又送給了她兩枚。”傑佛遜感到很疑惑,問他為什麽這樣做。蘭迪·麥克理攤開雙手解釋道:“我想告訴她,妳付出了,妳就會收獲得更多。”

爸爸,我愛妳

壹位爸爸回到家裏,壹身的疲憊讓他只想在沙發上坐壹會兒。這時女兒走過來,看了爸爸壹眼,神秘兮兮地對他說:

“爸爸,我想送妳壹個好東西。”

“好啊,爸爸看看,妳能給爸爸壹個什麽樣的禮物。”爸爸振作精神深情地看著眼前可愛的女兒。

女兒走了,關上了書房的門,過了壹會兒,她從裏面走了出來,手裏拿著壹張小紙片,笑盈盈地送到爸爸面前。對他說:

“爸爸,這就是我送給妳的禮物,收下吧。”女兒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

女兒遞來的是壹張有著幾十個漂亮小卡通美女的紙片,爸爸沒有看出有什麽不同,只以為這是女兒最心愛的東西,她壹定是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他了。

爸爸認真地說了聲:“謝謝,悅兒,爸爸非常喜歡張小卡片。”便想繼續他的放松。

女兒顯然著急了:“爸爸,妳看看背後,還有東西呢。”眼睛裏閃著亮。

爸爸翻過了背面。那裏是壹張有橫格的紙。背景是壹些散落的花瓣兒,上面有女兒用藍色彩筆寫的壹句話:“我愛爸爸。”字的周圍還有女兒畫好的壹朵小花和壹片樹葉。

爸爸的心立刻被愛的蜜意滿滿地包圍起來,身體的疲憊立刻煙消雲散。這是女兒自己心裏的話,雖然平時對女兒的管束與教育比較多。可是女兒並沒有因此與他產生距離,她仍是他親愛的女兒,他仍是她最愛的爸爸。

讓孩子與親人產生濃厚的深情,是孩子建立愛的意識的第壹步,只有在愛的氛圍中,孩子才會接受我們的教育。沒有愛不成其為教育,沒有愛不成其為成功。

紅色玻璃球

愛達荷州東南部的壹個小鎮上,有壹位名叫米勒斯的小蔬菜商。在經濟大蕭條的時期,米勒斯先生總是在路邊擺壹個小菜攤,鎮上的人辦完事回家時,就順便到這裏采購壹些新鮮的蔬菜。

當時食品和錢都極度緊缺,物物交換就被廣泛采用了。

在鎮上,有幾個家裏很窮的孩子,他們經常光顧米勒斯先生的菜攤。不過,他們似乎並不想購買什麽東西,只是來欣賞那些在當時非常珍貴的物品。盡管如此,米勒斯先生總是熱情地接待他們,就像對待每壹個來買菜的大人壹樣。

“妳好。巴裏!今天還好吧?”

“妳好,米勒斯先生。我很好,謝謝。這些豌豆看起來真不錯。”

“可不是嘛。巴裏。妳媽媽身體怎麽樣?”

“還好。壹直在好轉。”

“那就好。妳想要點什麽嗎?”

“不,先生。我覺得妳的那些豌豆真新鮮呀。”

“妳要帶點兒回家嗎?”

“不,先生。我沒錢買。”

“妳有什麽東西和我交換嗎?用東西交換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幾顆贏來的玻璃球。”

“真的嗎?讓我看看。”

“給,妳看。這是最好的。”

“看得出來。嗯,只不過這是個藍色的,我想要個紅色的。妳家裏有紅色的嗎?”“差不多有吧!”“這樣,妳先把這袋豌豆帶回家,拿個紅色玻璃球。”

“壹定。謝謝妳,米勒斯先生。”

“下次來的時候讓我看看啊。”

每次米勒斯先生和這些小顧客交談時,米勒斯太太就會默默地站在壹旁,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談判。她熟悉這種遊戲,也理解丈夫所做的壹切。鎮上還有兩個像巴裏壹樣的小男孩,這三個孩子的家境都非常不好,他們沒有錢買菜,也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可以交換。為了幫助他們,又顯得很自然,米勒斯就這樣假裝著和他們為壹個玻璃球討價還價。就像巴裏,這次他有壹個藍色的玻璃球,可是米勒斯先生想要紅色的,下次他壹準兒會帶著紅玻璃球來,到時候米勒斯又會讓他再換個綠的或桔紅的來。當然打發他回家的時候。壹定會讓他捎上壹袋子上好的蔬菜。

多年以後,米勒斯先生因病去世。鎮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遺體告別,並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問,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

在長長的告別隊伍前面,有三個引人註目的小夥子,壹位身著戎裝,另兩位頭戴禮帽,身著筆挺的黑西服白襯衫,相當體面莊重。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靈柩前。小夥子們走上前去,逐壹擁抱她,親吻她的面頰,和她小聲地說幾句話。然後,她淚眼蒙蒙地目視他們在靈柩前停留。看著他們把自己溫暖的手放在米勒斯先生冰冷蒼白的手上。這三個小夥子就是當年經常用玻璃球之類的小玩藝兒和米勒斯先生交換蔬菜食品的那幾個窮孩子。在同米勒斯太太握手慰問的時候,他們告訴她,他們多麽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謝他當年“換給”他們的東西。

現在,米勒斯先生再也不會再對玻璃球的顏色和大小改變主意了。這三個孩子也再不需要他接濟度日,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雖然米勒斯先生壹生從沒發過大財,可是現在,他完全有理由認為:自己是愛達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經失去生命的右手裏。正握著三顆晶瑩閃亮的紅色玻璃球。

從地獄到天堂

有壹個人想看看地獄與天堂的區別。他先來到地獄。地獄的人正在吃飯,但奇怪的是,壹個個面黃肌瘦,餓得嗷嗷直叫。原來他們使用的筷子有壹米長,雖然爭先恐後夾著食物往各自嘴裏送,但因筷子比手長,就是吃不著。

“地獄真悲慘啊!”這個人想。然後他來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飯,壹個個紅光滿面,歡聲笑語。但奇怪的是,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壹米長的筷子,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在互相餵對方!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生活在同樣壹個世界中,但每個人每天都面臨天堂和地獄的生活:當我們懂得付出、幫助、愛、分享,我們就生活在天堂;若只為自己,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實質就等於生活在地獄裏。

天堂和地獄,就在自己的心裏。

愛人者人愛。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所有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的人,所有具備人格魅力、影響力的人,所有事業成功、家庭和睦、生活快樂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而且能讓身邊的人感覺到他是愛他們的。他們受人歡迎。因為他們真心關心別人、重視別人。

紐約電話公司曾就電話對話做過壹項調查,看在現實生活中哪個字使用率最高,在500個電話對話中,“我”這個字使用了大約3950次。這說明,不管妳實際狀況如何,在內心中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每壹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視、被關懷、被肯定的渴望,當妳滿足了他的要求後。他就會對妳重視的那壹個方面煥發出巨大的熱情,並成為妳的好朋友。

美國19世紀哲學家兼詩人拉爾夫·沃爾都·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壹,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有壹天,有個名叫沙都·遜達·辛格的人和壹個旅伴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發現雪地上躺著壹個人。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但他的同伴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能想象丟下這個人,讓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當他的旅伴跟他告別時,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放在自己背上,他使盡力氣背著這個人往前走。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溫暖起來,那個人活過來了。過了不久,兩個人並肩前進。當他們趕上那個旅伴時。卻發現他死了——是凍死的。

心中有多少愛,才能分享多少愛。只有內心充滿陽光的人。才能給別人帶來光明。席慕容說,人活在世上,關鍵是要有愛的能力,而不是被愛。

  • 上一篇: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象,張大是創造的力量,
  • 下一篇:夫妻現場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