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法國哲學咖啡館對法國社會的作用和人文影響

法國哲學咖啡館對法國社會的作用和人文影響

自十七世紀起,咖啡館在法國首都出現並取得成功,各式的咖啡館在整個法國如雨後春筍壹般地開張了。從表面上看,這些咖啡館和小酒館、飯館壹樣,只不過是壹些消費場所。但是實際上,大大小小的咖啡館促進了社會多樣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伴隨著咖啡館數量在法國的飛速增加,以及它在法國人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咖啡館文化也在逐漸的形成。

(壹)咖啡館:百姓的公***客廳

法國人交流思想的地方有三處:壹曰教堂,二曰沙龍,三曰咖啡館。

教堂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聚會場所。雖然許多信仰天主教的法國人還保留著每周去教堂禮拜的

習慣。但是,現代生活,使很多年青人都難以適應這壹傳統。

“沙龍”

壹詞源於法文的譯音,原意

是指貴族家的客廳。封建時代,沙龍曾是達官顯貴們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地方。現代社會,沙龍作為交流思想的場所發展了,並且已從西方擴展到東方,但是,它在大多數情況下未脫附庸風雅人士聚會之嫌疑。至少,它是屬於文人雅士們的,與普通老百姓無緣。而咖啡館的出現,為各社會階層的人提供了壹個公***沙龍。列翁·都德被譽為對巴黎每壹塊石頭都了如指掌,他曾言,咖啡館較之沙龍更是法國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在法國,咖啡館不是屬於少數人的,它是屬於每壹個法國人。那是每壹個法國人,包括街頭流浪漢都可以花上幾個法郎就有權利去的地方。因此,它比沙龍更具普遍的意義。咖啡館對法國人來說壹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親切的角落。

法國人,不論其性別、年齡、職業,都喜歡在咖啡館裏逗留:在鄉下,農民們以前的生活節奏

完全都是按照農活的勞作時間進行。當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咖啡館,他們常常在閑余時間聚在咖啡館:“有的人規律性地去咖啡館是為了和老朋友碰面,有的人去那裏是為了玩遊戲。還有人是為了去找到誌同道合者聊聊自己滿腹的政治觀點。最後,壹些單身漢們,為了節省燈油錢、取暖煤炭費以及報紙費來這裏打發時間。”

[2]

從巴黎到外省,從鬧市到僻靜的小巷,從大都市到小村鎮,到處都有數不勝數的大大小小、形

形色色的咖啡館:有上流社會式的,也有鄉村式的;有知識型的,也有藝術型的;有熱烈的,文

爾雅的,也有平和的,或者抑郁的。許多咖啡館還都有露天咖啡座。在不同時間進入不同的咖館,可看到各式各樣、變化萬千的景象,從中可獲得豐富、多樣的體驗和感受。在咖啡館裏,人們可以什麽都討論,也可以什麽都不聊。人們的話題包羅萬象:感情、工作、體育、電影、鄰居,所有跟生活有關的話題。“在咖啡館,人們總是聊很久。人們在咖啡館既可以找到片刻的寧靜,又不會覺得寂寞。人們去咖啡館可以獲得與外界交往和交流的樂趣。推開門,點壹杯咖啡,就可以融入到人群之中了。

”咖啡館可以說是法國社會的縮影,真切地反映出了法蘭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咖啡館:人民的議會

1.

咖啡館中的“政治家”巴爾紮克曾經說過:“咖啡館的櫃臺就是人民的議會。”這句話明確地揭示了法國咖啡館和法國人政治生活的緊密聯系。事實上,在法國,咖啡館不僅僅是娛樂和休閑的場所,而且也是大眾聚在壹起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地方。

所有人,無論他的社會地位如何,也無論他屬於哪個黨派,都可以在壹種自由、熱烈的氣氛中

5

自由發言。在咖啡館裏,各類的報紙可供客人免費翻閱。激進派們壹邊閱讀著報道時局的頭版頭條或者是政治措施,壹邊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政客們也常常造訪咖啡館,在那裏,他們可以聆聽各種意見。出版界的記者們,也常去咖啡館,他們在這裏獲得新的消息、期待壹次有趣的訪談或者就坐在咖啡館修改、編輯文章。

各種有爭議的觀點在咖啡館得到傳播。這裏是反對黨人的聚集地。因為匿名,這些反對黨人可以無所顧忌地對當權政府發表激烈的言論。有的時候,壹場討論會可以在人群中引起極大的反響。在咖啡館裏,人民反思時政;在咖啡館裏,革命思想的火花得以綻放。咖啡館與法國人政治生活的緊密聯系,我們可以在孟德斯鳩1721 年的作品裏找到印證:“如果我是這個國家的君主,我就要關掉咖啡館,因為這些地方很容易讓人們的頭腦發熱。我寧可看到他們在小酒店裏喝得醉醺醺的,至少他們不會做出對自己有害的事情,但是咖啡帶給他們的狂熱,對國家的未來而言,會讓他們變得危險。”

2. 醞釀法國大革命的咖啡館

還是以普羅科普咖啡館(Café Procope)為例。這家咖啡館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成為了革命的加速劑。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三位關鍵人物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是這家咖啡館的常客。他們在那裏宣揚革命思想並且在那裏討論革命事宜。他們的“信徒”們也成為這裏的常客。

事實上,巴黎所有的咖啡館在法國大革命前夕都是相當活躍的,尤其是皇家宮殿回廊下的咖啡館,更是呈現出壹片奇特驚人的景象。來到這兒的人們不僅將咖啡館擠得水泄不通,壹些滿懷期待的群眾,更是挨在窗邊門外聚精會神地聆聽辯論家的演說。咖啡館裏的辯論家往往不是站在椅子上就是跳到桌子上對群眾高談論闊;他們的激昂演說,也常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傳遍全巴黎,引起議論紛紛。以出身記者兼小冊子作家的德穆蘭(Camille Desmulins)為例,他那充滿改革狂熱的思想,使他不斷公開地在佛伊咖啡館裏從事演說,鼓勵巴黎人民起義推翻當時的王權。

除了普羅科普咖啡館,好多政治和歷史運動都和咖啡館緊密的聯系在壹起。我們可以說,每家政治咖啡館都有它固定的客人:丹東派常去德吉貝爾咖啡館和夏赫邦吉耶咖啡館(le Guibert et le charpentier);奧爾良黨人是南錫咖啡館和雪佛利爾咖啡館(le Nancy et le Chavelier)的常客;保皇黨人則常聚集在米拉波咖啡館(le Mirabeau);正統派黨人則選擇德斯瑪爾咖啡館(Desmare)。

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壹些咖啡館裏找到這壹政治特征的痕跡:議會大廈旁的咖啡館裏常常會看到國民議會議員們的身影;熱衷政治的法國壹般民眾也常聚集在咖啡館裏談論政治。與大革命時期不同的是,人們對政治話題的討論不再那麽熱烈激昂,而是在壹種很平靜輕松的氣氛中展開的。

(三)咖啡館:法蘭西思想的搖籃

法國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火花是從咖啡館中迸發出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發源於啟蒙學者們在咖啡館的高談闊論,並由此向全世界傳播。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及百科全書派學者們就是在“普羅科普咖啡館”裏決定,以人文和科學精神向中世紀神學和蒙昧傳統挑戰

[3]

巴黎的“普羅科普咖啡館”具有其他咖啡館無法企及的光榮歷史,它招待過法國攝政時期的名流貴婦人,大革命時期的雅各賓派政治家丹東、羅伯斯庇爾,復辟時期的浪漫派詩人繆塞。普羅科普咖啡館幾經榮衰,歷經坎坷,今天依然存在,它坐落在巴黎草地聖日耳曼街區壹條狹窄、陰暗的小街上,成了巴黎的文化遺跡之壹。

當然,咖啡館的政治全然不同於貴族沙龍或歌劇院包廂的政治。法國大革命時期,貴族和保皇派也曾聚集在咖啡館中散布謠言,蠱惑人心。革命家馬拉對此非常不滿,曾壹度想取締咖啡館。幸虧他沒有這麽做,否則,這將是法國咖啡館歷史上壹個抹不去的汙點。

據說,第二帝國時代,法國政治家甘必大曾在咖啡館裏聯絡新聞界朋友和其他同誌,***同擁立***和。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政治家克萊門梭曾活躍在蒙馬特爾高地的咖啡館中,與文人畫家們相交甚歡,並因此而贏得各界社會進步人士青睞,榮登法國總統寶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德國蓋世太保嚴加控制,但是,巴黎和各大城市的咖啡館仍然堂而皇之地成為抵抗運動的首要聯絡點,法國人之善於周旋和不乏精明,由此可見壹斑。

在現代社會裏,咖啡館早已沒有舊時代的政治密探了,與此同時,咖啡館政治也式微了。

(四)咖啡館內的啟蒙之聲

18世紀,位居歐洲文化發展中心地位的法蘭西,因為社會上所存在的各種形態之聚會場所,織

就出壹張錯綜復雜又四通八達的文化傳播網,法蘭西所發生的文化事件迅速地感染歐洲各地;而當時的啟蒙作家與思想家,則是這張文化傳播網的中樞。這些啟蒙哲士透過各種交流的方式,

與巴黎、外省甚至整個歐洲的進步人士結盟,形成壹個以傳播科學及理性為宗旨,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文化***和國”。

然而在這股文化氣氛中,巴黎咖啡館的興起與林立,為“文化***和國”裏的文人哲士提供了壹

個發揮的空間。啟蒙作家們,有時在咖啡館裏伏案疾書,有時則是在咖啡館裏回響著理性與激情的聲音,然後透過出版與傳播,激蕩出時代的巨變。

普羅科普咖啡館見證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歷史,甚至可以說是壹個啟蒙大師的搖籃,在

18世紀經常光顧普羅科普咖啡館的文人中,我們可以發現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盧梭(Jean acques Rousseau,1772-1778)、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和博馬舍(

Baumarchais,1723-1799)等壹連串響亮的名字;“百科全書派”的領袖狄德羅(Diderot)和達朗貝爾(d’Alembert)正是在這裏推出了第壹部《百科全書》

除了普羅科普咖啡館以外,塞納河右岸,皇家宮殿區內的攝政咖啡館(Café de la Régence),

在啟蒙時代則是壹家以靜謐及沈思聞名的咖啡館。法蘭西小說家勒薩日(

Alain Ren LeSage,1688-1747)整日在此創作,偶爾想要享受片刻寧靜的盧梭,也會造訪此家咖啡館。

(五)咖啡文人的聚集地

在法國大革命結束之後,法國咖啡館推動了文化、文學和繪畫的發展。在這個和平時期,這些

創造性活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咖啡館也成為了藝術創作地。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編輯、

繪畫家還有音樂家都將咖啡館作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蒙特馬特高地區內、

還有蒙特巴納斯區內營業地咖啡館,深受這些藝術家們的歡迎。

1.

藝術家的靈感源泉

這些咖啡館成為了藝術家們靈感的源泉地。在“公***沙龍”的咖啡館,作家可以遇到各類的人,

他們觀察咖啡館裏的客人,試圖去了解這些人的個人經歷,為自己的創作準備素材。咖啡館中的景象給創作者們以靈感。海明威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鈴鼓咖啡館(Cafédu Tambourin)的圓咖啡桌旁度過的:“這是壹個令人愉快的咖啡館,幹凈、熱情而且好客。我將我的破傘晾起來,將我的舊氈帽掛在長椅上方的掛衣鉤上,點上壹杯牛奶咖啡。服務生給我端來咖啡,我從我上衣的口袋裏掏出我的本子、筆,然後就開始寫作。”

2.

寧靜的創作氛圍

藝術家們也可以在咖啡館裏尋找到創作所需的那份寧靜。當他們開始新的作品時,他們需要在

喧鬧的氣氛中的壹份寧靜。正如壹位音樂家所說:“我常來這裏寫歌。我喜歡在這裏找到壹個寧靜

的角落,這樣我可以思考,因為我是音樂家、藝術家、作曲者。我喜歡獨處,我不喜歡太靠近人群,

但是我也不喜歡太遠離人群。所以,我來咖啡館了。”這也是兩位著名的作家:讓?保羅?薩特和西

蒙娜?波伏娃選擇花神咖啡館(Caféde Flore)作為他們的“辦公室”的原因了:“我們倆完全就

待在這家咖啡館了:從早上九點到十二點,我們在這裏寫作,然後我們去吃中飯,下午兩點我們又重新回到這裏,和我們的朋友們聊天壹直到晚上八點。晚飯後,我們在這裏會見預約的客人們。這可能對妳們來說顯得有些奇怪,但是我們在花神咖啡館就像在家裏壹樣。”除了這兩位文學巨匠,在十九世紀末,查理?莫哈(Charles Maurras)就在這裏寫出《在花神的標誌下》(Sous

le signe deFlore)壹書;在1913 年,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將咖啡館的壹樓改編輯室:《巴黎之夜》

文學期刊就在這裏問世;

萊昂

保爾?法爾格

每天都要在“花神”待上壹到二個小時進行創作。

3. 藝術家的收容地

咖啡館也是藝術家們的收容地。許多的藝術家在成名之前都是窮困潦倒的,但是無論他們是誰,成名的或者貧困的藝術家,都可以進入咖啡館。客人只需支付少量的錢,甚至可以分期支付壹杯咖啡的費用:“李必庸(Libion),圓亭咖啡館(la Rotonde)的老板,還會接待那些身無分文的藝術家們;即使有人偷偷地拿走遺忘在櫃臺上的羊角面包,這位老板也會裝作什麽都沒有看到。”

4. 藝術家的作品 某些法國的咖啡館還是藝術家們的小型作品展覽廳。他們為藝術家們提供展出新作的場所。當藝術家還沒有成名的時候,他們沒有錢在畫廊裏展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在壹些咖啡館,特別是拉丁區內的咖啡館內,老板允許藝術家們將新作掛在墻上做裝飾。因此畫商們也會常到這些咖啡館裏尋找好的作品。

此外,有的咖啡館還設立了自己的文學獎項。每年,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麗普咖啡館(la Brasserie Lippe)還有花神咖啡館(le Flore)都會頒發文學獎,為的是獎勵並鼓勵年輕作家們。現在,這些文學獎成為了法國文化生活的壹部分。

  • 上一篇:團員自我評議範文9篇
  • 下一篇:賈樟柯:“江湖”是屬於每個人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