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關於“我心有主”的作文素材

關於“我心有主”的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1.1926年,英國皇家學院院士肯?萊文發現壹個大沙漠中有壹個叫比賽爾的小村莊。它緊靠壹片綠洲,從這裏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時間,可是奇怪的是,這裏卻沒有壹個人走出過沙漠。肯?萊文問那裏的人:為什麽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來他們嘗試過多次,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來。肯?萊文當然不信,他雇了壹個叫阿古特兒的當地人,讓他帶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們走不出去的原因:原來他們不認識北鬥星,在茫茫大漠裏沒法準確地判斷方向,所以他們走的路線實際上不是直線而是壹條弧線。肯?萊文告訴阿古特兒,妳白天休息,晚上朝著那顆星星的方向壹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後來,阿古特兒就成了那裏第壹個走出沙漠的人。如今那裏成了旅遊勝地,那裏樹著壹座阿古特兒的銅像,銅像的底座上刻著這樣壹行文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感悟: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上,也有這樣的沙漠,很多人走不出去,並不是因為沙漠太大,大到我們根本無法走出去,而是我們沒有選定方向。人要改變命運,創造新的生活,除了需要壹種勇於追求的精神,還應該選定人生的方向。

2.宋代範仲淹有誌於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壹位姓朱的人家。範仲淹稍微懂事之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5年中間竟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困倦已極,便用冷水沖洗壹下頭臉。他連稠粥都不夠吃,所以常常忍饑挨餓熬到下午才吃飯。就這樣,他勤奮地學習,《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之旨,便都領會並精通了,從而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誌向,不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而且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感悟:誌向,是人生的導航,是事業的基石,是前進路上的指南針。壹個沒有誌向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只會在空中東搖西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了誌向而不去努力也是不行的。壹個人想要成功,關鍵是確立了誌向以後,要像範仲淹壹樣堅持不懈,勤奮不已。無數事實還表明:壹個人確立的誌向越高,那麽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

3.陳毅元帥的父母回四川安家時,他給負責陪送的同誌約法三章:壹、把兩位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不要驚動省委。二、找普通民房住,不向機關要房子。三、安家事宜,自行解決。

感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陳毅知道律己才能律人,律己還要抵制各方面的誘惑。當今的社會有太多的誘惑,那麽如何才能做到遇誘而不動,遇惑而不迷呢?主要的是要懷律己之心,把握好自己。

4.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之後,有人曾炮制了壹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壹批所謂名流對這壹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撻伐。可是,愛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論必然勝利,對噠伐不屑壹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壹個人反駁就夠了,壹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他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堅持研究,終於使“相對論”成為20世紀的偉大理論,為世人所矚目。

感悟:自信,是建築在對前途充滿必勝心理基礎之上的優秀心理素質。沒有自信,就沒有成功。愛因斯坦獲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因為他自信。不過,光自信,不行動也不行。我們都知道,自信只是成功的壹半,它畢竟還不是成功。

6.有壹天,牛頓在花園裏散步。突然,壹個熟透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打在他頭上。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考。他想:蘋果離開樹枝,為什麽壹定要向地下掉呢?為什麽不飛向天空和別的方向呢?因此,他推想地心有壹種吸引力,又推想這種吸引力對任何物質都存在。他通過研究,提出了計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就這樣,牛頓由掉蘋果而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對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感悟:思考,是人類向科學進軍的先導,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偵察兵,是創造發明之花的陽光雨露,是攀登科學高峰的階梯。牛頓正是有了對蘋果落地的深深的思考,才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

7.1905年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壹天,他的好朋友約他上咖啡館,並為他準備了他向往已久的美味食品——伏爾加魚子。可是,在餐桌上,愛因斯坦只顧熱烈地評論著慣性定律,倒把特意為他準備的伏爾加魚子忘得壹幹二凈。當同伴問他吃了什麽時,他壹臉茫然,說:“不知道。啊,那難道是魚子嗎?”

又有壹次,愛因斯坦擔任了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主任後的壹天,這天下班後,愛因斯坦便匆匆地往家裏趕,可是走到半路,他忽然覺得連自己的家在哪裏也不知道,只好打電話到辦公室詢問秘書小姐,最後得由秘書小姐領他回家。大家知道這件事後,都覺得好笑,但同時更加深了對這位“不諳世事”的科學家的敬意。

感悟: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是因為他對科學研究孜孜不倦,在勤奮、專註的鉆研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常常鬧出了壹些笑話。平常人做平常事也應該專註。如果專註於某壹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只要妳努力做得更好,總會有不尋常的收獲。

8.梁啟超認為,其壹,讀書要分精讀和瀏覽兩類。他說:“我們壹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間不夠用,不能博取資料。”其二,有些書要熟讀成誦。他說過,瞎炮時候讀《史記》能背誦十之八九。他說:“我希望熟讀成誦的有兩種,壹種是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壹種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讀書筆記。天天讀書,能背誦的只是極少數,要鞏固讀書效果,只能靠讀書筆記。做筆記的方法很多,可以“自立若幹門類,標錄摘記作將來著述資料。”

感悟:讀書如同戰鬥,不僅需要高超的戰術,而且需要高明的戰略。簡而言之,就是讀書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生拼死殺。方法恰當,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

9.貝多芬是眾所周知的世界著名作曲家。1796年,貝多芬才26歲,就創作了最初3首奏鳴曲。可是痛苦向他扣門了,由於治療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轉為慢性中耳炎,聽覺越來越衰退。1820年,他的兩耳完全失聰,這對聽覺要求比別人更完善的作曲家來說,是個多麽大的打擊啊!

貝多芬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為了克服失聰的困難,他就坐在樂隊近旁,看樂器演奏和演員歌唱。到了晚年,這個辦法也不頂用了。他就用壹支小木桿,壹端插在鋼琴箱裏,壹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他壹生給人類留下了9部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5部鋼琴協奏曲、1部小提琴協奏曲、16部弦樂四重奏等等,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感悟: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這仿佛註定了在今後的生活道路上將遭遇各種困難和折磨。如果比壹味追求順境,就會失去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生長在溫室裏的花朵是無法抵擋外面的風風雨雨的。還是巴爾這紮克說得好:“苦難對於天才是壹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壹筆財富,對弱者是壹個萬丈深淵。

哲理故事

1.壹位屢屢失意的年輕人請教壹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來意後,便在他的面前放了兩只裝滿了茶葉的杯子,他用溫開水沖了壹杯,叫年輕人喝。年輕細細喝了幾口,發現壹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開水沖了另壹杯,沒沖滿,只見茶葉在杯子裏上上下下地沈浮著,壹會兒,壹絲細微的清香便緩緩地從杯中溢出來,接著高僧又往杯裏加了點沸開水,壹***加了三次水,裏面的茶葉壹次比壹次沈浮得厲害。年輕人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細細地品味了壹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壹切全都明白了。 感悟:同樣的茶葉,兩種不同溫度的水就致使壹杯索然無味,壹杯卻香氣四溢。其實,人生就猶如壹片茶葉,只有在艱難險阻中沈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礪,才能真真實實地體味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壹次次的沈浮與磨礪中,生命便變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人生何止僅如壹片茶葉,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感悟,大自然的造化都可以與人生相比擬,並且因人的精神、追求、心境的不同,其比擬的哲理意味亦不同。同是壹枝梅花,有人感慨她孤寂,有人贊嘆她傲霜之風骨;同是壹塊石頭,有人覺得它冥頑不化,有人欣賞它堅韌固守。

2、壹師傅教兩個徒弟釀酒之法:選端午節正午顆粒飽滿的米,與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水的水珠調和,註入千年紫砂鑄成的陶甕,密封九九八十壹天,直到雞鳴三遍後方可啟封。兩個徒弟找齊了所要材料,然後進行了漫長的等待。終於,第八十壹天到了,兩人夜不能寐。遠遠地傳來第壹聲雞鳴,過了很久,才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聲雞鳴到底什麽時候才會來呢?很難斷定。其中壹個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陶甕,裏面全是像醋壹樣酸、中藥壹樣苦的水!他只能失望地把它灑在地上。而另壹個,雖然好奇心像壹把野火在他心裏燃燒,讓他按捺不住想伸手,但他卻還是咬著牙,堅持到了三遍雞鳴後才啟封。甕裏是苦甜清澈的酒,芳香醉人!只是多等了壹遍雞鳴,結果卻大想徑庭。

感悟:有的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也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到底,而且這個“底”,有時會是壹年,有時只是幾天,有時僅僅是“壹遍雞鳴”而已。故欲有所創造者,壹定要練壹練這個堅持的功夫,努力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總之,人生在世,貴在堅持。誰能堅持到底,誰就會取勝。

3、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問弟子:“壹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冥思苦想:“孤零零的壹滴水,壹陣風能把它吹沒,壹撮土能把它吸幹,其壽命有幾何?怎麽會不幹呢?”……弟子們都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裏去。”

感悟:①個人只有置身於集體中時,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使自己青春永駐,流芳千古。②無論是仁人誌士,還是英雄偉人,其力量和貢獻比之人民群眾,只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主義觀點,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③任何有成就的人都來自群眾,應把自己看作群眾中的普通壹員,不然就會如離開大海的“壹滴水”,失去光澤和活力。

4、壹位動物學家在對生活在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動物進行考察時,發現壹個奇怪的現象:生活在河東岸的羚羊與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僅繁殖能力強,而且奔跑的能力也強。這位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做了壹項試驗:從河的兩岸各捉10只羚羊,彼此交換。壹年後,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東岸的羚羊僅剩下3只,其余的都成了狼的囊中物。

動物學家揭開了謎底: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壹群狼。它們為了活命,必須同狼進行“競爭”,因此,它們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則相反,它們缺少天敵,沒有生存能力,所以越活越弱小。

感悟: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也就沒有發展。其實人生到處都存在著競爭,球場、賽場、官場、戰場、考場等等。有競爭才有壓力和動力。競爭能讓人奮起直追,不斷超越自我。

6、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壹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擡頭邁著大步,壹進門,他的頭就狠狠的撞在門框上,疼得他壹邊不住地用手揉搓,壹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壹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妳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壹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妳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壹生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生活準則之壹,從而受益終生。後來,他成為壹代偉人。在這壹次談話中他說:“這壹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感悟:要想進入壹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7、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名叫曾參,他很有學問。

有壹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她的小兒子也要跟著去。母親不讓去,兒子就在後面哭個不停。母親哄著他說:“好孩子,妳在家,等我回來給妳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這話也被曾子聽見了。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聽見曾子在霍霍地磨刀,像是真要殺豬的樣子,急忙上前勸解道:“我說殺豬,只不過是哄孩子,妳倒認真起來。” 曾子說:“不能和小孩隨便開玩笑。孩子小,還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都模仿著父母的言行。現在妳向他說謊話,這是叫孩子撒謊呀。母親現在說謊,孩子長大後也要向別人說謊,怎能這樣教育孩子呢?”

曾子的妻子聽了,點了點頭,認為曾子說得對。曾子拿起刀把豬殺了,曾子的妻子也把豬肉燉得很香給孩子吃了。

感悟:誠實是心靈純凈的折光,不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壹個人擁有了誠實,也就擁有了生命的黃金。教育應從孩子幼小心靈健康開始,否則,壹切將無從實現。

8、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因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要他靈活壹點:“世道這樣亂,梨恐沒有主了。”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仍舊口幹舌燥地艱難前行。那人滿面羞愧。

感悟:那路人的主張有點“靈活性”,許衡卻表現了高度的原則性。也許我們背負了太久的枷鎖的壓迫,以至於我們如今可以超越對社會有益的原則,可是我們應該想到當原則被視為可以超越以後,就會出現壹系列現實問題,人情、金錢、權力……壹切都可以超越原則,那來之不易的民主社會如何維系?

9、貝爾太太在亞特蘭大城外修了壹座花園。花園又大又美,吸引了很多遊客,人們在園子裏盡情地唱歌、跳舞、歡笑。貝爾太太越看越生氣,就在園中掛起了壹塊牌子,上面寫著:“歡迎來此遊玩,不過本園的草叢中有壹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毒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采取緊急救助措施,否則性命難保。”這個主意還真管用,那些貪玩的遊客見了牌子就望而卻步。幾年後,貝爾太太的園子因走動的人太少而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

感悟:貝爾太太完全可以和人們壹起***享自然之美,***享人際關系的和諧之美,然而她的錯誤做法卻破壞了這壹切,遊客們望而卻步,貝爾太太也空懷孤獨、寂寞。事實說明:人與人之間***享才擁有快樂。***享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人們若能在***享中達到溝通和理解,達到***同提升和進步,就更好了。

10、壹個生物學家在壹家農場見雞群裏有只老鷹,於是問主人:“為什麽鳥中之王,會落魄到這般與雞為伍的地步?”主人說:“因為我壹直餵它雞飼料,在雞舍裏長大,所以它壹直不想飛,而且它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壹只老鷹了。”生物學家說:“不過,它到底是壹只老鷹啊,應該壹教就會的。”經過壹番討論,兩人準備將鷹放飛。第壹天失敗了,第二天又失敗了。第三天,生物學家把老鷹帶到山上再次鼓勵它說:“妳是壹只老鷹,屬於藍天和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奇跡出現了,老鷹慢慢張開了翅膀,最後發出了壹聲勝利的長鳴,沖向天際。

感悟:①贊美產生動力,動力創造奇跡,奇跡源於激勵。教育要註意因材施教,不可想當然或壹刀切。多壹點激勵,少壹點批評;多壹點理解,少壹點指責;多壹點支持,少壹點譏諷。若能這樣,差生也會奇跡般地變成優生。②環境造就人。舒適的環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戰鬥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經歷風雨和挑戰。③目標影響成長。認識自己,明確目標定位。是鷹就應翺翔於天際,不要委身於雞群生活。

11、從前,有壹個懶惰到極點的人,因為這個人實在懶得什麽事也不肯幹,最後家人給了他3只飯團兒,將他趕出了家門。懶漢不知去哪兒才好,他把裝有飯團兒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無目標地走著。走著走著,肚子餓了。懶漢寧願忍著饑餓,也不願解開包裹拿出飯團。這時,從對面走來壹個頭戴鬥笠張大著嘴巴的人。懶漢心想,莫非他餓慌了,才把嘴巴張得這麽大?於是他對戴鬥笠的人說:“餵,妳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嗎?裏面還有3只飯團兒,讓壹只給妳怎麽樣?”那戴鬥笠的人回答說:“妳說什麽呀,我的老弟,我正愁鬥笠的繩子松了,而系起來又是那樣地麻煩,所以才張大嘴,好讓下巴去繃緊那繩子呢!”

感悟:“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壹個基本條件。”(恩格斯語)兩個懶漢哪裏懂得這個道理。“莫生懶惰意,休起怠荒心。”(吳承恩語)大家應知道:懶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誘惑的溫床,疾病的搖籃。懶惰是我們的死敵。

12、壹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裏?”

蘇格拉底說:“妳們還是先幫我造壹條船吧!”

這群年輕人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壹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壹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了壹條獨木船。

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壹邊合力劃漿,壹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妳們快樂嗎?”

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感悟:快樂到底是什麽?有的人擁有巨額財富,有的人擁有極高的榮譽,有的人贏得了蕓蕓眾生的仰慕,可是他們卻無法擁有那長久的快樂。因為那些都只是身外之物,無法了結心靈的煩惱,更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滿足。能不能得到這種快樂,並不是由外在的環境來決定的而是完全由自己的行為來決定。快樂是壹種幽雅的心態,是任何其他的什麽都無法取代的感覺。

13、莊子帶領弟子出遊,行至山中,遇見伐木工人正在伐樹。弟子問:為什麽那棵長得很歪的樹不伐?答:伐了無用。至暮,投宿壹老友處,友人欲殺鵝相待,家仆問殺哪只,主人說:殺那只不會叫的。

感悟:樹有用而被伐,無用而得以保全;鵝因不成器而被殺,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專尋特型樹呢?那麽直樹反而不中意。鵝主人若是喜靜而怕噪呢?當下砧板伺候的,只怕。。。

智慧故事

1、壹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大聲呼喊而喑啞……為什麽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大師問:“妳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麽?”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面裝的是我每壹次跌倒時的痛苦,每壹次受傷後的哭泣,每壹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了妳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妳扛著船趕路吧!”“什麽,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麽沈,我扛得動嗎?”“是的,妳扛不動它。”大師微微壹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 上一篇:這裏關於題目的作文,800字左右。
  • 下一篇:消防安全作文壹等獎5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