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白居易的《村夜》鑒賞

白居易的《村夜》鑒賞

村夜 唐?6?1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註釋賞析:“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這首(村夜)詩,乃詩人閑居鄉村,因慈母謝世,情緒傷感,難以入眠,面對鄉村秋夜之景所作。全詩樸實無華,恬靜淡雅,宛如清風拂面,詩意盎然。 詩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幅鄉村秋夜圖:經霜的野草灰白壹片,草叢中隱約傳來秋蟲細碎的嗚叫聲。夜已深了,人們都已入眠,村南村北的鄉間小道上,已沒有行人的蹤跡,詩人獨自壹人步出前門,望著廣袤的田野,只見白色的蕎麥花,在皎潔的月光照射下,猶如壹片燦爛耀眼的白雪。 這首詩在意象的選擇和組合上,可稱得上匠心獨運。詩人沒有用全景式的描繪秋夜的蕭瑟淒清來烘托渲染其哀傷之情,正如詩人所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人抓住深秋鄉村之夜的特點,擷取“霜草、秋蟲、行人絕、野田、明月、養麥花’幾種景物,以流暢通俗的語言,以“有盡之言” 抒發了心中的“無窮之意”。 此詩語言的運用也頗具特色。葉少蘊在(石林詩話)中言:“詩下雙字極難,須使七言五言之間,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興致全見於兩言,方為工妙”。 這可以說是對雙語描狀作用之精要概括。白居易之(村夜),首句連用兩個雙語,寫霜草之“蒼蒼”, 使其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更為恢宏;寫蟲之“切切”,把秋蟲之嗚叫描繪得更為淋漓盡致,這是非雙語描狀所無法達到之效果。 此詩在結構上同樣具獨到之處。首句寫草、寫蟲。第二句寫人,兩句關系甚密,正因深秋寒夜,且夜已深沈,方使行人絕跡,又因行人絕跡,萬籟俱寂,方聞秋蟲之低吟。第三句,是詩中兩聯之轉折,由近而遠,由村莊到田野,使全詩前後—體,渾然天成。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是此詩又壹特色。灰白的霜草,蕭瑟淒清,低鳴的秋蟲,如泣如訴,行人絕跡,萬籟俱寂,此番景象,不正是詩人此刻孤獨寂寞、情緒傷感的寫照嗎?然而,當詩人步出前門,眼望曠野,展現在詩人面前的又是另壹番景象,蕎麥花開,在明月的銀光之下,燦爛耀眼,使人耳目為主壹新,精神為之—振。朗朗乾坤,冬去春來,四季交替,此乃自然規律。此時,秋將去,冬欲來,春天還會遠嗎?秋夜,固然有蕭瑟,有淒涼,但也有成熟,有收獲,更有欣欣向榮的春之潛存。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難道不是如此嗎?生老病死,不可抗拒,何必沈溺其中,作繭自縛呢?想到此,詩人心情豁然開朗。可以說,詩中,詩人有感傷,有孤寂,但沒有頹廢,沒有消沈;有驚喜,更有希望,有詩人對自然的自覺把握,更有對生命寧靜平和的思索。因此,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在(唐宋詩醇)中盛贊其“壹味真樸,不假裝點,自具蒼老之故,七 絕中之近古者。”評價甚為中肯。

  • 上一篇:盲人的作家有哪些
  • 下一篇:綜合科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