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梁山好漢有多少人死於征遼之戰?

梁山好漢有多少人死於征遼之戰?

戰死(***59位)(始自征方臘)

1、雲裏金剛 宋萬(戰死於潤州)

2、沒面目 焦挺(戰死於潤州)

3、九尾龜 陶宗旺(戰死於潤州)

4、百勝將 韓滔(戰死於常州)

5、天目將 彭玘(戰死於常州)

6、白面郎君 鄭天壽(戰死於宣州)

7、操刀鬼 曹正(戰死於宣州)

8、活閃婆 王定六(戰死於宣州)

9、醜郡馬 宣贊(戰死於蘇州)

10、金眼彪 施恩(戰死於常熟)

11、獨火星 孔亮(戰死於昆山)

12、井木犴 郝思文(戰死於杭州)

13、金槍將 徐寧(傷於杭州,後死於秀州)

14、浪裏白條 張順(戰死於杭州)

15、小霸王 周通(戰死於獨松關)

16、沒羽箭 張清(戰死於獨松關)

17、雙槍將 董平(戰死於獨松關)

18、花項虎 龔旺(戰死於德清)

19、插翅虎 雷橫(戰死於德清)

20、急先鋒索超(戰死於杭州)

21、火眼狻猊 鄧飛(戰死於杭州)

22、赤發鬼 劉唐(戰死於杭州)

23、喪門神 鮑旭(戰死於杭州)

24、通臂猿 侯健(杭州之戰溺死於海中)

25、金毛犬 段景住(杭州之戰溺死於海中)

26、立地太歲 阮小二(戰死於烏龍嶺)

27、玉幡竿 孟康(戰死於烏龍嶺)

28、兩頭蛇 解珍(戰死於烏龍嶺)

29、雙尾蠍 解寶(戰死於烏龍嶺)

30、矮腳虎王英(戰死於睦州)

31、壹丈青 扈三娘(戰死於睦州)

32、飛天大聖 李袞(戰死於睦州)

33、八臂哪咤 項充(戰死於睦州)

34、鐵笛仙 馬麟(戰死於烏龍嶺)

35、錦毛虎 燕順(戰死於烏龍嶺)

36、賽仁貴 郭盛(戰死於烏龍嶺)

37、小溫侯 呂方(戰死於烏龍嶺)

38、九紋龍 史進(戰死於昱嶺關)

39、拼命三郎 石秀(戰死於昱嶺關)

40、跳澗虎 陳達(戰死於昱嶺關)

41、打虎將 李忠(戰死於昱嶺關)

42、白花蛇 楊春(戰死於昱嶺關)

43、病大蟲薛永(戰死於昱嶺關)

44、摩雲金翅 歐鵬(戰死於歙州)

45、菜園子 張青(戰死於歙州)

46、中箭虎 丁得孫(死於歙州)

47、聖水將軍 單廷珪(戰死於歙州)

48、神火將軍 魏定國(戰死於歙州)

49、青眼虎 李雲(戰死於歙州)

50、石將軍 石勇(戰死於歙州)

51、霹靂火秦明(戰死於青溪)

52、險道神 郁保四(戰死於青溪)

53、母夜叉 孫二娘(戰死於青溪)

54、出林龍鄒淵(戰死於青溪)

55、摸著天 杜遷(戰死於青溪)

56、催命判官 李立(死於青溪)

57、金錢豹子 湯隆(死於青溪)

58、鐵臂膊蔡福(死於青溪)

59、短命二郎 阮小五(死於青溪)

朝廷任用(***9位)

60、玉臂匠 金大堅(禦前聽用,後任職於內府禦寶監)

61、紫髯伯 皇甫端(禦前聽用,後任禦馬監大使)

62、聖手書生 蕭讓(受職於蔡太師府)

63、鐵叫子 樂和(王都尉府中使令)

64、神醫 安道全(調禦前聽用)

65、鎮三山 黃信(仍任青州)

66、病尉遲 孫立(仍任登州)

67、小尉遲 孫新(隨兄回登州任用)

68、轟天雷 淩振(仍受火藥局禦營任用)

病逝(***13位)

69、青面獸 楊誌(患病,寄留丹徒,後病逝)

70、船火兒張橫(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71、沒遮攔 穆弘(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72、毛頭星 孔明(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73、旱地忽律 朱貴(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74、錦豹子 楊林(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痊愈返回飲馬川,受職求閑)

75、白日鼠 白勝(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76、笑面虎朱富(看視病人,後病逝於杭州)

77、豹子頭 林沖(病逝於杭州)

78、病關索 楊雄(病逝於杭州)

79、鼓上蚤 時遷(病逝於杭州)

80、大刀 關勝(飲醉酒墜馬,後病逝於北京大名府)

81、鐵扇子 宋清(患病在家,不詳)

返鄉、出海(***15位)

82、小遮攔 穆春(看視病人,後返鄉為民)

83、浪子 燕青(出走於杭州)

84、混江龍 李俊(詐病於蘇州,後出海,為暹羅國之主)

85、出洞蛟 童威(看視李俊,後隨李俊出海)

86、翻江蜃 童猛(看視李俊,後隨李俊出海)

87、神行太保 戴宗(終老於泰安州嶽廟)

88、活閻羅 阮小七(終老於石碣村)

89、小旋風 柴進(辭官務農)

90、撲天雕 李應(返鄉)

91、鬼臉兒 杜興(伴李應返鄉)

92、母大蟲 顧大嫂(隨夫回登州)

93、獨角龍 鄒潤(辭官返鄉)

94、壹枝花 蔡慶(返鄉為民)

95、鐵面孔目 裴宣(返回飲馬川,受職求閑)

96、神算子 蔣敬(返鄉為民)

毒斃(***3位)

97、玉麒麟 盧俊義(被毒斃於淮河)

98、呼保義 宋江(被毒斃於楚州)

99、黑旋風 李逵(被毒斃死於潤州)

自縊(***2位)

100、智多星 吳用(自縊於宋江墓前)

101、小李廣 花榮(自縊於宋江墓前)

出家(***5位)

102、入雲龍 公孫勝(出家)

103、神機軍師 朱武(投公孫勝出家)

104、混世魔王 樊瑞(投公孫勝出家)

105、花和尚 魯智深(坐化於杭州)

106、行者 武松(出家並終老於杭州) (歷史上是殺了奸臣蔡鋆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

抗金(***2位)

107、雙鞭 呼延灼(後抗金陣亡)

108、美髯公 朱仝(後立戰功)

l

擴展資料:

創作基礎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並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

《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誌賣刀、晁蓋等結夥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宋元之際,還有不少取材於水滸故事的話本。在元雜劇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發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小說取材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擄獲。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壹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誌、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壹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書名由來

“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壹句。但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壹直存在異議。

壹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壹面教書,壹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壹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裏‘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水滸傳

  • 上一篇:滑稽攤位錄音材料
  • 下一篇:中秋插畫裝飾-中秋節繪畫怎麽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