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渡漢江翻譯及賞析是什麽?

渡漢江翻譯及賞析是什麽?

渡漢江有兩首,壹首是唐代·宋之問《渡漢江》,另壹首是唐代·李百藥《渡漢江》。分別介紹這兩首的全文翻譯及賞析。

第壹首唐代·宋之問《渡漢江》

全文: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翻譯:客居嶺外與家裏音信斷絕,經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註釋:

漢江:漢水。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陜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書:信。

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賞析:

《渡漢江》詩意在寫思鄉情切,真實地刻畫了詩人久別還鄉,即將到家時的激動而又復雜的心情。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矯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何況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蔔存亡,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詩人沒有平列空間的懸隔、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這三層意思,而是依次層遞,逐步加以展示,這就強化和加深了貶居遐荒期間孤孑、苦悶的感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斷”字“復”字,似不著力,卻很見作意。此詩人困居貶所時那種與世隔絕的處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歷歷可見,鮮明可觸。這兩句平平敘起,從容承接,沒有什麽驚人之筆,往往容易為讀者輕易放過。其實,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這個背景,下兩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句描寫詩人逃歸途中的心理變化。“近鄉”交代詩人因長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離貶地,走近家鄉。所謂“情更怯”,即愈接近故鄉,離家人愈近,擔憂也愈厲害,簡直變成了壹種害怕,怕到“不敢問來人”。

此詩不僅有巧妙的抒情藝術,而且有更深刻的體會。作者用逐層遞進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後,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傾訴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

創作背景

此詩壹說作於公元706年(宋之問神龍二年)作者途經漢水時。武氏去世後,唐中宗將其貶為瀧州參軍。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十月宋之問過嶺,次年春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寫下了此詩。另壹說,此詩是李頻由貶所瀧州逃歸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所作。

第二首唐代·李百藥《渡漢江》

全文:

東流既彌彌,南紀信滔滔。水擊沈碑岸,波駭弄珠臯。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飛毛。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勞

翻譯:

東邊漢江水勢很大,流到南方更見其滔滔。水流拍打著古時的沈碑岸和解佩渚,聲勢駭人。江水可含住漫天星光,可看得見淺處的江石,在船下波濤洶湧。

桅上的烏鴉在輕輕的翻動著羽翼,嬉戲的飛鳥落下了羽毛。遊子的心裏滿腹愁緒,我便書寫下來替代他的憂愁。

註釋:

彌彌:漸漸。

南紀:南方。《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此二句是說漢江水勢很大流到南方更見其滔滔,也可見作者是從漢江上遊乘船到襄陽的。

沈碑岸:襄陽城西北有萬山;其下有沈碑潭,在縣西北五裏。《晉書·杜預傳》:“預好為後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壹沈萬山之下,壹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

珠臯:即解佩渚。據《襄陽府誌》載:鄭交甫在這裏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贈;轉身走了十來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見了。

含星:珠玉曰含,是說星光如玉。

浮蓋:漂在水上的船。

檣烏轉輕翼:桅上的烏鴉在輕輕地翻動著羽翼。

多緒:滿腹愁緒。

賞析:

全詩極具動感。船行江中由上遊而下,途徑襄陽正值拂曉,因此江水便有彌彌之感。“水激”、“浪駭”,皆為聽覺。接下來才是“霞光”、“曉氣”,此為視覺。

舟中夜行徹夜無眠,可見客心多緒。長歌壹曲所驅散的不僅是旅途的疲勞,更多的則是心中的疲憊。可見“翰藻沈郁”(《新唐書》)所評不虛。

  • 上一篇:論文海報怎麽制作?如何匯報學術海報
  • 下一篇:精選高中生作文素材積累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