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古箏專業畢業論文 秋夜思 關於作品的相關知識和分析

古箏專業畢業論文 秋夜思 關於作品的相關知識和分析

從審美風格看古箏音樂鑒賞

藝術作品(審美對象)在其體貌、風采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類型,我們將這種體貌、風采類型視為“審美風格”。鑒賞者可以從這種風格中可以看出其創作主體的品格和氣質。本文通過對典雅、悲情、壯美等不同風格的梳理,反觀和闡述了不同風格的古箏音樂作品在藝術形式、結構鋪排、內容題材、意蘊內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點。

壹、古箏音樂中的典雅美

典雅是優美這壹美學風格的重要形態之壹,以獨具壹格的情調贏得人們的青睞。典雅與粗俗相對,指的是斯文優雅。楊廷芝在《詩品淺解》中講道:“典則不枯,雅則不俗。”典雅的音樂作品壹般“端莊中雜流麗”,文詞雅致,猶如新出芙蓉,格調清新而脫俗;節奏柔和緩慢,不以剛勁、粗重取勝,而是娓娓道來,猶如春風化雨,細水淙淙,平靜而緩緩地感染人。

在音樂語言運用或樂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實典重,旋律壹般體現出舒緩、閑適的特點。這決定了在樂風上,作品多具有輕盈、秀雅、舒展、自由、勻緩等品格,有些則格調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濃厚。樂曲“動中有靜”的柔和的安排和表達方式帶給人們以和諧、靜謐的審美感受。

在題材方面則多摹寫山水,吟詠花鳥自然之趣,從中寄托人們鐘情於自然的情感。壹般的描繪山水的作品在風格上都較為典雅,無論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講究適中,娓娓道來。這些作品展現的是大自然無限的生機和生趣,帶給人們的是壹種安詳、閑適與平和的審美感受。在這裏,人們可以在旋律中滌蕩心胸,聞聲而近自然。

在意蘊上,可謂“閎約深美”,多追求以“和”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達中追求適中、平正和勻稱,由此也多蘊藉綿密,余韻悠長,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為人們呈現出的是壹種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著人們追求悠閑適意的人生觀和審美觀。

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個子範疇,具有不同的美學意境:

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壹般體現出平和閑適、溫潤和雅的境況;古雅則意趣貴高,追求壹種高遠的意境;清雅則是壹種最高“雅”靜的體現,它是對濁的升華,對俗的超越,作品裏浸著壹股股不染塵俗的清氣,給人以超塵棄俗、沖淡質樸的審美感受。

山東箏曲《琴韻》是壹首溫潤和雅的小曲。雖是北派箏曲,但樂曲整體旋律走向平穩,起伏不大,樂風中正而平和。潮州箏曲《平沙落雁》則更多體現出古雅的格調。樂曲營造出“秋水***長天壹色,孤鶩與落霞齊飛”的美妙意境。又如《鐵馬吟》,樂曲中獨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對古琴音色的模擬,營造出壹種古樸、優雅的氛圍,讓人忘記塵世,身臨肅穆的禪院。客家箏曲《出水蓮》則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箏曲由著名客家箏大師羅九香先生從民間樂曲《出水蓮》發展變化而來,經過削刪、加花潤色的加工而成為目前廣為傳奏的曲目。樂調因與中原古調的歷史淵源而具有古樸之風,更因為民間的加工而呈現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壹首樂曲。格調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將梅花舞羽翻銀、亭亭玉立於風雪中的形象和高潔的品格巧妙瀉於指下。此曲可謂“以最清之音寫最清之物”的寫照。潮州箏曲《寒鴉戲水》是潮州弦詩樂十大套中最富詩意的壹首。整體上,樂曲格調嫻雅清新,又不失諧謔。樂曲從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鋪排結構,以及在節奏上的跌宕變化,巧妙地刻畫出寒鴉(即魚鷹)悠閑自得的步態以及追逐嬉戲於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粵樂箏曲《平湖秋月》壹曲猶如清風從人面拂過,清新的旋律令人聯想到美不勝收的深秋月夜。

典雅的古箏音樂作品註重聲韻互補,重視意境的拿捏和營造,通過顆粒性的彈撥樂聲織就的音串、形象的音響模擬效果和起伏錯落有致的旋律讓聽眾展開聯想和想象,每位聽眾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閱歷和修養來描繪自己心裏的詩情畫卷。《漁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兒高》等古箏樂曲無不如此。

二、古箏音樂中的悲情美

悲劇性是審美風格中的又壹重要類型或形態,在中外很多藝術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占有壹定的比重。就審美意義上的悲劇性而言,它講究對主體深刻的情感體驗,與現實生活中所常見到的悲劇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意義。進入審美領域的悲劇壹般都通過主體個人生命的摧殘、毀滅乃至不幸遭遇,彰顯出主體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撓和堅強。

中國與西方在悲劇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傳統。同是悲劇性,中西方對它的性質界定、對它的主觀感受和認識是個不相同的。這源於雙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拋開導致這種不同屬性和不同感受認識的緣由,但就美感表現、美的性質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愴”,中國作品則多“悲傷”或者“傷感”。西方的悲劇美是要給人當頭壹棒,悲的尤其徹底和淋漓。而中國音樂作品在悲劇的感受方面是以壹種“哀怨”、“哀惋”方式體現出來,也恰如此,“哀怨”成為中國悲劇性音樂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調和陳述方式。藉此,筆者將這種在音樂作品裏所寄寓和渲染的“感傷”、“哀怨”等情感基調稱為悲情。之所以這種作品能打動人,拋開形式,單看內涵或內容,完全是因為它的悲情美。

與典雅的作品娓娓道來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樂作品則要大起大落,極具情感沖擊力和爆發力。音樂作品在結構上多宏大,形式鋪排巧妙復雜,節奏快慢起伏搭配,時而似佳人悲泣,淒楚悱惻;時而象暴雨將臨,情感揮灑淋漓盡致。尤其是刻畫古代女子心境與情緒的作品,充分把古箏在表現腔韻方面的優勢給發揮了出來。《和番》、《落院》中陳杏元的憤懣獨白、《漢宮秋月》中宮女的淒涼心境儼然是古箏左手技法的訴說和吟唱功能的範例。

從樂曲的旋律走向來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調式運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調式,對於“4”、“7”兩個音尤其講究。在技法的運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視左手的技法和由此產生出的多種腔化音。陜西箏派中的壹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現方面獨具壹格。陜西箏曲《姜女淚》、《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樂曲中左手遊移的變化產生出壹種仿佛人的哭訴、哀嘆的腔調。箏曲《長相思》就運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陜北信天遊風格的音樂為素材,調式的獨特將壹位懷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畫地惟妙惟肖。

在意蘊方面,豐富而深刻。樂曲多借文學故事、詩詞作品等為情境進行創作,或“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抑或“塞客衣單,霜閨淚盡”。欣賞者在接連不斷、張弛有度的樂音串中與藝術主題***命運,同命運。樂曲作品在“聲文”方面重視主體的情感體驗,那麽相應地在題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藝術主題或對象的情感為主。壹些表達情感母題的樂曲也很容易將人們打動,如《陳杏元和番》、《昭君怨》、《漢宮秋月》、《文姬思漢》等。如《陳杏元和番》,樂曲通過大指掌關節發力而來的托劈結實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邊遊搖邊按顫的音響將主人公悲憤、抑郁的情緒表達出來。

自古以來,“嘆悲苦,悲離別”就成為人類壹種珍惜自身生命意識的集中體現。悲苦與離別產生了人類諸如憂思、憤懣、傷感、淒苦、惆悵等多種情緒,在藝術作品中則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傷之作。如刻寫閨閣之怨的,它往往描寫在封建禮教壓抑女子的苦悶、壓抑之心境,正值風華的女子悲嘆獨守空閨、韶華盡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時女子聽命家長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閨中怨》(河南箏曲);反映出於無奈背負歷史使命而出國和番的《昭君怨》、《陳杏元和番》、《陳杏元落院》、《妝臺秋思》;反映宮中女子淒淒冷秋夜,思念遠方親人,唯有寄月傷情的《漢宮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對弟子顏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嘆的《嘆顏回》;反映“追思盛德,淚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對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淚》等,無不飽含著藝術形象主體的憂郁、憤懣卻無可奈何的感傷情緒。創作箏曲《陌上桑》(閻明、劉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楊娜妮曲)等,都在延續著對人類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寫和創作。這些都是因個人遭遇不平的個中哀愁悲怨,僅僅是悲情題材中的壹個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義愛國之士憂國憂民、感傷時事、感嘆故國家園的正義彈唱。箏曲《哀江頭》、《臨安遺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頭》表達了詩人對國難家難的悲嘆。唐代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巨大創傷,戰亂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布,百業俱廢,詩人杜甫面對此情此景,悲痛、悲憤、悲傷,心系蒼生而百感交集。《臨安遺恨》則描繪了忠義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園社稷的難以平靜的心緒和悲情。

中國人不僅僅悲嘆個我的命運,也容易因時節、環境的變化而傷感難耐,如“悲秋”便是中國人文化心理長期積澱下來的壹種“時間”悲情。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時節,秋風颯颯,草木搖落,群鳥移徙,萬物歸寂,人們深陷壹種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種思緒湧上心頭,自感自嘆,自憐自傷。代表樂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箏》等。暮夜沈昏也是人們容易動心的時辰,傍晚或者深夜時分,人們或思念故國家園,或思念親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箏曲《鴻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沈》、《楓橋夜泊》、《秋夜思》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之主體的思念感傷,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在樂曲中被刻畫得形象生動。

三、古箏音樂中的壯美

在審美風格中,壯美和優美是壹對對立的範疇或者形態。作為壹個獨立的形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藝術作品中,壯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壯美與其他美相比,若將優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嬌聲評彈的女子,那壯美的作品無疑是手持銅板高聲謳歌的大漢了。它沒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沒有那麽多“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而整體上充盈著大氣和有力的震撼。

壯美的作品往往體現出壹種史詩的美學特點。它以氣勢取勝,多宏偉、壯觀之貌,在樂曲篇幅、樂曲形式、結構鋪排、聲響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動態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壯美的音樂作品往往采用敘事的方式,極具情感張力,旋律具有極為明顯的動勢,這些作品可以模擬狂風暴雨,可以刻畫人們歡快熱烈的勞動場面,包含著對生命的壹種歌頌和肯定。

在音樂語言的運用或者形式鋪排方面,壯美的作品作講究豐厚的織體,講究樂音的飽滿,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點奏、重勾托劈、掃搖等指法,聲響效果震撼人心。

從樂曲的速度來看,壯美的樂曲作品多比較急促,樂曲結構多宏大,音樂的情節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碼頭工人歡快勞動、為拯救國家才站而與風雨搏鬥的《戰臺風》,就通過勞動、臺風、搏鬥、雨過天晴等段落構成,情節典型。樂曲***分五個部分組成:第壹部分以飽滿沈實的和弦開始,形象地描繪了碼頭工人們熱烈歡騰的勞動場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別在箏柱兩側刮奏、大指快速搖指等,模擬出臺風呼嘯而來的氣勢;第三部分以主題音樂幾次變奏,逐漸將音樂推向高潮,形成緊張而強烈的音樂效果,生動地描繪了工人們與臺風搏鬥的場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寬廣舒展,抒發了工人們戰勝臺風後的喜悅心情,演奏這壹部分時,需要把握好度,使雨過天晴,工人們歡欣喜悅的寓意得以完美表達;最後是第壹部分的再現,樂曲磅礴壯闊的氣勢和生動鮮明的形象給聽眾以深刻的印象。

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講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運用壹些掃搖、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縱觀壹些壯美的作品,都強調對特殊技法的運用,比如掃搖,搖指在加上掃弦之後,氣勢和力度明顯加大了。在左手,則經常是在右手彈奏的同時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組伴奏為主,從而將音樂的聲部豐富起來;另外演奏技法也講究快速,比如對點奏(輪抹)的運用。這些在《戰臺風》中都有體現。

近來,壯美的古箏音樂作品也多采用鋼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臨安遺恨》。樂曲開始,鋼琴悲壯的前奏、古箏強有力的和弦與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樂的情緒和基調。樂曲刻畫了愛國英雄嶽飛憂國憂民的焦慮、戰場上英勇戰鬥的豪邁氣概、對自己不能精忠報國的傷感和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們戰勝了大黃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壯美的,作品裏寄寓著對象的豪邁氣概和悲壯品格。

壯美的文藝作品在每個時代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糧。人們在這些作品的審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為人們蓬勃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食糧和源泉。

  • 上一篇:思維導圖小插畫——貝爾阿米的思維導圖怎麽畫?
  • 下一篇:思念家鄉的寫作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