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學科重要人物考點

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學科重要人物考點

 如果想要獲得語文中學教師資格證的考生需要參加中學綜合素質、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和語文學科知識三科的筆試成績合格以及面試成績合格,那麽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有會考些什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準備的2022年教師資格證語文學科重要人物考點,僅供參考!

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學科重要人物考點

考點壹:蘇軾及其作品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蘇軾的散文

 宋代古文家蘇軾各體散文眾多,大致可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和小品文等,這些散文的出現標誌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壹、議論文,以政論、史論為突出。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采交融,感情與理智並註,語言明快暢達,長於形象的說理,頗具文學價值。

 二、記敘文包括碑傳文、記體文及文賦等,而以其中的山水遊記和亭臺樓閣記為代表。憑借議論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於表現對自然景物的賞會與人生哲理領悟之間的融合。山水遊記,如前、後《赤壁賦》,表現出借景立論的特點。亭臺記,如《喜雨亭記》先敘為亭作序之由,次則記雨,再渲染人之喜樂,文章如水波層層蕩開去,文理自然。記敘文多數是文學性散文,將敘述、描寫、抒情錯雜並用,隨意揮灑。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的書劄、題跋、雜記和隨筆為主要文體樣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雜記和隨筆、記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見聞和感受,如《記承天寺夜遊》。這類小品文,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寫作特點是信手拈來,漫筆寫成。

 蘇軾散文藝術特色:

 壹、“辭達”、“通脫”,有圓活流轉、錯綜變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於用比喻,多形象思維。如《前赤壁賦》

 三、有詩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於想象。

 蘇軾的詩歌

 壹、蘇軾詩歌的分類:

 1.社會政事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枝嘆》。

 2.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懷遣興之作,寫流動景色的《江上看山》;寫奇幻煙雲的《登州海市》;寫景寄懷升華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濃厚的身世之感,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

 3.和陶詩:寄情山水,以自適為趣的意味更濃,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平淺而有深味,在藝術上把握了陶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特色,能夠將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寫,達到了“神似”陶詩的地步。

 4.題畫詩:把畫景轉化為詩境,善於寫出畫面的動態,並就畫意進行藝術聯想,揭示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二、蘇軾詩歌藝術特色

 1.“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壹,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以文為詩”實際上是以才氣為詩而獲得成功。

 2.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

 3.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壹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學為詩,體現為好議論、善於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蘇詩兼備各體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壹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壹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蘇軾的詞

壹、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

 1.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個性。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的還采用詞題小序的形式確定表現的內容,交代創作動機。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的抒情貼近現實生活,詞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壹對應。使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面向社會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範圍。

 3.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詞境,把詞家“緣情”與詩人“言誌”結合起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壹和融合。

  二、蘇軾的“以詩為 詞”

 1.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大,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體制,向“士大夫化”發展。

 2.在蘇軾之前的“曲子詞”的曲子,基本上是“輕音樂”“軟性文學”。到蘇軾將詞題小序發展起來,做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論入詞、大量用經、子典故,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如《臨江仙》。蘇詞充分體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詞。

 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在於改變了詞的舊傳統,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

 三、蘇軾詞的風格

 蘇詞的風格是豪放,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風格是多樣化的。

 1.豪放,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婉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此詞為悼亡之作,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置於生死兩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嘆喟中。

 3.清曠,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罕見的多面手,多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不僅僅是文學巨子。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人生經歷、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壹座豐碑!

  考點二:李白及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歌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壹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壹。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壹種排山倒海、壹瀉千裏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詩歌的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壹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禦》二首之壹);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誌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壹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壹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壹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壹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麽自然,不露痕跡;那麽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壹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代表作品

 《望廬山瀑布》,《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的詞賦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作至今仍然未有壹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偽及是否可歸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秋風詞》《結襪子》《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壹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壹種“不可企及”的規範,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壹句。其作為文學史上的第壹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壹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

  • 上一篇:客體關系第四次課備忘
  • 下一篇:以拒絕誘惑為題寫篇作文,最好是自己寫的~謝謝了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