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中國古代有哪些例子是不順應時代潮流的

中國古代有哪些例子是不順應時代潮流的

1、燕王噲行禪讓

燕王曾命令地方官凡是三百石以上俸祿的都將印信繳回,再由子之頒行。子之南面行王事,燕王噲反而稱臣,造老不理政事。燕王噲實行禪讓,這在春秋戰國時代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第二年,燕國發生大亂。將軍市被和太子平結黨聚眾,謀劃攻擊子之。市被領兵包圍子之的公宮,雙方相持很久,始終未能攻克。百姓起而反攻太子平,殺死將軍市被。這次內亂長達數月之久。

周赧王元年(前314),子之終於平息內亂。內亂期間,中山國乘機進攻,攻占方圓數百裏的地方和幾十座城邑,使燕國遭受很大損失。齊國也乘燕內亂之際攻燕,殺燕王噲,擒子之。周赧王元年(前314),趙送燕公子職入燕為王,是為燕昭王。燕昭王求士,後樂毅、劇辛等赴燕,復國。

2、八王之亂

西晉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晉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壹統王朝,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因此,西晉在建國後所制定的壹系列政治經濟措施,都是圍繞著保護士族利益和鞏固自身專制統治為前提而展開的。

基於這些原因和考慮,晉武帝采取了壹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八王之亂發生的重要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安排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他在立皇太子和選太子妃問題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幹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壹,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3、王莽復古改制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采取的壹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壹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

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4、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壹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壹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5、閉關鎖國

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被視為鎖國的開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壹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壹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壹口通商”政策。

這壹政策的長期推行,阻礙了中外聯系,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

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原因之壹。

而且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阻隔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造成國際沖突。影響社會科技發展。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百度百科-八王之亂

百度百科-王莽復古改制

百度百科-閉關鎖國

  • 上一篇:《漁舟唱晚 》
  • 下一篇:古代舞蹈跳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