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養成勤於收集信息的習慣

如何養成勤於收集信息的習慣

好習慣是學生學習最有力的向導。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是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任何習慣都不是壹朝壹夕就能養成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才能形成的。因此,我把“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訓練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既教給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又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他們收集相關資料,讓他們逐漸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

“勤於收集素材”是蘇教版國家標準中六年級語文“習慣”中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好處,還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勤於收集信息的習慣。但是任何習慣都不是壹朝壹夕就能養成的,而是要經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才能形成的。為了讓學生逐漸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導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然後將收集資料的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各個階段。

首先,傳授收集信息的方法

古語有雲:“送人魚三餐;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好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而差的方法可能會阻礙它們。“所以,我在教學習慣中勤於收集數據的時候,就教學生收集數據的方法。

1.鼓勵學生在圖書館、書店、課外書中“采蜜”。

在教授“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學校圖書館,引導他們查閱資料,從目錄開始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通過略讀的方式閱讀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進行收藏。告訴他們,在圖書館或書店看到的東西,時間久了就會忘記。我該怎麽辦?我還教他們收集信息的法寶:

首先,制作卡片。在教學中,我展示卡片的樣本,組織學生自己制作卡片,或者告訴學生去文化用品店買卡片。教學生分類抄寫。壹個問題壹般寫在壹張卡片上,內容太多可以寫在幾張卡片上。

第二,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文筆。告訴學生在閱讀書籍、報紙、雜誌時要隨身攜帶紙筆,隨時記下所需材料的內容或相關的感受和體會。

第三,剪貼報刊。利用班級組織剪報活動,從報紙和出版物上剪下有用的材料,或者用復印機復印,然後剪貼。指導學生將應剪切粘貼的材料分類粘貼在筆記本、活頁紙或卡片上。

2.引導學生在網絡世界中上網、搜索。

書再多,也有“不夠用”的時候。有些東西在學生能接觸到的書籍和資料中很難得到滿足。現在,電腦已經進入千家萬戶,上網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東西,甚至我們可以足不出戶環遊世界。教師應帶領學生進入機房,並結合教學指導學生收集所需信息。

3.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參觀過程中打獵。

“妳在紙上得到的東西是淺薄的,妳永遠不知道妳必須去做。”大詩人陸遊的這句教子名言,今天依然適用。課外書和電腦網絡固然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信息,但去實地,在面試中獵取壹些人物的內心經歷或者壹些民俗的信息,也是壹種方式。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等活動,並在活動中指導學生收集信息。

第二,信息收集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

有人說,“語文是加法的藝術”,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圍繞教材,而應該把教學內容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有效地引導學生獲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信息,並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將為語文課堂教學註入活力。我們每教壹篇課文,都可以引導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材料,對人物、情節、內容都有用。包括作者簡介、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等。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背景信息,可以向學生展示無限宇宙中豐富多彩的生命畫卷和自然奧秘,可以促進學生進入探索幽僻之地、尋求成功和胡思亂想的學習情境。

例如,在講授《二泉映月》壹文時,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搜索“二泉勝跡”、阿炳及其代表作等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完全向學生介紹人物及相關背景,而應結合學生所掌握的信息,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把握對課文中師父的兩句豐富的句子“妳還年輕,長大後,妳會聽到許多來自二泉流水的美妙聲音”和“他仿佛聽到了深深的嘆息、悲傷的哭泣、憤怒的傾訴、倔強的哭泣……”的理解,組織討論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於是,課堂上相關信息資料和文本內容的滲透互補,個性化閱讀體驗觀點的融合碰撞,亮點紛呈,學生們妙語連珠,將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和對阿炳的憐憫與同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使用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中心,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學生就能從中受益匪淺。因此,學生每次預習課文,除了排除課文中的障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外,更多的是收集與文章相關的信息;學生每學完壹篇課文,就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故事,課文中主人公的生平事跡等。,再去讀它們,無疑會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把語文課本讀得更厚。

第三,收集素材貫穿作文教學。

中國有句諺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中,這個“米”指的是學生的寫作材料。學生的寫作素材大部分來源於生活,也有壹部分來源於課外閱讀。如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整合,不僅能有效地引導教師創造性地“教”,還能讓學生自主地“學”。輕點鼠標,世界就在眼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收集寫作素材。比如寫風景的時候,搜索“自然風光”;記敘文,點擊“時事新聞”;寫動物的時候可以搜“動物世界”...學生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蘇教版國家標準六年級語文第壹冊練習題5要求介紹壹個我家鄉的產品,先寫它的外在特征,再寫它的價值或用途。寫作前,我組織學生走進機房,打開電腦尋找相關資料。無錫的特產有各種信息,無錫醬排骨,太湖“三白”,陽山水蜜桃。所以我會指導學生如何選擇素材,用“刪選”的方法提取自己需要的寫作素材。

通過收集材料的活動,學生不僅找到了寫作材料,還鍛煉了他們收集材料的能力,為他們今後在互聯網上獨立搜索材料奠定了基礎。

第四,收集材料貫穿口語交際教學的始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主要應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實際的交際任務”。由於地理和教材的限制,有些題目的內容必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壹定的距離,學生缺乏應有的體驗和感受,所以無話可說;有時候,有些同學的交流語言幹巴巴的,枯燥無味。為什麽?原因是這些學生腦子裏語言儲備少,胸無墨跡。他們如何能言善辯?所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學生可以去圖書館和機房查閱相關資料,解決無話可說或有話可說卻難以啟齒的問題。比如在講授世界名城概論時,學生在課前收集了大量世界名城的圖片和資料。交流中,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介紹城市地理位置。有的介紹城市的歷史意義;壹些介紹城市的政治和文化...內容真的很精彩。

荀子說:“不積跬步,不可行萬裏路;不積小流,成不了河。“信息材料的積累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壹大亮點。教師不僅要註意課堂上信息的整合,還要引導學生註意信息的收集和應用,這樣學生收集和積累信息的能力就會逐步培養起來。

  • 上一篇:項目管理求職簡歷
  • 下一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寫作《發揮聯想和想象》教案三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