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1

 壹個藍色的橡皮泥蘿蔔,擺在桌前,預示著自己未滿足的童年。妳也許會說:“蘿蔔不是紅色的嗎?怎麽變成藍色蘿蔔呢?”如果妳想知道答案,就來讀壹讀畢淑敏的《藍色蘿蔔》吧!

 蘿蔔和童年,兩個完全沒有關系的東西,卻在作家的神來之筆下,顯得密切相關,人的壹生有幾個童年呢?答案永遠只會有壹個——1個童年。這篇文章中的壹位母親,只因為自己的虛榮與粗暴,奪去了自己孩子的僅有童年,請家長捫心自問,自己的童年是否過的愉快、無憂無慮呢?對於我來說,壹個初中生來說,童年是遙遠的、是夢寐以求的,在我心中它是比金錢貴萬倍,可是它已離我而去。

 畢淑敏是壹位感性與多情的心理學者,在文章中,她通常將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使我對她的作品愛不釋手,這篇便是我的最愛。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文章中孩子被拿走橡皮泥時的情景,但他那時的心情我完全可以感受,僅僅因為壹個“孝”字,他就能忍痛割愛把自己的最愛拋棄了,但他的母親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此,孩子的童年被剝奪。

 我相信,上億孩子中,有60%~80%的孩子的童年被家長所剝奪,我從小就被父親所學習我毫無興趣的東西,等我在壹次比賽中失利了,父親從不安撫我,反而責罵我,試問,對壹樣毫無興趣的事物,妳怎能打起精神去學習,更談不上去比賽得名次了,從小我便喜愛畫畫,媽媽極力贊成,可是因為“學了沒用”的理由將我去培養毫無興趣的滑冰!就在今天,我下樓去鍛煉身體,看到壹個比我小六七歲的孩童和父親無憂無慮地玩耍,家長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孩子的臉上綻放著歡樂,這場面讓我羨慕不已,竟在壹旁發起了呆。再次讀了壹遍畢淑敏散文,我仿佛沈浸在母愛的懷抱中舒適不已。

 散文的大門為妳開著,所有的感動與溫柔,盡在妳翻開的壹瞬間。願妳把握今天,展望美好的未來!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2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張曉風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筆風也許沒有張曉風那麽優美,可她用最樸質的話語譜寫著人生的樂章。

 《心境防割》壹個多麽令人深思的題目啊!在生活中,傷口,真的可以不存在嗎?壹個小小故事,卻引出了令人嘆服的道理:壹雙撚進了500根高彈鋼絲的手套,卻無法擋住小小的荊棘。所以,人的壹生也是不可能是沒有創傷的。其中,我最喜歡“更不消說,人是不能無時無刻都裹在鋼絲裏面的。那樣我們將喪失對人間百態的靈敏觸碰和對風花雪月賞心悅目的嘆息。”人們,又有多少人,為自己的心穿上了防割“衣服”,可又有什麽用呢?

 不用長篇大論,壹句淡淡的“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這是的真理。”引出下文,沒有壹絲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壹反常態,蠶在人們的眼中,是壹種勤勞,無私奉獻的動物。可文中的蠶,竟有壹些自找麻煩的感覺,可妳如果細細的、慢慢的去品這篇文章,妳就會發現,其實並無道理。又有多少人為這俗世中的金錢、權勢、地拉吐出的絲就那樣,緊緊的裹住,直到妳窒息。當生命結束時,他們才會恍然發覺,世界是壹個繭,而他們從未為自己而活過。

 《愛的回音壁》我們被深深的愛意蘢蓋著,可是我們又是否真正懂得愛呢?我喜歡“愛是壹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因為,已經邁入初中的我在這句話發現,父母真很愛我。時間無情,在他們的臉上已經滿滄桑,每壹根銀絲,每壹條皺紋都滿是愛意和那對子女的擔憂啊!我們已經12歲了,不說別的,從我們上學開始,6年啊!我們對父母說過壹句“我愛妳”這三個字嗎?因為我們成天沈浸在愛裏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別的,只求壹句“我愛妳,妳辛苦了。”我們中有些人,可以將歌星的生日、愛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在那壹天說壹句“生日快樂!”讓我們行動出來吧!讓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到回音吧!

 畢淑敏的壹生,絢麗多彩,她總在平凡的事中發現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許就需要和她壹樣活的有滋有味!

 畢淑敏,讓我品讀人生!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3

 拿起這本書,壹本書名為《我的人生筆記》的散文集,我便即將開始了解作家畢淑敏的內心世界了。

 本以為壹個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裏,奮筆疾書,壹天到晚與文字打交道的人,但畢淑敏與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驗,她年輕時曾在藏北高原當了十壹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嶺之間,她曾背負武器,紅十字箱,幹糧跋涉在藏北無人區,她曾在寒冰之上,鋪張雨布席地而眠,她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樣有家庭、兒子、友愛,小時候也害怕見老師。脫下作家的美麗光環,她與萬千女性壹樣是壹個母親,壹個孝順的女兒,賢良的妻子。在《下午去開家長會》中,畢淑敏將母親去開家長會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在去開家長會的路上,心中感到緊張,雖然老師有誇過兒子,但更多是說她的不足之處,畢淑敏寫道:那種時刻,真令人尷尬和難堪。我的自尊心強烈地蜷縮起來,我的頭在老師和其它家長的註視中沈重地垂下……

 雖然老師不再述說她兒子蘆渺的失誤,但她卻會不停追問,生怕漏掉壹點。這是天下母親菜有的復雜心情,明明害怕聽到,卻又想聽到,也希望孩子像壹只光滑的蘋果。她有壹顆平凡的心。

 畢淑敏的文字之間流露著壹種真情,不管是她寫當軍醫,還是關於婚姻和家庭的獨白,每壹章節,每壹篇,讀完之後都能感應到她所想表達的`,文中從沒有直接表達情感的陳述,好像擰壹個魔方,跟著思路走,最後拼出壹個完整的面。畢淑敏的文章沒有張曉風那麽優美,飽含細膩的情,更多的是簡潔和清晰。

 壹篇好的文章,是優秀作家心靈性格的壹面鏡子,字裏行間映襯出真實的自己,是他們用心最純潔的瓊漿譜寫的。畢淑敏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許是因為這兩點,鑄造出她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觀。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4

 剛從同學手中得到這本精美的《畢淑敏散文集》時,我看見了“畢淑敏”三個大字印在了書封面的右側,中間還有兩根帶著“太陽”的藤條叢書封面的“縫”裏鉆出來,頗有“兩根藤條出墻來”的意思。“真有趣!”說著,我便“推”開了這座“庭院”的“大門”。

 《我在尋找那片野花》這篇文章調起了我的興趣,索性壹口氣往後看了下去。

 “我知道它們哪天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在哪天早晨突然就開了……”

 讀完畢淑敏的“野花”,我感觸頗深。農村來的蕎壹直被同學歧視,給她的童年蒙上了壹層陰影。經歷百般挫折之後蕎長大成人,種種苦難卻還幹擾著她。因為家裏支撐不起她上學的費用,於是她拋棄了學業成為了壹名印刷廠的女工來承擔家庭的責任。她的壹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滿創傷,但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賞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還儲備著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擋征程的霜雪與苦難。

 我們的心中是否也在尋找這樣壹片野花呢?

 當失敗的絆腳石阻礙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可以從朋友的眼當中索取壹絲安慰;從老師話語中得到壹絲鼓勵;從父母行動中尋到壹則啟示……也許,那就是我們在空閑時間中壹直尋找的野花,向著成功開放的野花;當我們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我們可以放下心中的那塊重石,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去書海體驗萬古風情,去琴房品味點點音韻,那種樂觀與舒暢不正是我們所尋找的野花嗎?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彈鋼琴。在練習下,技術越來越好。優美的音樂充斥了整個屋子。我把奶奶喊來,聽聽我新練的曲子,希望得到壹個肯定的贊賞。“還行!”壹曲終了,奶奶竟是這樣答復的。如果在平時,奶奶定會拍手叫好:“好!好!彥彥最棒了!如果換做是我,壹星期還學不會呢!”。我壹時被氣得頭昏腦脹,鼻子壹酸,只差沒流下兩粒“麻油”。事後,我才知道:奶奶是想告訴我:鋼琴並不局限於這壹首曲子,應當不斷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峰。

 是呀!我們應當儲備著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以抵擋“庭院”外的霜雪與苦難。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5

 讀《畢淑敏散文》,常常驚異於她如何從並不復雜的人生經歷中采擷了那麽多瑰麗的珍珠,在讀者面前如孔雀開屏展示壹幅燦爛的生活美景。

 這位‘不安分’的醫生把她的職責發展到極致,不僅要治病,還要救人,她成了心理醫生。心理的咨詢讓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了壹扇窗,使她有機會走進各式各樣普通人的心靈深處。

 畢淑敏是壹位母親,她用母愛感受著孩子的成長。《混入北圖》我認為應該算是壹場母子歷險記,根據規定,只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進入北京圖書館的,但是為了滿足酷愛讀書的兒子的心願,畢淑敏讓兒子拿著父親的工作證,冒名頂替,母子混進了北京圖書館。經過這次讓孩子最大的感觸是:北圖的書真多呀!自己壹定要從北圖正門進去。愛子之心、愛子之行令讀者動容。

 《青蟲之愛》也許算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壹篇文章了,寫的是母愛,但視角卻與壹般的母愛文章迥然不同。壹位見了蟲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親後,為了自己的女兒,竟變得見蟲不驚了,是母愛改變人性中的怯懦,讀起來好有親切感,因為我們家也曾有過,聽外婆訴說媽媽在沒生我之前很嬌氣,連小飛蟲都怕,可是她當了媽媽後感覺變了壹個人,不僅變得堅強而且包容,因為是母愛改變了這壹切。“女人是弱者”,這話男人相信,女人默認。青少年時她們盡情地汲取著親情、愛情,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的柔弱。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為媽媽都會變得堅強,沒有理由,是母親的本能。如同書中道出:孩子信任依賴的目光,令女人隱藏怯懦,呈現堅強,用心中源源不斷的愛,為孩子撐起壹片藍天。我這個當女兒的要向偉大的母愛致敬,更在行動上尊重母親,聽媽媽的話。

 讀完這幾篇文章,我幾乎不敢下筆描繪。愛彌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酣暢淋漓,讀來令人震撼。流暢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精辟的分析,將我拉入愛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關於愛的闡述,在他的面前都顯得非常卑微,我只能告訴妳們,細細去“品味”妳身邊的愛,妳才會真正地明白愛的真諦。

 作家畢淑敏是壹本書,需要細細品味,這本書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間,給我們展示的是當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讀她的書,掩卷深思,常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身之感。書中不僅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寫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她的散文獨具魅力的原因了。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6

 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的封面給吸引了,乳白色的封皮上點綴著幾朵淡紫色的小花,那麽清新又充滿詩意。揭開封皮,映入眼簾的淡淡的米黃和著壹點深沈的橘色。幾個著重墨色的《幸福的七種顏色》整齊地排列著,整個人好似身臨其境地穿梭在春秋兩季之間,來去自由。

 這本書盡管有很多好的文章,但是我最鐘愛的是《提醒幸福》。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畢淑敏對生活的感悟。她說:“我們要學會調節幸福,幸福就像是壹個頑皮的羊羔,不知道在哪逗留,當妳不留神時它卻悄悄地來了,它也時常和妳唱反調,妳想要它來時它不來,不想要它來時它卻來了。人生就是這麽充滿戲劇性,它有時又像是壹盤不小心粘到了芥末的壽司,妳總是不知道下壹個會不會有芥末。

 作家朵拉有壹句至理名言:每壹個孩子都是壹滴有自己聲音的水。這句話啟發了我,我覺得幸福也正如那壹滴水,是屬於自己的,獨壹無二的。

 因為我就是壹個充滿幸福的人。在學校我是壹個充滿幸福的學生,我有朋友,有同學,我和他們嬉戲、玩耍,雖然有時我會和他們吵架、拌嘴,但這讓我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讓我忘記了學習的煩惱,這是友誼的幸福。

 在家我是壹個充滿幸福的孩子,我有最愛我的爸爸、媽媽。有最疼我的爺爺、奶奶。有時我也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的罵聲中也是充滿著對我的愛,這是親情的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心很大很大,大的可以裝下很多人,有老師,朋友,家人,同學,小動物,讓他們壹起感受我的幸福。我仰望天空告訴自己:“我很幸福!讓我們壹起發現幸福傳遞幸福,因為幸福就在妳身邊。”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7

 畢淑敏以她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講述壹個神秘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我們找到心靈的出口。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於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壹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壹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壹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妳無聊時可以端起它壹邊喝壹杯熱騰騰的咖啡壹邊翻頁,是在妳心煩意亂時讓妳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妳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妳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現那隱藏於故事中的壹份細膩、壹份溫柔、壹份執著,對人生的追求及壹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麽打妳》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妳經常打壹個人,那就是我。”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壹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母親為我們整理房間時,打掃衛生時,我們心中只記得母親的嘮叨埋怨,卻忽略了她心中,對我們的在乎。

 我們也可以學著像她壹樣,以壹個醫生的角度、壹個母親的角度、甚至壹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8

 這個月的讀物是《畢淑敏散文》。

 由於受之前《張曉風散文》的影響,我先入為主的按照張曉風的方式去看畢淑敏的散文,卻發現她們有很大的不同。

 張曉風的散文有許多空靈的東西,就像飄浮在空中的雲,它的文章華麗而深奧,與讀者間仿佛隔著層紗、而畢淑敏則可愛得多,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充滿活力的,直白的。她的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新穎的題材,可她的散文卻帶著種平凡的美麗。她總能發現普通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洞穿人的內心,寫出人心有、筆下無的畫面。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化成壹篇篇美麗的散文,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實在令我敬佩。

 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很重要》。當我們總在看貶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時,畢淑敏卻說:“我很重要”。謙虛故然是壹種美德,但過度謙虛就會變成自卑。重要不同於偉大,不同於無人替代,重要只是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是生命,有自信的權力。

 這是對我們生命的尊重,對我們父母、子女、朋友以及所有關懷我們的人的尊重!

 倘若不曾讀到這篇文章,我也許永遠不會想過,我們每壹個獨壹無二的我們,是世界萬物的精華、是萬物之靈,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要!

 就如畢淑敏在《我很重要》壹文末尾說的那樣,“讓我們昂起頭來,對著我們這個美麗星球上的無數的生靈,響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畢淑敏的散文擁有壹種超然氣質,就如自然壹般,無聲無息地包容萬物,凈化著我們這些讀者的思想和心靈。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9

有壹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著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著失敗者那幹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麽?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壹,在我初讀此書時,壹種莫明的親切感、壹種難得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著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

 我記得我第壹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壹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但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壹種希望,是對新生活的向往。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壹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

 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壹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壹種博愛,還有壹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壹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向往。

畢淑敏散文的讀後感範文10

 經過我東擠西擠的時間,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敘後議的結構,先完整的講完壹個故事後再在文章的結尾抒情,好似壹篇生活故事的讀後感。並且語言張曉風通俗,好似正在與讀者對話。

 這裏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議論。有壹篇文章最適合現代的人去品讀―――《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這是篇作者在看了《森林王子》中的壹句經典語言:“讓我們得到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的感悟。我可以設想壹下問壹個城裏的孩子或鄉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麽?城裏的孩子壹定會不屑壹顧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嗎?”鄉下孩子聽了壹定會茫然地說:“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豬油、雞蛋和糖嗎?人不吃那些照樣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糧食。”妳更認同那壹個?若妳不明白什麽是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們走遍天下要帶什麽?不就和鄉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嗎?而現在人們出遊,就要帶上壹大堆——什麽防曬的,防蚊的,防野獸的,防……當然還有衣服、碗,筷……也許妳會認為是現代人想得周到,把什麽都考慮到了。其實是古人認為壹些意外都是可以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當今,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物質生活的厭倦了。都開上車去找個青山綠水的地方去放松,殊不知自己把城市的汙染帶進了青山綠水。現在城市的發展都在想著人定勝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其實這也是把自己發展的快樂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設方面,壹些城市的水和空氣都在受到汙染。我們想要吃的純凈水都含有亂七八糟的雜質。為博人們歡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種好聽的飲料讓人們癡迷得不能自拔。在人們生活的周圍是飽含懸浮顆粒與雜質的“風”。看看周圍多少人受著現在生活帶來的疾病的煎熬。

 在小學六年級的壹次科技發展的有利有弊的辨論上,我果斷的站在反方的立場上。我列舉了世上許多發明所帶來的副作用。如電腦讓人失去思考能力、汽車讓人們的行走能力退化,電視讓人失去溝通能力……生活上雖然帶來了方便卻以喪失我們的基本能力為代價。

 畢淑敏的這篇文章頗有道家的反璞歸真思想,讓許多現代人開始深思:“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 上一篇:寫悔恨的作文700字(精選9篇)
  • 下一篇:盲袋制作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