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黃公望的山水畫特征是什麽

黃公望的山水畫特征是什麽

黃公望(1269~1354)

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壹。原姓名陸堅,又名靜堅,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遂改姓名,字子久,號壹峰、壹峰道人、大癡道人、井西老人和凈墅等。關於他名與字的來歷,頗有趣味。因黃公望父親得子後,友人來賀,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黃父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蘇常熟人。壹說浙江平陽人,因他的《山居圖》自題落款為“大癡道人平陽黃公望”。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壹家。其畫註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於70歲以後,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壹帶的秋天景色。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他在創作風格上主張學習前人,並提出見到好山好水就隨時寫生,不被動繪畫創作。 作為地位顯赫的富貴文人畫家,王原祁更關註純真的繪畫語言,他"為藝術而藝術"的迷狂心態,值得後人學習。

黃公望是元代大畫家,年輕時做過地方小官,先是任書吏,後來,大約是45歲左右時,在壹個叫做張閭的官僚手下做過椽吏,後因張閭犯了官司,黃公望遭誣陷,蒙冤入獄。出獄後,不再問政事,遂放浪形骸,遊走於江湖。壹度曾以賣蔔為生。後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壹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壹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 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黃公望準備畫壹幅富春山全圖,此時黃公望已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前後經歷三四年的經營,始告完成。此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筆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幹筆皴擦,叢樹平林多用橫點,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似融有壹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此圖經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鄒之麟等題記。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明清許多畫家都從《富春山居圖》中得到啟示,影響深遠。清乾隆時此畫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當時社會上摹本有十余種之多。乾隆在見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認為真跡,並在上題了詞。真本得到後,反被定為偽品,成為畫史上壹大笑柄。此圖在清代初年為吳正誌所得,吳傳其子吳洪浴,洪浴愛之如命,臨死前曾令家人將其殉之於火,幸被侄子吳真度從火中搶出,但已被燒成兩段,因而被後人稱之為《剩山圖》。現在,此圖的主要部分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余者藏於浙江博物館。

  • 上一篇:菩提祖師是什麽人啊
  • 下一篇:滿滿正能量的優質文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