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述平的個人經歷

述平的個人經歷

述平1984年考入大連輕工學院機電系,大學期間開始嘗試小說創作,並於198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由於熱愛文學,大學畢業後,述平沒有選擇自己所學專業,而是先後在《新文化報》及《大家健康》雜誌做記者和編輯。在此期間,述平大量閱讀西方小說,從事小說創作,並於1994年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晚報新聞》,獲得長白山文藝獎。述平的小說創作壹般被認為屬於中國文學中的“晚生代”作家群,但述平不是壹個高產的作家,他還創作了《藥》(1996)等小說,並任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

述平也是壹個影迷,除小說之外,電影是他的最大愛好,早年曾托朋友在香港購買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影片的錄像帶和書籍。漸漸的,他對電影的興趣超過了文學。1997年,張藝謀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之後,決定轉型嘗試現代城市題材,他發現了述平的小說《晚報新聞》,於是,述平第壹次涉足電影編劇,張藝謀導演、張偉平制片、姜文、李保田主演,拍攝了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喜劇《有話好好說》。在拍攝《有話好好說》期間,述平認識了姜文,從此,兩個人開始了10年的合作和友誼,述平先後參與了《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的劇本創作,是姜文創作隊伍的重要成員之壹。此外,1998年,述平為導演呂樂擔任編劇,創作了《趙先生》。 1994年,大學期間就嘗試小說創作的述平發表了短篇小說代表作《晚報新聞》。3年後,這部作品被剛剛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張藝謀看中,並視為其轉型現代城市題材電影的最好文學母本。於是,張藝謀邀請述平擔任電影編劇,姜文、李保田主演,拍攝了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喜劇《有話好好說》。張藝謀曾對記者稱:“最初我們想把述平的五部中篇小說改編成三部獨立的故事片並壹次性拍攝完成,但不幸發現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然後又企圖將其中的兩部小說改編成兩部電影湊成姐妹篇,結果還是無法完成;最後只好將他的《晚報新聞》改編成了電影《有話好好說》。”

述平也因這部電影與姜文結下友誼。隨後,他在姜文的三部影片《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中擔任電影劇本主筆。姜文始終選擇述平合作,就是因為“述平是個會寫書的人,我可不會,但我可以看點兒,因為我認為看總比寫省些力氣。那就讓他繼續寫吧,我們來看。多好。他好多小說寫得特別好,而且特別色。不是那種貶義的色情,它主要是寫男女,但是不僅僅局限在男女這個事兒上。”

早在1999年,遠在墨爾本的姜文就力主壹貫低調的述平出書,並為其“默畫”肖像速寫,以供文集封面用圖。如今文集終於塵埃落定,這幅非常傳神的肖像也作為扉頁被收進集中。 編劇之道

編劇是壹個協助性的工作,妳不能越位了,說白了,妳得知道妳是幹嘛的吧,根上的話,我不覺得那是我的作品。既然這樣,那很多事情就想通了。妳不能說我這個劇本寫得牛B,誰拍都行,沒哪回事。

在我看來,電影劇本它就是個二度創作,就是在原著基礎之上來展示妳編劇的技藝和才能,編劇是有技巧的,妳小說再好也只是壹個素材,妳要進行剪裁,進行刪減和放大,有壹個選擇的過程。

原創是昆汀、伍迪艾倫那種少數人幹的事兒,昆汀要是不拍電影,寫小說也能寫得非常好,他本身是個作者,他不是個職業編劇,他是憑借他的興趣去做的,他不會像投資人、策劃人那樣來做這個事兒,過份考慮市場這事兒。

如果從原創來講,很多所謂的職業編劇是不具備原創能力的。不具備原創能力,最終造成什麽呢,東抄西抄,扒人家的東西,所以用了很多橋段,我最討厭橋段這個詞了,這就是壹個模式,把它拿來用了。這就形成了壹種現象――近親繁殖的現象,電影抄電影,抄得又不聰明,昆汀也抄,但抄得很有智慧,他不是照搬,很多人是照搬,這顯得很沒有智力。

而且在中國我所知道的那些編劇,能沈浸在那種編劇的樂趣裏的人好像不是很多,都是在忙著幹活,我寫壹個大綱,我在多長時間寫出本子,那是碼字。都是在幹活,不是在創作。雖然是二度創作,它也是有選擇的,妳把它當成壹個創作來對待與當成幹活還是不壹樣的,當成活兒就是掙錢了。當成創作,起碼還能把妳的想法融入到裏面,還有壹些用心的東西在裏面。這麽說吧,有樂趣在裏面,是創作,沒樂趣在裏面,是幹活。對我來說,如果有樂趣,聊壹聊還挺好的,但如果是純粹幹壹活兒,讓我去幹挺難的。

對現階段爛片比較多的看法

這沒什麽可責備的,這都是壹個應該有的階段,我們國家可能正好到了這樣壹個階段,浮躁的,完全商業化的,不太註重電影品質的。這種東西不會持久的,也許過不了多久觀眾自己就煩了,就會不滿足,但妳希望哥們上來壹個就是精品,接下來壹個還是精品,永遠精品,這也太理想化了吧。

記者問:妳好像並不那麽憂心忡忡?

我沒那麽憤青,我也不會罵這就是壹堆狗屎。市場它也有壹種自我調節的機制,它有壹個盤旋上升的過程,不必那麽過份譴責,憂心忡忡,好像我國沒有好電影,妳就不活了似的,不看中國的,看點外國的唄,不就是個電影嘛,不就是個娛樂嘛,牛鬼蛇神都出來晃壹晃唄,給他們壹點空間,別不帶人玩,用壹種聲音壓制另壹種聲音,這也不好,人家也是費了點勁的,也挺不容易的攢壹個東西。

創作觀

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沒什麽位置, 我也想過這個事兒,這麽個泱泱大國,十幾億人口,怎麽就出不來大家期望的電影呢?

這可能跟文化觀念,我們所受的教育,都有關系。跟我們的教育培養機制都有關系,對壹個文藝創作來說,它不鼓勵創作,鼓勵的都是規矩和框框。

這些可能是我的壹家之言,有些人可能不贊同,比如談劇本時,就要談人物性格,當然這是壹種創作方法,但我就覺得這有點傻。所謂有性格的人,往往就會變成了壹個概念性的單面人物,很容易就把人物的豐富性拿掉了。

前壹段時間,我參加過壹個手機電影節,有韓國日本的,壹看我們國家學生拍的那些東西都特別蒼白,都被老師騙了,妳們要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所以全都是談個戀愛,彈個吉他,泡個酒吧,來點音樂,來來回回走兩步道,太傻了,妳說妳壹個學生的生活有什麽可寫的,妳太小了,就這麽點破事唄。這麽說吧,也許妳有些生活,但妳沒有那個認識。

還有壹種,我們要寫小人物怎麽著怎麽著的,好像把小人物當作壹種標準了,妳寫小人物是妳寫不了大人物,沒有寫的能力。比如寫孫子,妳能寫得了嗎?孫子是個什麽人,是個玩兵法的人,妳根本達不到他的程度,妳怎麽寫孫子,妳寫諸葛亮,妳腦袋比得上諸葛亮腦袋嗎,最終寫也就寫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妳駕馭不了這個東西。我不是說不可以寫小人物,而是不能總是掛在嘴邊,作為標準,作為倡導性的東西來談。

對新編劇的建議

最好的學習辦法,就是面對作品本身,妳得琢磨,它是怎麽講的故事,它是怎麽把它講的生活了,有趣了,不光電影,小說也是壹樣。

悉德·菲爾德,包括《故事》那類的書 ,它當然有壹些可取的東西,但妳要看寫書都是壹些什麽人,寫書的都不是編劇,都是壹些教授,研究者,他們都是事後研究。是電影出來以後才說這說那,都是馬後炮。我寧願看創作者的訪談,它裏面有壹些感性的東西,哪怕它說得偏激,但妳看的時候會有會心壹笑的東西。我覺得什麽情節點壹,情節點二,這些都是扯淡,妳知道這些點沒用,妳知道了就能寫到嗎?妳比如說某足球解說員吧,解說的時候頭頭是道,比很多人都明白,但妳讓他下去踢壹場我看看。說球的和踢球的根本不是壹回事。同樣,評電影的和寫電影的也不是壹回事。

作為壹個創作者,也包括編劇,天份不在的話,啥也別談了,天份,大概只有1%,但是沒有的話,妳就入錯行,這還真不是壹個努力就能成的事兒。

  • 上一篇:愛青山綠水,愛美麗家園的作文。
  • 下一篇:聖賢人物的典故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