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星空童話故事的手抄報圖

星空童話故事的手抄報圖

『壹』 歷史星空的手抄報怎麽做

弄個朝代歌(如果是中國歷史),搞幾個歷史故事,把中國原始,古代,近代(這3個時期很有代表性)各搞壹個板塊,進行介紹就是了~~~~~~~~~~~~~~~~~~~~~

『貳』 關於天體的手抄報圖

1 手抄報素材

宇宙的誕生

我們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其邊界大約有100多億光年。它由眾多的星系所組成。地球是太陽系的壹顆普通行星,而太陽系是銀河系中壹顆普通恒星。我們所觀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麽產生的呢?

宇宙學說認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於壹個很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奇點。在150億年到200億年前,奇點發生大爆炸,從此開始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誕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後0.01秒,宇宙的溫度大約為1000億度。物質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電子、光子、中微子。以後,物質迅速擴散,溫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後1秒鐘,下降到100億度。大爆炸後14秒,溫度約30億度。35秒後,為3億度,化學元素開始形成。溫度不斷下降,原子不斷形成。宇宙間彌漫著氣體雲。他們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統,恒星系統又經過漫長的演化,成為今天的宇宙。

物質現象的總和。廣義上指無限多樣、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狹義上指壹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後者往往稱作可觀測宇宙、我們的宇宙,現在相當於天文學中的“總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們有關宇宙年齡的研究成果。根據其公布的資料顯示,宇宙年齡應該為137億歲。2003年11月份,國際天體物理學研究小組宣稱,宇宙的確切年齡應該是141億歲。地球的形成大約是距今45億年。

詞源考察 在中國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這個詞的是《莊子·齊物論》。“宇”的含義包括各個方向,如東西南北的壹切地點。“宙”包括過去、現在、白天、黑夜,即壹切不同的具體時間。戰國末期的屍佼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壹。後來“宇宙”壹詞便被用來指整個客觀實在世界。與宇宙相當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這些概念僅指宇宙的空間方面。《管子》的“宙合”壹詞,“宙”指時間,“合”(即“六合”)指空間,與“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這個詞在英語中叫co *** os,在俄語中叫кocMoc ,在德語中叫ko *** os ,在法語中叫co *** os。它們都源自希臘語的κoσμoζ,古希臘人認為宇宙的創生乃是從渾沌中產生出秩序來,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語中更經常用來表示“宇宙”的詞是universe。此詞與universitas有關。在中世紀,人們把沿著同壹方向朝同壹目標***同行動的壹群人稱為universitas。在最廣泛的意義上,universitas 又指壹切現成的東西所構成的統壹整體,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 *** 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義,所不同的是,前者強調的是物質現象的總和,而後者則強調整體宇宙的結構或構造。

宇宙觀念的發展 宇宙結構觀念的發展 遠古時代,人們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處於十分幼稚的狀態,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環境對宇宙的構造作了幼稚的推測。在中國西周時期,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提出的早期蓋天說認為,天穹像壹口鍋,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後來又發展為後期蓋天說,認為大地的形狀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紀 ,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古印度人想象圓盤形的大地負在幾只大象上,而象則站在巨大的龜背上,公元前7世紀末,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圓盤,上面籠罩著拱形的天穹。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壹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我們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這壹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麥哲倫率領探險隊完成了第壹次環球航行後 ,地球是球形的觀念才最終證實。

公元2世紀,C.托勒密提出了壹個完整的地心說。這壹學說認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動,月亮、太陽和諸行星以及最外層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繞著地球旋轉。為了說明行星視運動的不均勻性,他還認為行星在本輪上繞其中心轉動,而本輪中心則沿均輪繞地球轉動。地心說曾在歐洲流傳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學的日心說,認為太陽位於宇宙中心,而地球則是壹顆沿圓軌道繞太陽公轉的普通行星。1609年,J.開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諸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同年,G.伽利略則率先用望遠鏡觀測天空,用大量觀測事實證實了日心說的正確性。1687年,I.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力學原因,使日心說有了牢固的力學基礎。在這以後,人們逐漸建立起了科學的太陽系概念。

2 手抄報素材

在哥白尼的宇宙圖像中,恒星只是位於最外層恒星天上的光點。1584年,G.布魯諾大膽取消了這層恒星天,認為恒星都是遙遠的太陽。18世紀上半葉,由於E.哈雷對恒星自行的發展和J.布拉得雷對恒星遙遠距離的科學估計,布魯諾的推測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18世紀中葉,T.賴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測說,布滿全天的恒星和銀河構成了壹個巨大的天體系統。F.W.赫歇爾首創用取樣統計的方法,用望遠鏡數出了天空中大量選定區域的星數以及亮星與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獲得了壹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中的銀河系結構圖,從而奠定了銀河系概念的基礎。在此後壹個半世紀中,H.沙普利發現了太陽不在銀河系中心、J.H.奧爾特發現了銀河系的自轉和旋臂,以及許多人對銀河系直徑、厚度的測定,科學的銀河系概念才最終確立。

18世紀中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我們的天體系統(指銀河系)那樣的天體系統。而當時看去呈雲霧狀的“星雲”很可能正是這樣的天體系統。此後經歷了長達170年的曲折的探索歷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視差法測仙女座大星雲等的距離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個世紀,人們通過對河外星系的研究,不僅已發現了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更高層次的天體系統,而且已使我們的視野擴展到遠達20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

宇宙演化觀念的發展 在中國,早在西漢時期,《淮南子·俶真訓》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認為世界有它的開辟之時,有它的開辟以前的時期,也有它的開辟以前的以前的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還具體勾畫了世界從無形的物質狀態到渾沌狀態再到天地萬物生成演變的過程。在古希臘,也存在著類似的見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於原子在空虛的空間中作旋渦運動,結果輕的物質逃逸到外部的虛空,而其余的物質則構成了球形的天體,從而形成了我們的世界。

太陽系概念確立以後,人們開始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太陽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爾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旋渦說;1745年,G.L.L.布豐提出了壹個因大彗星與太陽掠碰導致形成行星系統的太陽系起源說;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則各自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現代探討太陽系起源z的新星雲說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1911年,E.赫茨普龍建立了第壹幅銀河星團的顏色星等圖;1913年,H.N.羅素則繪出了恒星的光譜-光度圖,即赫羅圖。羅素在獲得此圖後便提出了壹個恒星從紅巨星開始,先收縮進入主序,後沿主序下滑,最終成為紅矮星的恒星演化學說。1924年 ,A.S.愛丁頓提出了恒星的質光關系;1937~1939年,C.F.魏茨澤克和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來自於氫聚變為氦的原子核反應。這兩個發現導致了羅素理論被否定,並導致了科學的恒星演化理論的誕生。對於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較遲,目前普遍認為,它是我們的宇宙開始形成的後期由原星系演化而來的。

1917年,A.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運用他剛創立的廣義相對論建立了壹個“靜態、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礎。1922年,G.D.弗裏德曼發現,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宇宙不壹定是靜態的,它可以是膨脹的,也可以是振蕩的。前者對應於開放的宇宙,後者對應於閉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壹個膨脹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與它的距離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這壹發現是對膨脹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紀中葉,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他們還預言,根據這壹模型,應能觀測到宇宙空間目前殘存著溫度很低的背景輻射。1965年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伽莫夫等人的預言。從此,許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標準宇宙模型。1980年,美國的古斯在熱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礎上又進壹步提出了暴漲宇宙模型。這壹模型可以解釋目前已知的大多數重要觀測事實。

3 手抄報素材

宇宙圖景 當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

層次結構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體系統。太陽系 *** 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衛星繞其運轉,地球有壹個衛星 月球,土星的衛星最多,已確認的有17顆。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太陽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其直徑約140萬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約14萬千米。太陽系的大小約120億千米。有證據表明,太陽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統。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系統——銀河系。銀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在壹個扁球狀的空間內,從側面看很像壹個“鐵餅”,正面看去

『三』 關於宇宙的手抄報

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類產生無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龐大至今仍然讓壹般人難以想象。作為我們全部能量來源、給予我們全部生命基礎的太陽,相對於我們感性的理解能力而言已經是龐大無比,可是它同我們如今已經觀測到的宇宙相比又不過是滄海壹粟。

自古,腳下壹望無際的大地,是人們感覺平坦、厚重、堅實又可*的地方。宇宙科學就是壹步壹步地超越人們的這種踏實感的歷史,每壹個新發現都伴隨著人們的驚奇和難以置信之感,幾乎每壹次難題的解決,都會從相關證據中牽引出更富挑戰性的新難題。為獲得這些知識,人類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努力,每壹個成就的取得都是繼續進步的階梯,每壹個難題的發現又都是對智力的挑戰……。宇宙科學的發展歷程既充滿著理性和邏輯的魅力,又為人類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1、認識宇宙

人類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認識到我們腳下的大地是個球體。大地這個球體該放在宇宙的什麽地方呢?開始人們把它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後來,有個叫帕拉多喜的人發現天上的星星有壹些在動——人們叫它們行星,與之相應,不動的星星便叫恒星。於是人們就說,天上的月亮、太陽、行星及所有恒星都繞著地球做圓周軌道運動。托勒密第壹個用數學方法確定了地球與行星的關系,給古希臘人心目中的宇宙圖景做出了定量的描繪。這個圖景後來成了基督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直至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才把地球從宇宙中心移開。在哥白尼的體系中,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與其他行星壹樣沿正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

17世紀之前,人們—直都是憑借肉眼來觀察大象,並借助壹些簡單的度量儀器來研究天體,主要是太陽、月球和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五大行星。中國人用他們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古希臘、古羅馬人用他們熟悉的神來給這些行星起了名字。1610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從而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看到了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新的宇宙圖景。

從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是近代天文學大發展的時期,這時期建立了完整的大行星、地球和彗星運動理論,發現了壹些新的行星、行星的衛星和小行星,並且把觀察的視野從太陽系擴展到了銀河系的其他恒星系。19世紀下半葉,天文學家將當時物理學中的壹些新的理論和方法引入到天體研究中,創立了天體物理學,從此開始了現代天文學階段。

進入20世紀之後,無論是天體物理理論,還是天體觀測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傳統的光學天文學領域,隨著反射天文望遠鏡的出現,壹改19世紀折射天文望遠鏡的局限,天文望遠鏡的口徑不斷增大。1908年出現了1.5米鏡、1918年出現了2.5米鏡、1948年出現了5米鏡、1976年出現了6米鏡,1993年口徑10米的巨型天文望遠鏡問世,使人們的視野進入到更為遙遠的宇宙空間。

1932年,美國工程師央斯基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方向的宇宙無線電波,後來將這種無線電波稱為宇宙射線,由此發現了了解宇宙的新途徑,並創立了射電天文學。手段的改進是天文學發展的前提,射電望遠鏡的出現使宇宙全波段地展現在人類的視野中,使人類了解到壹些根據可見光無法了解的天體和物質,例如超新星痕跡、類星體、脈沖星、星際分子和微波背景輻射等。

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探索宇宙的立足點不再局限於地球,1962年,美國探空火箭攜帶X射線探測器飛離地球150公裏,發現了在地球表面無法接收的來自宇宙的強X射線,開創了空間天文學時代。1998年6月,美國航天飛機發現者號攜帶著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研制的α磁譜儀,試圖尋找宇宙中的反物質。

2、宇宙的結構

●梯級分布和各向同性

宇宙是自然科學最大的研究對象,關於宇宙,人類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包含了可能對宇宙進行某種科學解釋、建立某種模型所必需的東西;已經讓我們能夠理性地推斷可測範圍之內宇宙的起源和不很久遠時段內宇宙的未來;已經讓我們能夠發射地球衛星和為各種不同目的服務的太陽系際探測器;已經讓我們能夠以科技的方式展開對宇宙間智能生命夥伴的搜尋……

我們現在對宇宙的基本認識是:在相對較小的時空內,宇宙中的物質依次聚集為星體、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超超星系團……。宇宙在整體上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沒有中心,任何典型星系的觀察者所看到的宇宙規律是壹樣的。

『肆』 手抄報可以粘星空紙上去嗎

手抄報是可以連著星空紫上面去的不過連租了過後是很難夠撕下來的並且年底時候壹定要連正確

『伍』 宇宙生命之謎手抄報圖片

課文《宇宙生命之謎》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1):寫的是從古至今版地球之外有沒有權生命壹直是壹個吸引人的問題。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說明,從理論上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壹天體,然後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的歷程。

第三部分(9-10):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壹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陸』 我們老師讓我們以星空為主題辦手抄報,怎麽辦啊,能給我壹些素材圖片之類的嗎,急急急

『柒』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手抄報。只要內容,不要太多。急急急。

人其實是壹棵能走動的樹,唯有抓緊土地,才能把握自己的呼吸;唯有仰望蒼穹,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仰望時,莫忘腳下的土地;俯瞰時,心懷壹片藍天。

善於仰望,使目標明晰,讓目光穿越現實的雲層。司馬遷雖遭刑辱,誌於遺世之《史記》,終於流芳百世,千古稱頌;孔明臥居茅廬而洞悉天下局勢,終於在劉備三顧茅廬後大展身手,助劉得蜀;曹雪芹家道中落,卻給世人留下了文學巨著《紅樓夢》。如若沒有司馬遷痛徹心扉的勞苦,沒有諸葛亮多年積蓄的辛勞,沒有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汗水,何來踐言遂誌,流芳百世!仰望,得到的是美景,是向往後的“明誌”;而善於著眼低處,腳踏實地,才是仰望的根基,成功的壘土。

甘於著眼低處,腳踏實地,奮鬥的過程亦充滿快樂,努力往往令人愉悅。滴水可以穿石,因為水看到的是頑石,所以才日復壹日地沖擊;珍珠出自河蚌的痛苦磨礪,磨礪時,河蚌就看到了願景,所以才甘心忍受那錐心之痛。著眼於低處,腳踏實地,不應放棄對高處的憧憬,沒有憧憬的奮鬥是盲目的。

『捌』 探索宇宙的科學小報,文字和圖片

如果簡單點,妳就簡單說說太陽系的什麽恒星,再簡介壹些基本的恒星知識回。比如太陽:表面溫度達6000攝氏答度,中心溫度達壹萬攝氏度,它是壹顆中年恒星,已有60億歲,再過六十億年,它將變為壹顆紅巨星,急速膨脹,吞滅周圍的行星。再介紹星系,已知的河外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它最早被認為是壹個星雲,之後經過研究才發現是壹個星系,和銀河系壹樣。然後簡單介紹八大行星的順序,可以介紹壹下木星,木星在過去的幾十億年內溫度不斷上升,經研究發現,它在吸收太陽的熱量,並可能在未來達到熱核反應的溫度,自己開始發光發熱,成為壹顆新的太陽。再介紹金星:表面溫度達五百攝氏度,是由於表面大氣中含三氧化二碳達百分之九十五,溫室效應非常嚴重,警告我們要保護地球。最後介紹壹下地球的未來:銀河系將在三十億年後撞上仙女座星系,在那時,地球將會撞得粉碎。哈雷彗星,每隔76-78年繞太陽轉壹圈,將在本世紀六十年代光臨地球。再隨便介紹壹下小行星,或者是某個行星就行了。(可以刪選壹些)

『玖』 秋季星空的手抄報怎麽寫

秋季星空的手抄報

『拾』 關於宇宙得手抄報

材料:從哲學的觀點看。人們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不過,對這個深奧的概念我們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討,還是留給哲學家們去研究。我們不妨把眼光縮小壹些,講壹講利用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所能了解和觀測的宇宙,人們把它稱為“我們的宇宙”或“總星系”。從最新的觀測資料看,人們已觀測到的離我們最遠的星系是130億光年。也就是說,如果有壹束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從該星系發出,那麽要經過13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當然也就是130億年前發出的。這130億光年的距離便是我們今天(2009年)所知道的宇宙的範圍。再說得明確壹些,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範圍,或者說大小,是壹個以地球為中心,以130億光年的距離為半徑的球形空間。當然,地球並不真的是什麽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壹個球體,只是限於我們目前的觀測能力,我們只能了解到這壹程度。 在這個以130億光年為半徑的球形空間裏,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幾百到幾萬億顆。因此只要做壹道簡單的數學題,妳就不難了解到,在我們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滄海壹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壹直以來, 天文學家和我們壹樣,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最近,美國的太空網報道,經過艱苦的計算工作,天文學家發現宇宙超乎尋常的大,其長度至少為1560億光年。“這樣壹個有關宇宙大小的發現,顯然是以‘宇宙是球形的,是有限無邊的’為前提條件的。這個假設是愛因斯坦最早提出的。”中國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陳大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長期以來,宇宙學研究領域壹直有這樣壹個爭論,宇宙究竟是球形的、馬鞍形的、還是平坦的。”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張同傑說:“國際主流宇宙學普遍認為宇宙是平坦的,是無限的。”那麽,圍繞宇宙的爭論從何而來?理據何在?壹種最為普遍的觀點:在大爆炸之後,宇宙誕生了。“根據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大爆炸學說,我們的宇宙是大約137億年前由壹個非常小的點爆炸產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脹。”陳大明研究員說,“這壹學說得到大量天文觀測的證實。”這壹學說認為,宇宙誕生初期,溫度非常高,隨著宇宙的膨脹,溫度開始降低,中子、質子、電子產生了。此後,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種元素,這些物質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來越大的團塊,這些團塊又逐漸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個別的天體上還出現了生命現象,能夠認識宇宙的人類最終誕生了。宇宙是球形的、有限無邊的?“認為宇宙是球形的觀點在很長時間內存在著,盡管不是國際宇宙學界的主流。”陳大明介紹說,“它的每壹次提出,都會引起人們的關註,就是因為這壹觀點很奇特。”壹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不久前,由美國數學家傑弗裏·威克斯構建的宇宙模型:壹個大小有限、形狀如同足球的鏡子迷宮。“形如足球”的模型令科學界震驚,因為這壹學說宣稱,宇宙之所以令人產生無邊無界的“錯覺”,是因為這個有限空間通過“返轉”效應無限重復映現自身。威克斯認為,人們之所以感覺宇宙是無限的,是因為宇宙就像壹個鏡子迷宮,光線傳過來又傳過去,讓人們發生錯覺,誤以為宇宙在無限伸展。這壹驚人推斷後來被《新科學家》雜誌收錄,同時作為壹種“奇談”在民間廣為流傳。 //ke./view/2496其實手抄報很簡單,主要是畫畫。

  • 上一篇:寶可夢呱呱泡蛙怎麽畫
  • 下一篇:尋找幾個講寢室的笑話,越多越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