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氣鳴樂器的歷史起源

氣鳴樂器的歷史起源

文化開發較早的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亞等地區,也是管樂器的重要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有多種簫,約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和埃及已有哨嘴、雙簧和唇振動多種樂器,約公元前2500年前後在西、中亞地區出現橫吹的笛類。這些地區的古老樂器和音樂,後來隨伊斯蘭教傳入歐洲、印度和中國等地,產生了重大影響。單簧類最早可能起源於古希臘,南美也有多種單簧樂器,而在亞洲、北美及中南非均少見。吹孔類除澳洲外,各大洲均很普遍。

據考,牛吼鏢起源於 25000年前,至今仍在澳、美、非洲的有些土著部落中流行。這種牛吼鏢發聲仿佛似風哨、雷鳴或祭靈哭泣聲等,常被用作行施巫術或宗教儀式樂器。蜂鳴盤至少也有近2000年歷史,早先也曾用於某些儀式,現在普遍作為壹種簡單的發聲玩具,在中國和各大洲許多地方均能見到。 ①管形。有圓柱形(笛、簫、單簧管、小號、長號等)、抹頂圓錐形(雙簧管、嗩吶、薩克斯管、短號、圓號等)、倒圓錐形(如上粗下細的豎笛管)和罐形(塤)。實際上許多樂器是由不同管形組成的。如小號大部分為圓柱形,而兩端呈圓錐形部分約占全長1/4~1/3;長笛笛頭壹節的中段,壹般又略粗於兩端。圓柱管音色較壯麗嘹亮;圓錐管音色較柔和圓潤。前者產生平面波,具有閉管性質,如單簧管;後者為球面波,具開管性質,如雙簧管。

②開管與閉管。兩端均開放的為開管,如笛、簫等;僅壹端開放的為閉管,如單簧管等。被圍於管內的空氣柱受激振動,與弦振動相似,均為駐波,所不同的是弦為橫波,空氣柱為縱波。管中駐波是壹薄層空氣往復依次推動壹層層空氣分子的“運動”的傳播(非物質的傳播)。聲音並非直接來自駐波運動,而是壹層層空氣分子往復運動形成周期性的空氣疏密,在管的開放端形成周期性壓力差,耦合自由空氣成為聲源。開管兩端的空氣密度變化最大,振動劇烈,形成波腹;中間密度不變,處於靜止狀態,形成波節。因此,開管基音的波長為管長的1倍(L=2AB);閉管的開放端為波腹,封閉的空氣不振動,形成波節,故其基音波長為管長的3倍(L=4AB)。波長與頻率成反比。如圖:相同長度開管的基音比閉管的高八度。樂器上常用“英尺數”表示音高,即以c音開管約長8英尺(見管風琴)為基數。與弦振動相似,空氣柱不僅全長並且分段振動(全長的1/2、1/3、1/4、1/5等),由此產生諧音。開管似弦,產生全序列諧音,由於管兩端均為波腹才產生奇次和偶次諧音,故壹端封閉的管只產生奇次諧音或分音(亦即偶次泛音)。兩種管的諧音序列組成不同,故音色有差異。實際振動的空氣柱和管長並不相等,因為彈性空氣分子運動並非正好在管口處發生反射,由於運動的慣性,反射波將在管口外某壹點返回,管越粗則超越點越遠。計算上稱為“管口校正”。

③全管樂器與半管樂器。前者膛徑與管長比相對較粗,能產生全管長度空氣柱振動,可發全管基音(筒音),也稱有基音樂器,如多數木管樂器和大號等粗徑銅管樂器;後者管徑相對較細,只能產生半管以上空氣柱振動而發高八度以上的超吹泛音,也稱無基音樂器,如小號、長號、圓號等(運用現代吹奏技巧也能在小號等樂器上吹出基音)。

④膛徑。因膛徑不同,音色有差別。膛細高次諧音較強,膛粗低次諧音顯發。如同為圓錐管及調號、音域均同的上低音號和尤風寧號,差別僅在於後者管膛略粗,音色較前者寬厚柔潤,尤其低音較好。名廠的同種小號等樂器,常備有多種膛徑的品種供選擇。

⑤變換音高。壹支無任何變音高裝置的管樂器,除發基音外,利用吹氣和嘴唇控制,可“超吹”出基音以上壹系列泛音。如基音c以上的c1g1c2e2g2峼c3……;這些音稱“自然音”。超吹法普遍用於古今各種管樂器上,並結合變音高裝置用於現代管樂器上。管樂器上的變音高裝置有:在管壁上開指孔或鍵孔,主要用於吹孔、哨嘴和簧管類,早期也曾用於號類;伸縮滑管,現在只用於長號上,早期曾用於小號上;閥鍵附管,有直立式(或升降式)和回旋式兩種,普遍用於現代號類。此外,在有些歷史性樂器上,曾用過壹些其他變音高裝置和方法。如接管圓號,吹奏中借換插上不同長度的接管改變音高;捂手圓號,吹奏中將右手以壹定姿式捂入喇叭口,可降低半音至全音,這種方法現仍用於圓號,起調節音準、弱音和改變音色作用。這兩種也曾用於早期的小號上。 包括唇振動,都是“實體簧”,比“空氣簧”要硬和重得多,使其振動須有更大壓力的氣流,也不像“空氣簧”易受空氣柱制約。這裏有兩種情況,壹種是單、雙簧管等的軟簧,耦合中受空氣柱的調制,決定音高的是後者;另壹種是管風琴簧管和風琴等的硬簧,本身固有頻率決定音高,管內空氣振動僅起***鳴作用,即對簧的某些諧音起增強和潤色作用。軟簧與空氣柱的耦合,雖然機制不同,但和“空氣簧”起相似的作用。當氣流進入簧片微張的縫口,由於引起其間壓強降低而使簧片閉合,隨之簧片靠自身的彈性又重新張口,形成周期性啟閉。氣流激發簧片振動,並疏密交替地進入管內激勵空氣柱振動。簧片猶如氣流控制閥,啟閉有規則但不均勻,僅約周期的1/4是張開的,氣流量受簧閥控制而引起壓力起伏,壓力起伏則又使簧片持續振動。簧片與空氣柱的耦合中,其基頻也比空氣柱常高達10倍,由於空氣柱強於軟簧,於是前者也有將後者頻率拉低的傾向,並將管的固有頻率強加於簧,故決定音高的是管中駐波頻率。類似雙簧的唇振動,具有在吹奏中能隨時調整的硬簧特性,即通過調整唇肌張力、伸長或側向拉長雙唇等動作,可改變“唇簧”的固有頻率。唇簧在吹嘴上構成聲振動源而和管體耦合,管體起聲變量器作用,使輻射面積在出口處增大而和自由空氣耦合。喇叭口在局部範圍形成較大強度的空氣壓力,從而產生強烈的聲感。

實際的管樂器,其幾何形狀和尺度等很復雜。吹奏時嘴的啟閉無常,口腔與咽喉也都介入。究竟是開管還是閉管?長度何起何終?許多問題難以從理論和計算上確定。適用的樂器迄今主要仍有賴於制作者和演奏者的實踐經驗得出。

  • 上一篇:佳能 EOS C100的基本介紹
  • 下一篇:品牌運動服裝的店長需要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