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齊白石故居的故居信息

齊白石故居的故居信息

地址:西城區劈才胡同內跨車胡同13號

性質: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故居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壹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 齊白石自50歲後直至逝世前寓此。3間北房是當年的 “白石畫屋”,因屋前安有鐵柵欄,又稱鐵柵屋。北房檐下 懸掛有齊白石篆刻的長3.3米、高0.84米的篆體“白石畫屋”橫匾。大字尚依稀可見。故居門向東開,是壹座有東、西、北屋的院落,面積約600余平方米。北面的三間屋子,分別是齊白石生前的畫室、臥室和飯廳。1937年“七·七”事變後,靠賣畫為生的齊白石,在這裏閉門謝客,拒絕日偽大小頭目索畫,也不賣畫,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據現居住在故居中的齊白石的第四子著名畫家齊良遲介紹,齊白石在故居***作畫2萬多幅。日寇入侵北平時,他畫了《群鼠圖》諷刺日本侵略者;為了抨擊舊官僚的腐敗,他畫了《不倒翁》和題有“看妳橫行到幾時”的螃蟹圖。新中國成立後,他畫了《祖國萬歲》;抗美援朝時,他畫和平鴿參加義賣,表達了他對祖國的壹片深情。齊白石去世後,故居居住著齊白石的兒子、女兒、孫子等後代。門外的跨車胡同已基本不存在,出門往北的胡同已被堵死,只剩下南邊的壹段胡同,而這段胡同裏只有故居壹個獨戶。為了安全起見,故居晝夜閉戶,筆者預約采訪時,齊良遲再三叮囑:到了打個電話,好給妳開門,不然叫門很難。

繼承了父親畫、書、印、詩,現年80高齡的齊良遲,擔任著北京市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輔仁書畫研究會會長等社會職務。問他父親生前在故居內留下的最令他難忘的是什麽,他說是父親壹生的節儉。作畫用的宣紙外邊的包裝紙,齊白石也不浪費,他在紙皮上勾畫樣子,很多紙皮都成了珍品。他曾在紙皮上畫的壹幅《麻姑獻壽圖》上題字:有能力者得之是好稿。筆者問及齊白石的12個子女及後輩繼承其藝術的情況,齊良遲介紹,子輩有四位繼承,分別是三子齊良己、女兒齊良止、幼子齊良末和自己;孫輩有孫子齊展儀、孫女齊秉淑。另據齊良遲介紹,由北京畫院籌辦的“北京齊白石現代藝術中心”受到北京市委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目前正在長安街上選址。 齊白石出生在貧苦農家,少時只讀了半年私塾便輟學在家,砍柴、放牛、種田,什麽活都做。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20歲時已成為技藝精湛的雕花能手。這期間,他得到壹本《芥子園畫傳》,反復臨摹,學會了壹些基本畫法。以後又結識當地文人,勤學苦練繪畫、詩文、書法、篆刻,曾靠替人繪肖像、賣畫、刻印為生。中年時,他自家鄉“五出五歸”,遊歷大江南北,飽覽名山巨川,取法自然,汲取素材,作下大量寫生畫稿。隨著眼界的開擴,他技藝精進,創作的詩、書、畫、印更為可觀,已由民間畫工進入文人畫家的行列。59歲時,他努力向文人畫的高峰攀登,傾心於徐渭、八大、石濤的寫意畫,認為他們橫塗縱抹,皆臻妙境,甚至說:“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

1917年,南方軍閥混戰,齊白石避亂從湖南來到北平,在琉璃廠南紙店掛單,賣畫、刻印,維持生活。然而,對這位滿身泥土氣息的布衣畫家賞識的人不多。備受冷落的齊白石認識到,只知步古人後塵,沒有出息,下決心來個大轉變。他說“予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事也。”為了開辟藝術新路,齊白石到了破釜沈舟的地步。他接受好友陳師曾的建議,汲取明清寫意畫家徐渭、朱耷、石濤及當時的吳昌碩等諸家畫法,融合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法,熔民間畫與文人畫於壹爐,大膽創造,實現了“衰年變法”,形成筆法凝重、意境奇特、構圖拙簡、賦色艷而不俗的獨特的新的山水畫風格,登上國畫藝術的高峰。他總結自己的創作心得,即“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齊白石聲名大振,與徐悲鴻、張大千壹起,成為中國近代畫壇的三位大師;又和著名畫家傅抱石被合稱為“南北二石”。 抗戰期間,國難當頭,齊白石雖茍全性命於亂世,卻也以實際行動和畫作,以極其智慧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憤恨。“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齊白石辭去教職,蝸居鬥室。許多日本人找到他家買畫,他義不市秦,在門上貼壹字條“白石老人心病發作,停止見客”,斷然拒絕。等到日本敗象漸現,他畫了壹幅“斜陽圖”表示“樂觀厥成”。畫上以斜陽示“日落”,題句雲:“網幹酒罷,洗腳上床,休管他門外有斜陽。白石山翁並題新句。”心中充滿新的希望。後來抗戰勝利,日本投降,他又作詩雲:“莫道長年亦多難,太平看到眼中來。”欣喜之情,躍然紙上。白石老人歷經軍閥、官僚、日寇帶來的災難,對他們無比痛恨,尤其痛恨狗仗人勢的日偽官僚。對於他們前來索畫,壹律拒絕,“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後來,他幹脆停止賣畫。並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愧長安作餓饕”的詩句表明心誌,寧可挨餓,也不取媚於惡人醜類。

抗戰期間,他畫了不少“不倒翁圖”,勾勒塗抹,壹氣呵成,簡潔明快,粗獷拙樸,寥寥幾筆,神態畢現,把壹個個不學無術、賣身求榮、唯求不倒的貪官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然後,在上題詩:“能供兒戲此翁來,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或題:“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借題發揮,痛罵官僚,痛快淋漓,令人拍手稱快。 齊白石的畫作充滿了樸質的感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純樸的畫風使人靈魂凈化。他遵循“寫最熟悉”的原則,以民俗入畫,歌頌勞動,表現純樸的生活情趣。他92歲時畫《聞鈴心喜圖》,回憶童年的生活,畫面上壹小牧童,身系壹鈴鐺,牽壹老年回家,畫上題字:“祖母聞鈴心始歡(璜幼時牧牛,身系壹鈴,祖母聞鈴聲,遂不復倚門矣),也曾總角牧牛還,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顏”。人們從中可以感受祖孫之間醇厚的情感和田野泥土的馨香。他甚至畫從來沒人畫過的鋤頭、柴耙、草扒,反映出他對勞動愛得那麽深沈。這正是他所以高於前輩畫家,而又不同於同時代畫家的重要原因。齊白石的畫作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因此備受大眾喜愛。

齊白石擅作花鳥蟲魚。畫的蝦更是出神入化,濕漉漉的,宛在水中,靈動活潑,神韻充盈。為了畫得逼真,他在壹只大海碗裏,養了幾只活蝦,放在案頭。作畫之前,先盯上半天,仔細觀察它們的體態、顏色、爭鬥時的姿態。然後,研磨鋪紙,作起畫來,不僅把蝦的身體結構表現得細致入微,而且把蝦身體的彈性都表現得充滿力量,其長螯的勁力和觸須的柔順處理得相映生輝。蝦眼和蝦腦上的重筆,幹濕用得更是恰到好處,令人叫絕。“不教壹日閑過”,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齊白石幾乎天天都在作畫。“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正是他耕耘不息的真實寫照。1937年後,他在跨車胡同家中***作畫有2萬多幅。57歲至66歲的10年間,他又作畫1萬多幅,刻印3000多枚。90歲以後,仍然從事書畫、篆刻活動。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曾親自請他到中南海作客。在他九十大壽的時候,周恩來總理為他祝壽,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其後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擔任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並出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6年,榮獲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9月16日,白石老人與世長辭。這位經歷了數十年艱苦歷程,終於攀登上東方藝術高峰的老人,以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崇敬。逝世後,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壹。

  • 上一篇:求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詳細的~Please!
  • 下一篇:國慶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字少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