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漁舟唱晚》與《春江花月夜》的關系?

《漁舟唱晚》與《春江花月夜》的關系?

《漁舟唱晚》描會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

漁舟唱晚:壹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流傳廣、影響大的壹首箏獨奏曲。

婁樹華於1938年以古曲《歸去來》為素材,依據十三弦古箏的特點發展而成。並引用唐詩人王勃《騰王閣序》中“漁舟唱晚,窮響彭蠡之濱”為標題。近年來,有人認為此曲系山東金灼南根據《雙板》及其變體《流水激石》、《二環套月》改編的,婁樹華只是在金譜基礎上作了較大發展,增加了樂曲的後半部分。兩種說法尚未定論。

樂曲開頭舒緩典雅,描繪夕陽斜照碧波的畫面;接著音調逐層遞降,反復變化,采用五聲音階回旋環繞技法,表現漁翁唱晚的情趣。接下來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遞升遞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復演奏,並且逐漸加快,音樂跌宕起伏,表現了流水的層湧回蕩,漁船隨波漸遠的情景,是壹首蘊含詩情畫意的優秀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張若虛就這樣輕松地,將我們引領進了壹個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 江 花 月 夜,每個字都蘊含著美的遐思,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那醉人的明月,那灩灩的湖水,那潔凈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詩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繪了壹幅唯美的畫卷。這壹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千年間的壹代代人,沈澱在中華文明的血液裏,成為永恒的經典。“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沈醉在這個虛擬的場景,沈醉於這春江花月夜。

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壹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沈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只能名噪壹時,很快湮沒於歷史的風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於他沒有沈迷於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壹份對人對明月,對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變化無窮,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變。詩人的心都是晶瑩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們常常易於發現美,又從美之中聯想到人生的短暫,歲月的無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瀟灑飄逸的詩仙,性情狂傲不羈,面對明月面對自然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感慨與落寞;想起了蘇軾的《前赤壁賦》,豪放派的代表領袖,官場的落魄者,卻在人之與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壹份釋然與安慰。

從“白雲壹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開始,詩人敘寫了遊子和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詩人從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現實,想到了天涯遊子,想到了閨中思婦,中間的轉換絲毫沒有突兀之感。“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詩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筆,卻讓讀者人掩卷長思,那其中的意蘊,那美妙的回憶,詩已盡卻味無窮。“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壹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註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壹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壹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壹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記得周國平說過:詩人與哲學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壹個鮮活的例子,有著哲學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這句話在張若虛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傳說中,當年他就是憑借著壹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當之無愧。

  • 上一篇:英文閱讀啟蒙,從幫孩子選對書開始
  • 下一篇:女特種兵電視劇大全排行榜(有關女兵的電視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